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我国各地逐步全面实行社区封闭式管理,全体居民居家隔离。疫情下,社区应急管理遇到相关制度缺失、过度执法、人力物力不足、应急管理能力薄弱、智慧化建设滞后等问题。面对疫情大考,社区应急管理应该如何应对补足短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理、丰富应急治理主体、提高基层社区应急治理能力、推进智慧化社区建设等至关重要。
关键词;疫情;基层社区;应急治理;困境;对策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中国人民抗击疫情斗争中,绝大多数社区施行封闭式管理,以居家隔离的方式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社区是社会的最基本内容,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社区应急管理无疑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袭击下,社会运转似乎停摆了,举国上下城市的社区、农村的乡镇统统实行封闭式管理。如何让居家隔离的全国老百姓在社区甚至家庭的有限活动范围内尽可能的实现正常的生活起居,无疑给社区的应急管理带来了巨大的考验。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社区作为社会的细胞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社区应急管理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难以及相应的实践经验和解决办法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疫情下社区应急治理的困境
基层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党的方针政策最终落实到寻常百姓家,依靠的就是基层社区治理。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基层运用常态化社区治理工具,依靠行政力量的动员与资源调集,依托网格化管理,施行社区封闭管理,为疫情防控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但是由于现有的基层社区的体制机制和地位,疫情下的基层社区应急治理存在一系列体制机制缺陷,也暴露出基层应急治理能力短板,表现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基层治理缺乏有效性。
(一)权责分立和制度缺失导致基层社区应急治理难见成效
简政放权是如今行政系统运行倡导的的原则,但基层社区的运转却有些大相径庭。基本情形表现为“权”“责”分离,权力十分有限然而责任非常重大。应急状态下的基层社区治理事宜全部由基层社区负责落实到位,但基层应对应急治理问题时被授权可动用的相关权力十分有限,作为发现问题的第一现场与其解决问题的可用权力之间形成了缺口。
基层社区应急管理的相关制度比较缺乏。疫情初期,大部分基层社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普遍面临人手配备不足、物资分配不均、信息沟通不畅、防控手段单一、居民安抚方法缺乏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相关应急管理制度缺失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不足的集中反映。疫情防控初期,由于没有相关应急预案的准备,也缺乏应急管理制度指导,大多数基层社区无的放矢不知所措,险些延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
(二)基层社区应急治理中的部分硬核做法违背法治原则
为阻断病毒传播防止疫情扩散,各地进入战时状态,各地方政府依法依规出台了社区封闭管理、疑似人员隔离处置、物流交通管制等限制性措施与政策。相关做法获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与配合,然而个别地方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暴力执法、侵犯隐私、手段极端等违法现象。严格来说,不论是防疫任务的压力还是疫情下的恐慌心理,都使得基层应急治理偏向于更严格的管控措施。但是个别地方出台“一刀切”等简单粗暴的管理思维和行為方式,采取限制自由、没收物品、区域歧视等过度的执法手段,对相关人员进行强制措施,过度使用公权力造成恶劣影响。这些硬核做法,藐视法治精神,超越法律约束,违背法治精神和原则。
(三)基层社区应急治理主体单一且自治能力不足
基层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人力上基本依赖于基层干部和社区工作者。在日常的社区治理工作中,社区工作者和基层干部已经倾尽全力尚且人手不足,何况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社区治理主体就显得捉襟见肘了。疫情防控工作中,社区居民居家隔离,物资保障信息发布、医疗服务等基本民生服务工作量陡增,单一的社区应急治理主体应接不暇。
这也是社区自治能力缺失的体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服务、教育的意识薄弱,参与治理的意识不强。社区是居民互相帮助的家园,是面对日常治理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的集体。但疫情防控工作中,只有部分社区党委、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积极行动,依据居民需求,盘点实际困难,想方设法获取及分配物资,动员社区志愿者,组织了较为有效的社区自救,而许多社区仅是依循日常行政管理办法,鲜有实质性的社区防疫参与。所以,对于疫情中社区管理事务以及基本民生服务的变化,诸如食品供应、快递收发、防疫物资分配、孤寡老人照顾、基本医疗等,缺少积极的回应和良好的解决办法。
(四)基层社区应急治理能力不足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部分社区暴露出应急治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社区组织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服务供给途径单一手段陈旧,社区工作者压力过大疲于奔命。社区组织往往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主导方式推动防疫工作,社区工作者主要集中于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对于社区居民在疫情居家隔离过程中的日常基本生活服务需求,同样落实到社区工作者身上。社区应急治理压力最终积累到处于防疫任务和居民要求夹缝之中的社区工作者这里。面对来源繁多、五花八门、复杂繁琐的众多工作任务,社区工作者千头万绪,手足无措,难以落实服务功能。社区工作者的职业水平和专业能力稂莠不齐,并且社区工作者难以获得物质奖励与心理认同感,也是造成基层社区应急治理能力不足的重要因素。
二、疫情下基层社区应急治理的对策建议
