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带薪假期的实施,人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外出旅游的热潮中。群众文化的发展对和谐社会、国民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无不体现了旅游对群众文化的发展有着显著功效。如何利用旅游之势推动群众文化的发展也成为了一大热点话题,文章初步探讨这个话题。
群众文化一词出现于1953年,何谓群众文化,通俗的讲,是指人们职业之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发展的社会性文化,是一种人民群众在娱乐的过程中,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自我发展的社会历史现象。
我们常说“旅游发展文化先行”“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这是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旅游业应充分借鉴和发扬这种发展理念,并将之自始至终贯彻于旅游业发展的各环节之中。旅游与文化是双向的、互动的,但往往大家就忽视了旅游对群众文化发展的作用,文章就如何利用旅游之势推动群众文化的发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第一、形成旅游群众文化的发展模式。
旅游群众文化的发展模式的形成需要多方的通力合作。一是,政府引导。各级政府要把旅游文化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当地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强管理,加强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狠抓落实。二是,市场主导。依照市场经济规律,激励旅游企业发挥自主创新能力,以开拓创新精神为动力,将文化与旅游融合起来,设计更多更好旅游线路,在注重群众文化注入旅游业的同时搞好旅游产业。三是,社会参与。各行各业都应为旅游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旅游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历史文化、文学艺术、民俗等学科的专家或学者,更应积极参与,挖掘、利用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为旅游文化建设贡献智力支撑,推动旅游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第二、借旅游之势,发掘、整理、创新群众文化资源。
文化依托于一定的实物,群众文化的发展依赖于一定的群众文化资源。旅游是一种对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所发出的信息的接受和反馈的精神行为,一种对文化形态产生作用的行为。我们应该借助旅游发展如火如荼之势,搞好以往受到忽视的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工作。因此,政府、企业和文化工作者可以借发展旅游之势,搞好民间文化艺术的搜集、发掘、整理、创新工作,使民间艺术重放异彩,必要时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通过法律手段,强有力保护。例如,我国很多地方,特别是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旅游的发展,在政府和社会的多方努力下保存了少数民族语言、特有的工艺等,不至于失传。如民间的一些工艺,手工剪纸、手工雕刻、手工编织等,都是在旅游业的推动下得到保存和发展,还创造了客观的经济价值。又如,由于旅游的发展,一些民歌得以传播,甚至是创作了一些民歌等。这些都有力促进了各群众间的交流,促进了群众文化的发展。总的来说,就是要借发展旅游之势,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群众文化工作新机制,搞好群众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创新工作。
第三、借发展旅游之势,展开多种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
群众文化就是要群众参与,乐在其中。群众文化活动如何配合旅游业开展多种多样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如旅游旺季在热门景区举办民间艺术展览或群众性文艺演出,开展各种景区所特有的民间活动,既增强了旅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又使得游客在领略自然山水风光的同时,品味到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乡村,感受一次精神旅游,也使得当地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民族自豪感涌现。创造条件大力开发人文旅游资源,增加景观的文化看点。例如,丹东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沿江、沿海边境城市。近年,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旅游文化发展,坚持“旅游兴市”战略。开设了一系列展览与活动,如民间篆刻艺术展、玉器精品艺术展、中华历代钱币珍藏艺术展、海华珍奇艺术展、市花艺术展等等。这一系列围绕着旅游展开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使得群众文化借势得到了发展。
第四、设计更多更具文化性旅游纪念品。
出游不管是为了纪念、珍藏、送礼甚至是炫耀的目的,人们出门在外总喜欢购买一些旅游纪念品。我国目前大多数景区的旅游纪念品雷同,多数物质产品,体现当地文化的精神层面的旅游纪念品奇缺。因此,在这一方面可以大做文章,旅游纪念品上应该推出更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宣传产品,借以发展群众文化。各景点在大搞物质旅游纪念品的同时也应注意精神层面,可以出版景区历史文化图书、景区宣传品,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第五、群众文化的发展需要优秀的人力资源。
