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忍俊不禁”作为经常使用成语,已经成为中考必考点。因此,有必要对其语义内容与使用拓展进行分析,以便为学生学习提供正确帮助。
【关键词】“忍俊不禁”;修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75-01
请看这样一道题: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B.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
C.在提倡自主学习的今天,各种活动课应运而生,给语文课增添了勃勃生机。
D.每一朵盛开的鲜花又像是一个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这是2006年广西百色市中考语文试题第一大题“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中的第2题。A 项来自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B项来自毕淑敏女士的《提醒幸福》,D项来自宗璞女士的《紫藤萝瀑布》。这三项都是出自名家之手。唯独C项找不到出处,也许是笔者的孤陋寡闻,也许是C项为命题者所“独创”的,这些都不足为虑为。可巧合的是C项恰是题干的答案。可偏偏有人对题干的答案提出了质疑,说不当的不仅仅C项,D项也是错误的,理由是D项中的“忍俊不禁”运用不当,“忍俊不禁”本身就表示“笑”的意思,其后面就不能再带有“笑”的词语了,如果有了,就犯了语义重复的毛病了。
那么“忍俊不禁”这个成语运用得到底恰当与否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先弄清楚“忍俊不禁”的含义。“忍俊”的意思是“含笑”,“不禁”的意思是“无法控制自己”,“忍俊不禁”的意思就是指“忍不住要发笑”。也就是说某种场合下的某件事、某个人或某个情景很惹人发笑,但当时情形不能笑,于是就憋着不笑,三憋两憋地憋不住了,最终还是笑了。
“忍俊不禁”,这个成语出自唐·赵璘《因话录》卷五:“柜初成,周戎时为吏部郎中,大书其上,戏作考词状:‘当有千有万,忍俊不禁,考上下。’”意思是:“(放官印)的柜子刚做成的时候,周戎当时是吏部郎中,在柜子上写下大字,模拟考词状的语气戏谑地写道:“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忍不住来看你,探索你的上下。”
它在句子里的用法一般作谓语和定语。
一是作谓语,例如: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不仅令孩子笑的前仰后合,还令一向严肃的大人们都忍俊不禁。
二是作定语,例如:据德国媒体报道,近日,德国哈根贝克动物园的游客们拍到了这一令人忍俊不禁的画面:只见这个“思考者”独自坐在一块石头上,手里拿着一张不知从何处捡来的图纸,放到眼前仔细端详,而另一只手则放在额头边上,做出标准的思考状。(德国狒狒对纸片情有独钟 ——只爱安静阅读思考 )
常见的错误用法是:听了这个故事,大家都忍俊不禁地笑起来。错因就在于“语义重复”。因为“忍俊不禁”本身就有含笑之义,故不能说“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在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里,都有“忍俊不禁”的影子。
例如: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苏教版八年级下册郭沫若《石榴》)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宗璞《紫藤萝瀑布》)
这两个例子都是错误的用法,都犯了“语义重复”的毛病。由此类推,不管是“忍俊不禁”的同义词,如笑不可抑、捧腹大笑、喜不自胜、哑然失笑、喜形于色……,还是它的反义词“泣不成声、强颜欢笑”……,甚至是含有“笑”以及“哭”的词语在运用时都要注意不要犯“语义重复”的毛病。
对于以上两个例句,可以这样修改。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苏教版八年级下册郭沫若《石榴》)可以把“忍俊不禁”改为“禁不住”。
对于“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宗璞《紫藤萝瀑布》)的笑容可以改为“容颜。”
但在特定语境中,“忍俊不禁”后面可以带有与“笑”相关联的词语。这种情况是先用“忍俊不禁”表示笑了,而且在语气上有一个停顿,接着再用一个与“笑”相关联的词语,以进一步表示笑得某种情境。这种用法也是正确的。例如:可是,我终于还是忍俊不禁,独自大声笑了起来,惹得她和路人都投来惊讶的目光。——以为我的哪根神经出了毛病……(陈继光《“荒唐”随忆》)
