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部只有90秒的视频如何带动凯迪拉克的营销?
由吴彦祖主演的微电影作品《一触即发》做到了这一点。其题材与现代“微营销”相结合,进一步深化了商业、影视、文化高度融合,被坊间称为第一部大制作的网络微电影,堪称微时代的里程碑。
不少广告商、影视公司瞄准微电影市场,其中以威尔瑞公司出品的《私信门》创新最多。这部由保时捷投资的微电影以情感路线为主题,演绎了经纪人和当红小生、粉丝之间的纠葛故事,取名“私信门”也是搭载网络热点的路线,而之后这种大品牌搭车网络热点的模式成为系列商业微电影营销的制作模板。
从《一触即发》开始,微电影开始集中发力,《老男孩》、《田埂上的梦》、《爱·毕业后》、《闺蜜》……其燎原之势一直绵延至今。
透视微电影
低廉的运营成本、短时的拍摄周期、清晰的商业模式,人人都觉得“微电影”是个好生意。
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微电影?我们暂且给它下一个定义:微电影是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但新媒体的内容谁来拍?实际上,谁都可以。从电视台到手机运营商,从影视制作公司到个人手中的DV。但未来真正有影响力的新媒体仍然不是来自街上随便走着举着DV的张三李四王二麻子。拍摄新媒体内容的门槛虽然不高,但是随着旧媒体开始考虑跨媒体,真正有竞争力的新媒体既需要跨媒体的能力,又需要针对性的制作,这不是大街上随便一个人都能做到的。
多位已经参与到微电影制作的影视界人士在受访时表示,一部好的微电影是需要精力去揣摩的,不仅需要有好的剧本,过硬的软硬件拍摄技术,更重要的是如何适应互联网的节奏,怎样收获更多的点击率是赢得微电影市场先机的不二法门。
一位业内人士称,中国电影的年人均观影次数仅0.14次左右,平均每人10年才进一次电影院,但一部能引人入胜的微电影却能够达到2.1亿的点击率,这是一个非常良好的运作态势,大大提高了观影人次。
微电影的另一个生存空间,就是能够弥补电影院线市场的空白。有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内地票房收入突破100亿元人民币,但有近4/5的电影无缘在院线上映。
“网络电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乱象’。现在什么档期都显得十分拥挤,市场空间越来越小,很多电影拍了之后根本没有机会走向院线,因此需要新的通道,而网络恰恰帮助电影解了燃眉之急。”一位从事多年影视行业的影视猎头表示。
在这背后,许多人将微电影看成是电影市场的新生代,逐步向市场靠拢。其“见缝插针”地找到了不同企业的营销需求,不同层次的影视“高手”随即也做起了“企业票房”。
创意制胜
“电影快餐”时代的到来,要求微电影提供者在“套餐”设计上要有不同于传统方式的创意组合。
事实上,不论是颠覆一个行业,还是打败对手,创新是关键。这是商业世界的基本原则,也是品牌营销的真理。微电影的出现正好契合了企业创新营销模式,甚至调动了市场的各种因素,房地产也参与进来。
4月14日,在美景鸿城销售中心郑州之璧,微电影《芳邻·几许》开拍,意在将此短片植入河南美景鸿城置业有限公司项目——美景芳邻,以加快实现36~70平米精装小户型的营销。
河南又川影视是一家准备向微电影市场靠拢的公司,在成立之初,其投资人李军卫看到了这个巨大的市场。他找到了一个专业化的团队,从影片的编排、拍摄再到后期制作,皆是精兵强将。该公司艺术总监涂巍介绍,最近打算拍一部时尚与古典相结合的舞台剧,将微电影插入舞台剧的创作中是他们团队一个构思,也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微电影是影视行业的一股新生力量,如果将一个有创意的微电影安排在舞台剧开场大幕拉开之前,对舞台剧本身作品的烘托应该会达到一个不错的效果,从而提高上座率。”涂巍说。
这似乎只是“可能性”的开始。拍一部叫座的电视剧对于涂巍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技术层面来讲,微电影在硬件拍摄上同样要求严格,但如何让微电影真正融入其所说的舞台剧中,并给出高人一筹的创意,那就真的得动动脑子,考验一下又川影视的整体实力了。
当今娱乐时代,人们主动追求快乐和愉悦、把握幸福指数主动权的感性诉求比以往强烈得多,这就要求有迎合消费者这种需求的有创意的剧本以及主创人员队伍的建设。“剧本”和“编辑”是重要核心。
