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儿爷涅》的悲剧性

来源 :美与时代·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kang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狗儿爷涅》,是一部围绕“狗儿爷”一生对土地的执念,反映了中国传统农民与土地之间关系的命运悲剧。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则从理论上对传统的悲剧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阐释与分析。本文从《诗学》中关于“悲剧定义”、悲剧的“情节安排”以及悲剧中的“人物性格刻画”等基本理论概念入手,对《狗儿爷涅》这部话剧中的人物性格、情节等进行剖析。借助《诗学》的丰富内涵,探索《狗儿爷涅》中蕴含的悲剧性,同時进一步发掘和阐释本部话剧的审美价值。
  关键词:话剧;诗学;悲剧性
  话剧《狗儿爷涅》于1986年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是20世纪80年代传统农民土地题材中具有影响力的话剧,也是农村土地探索剧发展过程中的艺术标杆。编剧刘锦云以中国农村的变迁为历史背景,叙写北方农村发生的一系列故事。整部话剧描写的是一个深受中国传统封建经济及文化“迫害”的农民(狗儿爷)的命运,他热爱土地胜过爱自己,最终却因时代的发展被“抛弃”。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在合理论证自己的文艺创作理念的基础上,建构了一套对西方影响深远的悲剧理论。理解《诗学》的内涵,有助于探索《狗儿爷涅》中蕴含的悲剧性,发掘本部话剧的艺术审美价值。
  一、情节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指出悲剧有六个艺术要素,其中第一个是“情节”,“情节是悲剧的基础,也是悲剧的灵魂”。他认为“情节”的重要性在于情节的整体性和结局的单一性。悲剧中所有情节不是随意安排的,每个事件都经过严格组织,具有较强的连贯性,最后对这些连接起来的事件再进行打磨,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情节结构。对于“完整”这一概念,亚里士多德不仅强调所有的事件都要有“头”“尾”“身”,而且这些事件之间都要遵从“必然律”。在《狗儿爷涅》中,狗儿爷首先以老年形象出场,喋喋不休地诉说一辈子不走运:“打倒地主以后,分了门楼,土地有了,媳妇跑了。”从而引出狗爷年轻时候的剧情,这是故事情节的“头”。正因为狗儿爷对土地的热衷和门楼的执念,引出他后来娶妻、买地、地被收走变得精神失常、金花改嫁等一系列情节的发展,这一部分便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事件的“身”。最后,狗儿爷由于与儿子有了观念上的冲突,他坚持保留门楼,而儿子试图拆掉门楼盖厂房,用土地生金。两人互不妥协,他在轰轰隆隆的推土机来到前,一把火烧掉了他视为珍宝的高门楼,愤然离开。可以发现,《狗儿爷涅》的悲剧情节与亚里士多德的悲剧观密切相关,体现了悲剧情节的完整性。另一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完整体还应该表现在结局的单一性上。这些重要人物的境遇应该由“顺境”向“逆境”转变。虽然《狗儿爷涅》的情节跌宕起伏,并且有多条情节线,但其结局却是单一的,即以狗儿爷陈贺祥独自一人焚毁象征权力的门楼作为结局。