【关键词】“忍俊不禁”;修饰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75-01
请看这样一道题:
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B.灵魂的快意同器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
C.在提倡自主学习的今天,各种活动课应运而生,给语文课增添了勃勃生机。
D.每一朵盛开的鲜花又像是一个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这是2006年广西百色市中考语文试题第一大题“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中的第2题。A 项来自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B项来自毕淑敏女士的《提醒幸福》,D项来自宗璞女士的《紫藤萝瀑布》。这三项都是出自名家之手。唯独C项找不到出处,也许是笔者的孤陋寡闻,也许是C项为命题者所“独创”的,这些都不足为虑为。可巧合的是C项恰是题干的答案。可偏偏有人对题干的答案提出了质疑,说不当的不仅仅C项,D项也是错误的,理由是D项中的“忍俊不禁”运用不当,“忍俊不禁”本身就表示“笑”的意思,其后面就不能再带有“笑”的词语了,如果有了,就犯了语义重复的毛病了。
那么“忍俊不禁”这个成语运用得到底恰当与否呢?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就必须先弄清楚“忍俊不禁”的含义。“忍俊”的意思是“含笑”,“不禁”的意思是“无法控制自己”,“忍俊不禁”的意思就是指“忍不住要发笑”。也就是说某种场合下的某件事、某个人或某个情景很惹人发笑,但当时情形不能笑,于是就憋着不笑,三憋两憋地憋不住了,最终还是笑了。
“忍俊不禁”,这个成语出自唐·赵璘《因话录》卷五:“柜初成,周戎时为吏部郎中,大书其上,戏作考词状:‘当有千有万,忍俊不禁,考上下。’”意思是:“(放官印)的柜子刚做成的时候,周戎当时是吏部郎中,在柜子上写下大字,模拟考词状的语气戏谑地写道:“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忍不住来看你,探索你的上下。”
它在句子里的用法一般作谓语和定语。
一是作谓语,例如: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不仅令孩子笑的前仰后合,还令一向严肃的大人们都忍俊不禁。
二是作定语,例如:据德国媒体报道,近日,德国哈根贝克动物园的游客们拍到了这一令人忍俊不禁的画面:只见这个“思考者”独自坐在一块石头上,手里拿着一张不知从何处捡来的图纸,放到眼前仔细端详,而另一只手则放在额头边上,做出标准的思考状。(德国狒狒对纸片情有独钟 ——只爱安静阅读思考 )
常见的错误用法是:听了这个故事,大家都忍俊不禁地笑起来。错因就在于“语义重复”。因为“忍俊不禁”本身就有含笑之义,故不能说“忍俊不禁地笑起来”。
在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里,都有“忍俊不禁”的影子。
例如: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苏教版八年级下册郭沫若《石榴》)
“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宗璞《紫藤萝瀑布》)
这两个例子都是错误的用法,都犯了“语义重复”的毛病。由此类推,不管是“忍俊不禁”的同义词,如笑不可抑、捧腹大笑、喜不自胜、哑然失笑、喜形于色……,还是它的反义词“泣不成声、强颜欢笑”……,甚至是含有“笑”以及“哭”的词语在运用时都要注意不要犯“语义重复”的毛病。
对于以上两个例句,可以这样修改。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罍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的皓齿。”(苏教版八年级下册郭沫若《石榴》)可以把“忍俊不禁”改为“禁不住”。
对于“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宗璞《紫藤萝瀑布》)的笑容可以改为“容颜。”
但在特定语境中,“忍俊不禁”后面可以带有与“笑”相关联的词语。这种情况是先用“忍俊不禁”表示笑了,而且在语气上有一个停顿,接着再用一个与“笑”相关联的词语,以进一步表示笑得某种情境。这种用法也是正确的。例如:可是,我终于还是忍俊不禁,独自大声笑了起来,惹得她和路人都投来惊讶的目光。——以为我的哪根神经出了毛病……(陈继光《“荒唐”随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