长文章好作,短文章难攒。从理论上来说,当今电影和电视所能涉及的内容,都可能是微电影的话题内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传统电影和电视剧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不可能平移进新媒体时代的“微电影”,这是新媒体受众收视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征决定的。
在“移动”状态、“超短时间”限度和“休闲”特征的消费模式下,一个怎样的“微电影”会引起受众的观看情趣呢?可以肯定的是,微电影是以“有意思的故事推送内容”,“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
“微”营销
每一个影视工作者、包括个人创业者都希望成为中国的下一个“淘宝网”。
无数的市场营销案例告诉我们,商业品牌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品质”、“立场”、“市场定位”等众多元素需要良性结合才能维系一个品牌的形象。但诸多元素一旦成为定势,似乎与销售预期联系最为紧密的,得有优秀的传播技巧。
相较于观众对院线上映的大片中的植入广告所表示出的反感情绪,微电影区别于广告的地方是与观众的互动性,所以简单设计结尾的走向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微电影《私信门》的营销中,让消费者主动寻找穿帮镜头,并依据多少穿帮被找到这种“自爆家丑”的方式,给予消费者电子优惠券和相关的品牌商品、体验奖励,极大调动了消费者的参与激情,并且适当地降低了互动的门槛。这或许是微电影营销的一条新路。
同时,如何引起受众兴趣并使之有“参与”或“把控”的感觉,并能“欲罢不能”地持续参与,是微电影营销能否具有“商业价值”的关键。“怎样参与”比“参与什么”重要的多。观众的转发推送、续集或系列剧的是否增拍,甚至演员的选择、奖项的评选,都是互动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脉络就是用独特的艺术风格达到很好的与受众分享的力量。比如,贺岁片就是冯小刚的品牌,而思想性就是姜文的品牌。微电影和电影一样,未来将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任何一种类型都可能被接受。
可以预见的是,微电影创作者未来也许会有品牌化的趋势,并与作品本身、企业产品营销、市场消费环境等紧紧黏合在一起,共同提升品牌价值,可以“一触即发”,但亦可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由吴彦祖主演的微电影作品《一触即发》做到了这一点。其题材与现代“微营销”相结合,进一步深化了商业、影视、文化高度融合,被坊间称为第一部大制作的网络微电影,堪称微时代的里程碑。
不少广告商、影视公司瞄准微电影市场,其中以威尔瑞公司出品的《私信门》创新最多。这部由保时捷投资的微电影以情感路线为主题,演绎了经纪人和当红小生、粉丝之间的纠葛故事,取名“私信门”也是搭载网络热点的路线,而之后这种大品牌搭车网络热点的模式成为系列商业微电影营销的制作模板。
从《一触即发》开始,微电影开始集中发力,《老男孩》、《田埂上的梦》、《爱·毕业后》、《闺蜜》……其燎原之势一直绵延至今。
透视微电影
低廉的运营成本、短时的拍摄周期、清晰的商业模式,人人都觉得“微电影”是个好生意。
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微电影?我们暂且给它下一个定义:微电影是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但新媒体的内容谁来拍?实际上,谁都可以。从电视台到手机运营商,从影视制作公司到个人手中的DV。但未来真正有影响力的新媒体仍然不是来自街上随便走着举着DV的张三李四王二麻子。拍摄新媒体内容的门槛虽然不高,但是随着旧媒体开始考虑跨媒体,真正有竞争力的新媒体既需要跨媒体的能力,又需要针对性的制作,这不是大街上随便一个人都能做到的。
多位已经参与到微电影制作的影视界人士在受访时表示,一部好的微电影是需要精力去揣摩的,不仅需要有好的剧本,过硬的软硬件拍摄技术,更重要的是如何适应互联网的节奏,怎样收获更多的点击率是赢得微电影市场先机的不二法门。
一位业内人士称,中国电影的年人均观影次数仅0.14次左右,平均每人10年才进一次电影院,但一部能引人入胜的微电影却能够达到2.1亿的点击率,这是一个非常良好的运作态势,大大提高了观影人次。
微电影的另一个生存空间,就是能够弥补电影院线市场的空白。有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内地票房收入突破100亿元人民币,但有近4/5的电影无缘在院线上映。
