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橋有望引國際旅客入澳

来源 :澳门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in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前,政府旅遊部門官員指出,港珠澳大橋的開通有望增加國際化旅客,請問您認為能否達致助力“世界旅遊休閒中心”這一定位的早日形成?
  胡祖杰議員指出,經港珠澳大橋來澳的人流通常有部分是旅客,其他的是工作或是經商的人士。澳門的定位是世界旅遊休閒中心,本身就希望吸引更多不同的旅客,亦希望來澳旅客的質素越來越高。
  澳門建設休閒小城的開端,應首要解決澳門的內部交通,如輕軌的興建、道路的使用、車輛的控制,實際上就是如何解決人們進入澳門的問題。現階段,別說是旅客,就算是本澳居民的日常出行,都會面對一個塞車的問題,因此這與旅客,與港珠澳大橋沒有直接關係。若交通未能完善,對澳門的旅遊形象會有很大的影響。
  在發展“一平台”的時候,當好好利用港珠澳大橋,與香港的物流相互融合,對於其他地區產品的支援及互通,將會更加便捷、快捷,這方面亦便利於澳門打造中葡平台。
  高冠鵬教授直言,一定會。近年澳門的旅客成分,外國旅客的比例一直在提高,不過仍停留在有所提高的階段,而香港的國際旅客比例應該是高過澳門。有了港珠澳大橋之後,其實是方便了旅客,對於旅客來說只要搭一程車即可到達目的地,吸引力不足。不過陸路旅客未必會在澳門留宿,可能只是一日遊,但不需要擔心船期,比較靈活,有車即可自由、容易地進出。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渠道,會進一步將澳門帶向國際化。
  陳冰冰理事長透露,假設港珠澳大橋真的為澳門帶來更加多的國際化旅客的時候,繼續靠以前那種以購物為主的旅遊團是行不通的,旅客與導遊、商家發生購物爭執的新聞時有耳聞,舊有模式無法吸引國際遊客停留在澳門。雖然國際旅客的消費能力較高,但是他們的自我意識、旅遊意識,以及對一個地方的旅遊期望相對來說亦會比較大,應該用甚麼吸引這些人留在澳門,是值得進行探討的問題。
  現時澳門可見到的大型活動,包括大賽車、美食節、煙花匯演、媽祖文化旅遊節、國際青年舞蹈節等,這些都是國際化的盛事,已經做得非常好,亦吸引了很多國際遊客來到澳門參觀、停留,在這方面要肯定政府的付出,但澳門的城市承載力、基建、旅遊的配套設施,都值得業界、政府都要深入探討。
  李國輝理事長認為,絕對有幫助。澳門已經有來自香港、內地的基礎客源,當港珠澳大橋連接香港國際機場、加上配套十分完善的話,對於其他境外的國際旅客來說,其吸引力亦會大大增加。
  廖權輝副會長強調,作為一個世界級的旅遊休閒中心,自港珠澳大橋通車後,澳門的國際機場可能會受到一定的壓力。因為大橋在香港的落腳點鄰近香港機場,一下飛機再坐車來澳十分地方便,這也迫使澳門機場的運作模式一定會有所轉變。
  當然,我們開放了大橋,會有其他大的市場優勢,因為葡語系國家與中國的連結大部分都是由澳門引進來,大灣區城市當中只有澳門有歐陸小鎮的特色,那澳門就要發揮到“走出去、引進來”的作用。“走出去”是指葡語系的產品可以經澳門作為橋樑輸送出去;同時要做好“引進來”,即引其他葡語系國家的商品進來,互相協調、補充,共同發展。另外,全國亦只有澳門允許有博彩業發展,旅遊博彩的綜合體、以致帶動到葡語系商品的商業平臺,這就是澳門的優勢。大橋通車之後,大灣區的發展需要澳門人繼續努力,發揮好葡語系國家的商品合作,與其他大灣區城市共建、共享更龐大的市場。
其他文献
金秋10月的澳門特區,有65位市民向澳門月刊表示,對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部分官員的貪腐行為表達極為反感和不安,其中有45位市民認為他們多年以來一直關注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亂象為何能在某些主管的司級部門眼皮底下順風順水地胡作非為?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更有37位市民曾經直接與貿促局有過多年的業務往來關係,他們訴說,若澳門特區行政長官真的想在任下留個清白名聲,就應該從近10年以來貿促局被市民戲稱為推廣“黑洞式
期刊
漢江是長江最大支流,全長1577公里,其中,湖北境內長920公里,已形成重要汽車工業走廊、裝備製造業、紡織服裝生產基地和主要商品糧基地,糧食總產量占全省的50%以上。  “三千里漢江,精要在襄陽。”位於漢江中游的襄陽是鄂西北及漢江生態經濟帶的中心,輻射鄂豫陝渝毗鄰地區近4萬平方公里、近3000萬人。  改革開放以來,襄陽持續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就,以漢江流域10.9%的土地面積
期刊