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要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弱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和科技支撑、提升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能力、夯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基层基础、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应对疫情大考,碰到人力资源不足、工作量大繁杂等问题,社区应急管理应该如何应对,以下是对此提出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党的领导,基层党组织迅速响应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党中央迅速研究决策,提出总要求、明确总目标、部署战略决策、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国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全国疫情信息发布机制、因时因势调整常态化防控机制。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迅速形成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布局,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有力改变了病毒传播的危险进程,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社区党委作为基层党组织,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先锋部队,是直接面对疫情中社区应急治理的第一负责人。武汉市各街道党工委第一时间发出“党组织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倡议,迅速形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楼栋党小组+党员”的党建引领联动机制。党员先锋队和居家隔离党员服务队临时党支部相继在战“疫”一线组建。没有集结号,仅仅因为一条短讯,有的从千里之外赶回岗位,有的取消筹备中的婚礼,更多的是从沉浸在合家团聚中的一员转变成为一名先锋队员,持续战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没有冲锋号,一枚党徽就是一面旗帜,“我是党员,我先上”是他们对党的“硬核表达”。在党旗引领下,辖区疫情防控统一指挥、多线作战,迅速却不失章法、严控又不失温度。
(二)建立健全基层社区应急治理体制机制
基层社区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响应者,完善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是基层社区在防疫抗疫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根基。现有的治理体制主要是垂直管理,缺乏服务平台以及网格化管理。基层治理必须具体化、路径化,要实施扁平化管理、平台化服务、网格化联动。现有的社区应急治理机制不健全,部分社区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时如无头苍蝇,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其根本原因是没有相对应的应急管理机制的指导。因此,要完善基层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监测预警机制,要建立畅通的协作机制,灵敏的信息传播机制,以及监督与评估机制。
(三)严格防控疫情,坚持依法治理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坚持依法治理也是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根本保障和基本路径。不可否认,此次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问题,一定程度与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和社区居民法律意识不强、对他人权利尊重不够、对自身在疫情防控中应履行的义务理解不到位有关。
严格甚至过分的手段和措施,其出发点是为了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但是严格执法依法治理和过度执法藐视法治精神是两回事。即使在应对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也应该始终坚持把社区应急管理权力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积极宣传和普及村委会组织法、居委会组织法提高社区工作者以及社区居民法治精神;坚持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党组织严格依法办事;坚持社区治理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相关规定。
(四)培育多方治理主体,提升自治能力
社区治理主体单一,是基层社区疫情防控工作难以开展的主要阻碍。人手不够,能力不足,导致社区工作者在疫情防控和社区应急治理工作中举步维艰分身乏术。因此,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是提升基层社区治理能力、促进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基层社区治理需要基层党委、社区组织、非盈利组织等多方参与。治理主体多元,必须坚持党建引领,有效整合资源,取长补短,才能强化社区应急治理能力,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社区自治能力不足,社区居民自治意识薄弱也给社区应急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问题。无论是居家隔离还是社区封闭管理,都离不开居民群众的配合和参与。社区应急治理,只有社区居民自觉遵守积极配合,才能确保緊急状态下党的政策有效执行、落实到位。社区治理,居民群众是核心,自治组织是支撑,不断强化居民自治意识是关键。
三、结语
当下,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疫苗研发,我国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虽然新冠疫情在中国爆发,但是中国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不计代价全力以赴,成功控制疫情,可歌可泣创造历史。毫无疑问,在这场伟大的抗疫斗争中,全国各族人民各行各业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每一个中国人都为这场艰难的疫情阻击战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与此同时,虽然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国际形势依旧不容乐观,需要做到疫情防控常态化,抗击疫情毫不放松,严格防守境外输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也暴露出我国基层社区应急治理的种种问题,只有总结经验教训研究方法对策,才能在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保证基层社区治理的有效性,真正保障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旗帜,2020.
