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实践力视域下的校内地理课程资源开发

来源 :地理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zy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实践力作为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文章立足于校园,充分挖掘校园地理资源,通过应用“形色”App辅助地理实践活动,开展校园植物调查,发现并解决校园植物布局、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地理实践力素养。
  关键词:校内资源;地理实践力;形色App
  校园作为学生长期生活、学习的场所,从地理学的角度充分挖掘校园资源,不失为培养学生地理实踐力的重要途径。大数据背景下,智能手机中的App资源已经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将其应用于地理综合实践活动中,可进一步提升实践实效性。“形色”(赏花识花App)是由杭州大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推出的一款识别花卉、分享附近花卉的App,能够精准识别四千多种植物,准确率高达92%。借助“形色”App的植物识别功能,通过识别植物图像,获取植物相关信息,能够帮助学生辨别校园植物,从而确保调查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活动背景
  泉州第十一中学地处风光秀丽的洛阳江畔,随处可见绿树环绕、繁花点点,随着学校的不断发展,校园绿化越来越完善,各种各样的植物开始出现在校园各处。植物作为自然地理学中经常研究的对象,以校园植物为载体,研究植物的生长习性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无疑是很好的地理研究课题。同时,通过调查活动能够发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发现身边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从而提高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二、活动实施过程
  1.研究内容及方法
  以校园里所有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为研究对象,以小组为单位将校园平面图划分为若干调查样地,应用“形色”App调查样地内植物的名称、类别、形态特征,并详细记录在“校园植物调查记录表”中;通过文献查询,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地理分布;评价植物生长状况,研究植物对生长环境的适应情况;撰写《泉州第十一中学校园植物志》。
  2.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
  小组分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6~7人为一组,并做好分工安排,每组至少有一部智能手机,并下载“形色”App。
  材料准备:准备校园平面图,并分发给各小组;
  知识储备:学习相关知识,包括植物调查方法、植物分类以及植物生长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等基础知识。
  第二阶段:实践研究阶段
  各小组在事先分配好的样地中进行植物调查,统计样地中植物的种类、数量,把每种植物的位置标注在校园平面图上,并用手机拍下相应植物的整体图、细节图。同时,应用“形色App”调查样地内植物的类别、形态特征(图1),详细记录在“校园植物调查记录表”(图2)中,对于有疑惑的植物可以通过“形色”App中的植物鉴定区的功能寻求帮助,然后经过小组讨论和核实,使资料更全面、更完整、更准确。最后,通过文献查询每种植物的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等。
  第三阶段:分析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植物是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在不同的环境下,生长着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往往也反映了不同的环境。另外,由于微环境的不同,也会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如土壤的色泽、结构和含水量、叶面倾斜和受光情况、株行距及叶片密度等。通过对校园植物的调查研究发现,学校创新楼旁的榕树生长偏斜(图3),枝干明显偏向南侧,朝南的一侧枝叶生长茂盛,朝北的一侧枝叶生长相对稀疏。学校保安亭旁的一株山茶花(图4)同样存在向阳的一侧枝叶生长茂盛,背阴的一侧枝叶生长相对稀疏的情况。究其原因,是因为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为获得更大面积、更多的光照,常存在向光生长的特征。
  第四阶段:撰写《泉州第十一中学校园植物志》
  通过前期的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学生对校园植物的种类、科属、习性与特点、分布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最终,通过讨论、总结初步确认校内树木有乔木25种、灌木15种、草本植物10种,并在此基础上,撰写《泉州第十一中学校园植物志》,介绍了泉州第十一中学校园内的主要植物,包括植物的科名、别名、拉丁名、科属、地理分布、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从前期的分组调查、植物拍摄、资料检索,到后期的内容撰写等均由学生合作完成。
  3.发现问题与提出建议
  通过调查发现,十一中校园植物种类在选择上充分考虑了泉州的气候特征,很多适合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生长,如鹅掌柴、樟树等,体现了“因地制宜”原则。但在物种多样性上,十一中校园植物的种类较少,这与我校建校时间不久、校园面积不大有关。此外,还存在布局不合理、植物配置层次性不足、管理不到位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增加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十一中校园由于地处城区,校园较为拥挤,绿化面积较少,可通过增加建筑墙体的绿化,运用观赏性好的三角梅、黄鳝藤等攀援植物种植于宿舍楼、运动场周围。另外,还可以在教学楼楼顶进行屋顶绿化,屋顶绿化占地少,遮阴效果显著,不仅增加校园绿化面积,还可以降低教室内的温度。
  (2)增加植物多样性。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种植乡土树种,增添校园植物种类,丰富校园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同时在配置上,结合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乔木、灌木、草本的搭配,草本花卉、木本花卉相互搭配,使得校园植物的色彩和层次更加丰富,从而达到四季常青,三季有花的效果。
  (3)加强植物养护管理的科学性。植物的病虫害防治、修剪、引种等都要遵循科学的指导,最好有专人管理,根据植物不同的生长习性进行科学的养护管理,让植物有更美观的造型,充分体现植物观赏、生态等价值。
  三、活动反思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了地理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地理实践力的认知,使得地理实践活动成为高中地理日常教学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正当时,同时也是地理教师的使命。这次校园植物调查活动,是一次立足校内资源,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有益尝试。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校园处处有地理,我们的身边蕴藏着丰富的地理资源,等待挖掘和发现。这次的校园植物调查研究不仅仅停留在植物种类收集和辨别的生物学层面,更多的是植物与地理环境相关性的研究,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特点。