在澳門,提及樓宇失修問題,大家都會不約而同聯想墻身爆裂、鋼筋外露、門窗鬆動,甚至外墻剝落、滲水、石屎墮落、墻倒瓦塌等安全隱患問題,更別提外墻的花蘢、冷氣機架、晾衫架等如同火上加油的僭建現象了。而據報導,本澳樓齡三十年或以上的樓宇逾4600幢,它們佈遍在澳門半島中、南區及北區,由於建造年份多在上世紀紀80、90年代,甚至年份更久遠,當年所採用的建材多發生質的改變,亦帶來環境隱患,如衛生、途人人身安全
期刊
10月23日,耗資1500億,全球最長達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在習近平主席的宣告下正式通車,成為本月裏席捲粵港澳三地的大事件,也是各大報章網路平台報導的焦點所在。若要在此公開數該大橋的威水史,實在是太多,多到數不來,所以筆者在此不再談及,反而會集中於大橋對澳門有何著數層面,從另類的角度來看大橋於澳門會帶來什麼利好。  港珠澳大橋的起源,於2002年由香港方面向中央提出興建,中間好事多磨,歷時16年
期刊
經歷了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來澳遊客數量同比持續增加,再次考驗澳門各方面的接待能力與承載能力,但在消費領域的實際提升似乎並非超出預期,“旺丁不旺財”的現象再次引發討論,究竟在旅遊經濟中如何在吸引人潮的同時也能吸引“買氣”,提升消費力尤其是中高端的品質消費?澳門又如何在一次次遊客數量暴增中,平衡“接待力”與“承載力”?在新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港珠澳大橋開通等的背景下,澳門如何堅持“世界旅遊休閒中
期刊
澳門作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樑,有著多元共融的地域文化,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澳門居民,有著樸實包容的人文素質,並始終保持濃厚的民族自豪感。澳門基金會於2017年設立“歷史文化工作委員會”,就是要進一步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澳門本土文化的獨特價值。委員會成立至今,舉辦多項針對本地學生、教師及青年社團的培訓計劃、考察活動、座談會等,與社會各界聯動互補,攜手將澳門建設成為“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
期刊
全球熱潮,澳門順風起飛  近年來,旅遊經濟在世界經濟發展中大放異彩,成為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旅遊經濟就是旅遊者在旅遊地的旅遊活動所產生的所有經濟關係的總和,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具有的廣泛的關聯性和帶動性已經得到全球的認可與關注。而在目前大力提倡的全域旅遊的背景下,旅遊經濟擁有了更為廣泛的內涵。但同時,我們也需要看到,旅遊業又是脆弱性產業,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如政治,環境,安全,甚至是氣候都
期刊
剛度過寒冬,卻迎來四月突襲的低溫,天氣驟變惹來市民一驚一乍。這個月的澳門風起雲湧,廉政公署公佈2017年工作報告,公共部門各類貪污現象“浮出水面”,成為本月澳門社會關注的焦點;當局擬簽署內地與澳門駕照互認協議,使得全城眾說紛紜;政府公佈前氣象局局長紀律程序,予以撤職及中止支付4年退休金;澳門輕軌氹仔線首5年營運權交由港鐵負責;“的士規章”法律草案歷經四年終有眉目;梁維特司長參加2018博鰲亞洲論壇
期刊
歷時10年建造期的港珠澳大橋終於在10月24日正式通車,這條橋擁有多個世界之最,工程難度堪稱橋樑界之首,甚至被英國媒體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然而港珠澳大橋的落成對澳門的影響,各界眾說紛紜,因此本期“時事辯論”有幸邀請來澳門立法會胡祖杰議員、澳門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系高冠鵬教授、民聯智庫陳冰冰理事長、澳門物流貨運聯合商會李國輝理事長、澳門北區工商聯會廖權輝副會長,齊來就港珠澳大橋對澳門的影響
期刊
本澳人多地少,資源有限,面對私樓價格飆升,很多靠打份工謀生的小市民,儘管節衣縮食,可是眼望遙不可及的樓價,上樓難依然無以言表。很多人感歎,眼下世事,為了層樓,青春被耗盡,價值觀被打亂,生活的全部似乎只是為層樓,現實無奈讓人唏噓感慨。  多年以來,私樓價格節節攀升,刷爆紀錄,虽然政府陸續推出劉十招、新八招、非首置印花稅等所謂辣招,加大私樓調控,只是政策未能對癥下藥,成效始終難以顯現,私樓價格一步步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