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次大灭绝——一部反常的自然史》的生态启示

来源 :大东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2222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第六次大灭绝》是伊丽莎白·科尔伯特最为著名的环保话题作品,被读者称为我们时代的《寂静的春天》。伊丽莎白·科尔伯特通过原始事件中的五次大灭绝,在引领读者回顾这些灾难性事件的同时,使读者意识到人类正在引发又一次新的大灭绝时代的到来。本文通过分析《第六次大灭绝》中典型物种所经历的灭绝实践,追溯其被灭绝的历史根源和思想根源,揭示了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在导致物种第六次大灭绝的思想作用,警醒读者要坚决抵制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
  关键词:伊丽莎白·科尔伯特;《第六次大灭绝》;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生态整体主义思想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的《第六次大灭绝》作为非虚构小说,在撰写新闻报道的同时引入了小说的写作技巧,使读者在面对枯燥的数据之时,更能如同身临其境一般,使读者能够对新闻所报道之事件引起强烈的共鸣,使读者更容易体会到作家对现实社会事件的真实感受。《第六次大灭绝》的出版在非虚构小说界大受欢迎,被《纽约时报》授予“年度十大好书”称号,被《经济学人》、《财富》、《华尔街日报》等权威杂志被评为年度佳作。中国上海译文出版社经过调研,出版了“译文纪实”系列丛书,一经面世,顿时在中国的文学界引起了非虚构纪实文学的热议,满足了中国读者对美国纪实文学的渴望。
  一.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和《第六次大灭绝》
  《第六次大灭绝》的作者伊丽莎白·科尔伯特(Elizabeth Kolbert)是美国著名的记者,主要从事生态环境调研工作,她也是一位十分优秀的科普作家,身兼《纽约客》环境观察员和评论员。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写作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同时不乏辛辣的幽默感,她善于观察,并且逻辑清晰,描述生动,因此深受美国民众的欢迎。伊丽莎白·科尔伯特曾经出版《灾变手记:人类、自然和气候变化》等作品,其在文学作品中所承载的社会责任感与敏锐的观察力和社会生态前沿意识深受读者的喜爱,将伊丽莎白·科尔伯特称之为是最有生态使命感的文学作家,毫无为过。伊丽莎白·科尔伯特为使她的科普作品具有科学性和严谨性,曾经亲临全球生态现场,运用强有力的数据加以支撑,与自己对于生物界的科学知识相结合,加之时代变迁所产生的新锐的生态整体主义理论,于2014年为读者撰写了现代版的《寂静的春天》——《第六次大灭绝——一部反常的自然史》(The Sixth Extingction-An Unnatural History)。该书一经出版发行,在欧美社会乃至中国社会都引起了热烈的反响,受到媒体的追捧和学术界的一致好评。伊丽莎白·科尔伯特为读者展现了我们所处的时代中生态环境的一个整体轮廓,那就是,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非同寻常的科技时代,生活的便利、安逸的生活条件无处不在,但是我们正在悄无声息地经历着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时代。而2019年11月,澳大利亚的丛林大火更是印证了第六次物种的大灭绝时代已然到来。澳大利亚丛林大火火势蔓延迅速,天空被血色所笼罩,澳大利亚民众已经纷纷逃离家园。据发稿为止,这场丛林大火已经足足燃烧了3个多月,其燃烧范围还在不断地扩大。人员的死亡和失踪,还有5亿多只动物被烧焦成灰炭,天空中硝烟弥漫,动物们尸横遍野,这里的一切都让人类触目惊心。而且,对于那些原本就要濒临灭绝的物种,这场大火更是断送了它们活下去的希望。考拉生性迟缓、动作笨拙,深受全球人民的喜爱,但在这次丛林大火的吞噬中,25000多只考拉成为了它们最后的家园,在这仅仅3个月的时间里,大火将考拉推向了即将灭绝的边缘。袋鼠体型高大,以其奔跑速度著称,但它们也同样难逃厄运。丛林大火蔓延至澳大利亚第三大岛袋鼠岛,烧毁了约15万公顷的森林,袋鼠死亡的数量难以想象。在这场大火之中,生活在原始森林中物种,都在经历着濒临灭绝的边缘。澳大利亚的民众痛失一切,一时间成为了无家可归的难民,天空被血色浸染,吞噬着澳大利亚人民的希望。