  悲剧中的情节包含了“突转”“发现”和“苦难”这三个要素。悲剧情节有简单的,还有复杂的,简单的悲剧情节会使人的情感一泄而出,而一部好的悲剧应该尽量去摹仿“复杂行动”。“复杂行动”依赖于“突转”和“发现”的参与。“突转”是指情节不再朝着原来的方向发展而突然发生了不可预料的转变。“发现”则是从原来的“不知道”突然变为了“知道”。《狗儿爷涅》中有好几处“突转”,譬如陈贺祥热情购地置办家业,突然乡里来指示,搞“一片红”,使他失地痛哭,后来精神失常、疯疯癫癫。亚里士多德认为最好的“发现”是“突转”和“发现”同时出场。《狗儿爷涅》中就有一处最好的“发现”,即金花改嫁之后狗爷一直糊里糊涂,还和儿子说“你妈赶集去了,还没回来”,直到有一天在喂马的院子里与金花相遇。金花哭着下跪说对不起他,他假装不认识金花,并且叫着嫂子。此时的陈贺祥是真的不认识金花吗?不是的,他自言自语道“她在我的心里面”,我们就能看出陈贺祥已经发现真相,为了金花的幸福,他愿意成全。第三个悲剧情节要素是“苦难”,陈贺祥最终烧掉门楼,抓了一把土消失了,一生历经坎坷,落得这个结局,他是苦难的。但是亚里士多德认为理想的悲剧不只是表现人生苦难,它还从情感上唤醒人深处隐藏着的“恐惧和怜悯”感情,这一点从陈贺祥的身上得到了印证。
  二、人物性格
  亚里士多德认为,性格决定人物品质。“性格”在悲剧成分中居第二位。他认为悲剧的“性格”有四个要素,即性格需要善良、合适、相似、一致。
  人物的性格要善良。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群中都有善良的人,需要注意是,善良与人物自己的“选择”有关系,有的人物“选择”善,那么他的性格也是善良的。《狗儿爷涅》中,所有的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质,并且这些人的性格都不完美,但是从他们所作出的“选择”能够看出他们本性善良。金花是个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改嫁之后视虎儿为亲生,尽心尽力照顾家庭。后来去夜里头偷玉米时被李万江发现,随后改嫁于他,但是金花没有抛弃狗儿爷,也能够看出她是重情重义善良之人。李万江娶了金花后仍视狗儿爷为亲人,多加照顾。狗儿爷对祁永年嗤之以鼻,水火不容,坚决反对虎子娶祁永年的女儿小梦。在我们看来,他是愚昧固执,且不通人情的。后来小梦撒谎骗他,嫁入陈家,小梦做的一切他看在眼里,后来因为成分问题被查,狗儿爷知道小梦身份之后依然选择维护,可以看出狗儿爷本性善良。善良的人仍然还会产生悲剧,原因在于亚里士多德所说的人物“犯了错误”。
  人物的性格要符合身份。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具有多重的身份,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人物的性格时,要有洞察力,深刻把握人物身份。《狗儿爷涅》中每个人的性格和身份都是相符的。以狗儿爷和祁永年为例:狗儿爷陈贺祥出身贫农,他身上自然有勤劳、坚韧、能吃苦的特点,对待家庭他也任劳任怨,对金花百依百顺。祁永年是地主家庭出身,他身上更多的是圆滑奸诈,落魄之后也处处装作“谨慎、顺从”,其实内心依然没有真正顺从。
  性格要“相似”。这一点强调悲剧应该摹仿生活中的人,这样才能表现普通人的性格,更贴近于生活。《狗儿爷涅》通过陈、祁两个家族展现了土地利益、婚姻矛盾等生活事件,每个人的语言表达和处理问题的方式都不一样,这些一般人的性格特征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狗儿爷涅》瞄准的是社会底层的劳动人民,他们代表了中国最广泛的农民群体。例如苏连玉,他是个不好也不坏的“中间人”,有自己的小算盘,视个人利益大于集体利益,我们不能直接给他定义为“坏人”,因为他是我们大多数普通人的缩影。   性格要一致。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人物要始终保持自己的“基本性格”不被外界所影响。人的性格具有多样性,这并不影响人物基本性格保持相对的一致。黑格尔继承发展了亚里士多德的性格一致观点,认为典型人物的性格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狗儿爷具备两个基本性格特征,即重情重义和性格软弱。一方面他对朋友苏连玉充分信任,不让自己朋友吃亏,娶了金花对金花关爱有加;另一方面,“一片红”改革时,他一点反抗都没做,就把地交了出去,他是懦弱的。同时金花改嫁之后他假装不认识金花,也让人觉得他在感情上比较软弱。