  同时,在大数据背景下,数字化技术逐渐融入日常生活,出现了许多可以为地理教学所用的教学软件来辅助日常教学。这次植物调查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地理实践活动中,在“形色”App的帮助下,进行合作、调查、研究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实现学生地理素养的提升。
其他文献
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是2007、2008年全党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在两年的高考文综试题中都有反应,特别是2008年分配中的公平问题成了高考的大热点,况且由于汶川地震及其相关问题的发生,相信在2009年以后的几年里,“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问题仍然是高考政治复习的一个重点,这里笔者就该专题作一简要分析。    一、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1.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和影响:价值决定价格,供求影响价格。20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逐渐被自主学习、创新教育等教学方式所代替。但长期以来固有的思维方式仍然困扰着一些教师的教学,造成学生可能形成僵化的思维方式,课堂气氛死气沉沉。针对这种现象,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下面谈一点自己浅显的认识。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如何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创设一个能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我觉得这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和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新课程的实施,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促使教师教育理念发生根本性改变,推动着课堂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的变革。一个以培养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新的教育教学机制正在逐步形成。在这种背景下,教师需要审视自己的思想,转变观念,不断探讨课堂教学模式、评价方式,强化对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一、教学理念的转换是落实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的前提  课程改革要以教师为主导,课程改革的
摘 要:研学旅行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使其成为研学旅行的主阵地。文章以雁荡山三折瀑为例,从培育学科核心素养视角出发,首先明确地理研学旅行的意义,进而进行研学旅行活动内容和实施方式设计,并反思研学旅行可能出现的误区及解决途径,旨在让研学旅行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从而高效地服务地理教学和学生成长。  关键词: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研学旅行;雁荡山三折瀑  研学旅
魏书生老师曾说过:“一位教师,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教书的同时始终要注意育人,这是我个人心理上的需要,是学生切身利益的需要,是人民的需要,是国家利益的需要,是党的利益的需要,是语文学科性质的需要,是提高语文成绩本身的需要,只有坚持教书育人才可能进入语文教学的自由王国。”魏老师言之有理,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育人更要育心。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的特点,其
摘 要: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是考核普通高中学生地理学习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主要手段。文章依据浙江省近7次学考试卷寻找核心考点,并以农业区位因素考点为例,分析核心考点之常考特点,探讨解锁核心考点的路径,以期为学生攻克学业水平考试提供指导和建议。  关键词:学业水平考试;核心考点;农业區位  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要求,地理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学考)以检测学生
摘 要:山东省2020年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的地理试题,与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综测试地理试题相比,在考试形式、题型结构、考点分布、核心素养、图表、热点等方面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文章对其共性、差异进行解读,总结其命题特点,提出今后备考的宏观方向和具体策略等。  关键词:对比统计;试题解读;备考策略  2019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组织了2020年夏季高考和普通
摘 要:地理实践力是学生探究地理现象和实践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与品质。由于时空等限制,高中阶段地理实践力的提升途径尤其依赖课堂探究活动。本文以新湘教版必修一“喀斯特地貌与海岸地貌”为主题,以越南下龙湾为实践空间,从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探究等方面设计探究活动并进行教学实践,同时提出了课堂教学活动中提升地理实践力的优化措施和策略。  关键词: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地理实践力  地理实践力是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实践中理解新课标,用好新教材,始终是老师们思考的焦点。课堂教学是中学政治课教学的主要途径,通过课堂反映出师生共同理解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在实施教学中如何创建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融洽而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充满民主教学的过程中自觉地去学习去思考,通过平等沟通与交流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至关重要。  一、尊重学生,实现
摘 要: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学习的重要环境,缺一不可。在初中区域地理的学习中,学生的知识素养、三观养成不仅是学校教育的任务,也是家庭教育应承担的重要职责。文章以“祖国的神圣领土——台湾省”第一课时为例,展示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学生在家校合作下学习区域地理的教学设计,意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个性化发展空间。  关键词:家校合作;区域地理;台湾省  一、设计理念  近些年来,国家颁布了许多加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