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选择优质高产小麦品种、深耕整地和培肥土壤、适时播种和做好播前种子处理、科学施肥和优化施肥结构、加强小麦生育期的科学施肥浇水管理、适时化学调控和防治病虫草害等方面介绍阜阳地区优质高产小麦栽培技术,以期为小麦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小麦;田间;栽培技术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中强筋小麦高产栽培的产量构成、生育指标、基础条件及种子处理、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等技术。适用于太和县及生态条件相似地区的中高肥水地块。在气候正常年份,按本规程实施,每亩产量可达550公斤,品质达中强筋麦标准。
2 产量指标
产量550公斤/亩,穗数40-50万/亩,每穗粒数36-40粒,千粒重40-42克。
3 主要生育指标
3.1 冬前壮苗指标 主茎叶数6叶1心-7叶1心,单株分蘖3-4个,次生根6-8条。
3.2 群体动态指标 茎蘖数:基本苗15万-18万/亩,越冬期60万-70万/亩,拔节期90万/亩左右,挑旗期55万-65万/亩,成熟期40万-45万穗/亩。
4 土壤条件
要求地势平坦,有良好的耕作基础。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2%以上,全氮含量0.08%以上,碱解氮85ppm以上,速效磷20ppm以上,速效钾120ppm以上。全生育期排灌方便。
5 播前准备
5.1 适宜品种 早茬选用半冬性品种矮抗58、皖麦52、周麦22、周麦18,中晚茬选用春性品种平安六号、阜麦936等。
5.2 种子质量 选用的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规定指标。种子纯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85%,净度不低于98%,水分不高于13%。
5.3 种子处理 (1)种子包衣。播种前用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有利于综合防治病虫害和培育壮苗,省时、省工、成本低、增产显著。(2)药剂拌种。未经包衣的种子,播前用50%辛硫磷乳油50毫升+15%粉锈宁75克+水3公斤搅匀,拌麦种50公斤,边喷边拌,拌后稍等晾干后播种,可防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和腥黑穗、散黑穗病及苗期其它多种病害。
5.4 底墒 播前因地造墒,每亩浇水45-50立方米(播前有降雨30毫米以上时,可不浇),保证土壤含水量达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5%。
5.5 整地 精細整地,打好播种基础是小麦高产的基本要求。要求土壤深耕或深松,耕深20-25厘米,畦面平整,无明暗坷垃,耕后耙碎保墒。
5.6 施肥 施肥采用农家肥与化肥结合,氮、磷、钾、锌、化肥配合。每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4000公斤、化肥纯氮16-17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钾6-8公斤、硫酸锌1-1.5公斤。农家肥与磷、钾、锌肥全部底施,氮素化肥的60%底施,40%在拔节期追施。
6 播种
6.1 播期 半冬性品种10月中旬;春性品种10月15日-25日。
6.2 密度 适宜播期范围内,基本苗,半冬性品种15-18万/亩,春性品种18-20万/亩。密度的确定根据播种时期和土壤肥力进行必要调整,播期推迟适当加大播量,土壤肥力水平较低,整地质量较差时,可适当增加播种量。
6.3 播种质量 播种机预先调试,保持性能良好,行距20-23厘米。播种深度3-5厘米,播种要匀,播量准确,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深浅一致,覆土严密,地头整齐,播后镇压。杜绝前后两排耧播种。
7 田间管理技术
7.1 冬前管理 (1)查苗、补苗与除草。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疏苗,确保苗全、苗匀,因播种机故障原因造成的个别缺苗断垄或漏播,及时浸种带水补种,杜绝10厘米以上的缺苗和断垄现象。(2)中耕松土。中耕划锄具有增温、提墒、破板结,促进根系发育和冬前分蘖的作用。(3)及时浇好越冬水。小麦播种后30-50天,依据土壤墒情、苗势强弱,浇足越冬水。对基施氮肥不足的地块和苗稀、苗弱地段,结合浇越冬水适量追肥。
7.2 春季管理(返青-挑旗) (1)化学除草 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的地块,小麦起身期进行化学除草,除草剂可选用巨性、使它隆等。注意,小麦拔节后不要进行化学除草,从时间上,在3月上旬之前。(2)化控降秆防倒。在返青后拔节前,对群体较大,每亩茎蘖数超过110万的麦田和抗倒伏能力差的品种,用壮丰安进行化控。壮丰安用量为30-40毫升/亩,加水25-30公斤/亩,进行叶面喷施,务求喷匀。(3)防治病虫。纹枯病可在小麦返青拔节期每亩用5%的井岗霉素150-200毫升兑水40公斤喷雾。
7.3 后期管理 (1)叶面喷施。叶面喷肥的最佳施用期为小麦抽穗期至籽粒灌浆期。在灌浆后期可用1%-2%的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洒,对缺磷麦田,可加喷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防虫治病。小麦生育后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的主要时期,要注意麦蚜、白粉病、赤霉病、锈病等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及时进行防治。白粉病、锈病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粉剂10克,兑水50公斤田间喷雾。小麦扬花初期,用36%粉霉灵100克/亩+40%氧化乐果100毫升/亩+磷酸二氢钾100克/亩,加水30-40公斤/亩均匀喷雾,可防赤霉病、后期虫害及干热风。