  三、悲剧的“卡塔西斯”
  亚里士多德提出,悲剧是通过“怜悯”和“恐惧”使情感升华,最终达到“卡塔西斯”(净化)。他认为“怜悯的对象是遭受之不幸的人,而恐惧的产生则是因为遭受不幸者是和我们一样的人。”[1]在《狗儿爷涅》中,狗儿爷是普通而又善良的人,本不该遭受不幸却遭受了不幸。他痛恨地主的剥削,又想通过盖高门大院争口气。但是他所处的时代里有太多他不能掌控的人为因素,这些他不能理解的人为因素使他的理想化为一团虚无的火焰,他的遭遇引发了我们的怜悯和恐惧。祁永年的女儿小梦,她是个比较无辜的中间人身份,先是因为父亲和狗儿爷有矛盾,婚姻遭到反对。后来好不容易撒谎嫁入陈家,又因“割尾巴”而突然“成分不干净了”,平静的生活三番两次被打乱,不禁让人对她的遭遇心生怜悯。观众能从小梦身上看到,因为时代的特殊性,人的生存遭遇了困境,无法为自己的命运做决定,这引起了我们的恐惧之情。陈贺祥的梦想破灭了,于是选择了焚烧掉见证特殊时代的门楼,熊熊大火伴随着他的哭嚎,令人的内心受到了冲击,也因为这种愤怒的毁灭激起了恐惧感。这两种不同的感情,不仅引发了悲剧的效果,而且两者之间相互联系,使悲剧在产生怜悯感情的同时也产生恐惧之情。需要注意的一点则是,“怜悯”和“恐惧”要“适度”,如果太强或者太弱都不会有这样的效果。试看《狗儿爷涅》,狗儿爷孤身一人烧掉了门楼,通过这个情節,“怜悯”和“恐惧”都得到了适度的表达,从而完成了悲剧的“卡塔西斯”。
  以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理论为基础,本文从“悲剧情节”“悲剧性格的四个标准”以及“悲剧的‘卡塔西斯’”三方面对话剧《狗儿爷涅》的悲剧性进行了细致的探讨。由此看出,《诗学》中的悲剧理论不仅跨越了时空界限,也跨越了中西文化的“鸿沟”,并在中国悲剧性创作实践中印证了其合理性。同时,通过对亚里士多德《诗学》的理论剖析,也进一步阐述了《狗儿爷涅槃》所具有的独特审美价值。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诗学[M].陈中梅,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97.
  作者简介:张爽爽,山东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研究生。
其他文献
摘 要:“意”在中国哲学史上是一个内涵丰富且不断深化的概念,先秦儒学、老庄之学、魏晋玄学以及禅宗,都对“意”的话题有过很多讨论。宋人书学本体论上的“尚意”,尤其突出心性主体的“意造”、创作面貌的“新意”,审美过程中的“无意”和由此带来的审美风格的多元化。从根本上说,宋人的“意”即是主张书家将独特的主体心性通过不同的创作方法以书法作品多样的审美内涵表达出来。  关键词:宋人;尚“意”;禅宗;书论  
期刊
摘 要:酒神精神是沈从文生命哲学的一种审美形式。酒神精神内化于沈从文的生命中,也动态地呈现在沈从文的作品中。为了批评都市人格缺陷,沈从文在早期作品中大力倡扬酒神精神。当沈从文意识到一味地倡扬酒神精神具有潜在的危险时,他开始逐渐地调和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表现出一种较为成熟的理性思考状态。  关键词:沈从文;酒神精神;张扬;调和  日神和酒神是尼采借用分析世界的二元艺术冲动,是尼采哲学的核心概念。一般
期刊
摘 要:皮尔斯符号学思想与中国古代文人画之间存在相互阐释与印证的学理关系,体现在皮尔斯符号学的三分法与中国古代文人画的三要素之间形成相互比较的对话空间。宋代是我国文人画发展的高峰时期,钱选的《梨花图》展现了院体画到文人画的转变,因此,以该作品作为分析对象具有代表性意义。在皮尔斯符号学视角下,可以发现文人画中符号的代表项、对象以及解释项之间,形成了动态的三元关系。用皮尔斯符号学对文人画阐释的意义在于
期刊
摘 要:陶渊明在对“道”与“物”的体认中,用他的文化艺术修养、人生经历与园田生活系统生成出豁达的生死态度、与物化迁的人的确证和“乐夫天命”的思想认知,三者又系统生成了陶渊明的精神生态整体观。其中,所蕴含的人在“道”中,“道”在人中,人与物因“道”而互生的生态和谐思想,使得人在与自然生态及社会生态相处的过程中,始终要融为“道”的一部分,从而实现物我相互体认的生命方式,以安放人的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态。 