“网络电影能很好地解决这一‘乱象’。现在什么档期都显得十分拥挤,市场空间越来越小,很多电影拍了之后根本没有机会走向院线,因此需要新的通道,而网络恰恰帮助电影解了燃眉之急。”一位从事多年影视行业的影视猎头表示。
在这背后,许多人将微电影看成是电影市场的新生代,逐步向市场靠拢。其“见缝插针”地找到了不同企业的营销需求,不同层次的影视“高手”随即也做起了“企业票房”。
创意制胜
“电影快餐”时代的到来,要求微电影提供者在“套餐”设计上要有不同于传统方式的创意组合。
事实上,不论是颠覆一个行业,还是打败对手,创新是关键。这是商业世界的基本原则,也是品牌营销的真理。微电影的出现正好契合了企业创新营销模式,甚至调动了市场的各种因素,房地产也参与进来。
4月14日,在美景鸿城销售中心郑州之璧,微电影《芳邻·几许》开拍,意在将此短片植入河南美景鸿城置业有限公司项目——美景芳邻,以加快实现36~70平米精装小户型的营销。
河南又川影视是一家准备向微电影市场靠拢的公司,在成立之初,其投资人李军卫看到了这个巨大的市场。他找到了一个专业化的团队,从影片的编排、拍摄再到后期制作,皆是精兵强将。该公司艺术总监涂巍介绍,最近打算拍一部时尚与古典相结合的舞台剧,将微电影插入舞台剧的创作中是他们团队一个构思,也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微电影是影视行业的一股新生力量,如果将一个有创意的微电影安排在舞台剧开场大幕拉开之前,对舞台剧本身作品的烘托应该会达到一个不错的效果,从而提高上座率。”涂巍说。
这似乎只是“可能性”的开始。拍一部叫座的电视剧对于涂巍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就技术层面来讲,微电影在硬件拍摄上同样要求严格,但如何让微电影真正融入其所说的舞台剧中,并给出高人一筹的创意,那就真的得动动脑子,考验一下又川影视的整体实力了。
当今娱乐时代,人们主动追求快乐和愉悦、把握幸福指数主动权的感性诉求比以往强烈得多,这就要求有迎合消费者这种需求的有创意的剧本以及主创人员队伍的建设。“剧本”和“编辑”是重要核心。
长文章好作,短文章难攒。从理论上来说,当今电影和电视所能涉及的内容,都可能是微电影的话题内容。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传统电影和电视剧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不可能平移进新媒体时代的“微电影”,这是新媒体受众收视心理和消费行为特征决定的。
在“移动”状态、“超短时间”限度和“休闲”特征的消费模式下,一个怎样的“微电影”会引起受众的观看情趣呢?可以肯定的是,微电影是以“有意思的故事推送内容”,“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
“微”营销
每一个影视工作者、包括个人创业者都希望成为中国的下一个“淘宝网”。
无数的市场营销案例告诉我们,商业品牌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品质”、“立场”、“市场定位”等众多元素需要良性结合才能维系一个品牌的形象。但诸多元素一旦成为定势,似乎与销售预期联系最为紧密的,得有优秀的传播技巧。
相较于观众对院线上映的大片中的植入广告所表示出的反感情绪,微电影区别于广告的地方是与观众的互动性,所以简单设计结尾的走向并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微电影《私信门》的营销中,让消费者主动寻找穿帮镜头,并依据多少穿帮被找到这种“自爆家丑”的方式,给予消费者电子优惠券和相关的品牌商品、体验奖励,极大调动了消费者的参与激情,并且适当地降低了互动的门槛。这或许是微电影营销的一条新路。
同时,如何引起受众兴趣并使之有“参与”或“把控”的感觉,并能“欲罢不能”地持续参与,是微电影营销能否具有“商业价值”的关键。“怎样参与”比“参与什么”重要的多。观众的转发推送、续集或系列剧的是否增拍,甚至演员的选择、奖项的评选,都是互动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脉络就是用独特的艺术风格达到很好的与受众分享的力量。比如,贺岁片就是冯小刚的品牌,而思想性就是姜文的品牌。微电影和电影一样,未来将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任何一种类型都可能被接受。
可以预见的是,微电影创作者未来也许会有品牌化的趋势,并与作品本身、企业产品营销、市场消费环境等紧紧黏合在一起,共同提升品牌价值,可以“一触即发”,但亦可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