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也对教师提出了一些要求,精心创设物理情景、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重视培养科学探究意识。由此可见问题情景、提出问题、问题探究的“基于问题为中心的物理课堂”的重要性。本文分析了当前高中物理“基于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生成”的理论基础及基于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关键词】基于问题为中心;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引言
人类的学习是在同其他人的交往中发生的,是通过语言中介作用自觉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最适合这个“语言中介”角色的就是“问题”。“问题”,是指能够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并能促使他们运用已有知识,通过质疑、分析或推理,去主动建构新知识,完成学习目标,并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问题。它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推手,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是提髙学生能力的载体。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学物理“基于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当前高中物理“基于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问题的参与者单一
有设问有回答的问题才是一个真正完整的问题。但无论从课堂的实际观察,还是从调查数据中都可以看出,现在中学课堂中的提问机会被教师所垄断,学生始终处于问题的被动一方。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够从容、清晰地表达自己对于问题的想法,更很少见到学生会主动对教材内容或教师的授课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同时,回答的角色也较多地被教师所包揽。有的教师会习惯性的自问自答,不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有的教师看学生的反应达不到自己的预期,就“迫不及待”地说出已有的答案。课堂提问变为自导自演的形式,回答也就成为了类似习题集后的"标准答案”。问题的进行中,学生的参与性不强,不仅不能够引导他们的思维,反而会让学生忽略这样的问题,没有自己的思维过程,甚至会担心自己的答案与教师的答案有出入,从而不敢回答。
1.2问题重结果轻过程
现在很多的问题教学都局限于形式,教师们根据手头的资料,或观摩现有的课堂文字或视频记录,完成“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交流问题——教师给出标准答案”这样的流程式问题教学。表面上看似教师给予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但教师真正关注的只是学生的答案是否与自己的期望所一致。当学生的答案“不够准确”时,教师会手足无措,难免会对这些回答敷衍了事,并不指出这样的回答不正确在哪里,甚至直接忽略这样的不标准回答,急忙点名其他的学生来回答,直到自己认定的标准答案从学生的口中说出。有时教师为了问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会逐渐挑选成绩更好的学生来回答,让先前回答问题的学生产生不如人的自卑感。最终造成学生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后果,只知道被动的接受老师和“好学生们”最终给出的标准答案。
1.3问题变成解决习题
有些教师将习题(exercise)误认为就是问题(problem),认为只给出习题的题目让学生解答就是所谓的基于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了,或者干脆将问题的提出到解决变成类似解决习题的过程。问题刚一提出就需要学生的即刻解答,或者不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或者不需要学生的回答,就自己一步步以讲解习题的方式对问题给出解答。这样的问题只是将传统的灌输型课堂教学冠以基于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的名号,其实质仍然是单向的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或者干脆整堂课变为习题讲练课。
2“问题生成”的理论基础
2.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因素,也是激励,引导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伴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很多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学生只有在出现和学习需求相适应的外部因素刺激时,进行的学习活动就是学习动机。
2.2学生主体论
无论什么样的科目,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这是不容改变的观念。主体性在课堂是指学生作为主体对象,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在教师引导下,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自觉性。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求知、探索、合作和创新,教师只是知识的传递者和引导者,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基于问題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3.1提出问题并引入概念
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打开学生思维空间,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上面的教学实例上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知识时引出实验内容,借助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达到创设情境的目的。适当的举例。教师应该通过适当的举例,让学生多了解知识基础,创建一个有效实验方案。讨论问题。通过讨论实验,得出结论,充分了解知识,形成完整知识链,培养学生的思维完整性与严密性。
3.2探究问题并建立概念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提出新的问题,逐步形成问题意识。但对于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就必须有一些基本的问题引导,给提出关键问题起到过渡作用。最后,教师必须让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解决办法,建立起问题的概念。
3.3教师应融入学生
课前,教师应适当的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做一定的引导和铺垫,并引导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与探究,从而提高课堂利用率。切合实际,在学生讨论出的众多原理和答案后,给予正确的分析和理解。教师还必须融入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针对性的进行知识的讲解和实验的指导,纠正错误,适当进行分层教学。最后,梳理整个实验过程,针对重要部分深化分析,体现实验的价值。
4结束语
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程设计,改变了传统形式的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保质保量、高效紧密。对于学生,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相对较高的提升。对于教师,这样紧凑、有效的教学方式,在节约时间的同时,适应了各层次的学生群体,实现课程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周鹏.“问题生成”实验教学模式——基于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实验课研究 [J]. 湖南中学物理 ,2012,12:1-4+40.
[2]方红霞. 基于“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初探——以《向心力》的概念教学为例 [J]. 湖南中学物理,2013,02:20-22+33.
[3]周亚萍. 试论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探索 [J]. 数理化解题研究 ( 高中版 ),2013,11:35.
