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高效课堂就是让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让学生获取愉快地最有效的知识。在新的课程环境下,语文学科积极开展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成为发展的趋势和主流。本文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等方面对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进行浅显的论述。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转变观念;激发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86-02
面对当前课堂改革的新形势,高效课堂成为教学当中极为重要的主流。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上以教师作为辅助引导者,带领作为主体的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完成教学目标,在这段特定的课堂时间内,要求教师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学生 也能有效的获取知识。?那么如何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让学生用最科学合理的方式获取有效的知识即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呢?下面就这一问题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一、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基本条件。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教师应重视学法引导。在传统的教学中,总是出现教师“满堂灌”,教师总是为学生做的过多,教师的教与学生的接受出现脱节的情况,一节课下来教师很辛苦,但效果却不明显。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弊端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过多的占用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应让学生自己去组织和学习,从传统教学中的从动者变为学习的主动者和最重要的参与者。
课堂学习小组是学生自主组成的学习组织,每个小组成员有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组成,这就平衡了各小组之间的实力,小组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占据了整个课堂,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现象。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会有学习的欲望和能力,他们才能主动的发现和领悟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水平。例如在讲授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这一课时,学生根据课文的题目可以很容易的把握课文的层次,即“祥子在烈日下拉车”和“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由于这两个部分的内容在写法和语言的运用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在讲授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第一部分,当学生对分析课文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把握后,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祥子在暴雨中拉车”这一部分。先是在组内合作学习,如果存在疑问和难点则提出,与其他小组之间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甚至教师事先没有预想到的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合作意识,也增加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和感情。在开展活动的同时学生们通过思想的交流,互相切磋,互相启发,加深了对问题的印象,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核心环节。
学习动机是能够直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它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更加的集中,对课堂活动的参与更加积极。而中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的分析。这种认知倾向,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对感兴趣的内容听得津津有味,甚至出神入化;而对那些自认为兴趣索然的东西,则心不在焉,甚至可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或者是对老师讲的东西,先觉得新奇有趣,而随着课堂课间的推移,这种猎奇式的兴趣便逐渐淡化,最后归于消失,常常是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气喘吁吁,学生却收效甚微。很多学生反映语文课没意思,课堂上枯燥乏味。这是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是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
1.营造良好的,愉快的学习氛围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誉满欧美的著名学者、心理学教授巴甫诺奥曾写过《快乐学习法》一书,这本书先后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畅销不衰。他在书中赋予快乐学习以更广义的解释,他认为:快乐学习是一种享受,学到新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读书、上课、完成作业、复习功课、与同学交往、向老师提问等,都是很有趣的学习。他提出:有一种有效的办法可以把不喜欢的事或没有兴趣的事转化为有兴趣的事,那就是加深对这些事物的理解,并实际参与到其中。如果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自身情况与这种对新事物的学习结合起来,那么你便会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⑴。所以营造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
2.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是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⑵爱因斯坦曾说:“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 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做他有兴趣的事情时,总是心驰神往,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成功的几率也高。科学家做过这样的研究。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学习活动也是如此。
语文博大精深、包罗万象,那么传授语文知识的课堂也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热情永贮。上课始若入能得法,导有趣味,不但能将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散放的心很快吸引到课堂学习的目标上来,而且能引人入胜,激发同学们听课情绪,甚至对这堂课的成功,乃至整个语文教学效果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如在讲授毛泽东《沁园春·雪》这课时,我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为每一组拟定好名字,如第一组命名为“红军第一营”,定好“营长”,自己担任“团长”,并事先把词的每句话写在一张纸上,并提出相应的问题,把这些写有问题的纸条命名为“任务书”。在导入课文时创设情境:“各位红军战士们我们爬雪山,过草地,行进在长征路上。毛泽东同志在陕西清涧袁家沟,写下了一首词,我们一同领会词中的精神吧,下面请各位营长到前面领取任务”。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之感,变为主体,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对词有了深刻的理解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得到了超出预期的良好效果。
有人这样说:“语文教师的天职,就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陶冶学生读书的情操。” 于漪曾说过:?“上一堂课,就和写一篇文章一样,好课应该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有老师的智慧,学生的闪光点,有读写听说的结合,同时课一定有节奏,要有张有驰,张驰结合,起伏有致,疏密有节,有时训练密度要很大,有时要缓解一点,这是基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青少年的自控力是不可能40分钟始终全神贯注的,老师要意识到这一点,要有节奏的一浪推一浪的组织教学内容。”可见,语文的高效必须有教师与学生的密切合作,教师激情投入,学生兴趣浓厚,热情高涨!
此外在教学中要明确学习目标,目标既是学生努力的方向又是评价的标准和进步的标志。初中语文教学中给学生设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激起学生的挑战意识。当然在语文教学中也应正确使用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总之,语文教学任重道远,构建高效的初中
语文课堂既要从重视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全体语文教师的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惟其如此,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才会更快更好地走上优质、高效之路。
注释:
⑴刘纯赟.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考试周刊,2011,49(12):39-43
⑵《教育的适合性(The Relevance of Education)》(1971)
参考文献:
[1]顾春.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北京:知识出版社,1998.
[2]邵永良等.现代教育科研方法与应用.宁波:宁波出版社,1999.