作者简介:阮港港(1997—),男,湖北大冶人,管理学硕士,研究发现:公共政策。
关键词;疫情;基层社区;应急治理;困境;对策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中国人民抗击疫情斗争中,绝大多数社区施行封闭式管理,以居家隔离的方式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社区是社会的最基本内容,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社区应急管理无疑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袭击下,社会运转似乎停摆了,举国上下城市的社区、农村的乡镇统统实行封闭式管理。如何让居家隔离的全国老百姓在社区甚至家庭的有限活动范围内尽可能的实现正常的生活起居,无疑给社区的应急管理带来了巨大的考验。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社区作为社会的细胞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社区应急管理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难以及相应的实践经验和解决办法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疫情下社区应急治理的困境
基层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党的方针政策最终落实到寻常百姓家,依靠的就是基层社区治理。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基层运用常态化社区治理工具,依靠行政力量的动员与资源调集,依托网格化管理,施行社区封闭管理,为疫情防控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但是由于现有的基层社区的体制机制和地位,疫情下的基层社区应急治理存在一系列体制机制缺陷,也暴露出基层应急治理能力短板,表现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基层治理缺乏有效性。
(一)权责分立和制度缺失导致基层社区应急治理难见成效
简政放权是如今行政系统运行倡导的的原则,但基层社区的运转却有些大相径庭。基本情形表现为“权”“责”分离,权力十分有限然而责任非常重大。应急状态下的基层社区治理事宜全部由基层社区负责落实到位,但基层应对应急治理问题时被授权可动用的相关权力十分有限,作为发现问题的第一现场与其解决问题的可用权力之间形成了缺口。
基层社区应急管理的相关制度比较缺乏。疫情初期,大部分基层社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普遍面临人手配备不足、物资分配不均、信息沟通不畅、防控手段单一、居民安抚方法缺乏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相关应急管理制度缺失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不足的集中反映。疫情防控初期,由于没有相关应急预案的准备,也缺乏应急管理制度指导,大多数基层社区无的放矢不知所措,险些延误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
(二)基层社区应急治理中的部分硬核做法违背法治原则
为阻断病毒传播防止疫情扩散,各地进入战时状态,各地方政府依法依规出台了社区封闭管理、疑似人员隔离处置、物流交通管制等限制性措施与政策。相关做法获得了广大民众的支持与配合,然而个别地方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暴力执法、侵犯隐私、手段极端等违法现象。严格来说,不论是防疫任务的压力还是疫情下的恐慌心理,都使得基层应急治理偏向于更严格的管控措施。但是个别地方出台“一刀切”等简单粗暴的管理思维和行為方式,采取限制自由、没收物品、区域歧视等过度的执法手段,对相关人员进行强制措施,过度使用公权力造成恶劣影响。这些硬核做法,藐视法治精神,超越法律约束,违背法治精神和原则。
(三)基层社区应急治理主体单一且自治能力不足
基层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人力上基本依赖于基层干部和社区工作者。在日常的社区治理工作中,社区工作者和基层干部已经倾尽全力尚且人手不足,何况在疫情防控背景下社区治理主体就显得捉襟见肘了。疫情防控工作中,社区居民居家隔离,物资保障信息发布、医疗服务等基本民生服务工作量陡增,单一的社区应急治理主体应接不暇。
这也是社区自治能力缺失的体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服务、教育的意识薄弱,参与治理的意识不强。社区是居民互相帮助的家园,是面对日常治理问题共同寻找解决方案的集体。但疫情防控工作中,只有部分社区党委、居委会、业委会、物业积极行动,依据居民需求,盘点实际困难,想方设法获取及分配物资,动员社区志愿者,组织了较为有效的社区自救,而许多社区仅是依循日常行政管理办法,鲜有实质性的社区防疫参与。所以,对于疫情中社区管理事务以及基本民生服务的变化,诸如食品供应、快递收发、防疫物资分配、孤寡老人照顾、基本医疗等,缺少积极的回应和良好的解决办法。
(四)基层社区应急治理能力不足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部分社区暴露出应急治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社区组织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服务供给途径单一手段陈旧,社区工作者压力过大疲于奔命。社区组织往往依靠自上而下的行政主导方式推动防疫工作,社区工作者主要集中于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对于社区居民在疫情居家隔离过程中的日常基本生活服务需求,同样落实到社区工作者身上。社区应急治理压力最终积累到处于防疫任务和居民要求夹缝之中的社区工作者这里。面对来源繁多、五花八门、复杂繁琐的众多工作任务,社区工作者千头万绪,手足无措,难以落实服务功能。社区工作者的职业水平和专业能力稂莠不齐,并且社区工作者难以获得物质奖励与心理认同感,也是造成基层社区应急治理能力不足的重要因素。
二、疫情下基层社区应急治理的对策建议
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要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弱项、加快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和科技支撑、提升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能力、夯实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基层基础、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和城乡基层治理体系。