与其他任何文化形式一样,群众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丰富的优秀的人力资源。人才的推动直接影响了群众文化活动的水平与质量,在旅游的过程中更是明显。旅游业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事实告诉我们还必须花大力气造就一大批既具有适应市场经济新思维又热爱群众文化事业和旅游事业的优秀的群众文化骨于队伍。就拿在旅游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导游来说,一个有文化、知识丰富的导游能让群众在旅行的过程中不仅得到身心的放松,而且增长知识,自我得以提升。因此说群众文化的发展需要优秀的人力资源。可以说目前我国的导游人员质量良莠不齐,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一般国外的导游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人才,我国可以在这一方面适当加强对导游人员的要求。除了导游,在旅游过程中的相关人员都应通过专业人士的指导与培训,提高整体从业人员的素质。优秀的人力资源对于群众文化发展的推动就相当于水对于船的栽动,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群众文化的发展更具生命力的前提。总之,借旅游发展之势,发展专业团队,扩展余团队,吸引广大群众参与,群众文化就会显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第六、群众文化发展需要人文理念的转变。
发展群众文化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作为指导,即“全民性的精神产品的生产”。从群众文化的特征不难看到,参与的全民性,文化内容和价值取的传播途径通俗的丰富的活动形式,使之在社会各个阶层都能得到传播。一方面,群众文化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自身的精神生活需要,而综合素质高的群众又能大大促进一个地区群众文化的发展。这就要求群众普遍参与。另一方面,一个地区人的生活理念及方式对群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当人们的生活理念以及方式逐步走向以追求精神需要为目标时,这时的群众文化开展起来才会更为有效。因此,要通过努力改变群众的生活理念,逐步走向以追求精神为目标。总之,加大旅游的普及力度,提高全民性,在旅游的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改变人们的观念。
总之,实践证明,把握时机,抓住发展旅游之势,推动群众文化发展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一是,形成旅游群众文化的发展模式;二是,借旅游之势,发掘、整理、创新群众文化资源;三是,借发展旅游之势,展开多种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四是,设计更多更具文化性旅游纪念品;五是,群众文化的发展需要优秀的人力资源;六是,群众文化发展需要人文理念的转变等等这些都是借助旅游之势发展群众文化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郑迎红.论旅游的文化性[J].河北学刊,2007(4).
[2]郎晓翱.借发展旅游之势推动群众文化的发展[J].理论界,2005(1).
[3]贾祥春.旅游文化的特点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
[4]于寿康.论市场经济对群众文化的负面效应及其转化[J].江苏社会科学,1996(3).
[5]章采烈.论旅游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J].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1).
[6]周盼,李明德.旅游文化是旅游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旅游文化座谈会纪要[J].旅游学刊,1991(1).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县文化体育和旅游事业发展局)
群众文化一词出现于1953年,何谓群众文化,通俗的讲,是指人们职业之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发展的社会性文化,是一种人民群众在娱乐的过程中,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自我发展的社会历史现象。
我们常说“旅游发展文化先行”“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这是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旅游业应充分借鉴和发扬这种发展理念,并将之自始至终贯彻于旅游业发展的各环节之中。旅游与文化是双向的、互动的,但往往大家就忽视了旅游对群众文化发展的作用,文章就如何利用旅游之势推动群众文化的发展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第一、形成旅游群众文化的发展模式。
旅游群众文化的发展模式的形成需要多方的通力合作。一是,政府引导。各级政府要把旅游文化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当地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强管理,加强人力和财力的投入,狠抓落实。二是,市场主导。依照市场经济规律,激励旅游企业发挥自主创新能力,以开拓创新精神为动力,将文化与旅游融合起来,设计更多更好旅游线路,在注重群众文化注入旅游业的同时搞好旅游产业。三是,社会参与。各行各业都应为旅游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旅游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历史文化、文学艺术、民俗等学科的专家或学者,更应积极参与,挖掘、利用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为旅游文化建设贡献智力支撑,推动旅游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第二、借旅游之势,发掘、整理、创新群众文化资源。
文化依托于一定的实物,群众文化的发展依赖于一定的群众文化资源。旅游是一种对自然风光、人文景观所发出的信息的接受和反馈的精神行为,一种对文化形态产生作用的行为。我们应该借助旅游发展如火如荼之势,搞好以往受到忽视的民间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工作。因此,政府、企业和文化工作者可以借发展旅游之势,搞好民间文化艺术的搜集、发掘、整理、创新工作,使民间艺术重放异彩,必要时可以通过出台相关法规和政策,通过法律手段,强有力保护。例如,我国很多地方,特别是偏远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旅游的发展,在政府和社会的多方努力下保存了少数民族语言、特有的工艺等,不至于失传。如民间的一些工艺,手工剪纸、手工雕刻、手工编织等,都是在旅游业的推动下得到保存和发展,还创造了客观的经济价值。又如,由于旅游的发展,一些民歌得以传播,甚至是创作了一些民歌等。这些都有力促进了各群众间的交流,促进了群众文化的发展。总的来说,就是要借发展旅游之势,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群众文化工作新机制,搞好群众文化资源的发掘、整理、创新工作。
