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引起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和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63例产后出血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后出血原因主要为子宫收缩乏力、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结论:积极做好产前检查、产程监测和产后护理,提高产后出血的警觉性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关键词 产后出血 护理 预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279
资料与方法
2007年3月~2008年3月收治产后出血患者63例,年龄22~46岁,平均34.6岁。其中初产妇45例,经产妇18例。孕周27~45周,平均39.8周。单胎妊娠59例,双胎妊娠4例。进行正规产检者35例,未进行正规产检者28例,其中产检1~3次者16例,未进行产检者12例。本组无产妇死亡,行全子宫切除3例,1例因羊水栓塞导致DIC,经积极抢救,成功救治。
出血量测定方法:采用容积法与称重法相结合。阴道分娩出血量测定采用容积法直至产后2小时。剖宫产出血量测定在切开子宫壁后先吸净羊水并记录羊水量,术后负压瓶内液体总量减去羊水量后计算出血量。手术台上纱布和敷料浸血量应用称重法计算,即湿重减干重的差除以1.05(血液比重)[1]。产后2小时及术后回病房以会阴垫集血,也用称重法计算。
统计方法:应用SPSS10.0数据包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结 果
45例为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10例为软产道损伤性出血,软产道损伤的原因主要为宫缩过强、急产、保护会阴不当、软产道组织弹性差等。5例为胎盘因素。胎盘因素引起产后出血患者多有过人工流产史或是多产妇。3例为凝血功能障碍,产后平均出血量达2000ml以上。临床上对此类患者应高度警惕。
讨 论
分娩期是产妇围生期中最关键时刻。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产妇出血量超过500ml或者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超过400ml称为产后出血[2]。护理人员要明确产后出血的临床常见原因和高危因素,掌握应对的处理措施。做好孕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包括孕期营养、自我监护、异常症状和先兆临产的判断等。
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临产后护士要细心观察产程进展,认真绘制产程图,避免产程过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产程中及产后注意勿使膀胱充盈。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避免精神过度紧张,予以舒适护理或陪伴分娩。胎肩娩出后遵医嘱大剂量应用宫缩剂(催产素、米索前列醇、卡孕栓、欣母沛等)[3]。分娩后应注意有无胎盘滞留、残留,必要时协助医生予以清宫。产后和术后2小时是产后出血的高发时段,护理人员应加强警惕。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子宫收缩、会阴伤口、阴道流血、切口敷料渗血等情况。督促产妇及早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子宫收缩,早期哺乳以刺激子宫收缩,保持静脉通路做好急救准备[4]。
临床上产道损伤、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常互为因果造成产后出血,故此临床处理产后出血时防止片面或单纯,要考虑到病程的进展。必须建立完善的抢救机制。医院应建立急救小组,以业务院长或医务科长为组长,成员包括内、外、妇、麻醉科业务骨干和后勤人员等。旦出现产后出血,急救小组成员能迅速到位,组织积极有效的抢救。本研究表明,重视产前检查,产程监测和产后护理,提高产后出血的警觉性,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孕产妇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应红华.产后出血量的科学计量方法及临床观察.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8):73.
2 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4-235.
3 阎臻.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中国妇幼保健,2007,22(4):529-530.
4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l54-l59.
关键词 产后出血 护理 预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19.279
资料与方法
2007年3月~2008年3月收治产后出血患者63例,年龄22~46岁,平均34.6岁。其中初产妇45例,经产妇18例。孕周27~45周,平均39.8周。单胎妊娠59例,双胎妊娠4例。进行正规产检者35例,未进行正规产检者28例,其中产检1~3次者16例,未进行产检者12例。本组无产妇死亡,行全子宫切除3例,1例因羊水栓塞导致DIC,经积极抢救,成功救治。
出血量测定方法:采用容积法与称重法相结合。阴道分娩出血量测定采用容积法直至产后2小时。剖宫产出血量测定在切开子宫壁后先吸净羊水并记录羊水量,术后负压瓶内液体总量减去羊水量后计算出血量。手术台上纱布和敷料浸血量应用称重法计算,即湿重减干重的差除以1.05(血液比重)[1]。产后2小时及术后回病房以会阴垫集血,也用称重法计算。
统计方法:应用SPSS10.0数据包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结 果
45例为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10例为软产道损伤性出血,软产道损伤的原因主要为宫缩过强、急产、保护会阴不当、软产道组织弹性差等。5例为胎盘因素。胎盘因素引起产后出血患者多有过人工流产史或是多产妇。3例为凝血功能障碍,产后平均出血量达2000ml以上。临床上对此类患者应高度警惕。
讨 论
分娩期是产妇围生期中最关键时刻。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产妇出血量超过500ml或者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超过400ml称为产后出血[2]。护理人员要明确产后出血的临床常见原因和高危因素,掌握应对的处理措施。做好孕妇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包括孕期营养、自我监护、异常症状和先兆临产的判断等。
宫缩乏力是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临产后护士要细心观察产程进展,认真绘制产程图,避免产程过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产程中及产后注意勿使膀胱充盈。同时护理人员还要做好产妇的心理护理,避免精神过度紧张,予以舒适护理或陪伴分娩。胎肩娩出后遵医嘱大剂量应用宫缩剂(催产素、米索前列醇、卡孕栓、欣母沛等)[3]。分娩后应注意有无胎盘滞留、残留,必要时协助医生予以清宫。产后和术后2小时是产后出血的高发时段,护理人员应加强警惕。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子宫收缩、会阴伤口、阴道流血、切口敷料渗血等情况。督促产妇及早排空膀胱以免影响子宫收缩,早期哺乳以刺激子宫收缩,保持静脉通路做好急救准备[4]。
临床上产道损伤、宫缩乏力、胎盘因素和凝血功能障碍常互为因果造成产后出血,故此临床处理产后出血时防止片面或单纯,要考虑到病程的进展。必须建立完善的抢救机制。医院应建立急救小组,以业务院长或医务科长为组长,成员包括内、外、妇、麻醉科业务骨干和后勤人员等。旦出现产后出血,急救小组成员能迅速到位,组织积极有效的抢救。本研究表明,重视产前检查,产程监测和产后护理,提高产后出血的警觉性,能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和孕产妇的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应红华.产后出血量的科学计量方法及临床观察.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8):73.
2 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24-235.
3 阎臻.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中国妇幼保健,2007,22(4):529-530.
4 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l54-l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