社区作为城市的细胞,应对疫情大考,碰到人力资源不足、工作量大繁杂等问题,社区应急管理应该如何应对,以下是对此提出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党的领导,基层党组织迅速响应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党中央迅速研究决策,提出总要求、明确总目标、部署战略决策、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国联防联控机制、建立全国疫情信息发布机制、因时因势调整常态化防控机制。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迅速形成统一指挥、全面部署、立体防控的战略布局,有效遏制了疫情大面积蔓延,有力改变了病毒传播的危险进程,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社区党委作为基层党组织,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先锋部队,是直接面对疫情中社区应急治理的第一负责人。武汉市各街道党工委第一时间发出“党组织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倡议,迅速形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楼栋党小组+党员”的党建引领联动机制。党员先锋队和居家隔离党员服务队临时党支部相继在战“疫”一线组建。没有集结号,仅仅因为一条短讯,有的从千里之外赶回岗位,有的取消筹备中的婚礼,更多的是从沉浸在合家团聚中的一员转变成为一名先锋队员,持续战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没有冲锋号,一枚党徽就是一面旗帜,“我是党员,我先上”是他们对党的“硬核表达”。在党旗引领下,辖区疫情防控统一指挥、多线作战,迅速却不失章法、严控又不失温度。
(二)建立健全基层社区应急治理体制机制
基层社区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第一响应者,完善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是基层社区在防疫抗疫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根基。现有的治理体制主要是垂直管理,缺乏服务平台以及网格化管理。基层治理必须具体化、路径化,要实施扁平化管理、平台化服务、网格化联动。现有的社区应急治理机制不健全,部分社区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时如无头苍蝇,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其根本原因是没有相对应的应急管理机制的指导。因此,要完善基层社区应对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监测预警机制,要建立畅通的协作机制,灵敏的信息传播机制,以及监督与评估机制。
(三)严格防控疫情,坚持依法治理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坚持依法治理也是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的根本保障和基本路径。不可否认,此次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问题,一定程度与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和社区居民法律意识不强、对他人权利尊重不够、对自身在疫情防控中应履行的义务理解不到位有关。
严格甚至过分的手段和措施,其出发点是为了保障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但是严格执法依法治理和过度执法藐视法治精神是两回事。即使在应对新冠疫情的特殊时期,也应该始终坚持把社区应急管理权力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积极宣传和普及村委会组织法、居委会组织法提高社区工作者以及社区居民法治精神;坚持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党组织严格依法办事;坚持社区治理活动符合法律法规相关规定。
(四)培育多方治理主体,提升自治能力
社区治理主体单一,是基层社区疫情防控工作难以开展的主要阻碍。人手不够,能力不足,导致社区工作者在疫情防控和社区应急治理工作中举步维艰分身乏术。因此,社区治理主体多元化,是提升基层社区治理能力、促进基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基层社区治理需要基层党委、社区组织、非盈利组织等多方参与。治理主体多元,必须坚持党建引领,有效整合资源,取长补短,才能强化社区应急治理能力,筑牢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
社区自治能力不足,社区居民自治意识薄弱也给社区应急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问题。无论是居家隔离还是社区封闭管理,都离不开居民群众的配合和参与。社区应急治理,只有社区居民自觉遵守积极配合,才能确保緊急状态下党的政策有效执行、落实到位。社区治理,居民群众是核心,自治组织是支撑,不断强化居民自治意识是关键。
三、结语
当下,无论是疫情防控还是疫苗研发,我国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虽然新冠疫情在中国爆发,但是中国用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不计代价全力以赴,成功控制疫情,可歌可泣创造历史。毫无疑问,在这场伟大的抗疫斗争中,全国各族人民各行各业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每一个中国人都为这场艰难的疫情阻击战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与此同时,虽然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国际形势依旧不容乐观,需要做到疫情防控常态化,抗击疫情毫不放松,严格防守境外输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也暴露出我国基层社区应急治理的种种问题,只有总结经验教训研究方法对策,才能在常态化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保证基层社区治理的有效性,真正保障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旗帜,2020.
作者简介:阮港港(1997—),男,湖北大冶人,管理学硕士,研究发现:公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