第三、借发展旅游之势,展开多种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
群众文化就是要群众参与,乐在其中。群众文化活动如何配合旅游业开展多种多样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如旅游旺季在热门景区举办民间艺术展览或群众性文艺演出,开展各种景区所特有的民间活动,既增强了旅游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增加经济效益的同时,又使得游客在领略自然山水风光的同时,品味到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乡村,感受一次精神旅游,也使得当地人民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进一步加深,民族自豪感涌现。创造条件大力开发人文旅游资源,增加景观的文化看点。例如,丹东是一个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的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沿江、沿海边境城市。近年,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旅游文化发展,坚持“旅游兴市”战略。开设了一系列展览与活动,如民间篆刻艺术展、玉器精品艺术展、中华历代钱币珍藏艺术展、海华珍奇艺术展、市花艺术展等等。这一系列围绕着旅游展开的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使得群众文化借势得到了发展。
第四、设计更多更具文化性旅游纪念品。
出游不管是为了纪念、珍藏、送礼甚至是炫耀的目的,人们出门在外总喜欢购买一些旅游纪念品。我国目前大多数景区的旅游纪念品雷同,多数物质产品,体现当地文化的精神层面的旅游纪念品奇缺。因此,在这一方面可以大做文章,旅游纪念品上应该推出更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宣传产品,借以发展群众文化。各景点在大搞物质旅游纪念品的同时也应注意精神层面,可以出版景区历史文化图书、景区宣传品,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第五、群众文化的发展需要优秀的人力资源。
与其他任何文化形式一样,群众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丰富的优秀的人力资源。人才的推动直接影响了群众文化活动的水平与质量,在旅游的过程中更是明显。旅游业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事实告诉我们还必须花大力气造就一大批既具有适应市场经济新思维又热爱群众文化事业和旅游事业的优秀的群众文化骨于队伍。就拿在旅游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导游来说,一个有文化、知识丰富的导游能让群众在旅行的过程中不仅得到身心的放松,而且增长知识,自我得以提升。因此说群众文化的发展需要优秀的人力资源。可以说目前我国的导游人员质量良莠不齐,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一般国外的导游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优秀人才,我国可以在这一方面适当加强对导游人员的要求。除了导游,在旅游过程中的相关人员都应通过专业人士的指导与培训,提高整体从业人员的素质。优秀的人力资源对于群众文化发展的推动就相当于水对于船的栽动,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群众文化的发展更具生命力的前提。总之,借旅游发展之势,发展专业团队,扩展余团队,吸引广大群众参与,群众文化就会显得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第六、群众文化发展需要人文理念的转变。
发展群众文化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作为指导,即“全民性的精神产品的生产”。从群众文化的特征不难看到,参与的全民性,文化内容和价值取的传播途径通俗的丰富的活动形式,使之在社会各个阶层都能得到传播。一方面,群众文化的根本目的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自身的精神生活需要,而综合素质高的群众又能大大促进一个地区群众文化的发展。这就要求群众普遍参与。另一方面,一个地区人的生活理念及方式对群众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当人们的生活理念以及方式逐步走向以追求精神需要为目标时,这时的群众文化开展起来才会更为有效。因此,要通过努力改变群众的生活理念,逐步走向以追求精神为目标。总之,加大旅游的普及力度,提高全民性,在旅游的过程中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逐步改变人们的观念。
总之,实践证明,把握时机,抓住发展旅游之势,推动群众文化发展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法。一是,形成旅游群众文化的发展模式;二是,借旅游之势,发掘、整理、创新群众文化资源;三是,借发展旅游之势,展开多种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四是,设计更多更具文化性旅游纪念品;五是,群众文化的发展需要优秀的人力资源;六是,群众文化发展需要人文理念的转变等等这些都是借助旅游之势发展群众文化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郑迎红.论旅游的文化性[J].河北学刊,2007(4).
[2]郎晓翱.借发展旅游之势推动群众文化的发展[J].理论界,2005(1).
[3]贾祥春.旅游文化的特点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3).
[4]于寿康.论市场经济对群众文化的负面效应及其转化[J].江苏社会科学,1996(3).
[5]章采烈.论旅游文化是旅游业发展的灵魂[J].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1994(1).
[6]周盼,李明德.旅游文化是旅游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旅游文化座谈会纪要[J].旅游学刊,1991(1).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县文化体育和旅游事业发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