  通过细细品读伊丽莎白·科尔伯特的《第六次大灭绝——一部反常的自然史》书中的生态智慧,结合2019年11月澳大利亚的丛林大火案例分析,使读者也能像科学家、生物学家一样生态意识油然而生,我們也逐渐意识到当前所发生的第六次大灭绝,追溯其根源,就在我们人类自己身上,归根结底,还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在隐隐作祟。《第六次大灭绝——一部反常的自然史》一共由十三个章节组成,在书中,伊丽莎白·科尔伯特(Elizabeth Kolbert)为读者呈现了生物灭绝的迹象,物种消失在支离破碎的亚马逊雨林之中,消失在温度急剧升高的安第斯山上,消失在大堡礁的外围海域之中,更为严重的是,如果人类还没有意识到物种正在经历第六次大灭绝,人类要是依然对此无动于衷的话,那么物种的灭绝就会发生在民众家园中。
  二.“进化论”和“突变论”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的《第六次大灭绝——一部反常的自然史》一共由十三个章节构成,前部分主要向读者展现了奥陶纪末期、泥盆纪晚期、二叠纪末期、三叠纪晚期和白垩纪末期物种所经历的五次大灭绝。在这五次大灭绝时期,“一大类曾经占据支配地位的生物可能彻底消失,或者降级为次要角色,几乎就像是整个地球正在经历一场大换角。这类大规模的物种消失令古生物学家们推测,在物种大灭绝事件中——除了所谓的五次大灭绝之外,还有很多次规模较小的类似事件——通常的生存法则不再奏效。环境条件的变化是如此剧烈或如此迅速,抑或既剧烈又迅速,以至于演化的脚步完全跟不上。事实上,那些在正常情况下用来对付生存威胁的性状,反而可能在这种极端异常的环境中成为致命因素。”[1]19-20在《第六次大灭绝》中,伊丽莎白·科尔伯特敢于打破物种起源和灭绝的生物学思维定式,在书中,不断引导读者更深层次地挖掘人类在思维上、行动上给其他物种所带来的难以磨灭的影响。在伊丽莎白·科尔伯特看来,查尔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Theory of Evolution)已经难以解释生物灭绝的根本原因。生物进化理论着重强调演变和进化的概念,用于解释物种在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变化,也就是物种从简单到复杂的生物进化过程。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在对于物种研究的过程中虽然重要,但是却忽略了人类在地球的生活轨迹对生物物种所造成的影响,巧妙地规避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行为对物种所造成的灭绝性的灾难,致使生物进化论长期以来成为了为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和行为开脱罪行的工具。达尔文认为,物种的演变和进化是经过自然选择所完成的,在这期间,物种之间的竞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就将人类完全孤立于自然界的活动之外,忽视了人类碳足迹对生态整体系统的重要作用,因此,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受到了乔治·居维叶(Cuvier Geroge 1769-1832)的“灾变论”(Catastrophism;Convulsionism)的强烈抨击。根据居维叶的理论,他认为地球上绝大多数物种的灭绝或者生物物种的变化可以归结为突然地、迅速地并且是具有灾难性地。在居维叶看来,地球经常遭受着灾难性的变化,例如海洋的干涸、火山爆发、洪水成灾和气候的极端变化,在这种急剧的自然生态变化之下,生物物种也在承受灭顶之灾。在美洲乳齿象灭绝的事件中,居维叶的“突变论”得到了印证。美洲乳齿象的灭绝也毁灭了猛犸和大地懒,如今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巨型动物群大灭绝(megafauna extiction)。然而,居维叶也忽略了人类在此次生物大灭绝中的作用,没有注意到其实巨型动物群的大灭绝与人类的扩张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并且越来越多生物学者和地质学者更倾向于人类的扩张与生物灭绝的紧密关系。   三.《第六次大灭绝》的生态主题——对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抨击