[3]董菊初.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蔡清田.教育行动研究.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
张孔义,方龙云.语文教育科研导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转变观念;激发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86-02
面对当前课堂改革的新形势,高效课堂成为教学当中极为重要的主流。高效的课堂教学是在课堂教学上以教师作为辅助引导者,带领作为主体的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以完成教学目标,在这段特定的课堂时间内,要求教师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同时学生 也能有效的获取知识。?那么如何在特定的时间段内让学生用最科学合理的方式获取有效的知识即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呢?下面就这一问题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想法。
一、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基本条件。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教师应重视学法引导。在传统的教学中,总是出现教师“满堂灌”,教师总是为学生做的过多,教师的教与学生的接受出现脱节的情况,一节课下来教师很辛苦,但效果却不明显。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的弊端是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过多的占用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应让学生自己去组织和学习,从传统教学中的从动者变为学习的主动者和最重要的参与者。
课堂学习小组是学生自主组成的学习组织,每个小组成员有学习成绩不同的学生组成,这就平衡了各小组之间的实力,小组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占据了整个课堂,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现象。可以充分的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才会有学习的欲望和能力,他们才能主动的发现和领悟问题从而提高学习水平。例如在讲授老舍《在烈日和暴雨下》这一课时,学生根据课文的题目可以很容易的把握课文的层次,即“祥子在烈日下拉车”和“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由于这两个部分的内容在写法和语言的运用上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在讲授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第一部分,当学生对分析课文的方法有了初步的把握后,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祥子在暴雨中拉车”这一部分。先是在组内合作学习,如果存在疑问和难点则提出,与其他小组之间进行沟通交流。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甚至教师事先没有预想到的问题。这种学习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合作意识,也增加了学生之间的沟通和感情。在开展活动的同时学生们通过思想的交流,互相切磋,互相启发,加深了对问题的印象,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构建语文高效课堂的核心环节。
学习动机是能够直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它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更加的集中,对课堂活动的参与更加积极。而中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往往是凭直觉上的好恶,而不是经过理性的分析。这种认知倾向,在课堂上的表现,就是对感兴趣的内容听得津津有味,甚至出神入化;而对那些自认为兴趣索然的东西,则心不在焉,甚至可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或者是对老师讲的东西,先觉得新奇有趣,而随着课堂课间的推移,这种猎奇式的兴趣便逐渐淡化,最后归于消失,常常是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气喘吁吁,学生却收效甚微。很多学生反映语文课没意思,课堂上枯燥乏味。这是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而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是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
1.营造良好的,愉快的学习氛围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誉满欧美的著名学者、心理学教授巴甫诺奥曾写过《快乐学习法》一书,这本书先后被翻译成几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畅销不衰。他在书中赋予快乐学习以更广义的解释,他认为:快乐学习是一种享受,学到新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读书、上课、完成作业、复习功课、与同学交往、向老师提问等,都是很有趣的学习。他提出:有一种有效的办法可以把不喜欢的事或没有兴趣的事转化为有兴趣的事,那就是加深对这些事物的理解,并实际参与到其中。如果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自身情况与这种对新事物的学习结合起来,那么你便会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⑴。所以营造积极、愉快的学习氛围是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
2.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是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⑵爱因斯坦曾说:“符合兴趣的学习能使学生达到最优化的效果。保持对所学知识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根本秘诀。” 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做他有兴趣的事情时,总是心驰神往,不受任何外界的干扰,成功的几率也高。科学家做过这样的研究。一个人做他感兴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做不感兴趣的工作只能发挥20%,学习活动也是如此。
语文博大精深、包罗万象,那么传授语文知识的课堂也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对语文学习热情永贮。上课始若入能得法,导有趣味,不但能将学生在课间休息时散放的心很快吸引到课堂学习的目标上来,而且能引人入胜,激发同学们听课情绪,甚至对这堂课的成功,乃至整个语文教学效果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如在讲授毛泽东《沁园春·雪》这课时,我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为每一组拟定好名字,如第一组命名为“红军第一营”,定好“营长”,自己担任“团长”,并事先把词的每句话写在一张纸上,并提出相应的问题,把这些写有问题的纸条命名为“任务书”。在导入课文时创设情境:“各位红军战士们我们爬雪山,过草地,行进在长征路上。毛泽东同志在陕西清涧袁家沟,写下了一首词,我们一同领会词中的精神吧,下面请各位营长到前面领取任务”。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有种身临其境之感,变为主体,一堂课下来学生不仅对词有了深刻的理解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得到了超出预期的良好效果。
有人这样说:“语文教师的天职,就是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陶冶学生读书的情操。” 于漪曾说过:?“上一堂课,就和写一篇文章一样,好课应该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有老师的智慧,学生的闪光点,有读写听说的结合,同时课一定有节奏,要有张有驰,张驰结合,起伏有致,疏密有节,有时训练密度要很大,有时要缓解一点,这是基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青少年的自控力是不可能40分钟始终全神贯注的,老师要意识到这一点,要有节奏的一浪推一浪的组织教学内容。”可见,语文的高效必须有教师与学生的密切合作,教师激情投入,学生兴趣浓厚,热情高涨!
此外在教学中要明确学习目标,目标既是学生努力的方向又是评价的标准和进步的标志。初中语文教学中给学生设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激起学生的挑战意识。当然在语文教学中也应正确使用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总之,语文教学任重道远,构建高效的初中
语文课堂既要从重视教师的素养上优化教学过程,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全体语文教师的不断努力,不断创新,惟其如此,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才会更快更好地走上优质、高效之路。
注释:
⑴刘纯赟.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考试周刊,2011,49(12):39-43
⑵《教育的适合性(The Relevance of Education)》(1971)
参考文献:
[1]顾春.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北京:知识出版社,1998.
[2]邵永良等.现代教育科研方法与应用.宁波:宁波出版社,1999.
[3]董菊初.语文教育研究方法学.北京:语文出版社,1995.
蔡清田.教育行动研究.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0.
张孔义,方龙云.语文教育科研导论.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