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繁花

来源 :大理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6212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下班的时间到了,将所有的文件归档后,迈着轻松的步伐回家。路上,总能与一对拾破烂的夫妇相遇,不是迎面而来,而是在我心无旁骛,专注地走向某个路口的时候,他们正巧在那里慢慢的挪动。往往是,一辆沉沉的木板车,车把和绳索重重地负荷在一个人的身上,而另一个,则跟在这一个的身旁,不紧不慢,依依相随。相跟着的大多是那个女人,怀里抱着一只京巴狗,毛色白,有些脏。但她脸上表情告诉我,她是那么爱怜着它。
  那对夫妇有五十多岁的模样,头上发间隐约能见几缕华发。两人都很瘦,衣着和皮肤上不同程度地有些乱和脏,但是两人的面孔上,都分别挂了一种简单透明的喜悦。同出同归,是很恩爱的样子。那架木板车是他们盛载破烂的运输工具。车把上挂有一个油亮的皮包,皮包里有个干净的布袋,布袋里盛放着他们一天的水和干粮。他们就是靠了这些水和干粮,在整座小城各个角落不停地流动着。
  那条京巴狗,是在他们的收留下,才结束了那么久的流浪日子。在它的眼里,心里,或者能够感觉他们的一颗温暖博爱的心。京巴的生活看起来很快乐!在他们捡拾破烂的时候,那只白毛京巴便跟在他们的左右,奔跑出老远,再回来,往往复复,远远近近地玩耍。
  喜欢收拾旧物,每每收拾一拢,便沉沉地提着它,下楼卖了。所卖的钱虽然不多,那也够一包盐或几瓶醋了。更重要的是,我由此认识了这对捡收破烂的夫妇。他们也很友好地信任着我,与我家长里短,拉着呱。他说,他们有一个很好很优秀的儿子,从小,儿子学习成绩就很好,儿子,是他们一辈子的骄傲。他们用捡破烂的钱供他读书到现在,也是不得已的事。
  他原本有一份做临时工的工作,在一家木器廠。这份工作虽然收入微薄,但还能足以让她和所有居住在城镇边缘的每一个家庭主妇一样,丈夫在外工作,而她们则只管悠闲地呆在家里,洗衣、做饭,照管孩子和四分责任田。城市的不断发展扩建,把附近几乎所有的良田吞噬一尽,村里只好象征性地一家分得几分田地,用以种些青菜萝卜之类。四分地的收入,根本不能打点三口之家的用度。
  那份临时工作本来就不能够做久,一次意外事故的发生,更加速了他失去工作的机会。那次意外使他差点失去一只手。手伤指残,他只好回家,伤好后,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不如意,生活开始越来越拮据下去。
  而在那时,儿子的学费也逐渐高昂起来。最后掂来量去,他们决定以收捡破烂为生。但,不管多脏多累,勤奋好学的儿子一直都是他们的期望,儿子的懂事和进步,令他骄傲着,这种骄傲化做鼓足勇气走向街头捡拾破烂的动力。几年以后,儿子的学习一路绿灯,顺水顺舟地考上大学,如今已经是在校连读的研究生了。
  在外人面前,他从不自卑。一直觉得,自己是以特殊的劳动,用干净的双手,把爱汇成了河流,滋养着他的家庭,虽然,微小的收入支撑着清浅的日子,但它承载着全家人的希望,还有儿子的理想。一生何求?她说起她的家,更是一脸的幸福。
  与其他民居相比,她的家与别人的没有什么两样,他们用勤劳收获,积下的钱款,除了供儿子读书,其他的都用在了整理房子上。五间房屋,粉墙红瓦。院角除了堆满等待处理的破烂,满院里都种着青菜和花。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而那些美丽的花更是她从年青时候就喜欢的。门口是一棵石榴树,窗下是一个架子,下面是一墩蔷薇花,花枝四面里攀腾着,绕啊绕地,绕过那棵石榴树,奔向屋顶去了,那么高的枝头上,擎举着一朵朵的花,渐渐地开了,是那种玫瑰样鲜艳的红,远远看去,染亮了大半个院落……
  多么温馨的一个家!她的话,不由使我心里也安谧起来,只觉心头热热的,像喝下一碗浓烈的酒,辣出泪,酸酸甜甜的……日子是人过的,再苦,再累,又算得了什么?只要两人相亲相爱,天在,地在,你在,我在,往前的路就是再怎么坎坷,也会走出一路繁花……
  四季循环,走过一个爱的生活,创造一种更多爱的生活。这对在别人眼里看来那么卑微的夫妇,他们温暖的家,将要走上社会成为栋梁的儿子,不就是那一树茂茂盛盛的繁花?