  在读者细细品读《第六次大灭绝》之后,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对生物物种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整部纪实小说科学、严谨,作者伊丽莎白·科尔伯特亲临全球生态现场,经过多次试验验证,运用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描述着自己的全球生态现场的所见所闻,向读者传达着对全球生态环境的感悟,使读者能够简单、容易地了解生态学、生物学和地质学的相关知识,为读者揭示这书中要传达的生态主题,也就是,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和行为对全球生态的破坏无处不在,第六次大灭绝的幕后操手便是人類自己,而人类也正在自食其果。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在第七章《落酸》中,提到了多孔鹿角珊瑚的灭绝,被称之为“世界上最精彩的事物”之一,珊瑚礁已经在逐渐的消亡,原本璀璨夺目的珊瑚礁已经变成了碎珊瑚粒,小的如同弹珠一般,大的如同鹅卵石的大小。多孔鹿角珊瑚的灭绝使肯·卡尔代拉(Ken Caldeira)的“海洋酸化”理论得到了印证。在工业化时代,工厂排出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而有些工厂甚至计划将烟囱中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并且注入海洋,以便于其排放污染物。经过肯·卡尔代拉的精密计算,在人类正常活动之下,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的数量对海洋酸化所造成的影响已经非常的惊人了。海洋生物对于海洋的生活环境要求十分严格,海洋酸碱度的不平衡,最受影响的就是珊瑚礁以及连带的海洋生态系统。珊瑚虫通过碳酸钙而形成骨骼,最终聚集而成美丽的珊瑚礁,珊瑚礁进而成为海洋生物的庇护所,为鱼类等物种提供了栖身之所。而海洋的酸化,直接溶解了形成珊瑚礁的碳酸钙,“缺钙”的珊瑚礁慢慢形成白化,最终消失在海洋之中。
  在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主宰之下,人类妄想对自然肆意破坏,为了人类一己的私利,对自然的整体生态系统强加干涉,最终造成了海洋酸化,这种对自然灾难性的破坏显然无法弥补。此外,人类在满足对自己农业生产的需要,在农业种植的过程中,过度使用化学肥料,使农作品经历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被酸化的农产品被人类所食用,酸化物质正在潜移默化地侵蚀着人类的身体。土壤的酸化,长久以来,会使土地寸草不生,更为严重的是会造成人类食物链的断裂。
  四.结语
  伊丽莎白·科尔伯特秉承着生态责任感,肩负着为人类创造美好未来的生态使命,亲历全球生态现场,运用生动的话语,简明扼要的生态理论、生物理论、地质理论,向读者展现了人类所看不到的生态变化,警醒着人类第六次大灭绝时代正在悄无声息地到来,而第六次大灭绝与以往不同,现代社会的大灭绝为人类的扩张行为,人类对自然的污染以及对自然资源的肆意开发息息相关。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在言辞之间严厉地抨击了人类中心主义的行为,更是以“灭绝事件也许就发生在你家后院”来警示人类应该摒弃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进而唤醒人类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
  参考文献
  [1]伊丽莎白·科尔伯特.大灭绝时代[M].叶盛,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
  [2]王蕾.美国非虚构小说在中国的出版发行及对生态文化体系建构的启示——兼论《汤姆斯河》[J].出版广角,2017(11):59-61.