期刊
摘 要:《乔乔的异想世界》以喜剧的形式、孩子的视角去展现“二战”尾声时,即将战败却还沉浸在非理性的狂欢世界中的德国。整个影片把1945年的第三帝国拍得像春天般绚烂,表达了乔乔对信仰的救赎和自由与爱的追求。在画框中也表现了乔乔对于纳粹身份的自省和反思。通过对影片具体情节的分析,深入阐释其蕴含的特殊隐喻。  关键词:隐喻作用;色彩;自我认同;乔乔的异想世界  《乔乔的异想世界》(以下简称《乔》)是一部
期刊
摘 要:周京新的水墨雕塑在当今多元化的水墨画坛独具创新性。其特征是:贯穿全局的“写”;造型语言的趣味化;笔墨为本及个性化的构图。他以一种独具特色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水墨天地”,其作品充满着当代感,体现了时代性。  关键词:周京新;笔墨语言;水墨雕塑;创新;时代性  一、周京新笔墨语言形成的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传统水墨画是否转型现代的问题一时间引起了美术界的热议。据鲁虹著《现代水墨
期刊
摘 要:《林泉高致》作为山水画繁盛时代的产物,其包含了郭熙等宋代山水画大家在创作中的一种美学追求以及所体现的哲学理念。老庄哲学对于山水画创作所产生的影响以及郭熙在笔法墨法方面的融合创新在中国山水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有着重大作用,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中国山水画所追求的超脱冲淡的意境之美。  关键词:林泉高致;山水画;绘画理论;“自然”山水  宋代是山水画发展的繁荣时期,出现了很多山水画大家以及他们自身对于
期刊
摘 要:中国的舞蹈多以表现性为主,主要是表现人们精神世界的思想与情感,并以情感为媒介进而表现人们的审美情趣与审美理想,所以情感在舞蹈的表演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了情感在舞蹈表演中表达的重要性,认识其在表演中的核心作用才能更好地境有情生随心而舞。只有将自己融入舞蹈作品,对主题思想深入理解,在真挚情感的驱动下用情去作每一个动作,以心造舞,以舞传情,才能创造出一个情感世界,才能创造出真正的舞蹈艺术。 
期刊
摘 要: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田园风景画这一绘画类别。人们喜欢用自然风景、农园、果蔬园等作为绘画元素,抒发自己的感情。同样,在我们的邻国—韩国,也有一位平生以农园风景画为主要元素进行创作的著名画家。他运用农园风景画来表达对于父亲的深深思念和对祖国土地的热爱,特殊的画法和独特的笔触开拓了韩国后现代印象派农园风景画门类。  关键词:李大源;记忆;思念;重复元素;农园画;果蔬园  李大源在韩国是泰斗级画家,
期刊
摘 要:水彩作为近现代高校美术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已得到广泛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美术院校都开设了水彩画专业,其中水彩风景课程又是美术学学生的必修课之一。为了更好地实行课堂教学与实践写生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以田野调查法对绘画写生课程的必要性作了考察和研究,从而探索了将写生运用于水彩风景课程,探索出使水彩风景课程达到最好效果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田野调查法;写生;水彩风景课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北师范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