【关键词】基于问题为中心;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教学设计
引言
人类的学习是在同其他人的交往中发生的,是通过语言中介作用自觉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最适合这个“语言中介”角色的就是“问题”。“问题”,是指能够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并能促使他们运用已有知识,通过质疑、分析或推理,去主动建构新知识,完成学习目标,并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问题。它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推手,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是提髙学生能力的载体。本文分析了当前中学物理“基于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当前高中物理“基于问题为中心”的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问题的参与者单一
有设问有回答的问题才是一个真正完整的问题。但无论从课堂的实际观察,还是从调查数据中都可以看出,现在中学课堂中的提问机会被教师所垄断,学生始终处于问题的被动一方。只有少数的学生能够从容、清晰地表达自己对于问题的想法,更很少见到学生会主动对教材内容或教师的授课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同时,回答的角色也较多地被教师所包揽。有的教师会习惯性的自问自答,不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有的教师看学生的反应达不到自己的预期,就“迫不及待”地说出已有的答案。课堂提问变为自导自演的形式,回答也就成为了类似习题集后的"标准答案”。问题的进行中,学生的参与性不强,不仅不能够引导他们的思维,反而会让学生忽略这样的问题,没有自己的思维过程,甚至会担心自己的答案与教师的答案有出入,从而不敢回答。
1.2问题重结果轻过程
现在很多的问题教学都局限于形式,教师们根据手头的资料,或观摩现有的课堂文字或视频记录,完成“创设问题情境——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交流问题——教师给出标准答案”这样的流程式问题教学。表面上看似教师给予了学生思维的空间,但教师真正关注的只是学生的答案是否与自己的期望所一致。当学生的答案“不够准确”时,教师会手足无措,难免会对这些回答敷衍了事,并不指出这样的回答不正确在哪里,甚至直接忽略这样的不标准回答,急忙点名其他的学生来回答,直到自己认定的标准答案从学生的口中说出。有时教师为了问出自己想要的答案,会逐渐挑选成绩更好的学生来回答,让先前回答问题的学生产生不如人的自卑感。最终造成学生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后果,只知道被动的接受老师和“好学生们”最终给出的标准答案。
1.3问题变成解决习题
有些教师将习题(exercise)误认为就是问题(problem),认为只给出习题的题目让学生解答就是所谓的基于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了,或者干脆将问题的提出到解决变成类似解决习题的过程。问题刚一提出就需要学生的即刻解答,或者不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或者不需要学生的回答,就自己一步步以讲解习题的方式对问题给出解答。这样的问题只是将传统的灌输型课堂教学冠以基于问题为中心的教学的名号,其实质仍然是单向的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或者干脆整堂课变为习题讲练课。
2“问题生成”的理论基础
2.1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主要因素,也是激励,引导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伴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学习动机、学习兴趣等很多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是非常关键的。其中主要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学生只有在出现和学习需求相适应的外部因素刺激时,进行的学习活动就是学习动机。
2.2学生主体论
无论什么样的科目,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这是不容改变的观念。主体性在课堂是指学生作为主体对象,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特点,在教师引导下,发挥出自身的积极性、自觉性。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求知、探索、合作和创新,教师只是知识的传递者和引导者,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基于问題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3.1提出问题并引入概念
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打开学生思维空间,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从上面的教学实例上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知识时引出实验内容,借助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达到创设情境的目的。适当的举例。教师应该通过适当的举例,让学生多了解知识基础,创建一个有效实验方案。讨论问题。通过讨论实验,得出结论,充分了解知识,形成完整知识链,培养学生的思维完整性与严密性。
3.2探究问题并建立概念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会不断提出新的问题,逐步形成问题意识。但对于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弱的学生,就必须有一些基本的问题引导,给提出关键问题起到过渡作用。最后,教师必须让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解决办法,建立起问题的概念。
3.3教师应融入学生
课前,教师应适当的将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做一定的引导和铺垫,并引导学生课前的自主学习与探究,从而提高课堂利用率。切合实际,在学生讨论出的众多原理和答案后,给予正确的分析和理解。教师还必须融入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针对性的进行知识的讲解和实验的指导,纠正错误,适当进行分层教学。最后,梳理整个实验过程,针对重要部分深化分析,体现实验的价值。
4结束语
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课程设计,改变了传统形式的物理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保质保量、高效紧密。对于学生,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相对较高的提升。对于教师,这样紧凑、有效的教学方式,在节约时间的同时,适应了各层次的学生群体,实现课程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周鹏.“问题生成”实验教学模式——基于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实验课研究 [J]. 湖南中学物理 ,2012,12:1-4+40.
[2]方红霞. 基于“问题为中心”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初探——以《向心力》的概念教学为例 [J]. 湖南中学物理,2013,02:20-22+33.
[3]周亚萍. 试论优化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的实践与探索 [J]. 数理化解题研究 ( 高中版 ),2013,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