  (作者单位:辽宁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来讲室外文物遗址属于我国当前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的一部分。对于该部分室外文物遗址来讲其能够充分的提现出外国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展现出我国民族文化的魅力,并且我国的该部分的文化遗址对于世界也有着相对重要的影响。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影响下,对于土地资源的不断的开发过程中从而使得部分室外文物遗址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本文主要是针对现阶段我国室外文物遗址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有效的分析,并且
期刊
摘 要:《陈情令》是2019年夏天最炙手可热的古装仙侠剧,而且这炙热并不仅限于国内还蔓延到国外。海外视频网站YOUTUBE上《陈情令》视频下面评论对多的就是泰语和英语。直到大结局的播出,泰国网友集体表示依依不舍。剧照截图,人物表情包,同人漫画,粉丝自制人物视频在泰国全网铺天盖地。《陈情令》风靡泰国全国,火爆到人尽皆知。  一、《陈情令》介绍  《陈情令》是由企鹅影视和新湃传媒联合出品,于2019年
期刊
摘 要:今天的中国都市不同以往,尤其是在广东、在深圳,改革开放40年不仅创造都市的经济发展,也为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都市水墨就是具有深圳文化性格的一个文化标识,它在内容上、情感上、传承上、创新上都深深打上新时代文化发展的烙印。都市水墨定位为中国画的现代派,是中国文化复兴趋势下,诞生的一个全品类中国画品牌。他赞颂都市生活之灿烂,这正体现了岭南画派的笔墨当随时代,以及包容、创新、现实关怀的特征。本
期刊
摘 要:本文叙述了作为福清话一支的平潭方言(岚语),指出平潭方言留有汉语上古语音和词汇,建议用国际音标来为平潭方言注音。介绍了英语单词casino可能来源于福清话“开始了”招揽开赌语。并介绍了岚腔戏曲:词明戏。  关键词:方言;平潭;岚语;福清话;casino;词明戏  海岛具有文化博物馆的作用,那些在大陆已荡然无存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景观可能会在海岛得到很好的留存。例如,在海岛留存着至今的古老方言。
期刊
摘 要:麻将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用具简单,趣味性强,成为在中国极为流行的牌戏活动。2017年4月,国际智力运动联盟宣布,麻将正式成为第六个世界智力运动项目。本文探究了麻将若干种起源和麻将牌面设置体现了什么样的中华文化。  关键词:麻将;麻将起源;中华文化  一、关于麻将起源的讨论  从时间的纵向延伸角度来看,中国人对于打麻将这件事,有着天然的执着。除去还没有掌握打麻将技能的人,只要有空,中国人
期刊
摘 要: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课程思政”,大学英语教学不能再延续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教学模式,而是应该通过大学的英语教学的一个过程“以人为本”,在教书育人的基础上,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同时,注重人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从大学英语的本质出发,达成英语教学改革的目标。  关键词:课程思政;人文教育;教学模式;大学英语教学  一、引言  在今天的中国,我
期刊
摘 要:《汽车机械基础》课是汽修类专业的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概念繁杂,理论抽象,对于现在的中职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论述了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中职;汽车机械基础;实践教学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是汽修专业学生进入中职后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而且是一门核心专业课。此门课的社会实践性比较强,与实践结合较紧密,而学生的生产实践知识较少,针对这一实际情
期刊
摘 要:中国地名标识应该用英语译写还是汉语拼音拼写?这个问题存在很大的争议。本文采用库普尔的“八问方案”模型,在该框架下对地名标识书写政策进行分析,并以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的地铁站名书写为样本探究地名标识书写政策的实施效果。经过分析,本文认为地名书写应该遵守“单一罗马化”的决议,以《汉语拼音方案》为标准,用汉语拼音拼写地名,纠正实际地名书写中的不规范现象。  关键词:地名标识;汉语拼音;“八问
期刊
摘 要:在墨子的天学三论中,“天志”观是其中的重要一章。同时,天人关系历来就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研究问题。近年来墨家思想逐渐受人重视,但着重论证墨子天学的研究还较少。本文主要通过对墨子“天志”观的研究,并将其与董仲舒之“天”作对比论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墨家天学思想的根本观点。我们还应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辩证地看待墨子和董子关于“天”的看法的区别。尽管墨家思想有很多相悖于儒家思想的地方,且并未在以
期刊
摘 要:银行作为我国经济金融调节以及管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其在保障经济以及金融业发展、稳定金融市场秩序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银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服务实体经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经数年的金融业改革,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取得了较快的进展,然而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尚存在着很多方面的突出性问题。本文首先探讨了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然后提出了具体的问题解决对策,旨在为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