8 适时收获
收获适期掌握在腊熟末期,收获前去杂去劣,选用联合收割机,做到单收、单贮,严防机械混杂和混收混放。收获后及时晾晒。
关键词:小麦;田间;栽培技术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中强筋小麦高产栽培的产量构成、生育指标、基础条件及种子处理、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等技术。适用于太和县及生态条件相似地区的中高肥水地块。在气候正常年份,按本规程实施,每亩产量可达550公斤,品质达中强筋麦标准。
2 产量指标
产量550公斤/亩,穗数40-50万/亩,每穗粒数36-40粒,千粒重40-42克。
3 主要生育指标
3.1 冬前壮苗指标 主茎叶数6叶1心-7叶1心,单株分蘖3-4个,次生根6-8条。
3.2 群体动态指标 茎蘖数:基本苗15万-18万/亩,越冬期60万-70万/亩,拔节期90万/亩左右,挑旗期55万-65万/亩,成熟期40万-45万穗/亩。
4 土壤条件
要求地势平坦,有良好的耕作基础。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含量1.2%以上,全氮含量0.08%以上,碱解氮85ppm以上,速效磷20ppm以上,速效钾120ppm以上。全生育期排灌方便。
5 播前准备
5.1 适宜品种 早茬选用半冬性品种矮抗58、皖麦52、周麦22、周麦18,中晚茬选用春性品种平安六号、阜麦936等。
5.2 种子质量 选用的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规定指标。种子纯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85%,净度不低于98%,水分不高于13%。
5.3 种子处理 (1)种子包衣。播种前用种衣剂对种子进行包衣处理,有利于综合防治病虫害和培育壮苗,省时、省工、成本低、增产显著。(2)药剂拌种。未经包衣的种子,播前用50%辛硫磷乳油50毫升+15%粉锈宁75克+水3公斤搅匀,拌麦种50公斤,边喷边拌,拌后稍等晾干后播种,可防蝼蛄、蛴螬、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和腥黑穗、散黑穗病及苗期其它多种病害。
5.4 底墒 播前因地造墒,每亩浇水45-50立方米(播前有降雨30毫米以上时,可不浇),保证土壤含水量达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5%。
5.5 整地 精細整地,打好播种基础是小麦高产的基本要求。要求土壤深耕或深松,耕深20-25厘米,畦面平整,无明暗坷垃,耕后耙碎保墒。
5.6 施肥 施肥采用农家肥与化肥结合,氮、磷、钾、锌、化肥配合。每亩施优质农家肥3000-4000公斤、化肥纯氮16-17公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钾6-8公斤、硫酸锌1-1.5公斤。农家肥与磷、钾、锌肥全部底施,氮素化肥的60%底施,40%在拔节期追施。
6 播种
6.1 播期 半冬性品种10月中旬;春性品种10月15日-25日。
6.2 密度 适宜播期范围内,基本苗,半冬性品种15-18万/亩,春性品种18-20万/亩。密度的确定根据播种时期和土壤肥力进行必要调整,播期推迟适当加大播量,土壤肥力水平较低,整地质量较差时,可适当增加播种量。
6.3 播种质量 播种机预先调试,保持性能良好,行距20-23厘米。播种深度3-5厘米,播种要匀,播量准确,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深浅一致,覆土严密,地头整齐,播后镇压。杜绝前后两排耧播种。
7 田间管理技术
7.1 冬前管理 (1)查苗、补苗与除草。出苗后及时查苗、补苗、疏苗,确保苗全、苗匀,因播种机故障原因造成的个别缺苗断垄或漏播,及时浸种带水补种,杜绝10厘米以上的缺苗和断垄现象。(2)中耕松土。中耕划锄具有增温、提墒、破板结,促进根系发育和冬前分蘖的作用。(3)及时浇好越冬水。小麦播种后30-50天,依据土壤墒情、苗势强弱,浇足越冬水。对基施氮肥不足的地块和苗稀、苗弱地段,结合浇越冬水适量追肥。
7.2 春季管理(返青-挑旗) (1)化学除草 冬前未进行化学除草的地块,小麦起身期进行化学除草,除草剂可选用巨性、使它隆等。注意,小麦拔节后不要进行化学除草,从时间上,在3月上旬之前。(2)化控降秆防倒。在返青后拔节前,对群体较大,每亩茎蘖数超过110万的麦田和抗倒伏能力差的品种,用壮丰安进行化控。壮丰安用量为30-40毫升/亩,加水25-30公斤/亩,进行叶面喷施,务求喷匀。(3)防治病虫。纹枯病可在小麦返青拔节期每亩用5%的井岗霉素150-200毫升兑水40公斤喷雾。
7.3 后期管理 (1)叶面喷施。叶面喷肥的最佳施用期为小麦抽穗期至籽粒灌浆期。在灌浆后期可用1%-2%的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洒,对缺磷麦田,可加喷0.2%-0.3%的磷酸二氢钾溶液。(2)防虫治病。小麦生育后期是多种病虫害发生的主要时期,要注意麦蚜、白粉病、赤霉病、锈病等病虫害的发生动态,及时进行防治。白粉病、锈病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粉剂10克,兑水50公斤田间喷雾。小麦扬花初期,用36%粉霉灵100克/亩+40%氧化乐果100毫升/亩+磷酸二氢钾100克/亩,加水30-40公斤/亩均匀喷雾,可防赤霉病、后期虫害及干热风。
8 适时收获
收获适期掌握在腊熟末期,收获前去杂去劣,选用联合收割机,做到单收、单贮,严防机械混杂和混收混放。收获后及时晾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