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每年的这一天,阅读话题都会成为热点。不仅因为阅读与写作是人类传承文明的重要方式,更因为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去了解自我、他人以及我们所处的社会与世界。可以说,阅读素养是现代人必备的关键素养。推动阅读素养提升,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共同行动。
近年来,阅读素养在学校教育与学生成长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更成为国际学习与教育测评的关键指标。世界各国如何培养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课程如何开设?阅读素养测评趋势与启示又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我们共同走进世界阅读画卷。
英国:推进连贯性学校阅读教育
长期以来,英国社会和政府把培养社会阅读风气、提升儿童和青少年阅读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并在学校教育的各个学段有所侧重地推进阅读教育。
早在1992年,英国图书信托基金会(Booktrust UK)就面向学龄前儿童发起了“阅读起跑线”(Booktrust Education Program)项目,一直以来项目都受到广泛好评。2018年起,英国教育部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各地建立语言中心(English Hubs),为幼小衔接阶段的学生提供免费的支持性阅读课程,并优先面向那些阅读能力测评得分偏低的学生。
小学阶段的阅读课程主要指向两个目标:单词识读和文本理解。低段学生偏向于掌握单词识读,阅读材料多为童话故事和简单的记叙文,戏剧表演是这一阶段颇具特点的学习方法。高段学生则逐渐接触短篇小说、诗歌、戏剧、神话等多种文学体裁,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开展关于文本结构、主题思想和核心情节的讨论,并理解诸如修辞等基本的文学创作手法,“作品推荐人”活动是这一阶段的特色活动之一。
中学阶段的阅读课程旨在发展学生的批评思维能力,同时以阅读促进写作能力。初中前半阶段学生会阅读英国古典文学作品、英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和世界经典著作的节选,其中莎士比亚经典戏剧和英国浪漫主义诗歌是必读篇目。除了阅读本身之外,课程也强调让学生掌握基本文学常识。初中后半段则要求学生能够结合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提出思辨性观点和论据,并与其他文本进行批判性分析比较。
1997年英国曾发起“全国阅读年”活动,将阅读纳入终身学习方案,目标是“建立满是读书人的国度”。通过立法和广泛的动员,当前英国学生的阅读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英国教育部还特别组织专家按照学段特点研发适合远程教育的教学材料以保障阅读教育。
法国:热爱阅读从娃娃抓起
在法国乘车,时常会看到有人捧着一本口袋书读得津津有味。相较于当下的手机或电子书,大多数法国人更偏向于传统的纸质出版物。法国人看书也不挑地点,公交、地铁、草地、咖啡厅等随处可见捧书之人。根据2021年3月法国图书中心(CNL)发布的调查数据,尽管在2020年全球阅读量总体下降,但坚持阅读的法国人仍不在少數——在过去一年中,有86%的法国人至少读了一本书。
法国提倡阅读要从娃娃抓起,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智力和情感发展都有所裨益,对学生学业成绩表现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国国家教学大纲委员会强调,要连贯性地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是在小学阶段,要为未来阅读能力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大纲要求小学课堂每天开展阅读活动,学生可以采取独立阅读或集体阅读的方式,可以默读或大声朗读,同时借助写作和听说促进阅读能力的提升。
法国教育部鼓励学校设立“一刻钟阅读”活动,让学生每日设置自己的固定阅读时间。与此同时,法国教育部和文化部还联合推出了多项活动,鼓励学生分享阅读内容,培养阅读兴趣。例如,面向小学毕业年级的“阅读小冠军”演讲比赛,学生要在公共场合大声朗读自主选择的文本,表现优异者就有机会参与在巴黎歌剧院举行的决赛;每年1月举行不同主题的“阅读之夜”活动。法国教育部还协同信息媒体联络中心(Clemi)组织开展“学校新闻与媒体周”,为学生提供探索媒体多样性的机会。两部门与法国知名销售商平台FNAC合作,设立了高中生龚古尔奖,鼓励学生阅读提名龚古尔奖的小说选集。此外,法国教育部还面向远离大区或市图书馆等资源的学校提供资助,从2017年起,已投资650万欧元为 1 500多所小学购买了30多万册图书。
美国:阅读优先
