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化“难”为“易”,开发学生的习作潜能,使习作成为孩子们心灵的乐园呢?我们沿波溯源,从作文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开始寻找有效方法,从而使学生体验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体验到作文的乐趣。笔者就此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一、变“封闭教学”为“开放教学”
——体验自主作文的乐趣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时间和空间、开放的教学材料、开放的教学过程,创造一种民主、平等、自由的教学环境,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孩子,激发学生想说想写的欲望,引导学生会说会写,说好写好,同时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激励,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创精神。这种新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可概括为:导学——点拨——修改——评议——再次修改——成文。这一教学程序,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每一教学环节都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教师进行开放式启发,教会学生学习,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分析理解问题,敢于标新立异,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最大限度提高了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真正把作文的自主权交还给了学生。
如“多写一文”(即命题作文),也要为学生提供观察、思维的空间,允许学生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就拿写一种“小动物”来说,可以先让学生课前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上课时,再通过多媒体画面将学生们观察的小猫、小狗、小鸡等可爱的动物形象生动活泼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然后请学生每人选一种动物,说说它的外形特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让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说都行。没有固定的框框和过多的束缚,以引发学生的灵感思维。学生说完后,师生共同赏析。再如“一文多写”,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及感悟来写“雪”。有的同学赞雪,赞美雪的洁白无瑕、大公无私。有的同学贬雪,揭露雪的虚伪,以其洁白的外衣来掩盖世间的污秽;揭露雪的凶恶,倚仗狂风,耀武扬威;揭露雪的无情,雪压冰封,万木萧条……允许学生多角度思考,多方面理解。
二、变“书本作文”为“生活作文”
——体验生活习作的乐趣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过程,它既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也是一种实践活动,离开实践活动,就不会有心理和思维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曾形象地说过“到语言的活水源头去旅行”。学生对生活有了丰富的感知,才能通过想象产生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从再造想象提升到创造想象。
生活中处处有闪光的珍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春游、秋游、开展社会调查实践等,并要求学生以社会小主人的身份对待社会生活,关心周围的人和事,留心周围发生的种种变化,随时把观察到的、听到的新鲜事写成日记,积累鲜活的作文材料。另外还可以利用班队课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展教学空间,挖掘丰富的习作资源,让学生体验生活习作的乐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作文教学,就善于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出发来设计教学。通过巧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模拟生活场景,组织开展表演、比赛等实践活动,相机安排说写训练。就拿于老师执教的作文课“当解说员,写通讯报道”来说,上课一开始,于老师就巧妙设计了“动物王国掰手腕决赛”的童话式活动,使报道“现场”“微型化”了,训练内容显得生动有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在表演活动中又组织全班同学参与,使现场解说的模拟活动充满了欢乐、真实的气氛,全班学生积极投入,情绪高昂,说写训练效果呈现出最佳状态。
三、变“整齐划一”为“尊重差异”
——体验成功作文的乐趣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把学生之间的差异视为一种隐性的教学资源,要变“整齐划一”为“尊重差异”,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可达性目标上得到最优发展,从而体验到成功作文的乐趣。
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在集体教学中,优等生具有优越感,学习动力系统有障碍的学困生有失落感,更易产生自卑感,最终导致这部分学生越来越怕学习。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师生关系的融洽,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对作文有困难的学生应实施“特别服务”,更多地去关注他们,把“微笑…‘鼓励…‘成功”带给他们,让他们获得愉快、成功的情感体验,以调动他们习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尊重差异,树立自信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习作情况,我们要制订适合各自学习的“差异目标”,确立难易适度的习作要求。教师要将习惯于“补短”转变为习惯于“扬长”。分层制订的目标要在每一层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经努力可以达到目标。比如,在集体练说时,对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在“通顺、连贯”基础上,还要提出“如何表达得精彩、生动”等表达技巧上更高的要求;而对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则只要达到“通顺、连贯”这一目标就及时给予鼓励,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不断向高一层目标迈进。
3.小组合作,交流激智
发展性教学认为,“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差异是一种资源”。在目前我国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班级教学的划一性和学生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已经越来越明显地阻碍着学生的发展。我们应正视学生现实存在的差异性,并通过对学生差异的培植和利用,促进学生有差异地发展,使“优势更优,弱势填补”。我认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便是行之有效的差异教学法之一。我们可将个体差异视为一种交往资源,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成学习小组。作文教学中可让他们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有利于开阔视野,启迪思维,产生新设想。讨论中要求做到:学会倾听,学会交流,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重视批改,体验成功
注重学生的差异,教师还必须重视作文的讲评和批改,特别要加强作文的面批,使教师的指导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教师特别要注重在个性、特色等方面对学生的作文加以评说,要用慈母般的爱,用理解的态度,用多样的尺度评价他们的作文,对于在立意、构思、表现手法上富有个性的文章,只要有微小的不同点和闪光点都要给予肯定、鼓励。这样可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用心写的地方老师都发现了,从而人人都品尝到“成功之乐”,盼望下一次作文有更大的进步,这样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
