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弟弟总是要钱,给还是不给
正忙活着呢,收到弟弟发来的一封电子信,打算向我借三千块,学期末归还,并且表示痛定思痛,一定管好自己,不再乱花钱。
这可给我出了个大难题。钱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我该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我上大学那会,觉得这么大了还伸手跟家里要钱特不好意思,于是一方面紧巴自己,一方面拼命打工挣钱,将心比心,待弟弟上了大学,我时不时地会给他一些补贴。
可前阵子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他让我帮他买返校的火车票,没头没脑来了句:姐,买张软卧呗。软卧?!姐姐我都没坐过软卧!而且我十分纳闷,花我的钱,怎么这么心安理得?!
我问他,为什么要买软卧,他没支吾出来。嘟囔了一句:算了,要不买硬座吧!
这是将我军呢?
思量半天,我给了他买硬卧的钱,自己看着买吧。
后来又听爸妈说,这孩子还跟表弟借了些钱。问他干嘛了,就说胡乱花了,总是管不住自己。
这些信息凑到一起,我突然意识到,弟弟和我不一样。
我是那种省吃俭用、宁愿委屈自己也不愿跟父母要钱的人。而弟弟,似乎更注重享受。
这次,我是满足他?还是该让他自食其果,尝尝没钱的滋味?
思量半天,我决定,只给他两千,但明确告诉他这是最后一次给他钱。我算了算,他学费差一千七,另外三百算临时生活费,剩下的自己想办法吧。
与欲望“对话”,清理自己
后来,我上了一些心理课程,清理了一些对“钱”的限制性信念后,花钱上我有了些不一样的做法:
我开始清理生活当中的物品,把那些不能让自己狂狂心动的物品统统清理掉,只留下自己百分百喜欢的东西;
买东西不再以价格为首看因素,只买自己百分百喜欢的东西,哪怕贵些;
尽量不网购,实体店触摸到实实在在的东西后,再以自己的喜好决定买不买;
……
实验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自己“饱”了。原先,总是有很强的购物冲动,“双11”的剁手党里绝对有我。乱买一堆,钱没少花,还不合心意。而现在,买的每件东西都是自己喜欢的,购物需求得到百分百满足。我开始对人性的需求有了一份信任,原先所认为的,“敞开了花,家就被我败光了”,只不过是我压抑自己需求的一种手段而已。
花钱的罪恶感,只不过是让下次花得更心安理得
清理完自己,回过头来看弟弟,我有了新领悟。
看似他胡乱花钱,对钱没概念,其实他只是和“剁手党”们一样,抑制不住自己的购物冲动。事后,又觉得罪恶、悔不当初。
也许是匮乏的缘故,老祖宗们总是把花钱和道德绑到一起。勤俭持家,值得嘉奖;败家、乱花钱、大手大脚,那就是道德败坏。实际上,这种“罪恶感”的产生只不过为下次“败”提供了自我救赎:我已经悔过了,受到惩罚了,扯平了。
花不花钱以“该不该”论,其实是外部监督;而以“要不要”花,才是真正实现金钱的自我管理。
看到这一层后,我跟弟弟聊了聊:钱没有白花的,不需要为花出去的钱觉得罪恶。需求是很美好的,它引导我们走向更好的生活。名牌、社交、游玩、软卧……想花钱的背后总是各种各样的需求,下次跟父母要钱时,可以理直气壮一些,这样反而更容易得到满足。当然,父母有权利拒绝,你可以想别的办法。但需求本身,是很美好的,是值得被肯定的。
正忙活着呢,收到弟弟发来的一封电子信,打算向我借三千块,学期末归还,并且表示痛定思痛,一定管好自己,不再乱花钱。
这可给我出了个大难题。钱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我该扮演一个什么角色?
我上大学那会,觉得这么大了还伸手跟家里要钱特不好意思,于是一方面紧巴自己,一方面拼命打工挣钱,将心比心,待弟弟上了大学,我时不时地会给他一些补贴。
可前阵子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他让我帮他买返校的火车票,没头没脑来了句:姐,买张软卧呗。软卧?!姐姐我都没坐过软卧!而且我十分纳闷,花我的钱,怎么这么心安理得?!
我问他,为什么要买软卧,他没支吾出来。嘟囔了一句:算了,要不买硬座吧!
这是将我军呢?
思量半天,我给了他买硬卧的钱,自己看着买吧。
后来又听爸妈说,这孩子还跟表弟借了些钱。问他干嘛了,就说胡乱花了,总是管不住自己。
这些信息凑到一起,我突然意识到,弟弟和我不一样。
我是那种省吃俭用、宁愿委屈自己也不愿跟父母要钱的人。而弟弟,似乎更注重享受。
这次,我是满足他?还是该让他自食其果,尝尝没钱的滋味?
思量半天,我决定,只给他两千,但明确告诉他这是最后一次给他钱。我算了算,他学费差一千七,另外三百算临时生活费,剩下的自己想办法吧。
与欲望“对话”,清理自己
后来,我上了一些心理课程,清理了一些对“钱”的限制性信念后,花钱上我有了些不一样的做法:
我开始清理生活当中的物品,把那些不能让自己狂狂心动的物品统统清理掉,只留下自己百分百喜欢的东西;
买东西不再以价格为首看因素,只买自己百分百喜欢的东西,哪怕贵些;
尽量不网购,实体店触摸到实实在在的东西后,再以自己的喜好决定买不买;
……
实验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自己“饱”了。原先,总是有很强的购物冲动,“双11”的剁手党里绝对有我。乱买一堆,钱没少花,还不合心意。而现在,买的每件东西都是自己喜欢的,购物需求得到百分百满足。我开始对人性的需求有了一份信任,原先所认为的,“敞开了花,家就被我败光了”,只不过是我压抑自己需求的一种手段而已。
花钱的罪恶感,只不过是让下次花得更心安理得
清理完自己,回过头来看弟弟,我有了新领悟。
看似他胡乱花钱,对钱没概念,其实他只是和“剁手党”们一样,抑制不住自己的购物冲动。事后,又觉得罪恶、悔不当初。
也许是匮乏的缘故,老祖宗们总是把花钱和道德绑到一起。勤俭持家,值得嘉奖;败家、乱花钱、大手大脚,那就是道德败坏。实际上,这种“罪恶感”的产生只不过为下次“败”提供了自我救赎:我已经悔过了,受到惩罚了,扯平了。
花不花钱以“该不该”论,其实是外部监督;而以“要不要”花,才是真正实现金钱的自我管理。
看到这一层后,我跟弟弟聊了聊:钱没有白花的,不需要为花出去的钱觉得罪恶。需求是很美好的,它引导我们走向更好的生活。名牌、社交、游玩、软卧……想花钱的背后总是各种各样的需求,下次跟父母要钱时,可以理直气壮一些,这样反而更容易得到满足。当然,父母有权利拒绝,你可以想别的办法。但需求本身,是很美好的,是值得被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