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感染性巩膜炎需关注的问题及对策
【机 构】
:
100730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出 处】
:
中华眼科杂志
【发表日期】
:
2015年51期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新型变种(hvKP)临床感染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分析相关耐药机制,并对毒力表型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离的210株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及其药敏结果,筛选出12株hvKP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及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ERIC)-PCR对hvKP菌株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
目的探讨Brown综合征的临床特征与影像学诊断。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4年10月临床诊断为单侧Brown综合征的患者14例,其中先天性10例,后天性4例;男性12例,女性2例,年龄3~ 54岁,年龄中位数为4岁。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斜视度数、眼球运动、双眼视觉、前节及眼底检查。眼球运动神经脑池段采用头线圈,3D-FIESTA序列;眼眶段采用表面线圈,横断面加冠状面加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辅助的板层角膜移植术的疗效及特点。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17例(20只眼)行飞秒激光辅助的板层角膜移植术患者,术前裸眼视力0.02~ 0.4,根据病变性质及范围不同,利用飞秒激光制作不同厚度的供体和受体的角膜瓣,厚度400 ~600 μm,术后按常规板层角膜移植术治疗。结果术后1年时,18只眼(18/20)裸眼视力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1只眼达0.8;最佳矫正视力0.5及以上者1
目的探讨下斜肌肌腹前转位术联合上直肌后徙手术治疗下直肌缺如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7年10月至2010年7月应用下斜肌肌腹前转位联合上直肌后徙术治疗的5例下直肌缺如继发上斜视的患者资料。分别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眼位、眼球运动、代偿头位的变化,并做长期随访观察,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8个月。结果术后4例正前方眼位正位,1例过矫10个视乳头直径,眼球运动下转受限平均由-3.
眼压是青光眼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降低眼压是青光眼的主要治疗方法。然而,尽管一些患者的眼压已降至目标水平,其视神经损害仍在进展。大幅度波动的眼灌注压对青光眼视功能有损害,这证实血管因素也是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之一。本文主要就眼灌注压定义及其计算、流行病学、血压和眼压对灌注压的影响、灌注压波动与调节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期为评估青光眼进展提供依据。(中华眼科杂志,2015,51:477-480)
间歇性外斜视是临床最常见的外斜视类型,也是临床上最难处理的斜视之一。间歇性外斜视的非手术治疗受一定适应证限制,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其术后长期疗效与斜视患者的年龄、病程、视皮层知觉状态、手术时机、斜视类型及术式选择、术前斜视度数测量、手术目标角度及术后过矫与欠矫的处理等多种因素有关。了解间歇性外斜视治疗中应注意的热点问题,对于提高手术治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近年来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
目的采用MRI技术研究健康人各条眼外肌的厚度及宽度。方法横断面研究。健康受试者68例,男女各34例,年龄2.0~50.0岁,平均(21.2±2.1)岁。眼眶部自旋回波序列T2WI冠状及垂直视神经的斜冠状扫描,层厚1.5 mm。于斜冠状面上眼外肌最大径线层面测量各条眼外肌的厚度及宽度,内、外直肌的垂直径代表其宽度,水平径代表其厚度,而上、下直肌的垂直径代表其厚度,水平径代表其宽度。垂直径测量肌腹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