其他文献
白族扎染是一种特殊的纺织品。上世纪80年代,英国华裔作家韩素音来大理时说,古代在世界上只有中国和印度有扎染,而印度大陆和中国内地的扎染早已失传,周城白族扎染堪称扎染的“活化石”。  扎染古称绞缬,与我国古老民间工艺蜡染、夹染一起通称染缬,是现代印染艺术的鼻祖。据文献记载,染缬“秦汉间有,陈梁间贵贱通服之”。《诗经·小雅·采绿》一诗有句“终朝采蓝,不盈一(衣詹)”(“蓝草采了一早上,撩起衣襟兜不满”
期刊
大凡被叫做“寄生”的东西,很容易引起人们心理的不愉快和感官上的不舒畅,故而对寄生性质的人和物,人们普遍会予以很直观的厌恶和鄙薄。人们的这种普遍情感,当然应该算是精神和道德的一个亮点。但我觉得,笼统地将寄生物一概地恶之贬之斥之也是偏颇的,有些寄生性质的物种,其生存方式和其生存方式所折射出来的东西,非但不鄙陋不令人厌恶,相反以它所蕴涵着的特别的韵味,给人以自然甘露般的美学享受。  比如寄生草,还有一些
期刊
格苗问评升:“评升兄弟,你们几时到乔后去驮盐?”评升说:“明天就上路了。怎么?想全瓜大哥了?”格苗低头不语。评升又说:“才去了十天半月,就这么牵肠挂肚的,唉,当赶马人的老婆,就得活守寡。”格苗说:“不许你胡说,什么守寡不守寡,不吉利。”评升说:“好好好,不说就不说。你看我,一个人,说走就走,一样挂牵也没有。”格苗说:“你就不想讨个老婆?”评升说:“不讨不讨,吃赶马饭,走天下路,哪顾得上家啊。”格苗
期刊
大理不仅以明媚秀丽的山水闻名遐迩,白族人民欢乐的歌舞和民族风情也十分引人入胜。今年三月街期间,州市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展百货、大牲畜、药材等交易的同时,还组织了“和谐家园”大型文艺表演、赛马及盛大的白族“绕三灵”活动,在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中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一位来自荷兰的游客说,以前我虽然没有来过大理,但看过大理的电影《五朵金花》,知道大理有个三月街,各族人民唱歌跳舞做买卖,十分热闹。这次在崇圣寺三
期刊
彩云之南的大理,是一块人类最诗意的栖息地。单听听想想这名字就美好得令人飘然欲醉欲仙。若置身其中,真有点儿亦梦亦幻的感觉。  小时候常听人讲:“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可而今的苏杭虽依然是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但却多了几分人为的做作和现代化的拥挤与嘈杂。虽去过几次,始终也没有在心里留住什么。  此行去大理,已是第二次了。记得2002年第一次去大理,因为身体不适,所以“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走马观花地
期刊
阿嵯耶观音的由来。阿嵯耶观音圣像及其名称最早出现在作于南诏中兴皇帝舜化贞中兴二年(唐昭宗光化二年,公元898年)的《南诏图传》中。《南诏图传》也称《南诏中兴二年画卷》,分为图画卷和文字卷两卷。在图传中,阿嵯耶观音七次化为梵僧,七次度化众生,并授记南诏立国,以诏诰天下,南诏立国是君权神授,神圣不可动摇。  阿嵯耶观音,梵文应为AcayaAvalokitesara。在《南诏图传·文字卷》中记有“保和二
期刊
金秋时节,在滇西北大理至丽江丰饶的坝子和苍翠的山峦间,无论车行何处,随处可见累累硕果压弯了枝桠的红彤彤的柿子树!那奔放闪光的橘红、含蓄深沉的鲜红,给人以美仑美奂的享受。  我有幸出生在这块土地上,童年、青年及老年也未曾离开过她,即便短暂的分别远行,故乡的红柿子仍一嘟噜、一嘟噜地红亮我的梦乡、甜透我的心头。  你看,家户门前院心、园边屋后的柿树,那一株株、一排排的柿树,浓阴叠翠、虬枝旁逸,活脱脱一柄
期刊
鲁迅先生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先生的诸多小说篇目中,极好的印证了“画人”“点睛”总关情这一艺术特色。  鲁迅先生是高明的“画家”、“点睛”的大师。在他的小说中,通过包括“眼睛”描写在内的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了众多的典型人物形象。这些形象,熔铸着深刻的社会政治思想内容,同时又个个性格鲜明,各具眉目,呼之欲出,深蕴着动人心弦、
期刊
我本属草类,世代居山隅。  冬日霜雪滋,春来吐芳菲。  天地自然间,自由又欢愉。  谁料有一天,祸起那人类。  拿我去摇钱,用吾聚钱币。  此风刮过处,兰族遭大罪。  家園被洗劫,欲哭还无泪。  移我到闹市,痛把故乡离。  没了山泉喝,少了青松陪。  身旁守恶犬,四周铁网围。  都说兰高洁,竟染铜臭味。  吾本属草类,非欲求富贵。  呜呼复哀哉,苦求摧花翠。  放我归去兮,我家在山里。
期刊
我下岗了。  我别无所长,只会写毛笔字,平日里为街坊们书写对联,从来没有想到收钱,现在下岗了,朋友们都提醒我,字也是商品,也能换成钱。我犹豫再三,最后下决心试试。不料,这一试,就遇上了筱春。    一    我把在街头巷尾卖字、画像的人戏称为地摊文人,言词中明显含有贬意。那时,我很是清高,不把这些小玩意当一回事。没想到,似乎一夜之间,我也历史性地加入了地摊文人一伙,尽管无奈,也别无选择。  问题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