上世纪90年代,在美国出台的诸如《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等多个重要法规和文件中,都提出了“阅读优先”(reading first)的概念。这一概念强调阅读能力包括把握中心思想、理解细节和文本结构、整合信息并理解复杂文本等维度,是发展语言能力的基础,是进入高等教育、职业生涯的重要素养。特别是批判性阅读,在21世纪迅速变化和信息纷杂的今天,对快速筛选精确信息、获得真知至关重要。
由于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等多项国际测评中,美国学生的学业表现不尽如人意,2009年,美国联邦政府着手制定通用的语言艺术标准,规定K-12阶段美国学生听说读写方面的基本能力标准,目前已有48个州和地区按照这一标准出台了地方课程框架。以《加州公立学校语言艺术(阅读)课程框架》为例,首先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诊断性评价,按照标准组、策略提升组和重点帮扶组确定学生的水平定位,然后调整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提供阅读辅导,并定期对学生的上课表现、平时作业进行过程性评价。
除学校课程外,美国学校还会借助家庭和社会的力量来推进阅读教育。一方面,学校向家长介绍阅读课程的相关要求,促使家长在家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另一方面,学校会积极与科研机构、阅读专家取得联系,邀请他们对学校阅读课程进行专业指导,同时学校还会充分利用社区图书馆的资源开发各类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芬兰:推广网络阅读学习小组
芬兰青少年在各项国际阅读素养测评中均名列前茅,据芬兰教育部统计,芬兰有61%的学生保持每天读报纸的习惯,85%的学生每月经常读报纸,近一半的学生将阅读作为日常休闲,且女生比例高于男生。追根溯源,芬兰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其中小学阶段的阅读课程以及相关教育项目的推进有着密切的联系。
芬兰将培养阅读兴趣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2020年芬兰中小学课表显示,作为重要提升阅读能力的“母语与文学”課,一、二年级学生每周14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18课时,七至九年级每周10课时,小学阶段该课程的比例明显高于同级其他课程。“母语与文学”课旨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芬兰中学还会额外开设一课时的自主阅读课,阅读之后教师会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交流读后感等。同时,芬兰国家大纲也提出要把阅读素养纳入各类课程,如“历史与社会”“宗教与伦理”等。
进入21世纪,芬兰教育部开始大力建设阅读网校(Netlibris),网校面向初高中学生开设了综合阅读教育项目,受到广泛好评。选择参加项目的学生会加入不同的阅读小组,小组成员由4所不同中学的15名学生和一位地区指定的阅读教师组成。每个阅读学习小组都有一个自己的网络活动平台,包括图书选择区、小组讨论区、公开讨论区、事件和提示区、图书馆链接区和网络杂志区六个部分。学生每月至少需要阅读两本书,一本是经过组内协商后,从教育部和社区推荐的书目中选出的,一本是学生自主选择的书。学生还须完成读书笔记并在组内分享,同时轮流编辑网络杂志区,向大家推荐书籍、读书笔记或好的阅读方法。小组的指导教师会参与并点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角度多元且有深度的观点。此外,小组成员一年大约有六次线下会面以加强沟通。
日本:立法推动阅读教育
日本哲学家三木清说:“在学生时代未能养成读书习惯的人,恐怕将终身无法理解读书的乐趣。”近年来,日本政府、学校、社会广泛采取措施推广儿童阅读,努力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特别是通过各种立法和规划促进阅读教育。
21世纪初,日本国会通过了《少年儿童读书活动推进法》,确定设立“少年儿童读书日”,并明确了国家和地方公共团体在推进阅读活动中的责任和义务。2002年,日本将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同时定为“少年儿童读书日”,并增加政府预算用于为学校购买图书、改善儿童阅读环境、建设公共图书馆等。2005年,日本通过了《文字及印刷品文化振兴法》,强调复兴传统阅读模式。2007年,日本修订《学校教育法》,特别增加了“亲近阅读”的指导意见,鼓励教师在课堂上增加学生的“言语表达活动”,并养成自主学习的态度。同年,日本中小学根据《学校图书馆法》,在设置学校图书馆的同时还专门设置了司书教谕,为学校开展读书教育课程提供支持。
法律推动了社会各界对阅读教育的关注。“国民阅读周”“国民阅读年”“儿童读书周”“晨读”“书评汇”“夏日100册”等活动陆续开展起来,这些有组织、成体系的活动极大调动了儿童参与阅读活动的热情,给孩子们沉浸式的阅读乐趣,并促进了家校合作。同时,不同学段之间的学校也推开彼此大门,比如鼓励高中生担任讲读活动的志愿者,深入各所小学营造“大手牵小手”的悦读氛围。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刘 敏、李焱如、苏厚泽等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