只有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们才会爱上写作。只有在不断应用中,孩子们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成长的点滴,让作文伴随孩子快乐成长。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东大街小学副教导,小学高级教师。
一、变“封闭教学”为“开放教学”
——体验自主作文的乐趣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开放的教学时间和空间、开放的教学材料、开放的教学过程,创造一种民主、平等、自由的教学环境,充分尊重和相信每一个孩子,激发学生想说想写的欲望,引导学生会说会写,说好写好,同时要注重对学生思维的激励,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创精神。这种新的作文课堂教学模式可概括为:导学——点拨——修改——评议——再次修改——成文。这一教学程序,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每一教学环节都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教师进行开放式启发,教会学生学习,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分析理解问题,敢于标新立异,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最大限度提高了学生学习活动的自由度,真正把作文的自主权交还给了学生。
如“多写一文”(即命题作文),也要为学生提供观察、思维的空间,允许学生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就拿写一种“小动物”来说,可以先让学生课前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上课时,再通过多媒体画面将学生们观察的小猫、小狗、小鸡等可爱的动物形象生动活泼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然后请学生每人选一种动物,说说它的外形特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让学生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说都行。没有固定的框框和过多的束缚,以引发学生的灵感思维。学生说完后,师生共同赏析。再如“一文多写”,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及感悟来写“雪”。有的同学赞雪,赞美雪的洁白无瑕、大公无私。有的同学贬雪,揭露雪的虚伪,以其洁白的外衣来掩盖世间的污秽;揭露雪的凶恶,倚仗狂风,耀武扬威;揭露雪的无情,雪压冰封,万木萧条……允许学生多角度思考,多方面理解。
二、变“书本作文”为“生活作文”
——体验生活习作的乐趣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过程,它既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也是一种实践活动,离开实践活动,就不会有心理和思维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曾形象地说过“到语言的活水源头去旅行”。学生对生活有了丰富的感知,才能通过想象产生各种栩栩如生的形象,从再造想象提升到创造想象。
生活中处处有闪光的珍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春游、秋游、开展社会调查实践等,并要求学生以社会小主人的身份对待社会生活,关心周围的人和事,留心周围发生的种种变化,随时把观察到的、听到的新鲜事写成日记,积累鲜活的作文材料。另外还可以利用班队课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拓展教学空间,挖掘丰富的习作资源,让学生体验生活习作的乐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作文教学,就善于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出发来设计教学。通过巧设贴近生活的情境,模拟生活场景,组织开展表演、比赛等实践活动,相机安排说写训练。就拿于老师执教的作文课“当解说员,写通讯报道”来说,上课一开始,于老师就巧妙设计了“动物王国掰手腕决赛”的童话式活动,使报道“现场”“微型化”了,训练内容显得生动有趣,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在表演活动中又组织全班同学参与,使现场解说的模拟活动充满了欢乐、真实的气氛,全班学生积极投入,情绪高昂,说写训练效果呈现出最佳状态。
三、变“整齐划一”为“尊重差异”
——体验成功作文的乐趣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把学生之间的差异视为一种隐性的教学资源,要变“整齐划一”为“尊重差异”,使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可达性目标上得到最优发展,从而体验到成功作文的乐趣。
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在集体教学中,优等生具有优越感,学习动力系统有障碍的学困生有失落感,更易产生自卑感,最终导致这部分学生越来越怕学习。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师生关系的融洽,创设民主、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对作文有困难的学生应实施“特别服务”,更多地去关注他们,把“微笑…‘鼓励…‘成功”带给他们,让他们获得愉快、成功的情感体验,以调动他们习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尊重差异,树立自信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习作情况,我们要制订适合各自学习的“差异目标”,确立难易适度的习作要求。教师要将习惯于“补短”转变为习惯于“扬长”。分层制订的目标要在每一层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经努力可以达到目标。比如,在集体练说时,对作文水平较高的学生,在“通顺、连贯”基础上,还要提出“如何表达得精彩、生动”等表达技巧上更高的要求;而对作文水平较差的学生,则只要达到“通顺、连贯”这一目标就及时给予鼓励,以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不断向高一层目标迈进。
3.小组合作,交流激智
发展性教学认为,“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差异是一种资源”。在目前我国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班级教学的划一性和学生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已经越来越明显地阻碍着学生的发展。我们应正视学生现实存在的差异性,并通过对学生差异的培植和利用,促进学生有差异地发展,使“优势更优,弱势填补”。我认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便是行之有效的差异教学法之一。我们可将个体差异视为一种交往资源,把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成学习小组。作文教学中可让他们围绕一个话题,展开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有利于开阔视野,启迪思维,产生新设想。讨论中要求做到:学会倾听,学会交流,愿意把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重视批改,体验成功
注重学生的差异,教师还必须重视作文的讲评和批改,特别要加强作文的面批,使教师的指导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教师特别要注重在个性、特色等方面对学生的作文加以评说,要用慈母般的爱,用理解的态度,用多样的尺度评价他们的作文,对于在立意、构思、表现手法上富有个性的文章,只要有微小的不同点和闪光点都要给予肯定、鼓励。这样可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用心写的地方老师都发现了,从而人人都品尝到“成功之乐”,盼望下一次作文有更大的进步,这样有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不断提高。
只有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他们才会爱上写作。只有在不断应用中,孩子们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才能成为自己的知识,形成基本技能。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成长的点滴,让作文伴随孩子快乐成长。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东大街小学副教导,小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