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藏语文教学如何高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宽松的氛围,从而来激发学生學习的兴趣,同时让学生对知识的了解程度更加的深刻。一提起藏语文教学方法,我们就会很自然的想到那些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的教师把启发式教学单纯地理解为采用提问的方式灌输知识给学生,而学生只是机械地回答教师的提问,不发挥自己的能力去理解所学的知识。这主要是教师忽视了教材的钻研、寻找教学的突破口这个重要环节。教师在备课时,除了要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要求外,还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将教学任务转化成若干知识点,并辅之以恰当、多样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单纯地想几个问题来提醒学生注意。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法因其教学思想在不断变化、丰富,启发式教学也是如此。
1.藏语文学习应着力培养的学习习惯
1.1 提前预习的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教师讲课时自己能有的放矢地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新知识地接受。预习可以有学期预习、周预习、日预习。学期预习,是在发下新书后,学生们对新书感到特别新鲜,特别好奇的情况下进行,可对课本目录做一个大体的浏览。周预习,学生独立进行,需要特别细致。让学生往后看书,哪些地方看不懂,就用彩笔特别标记出来。如果周预习特别细致,那么一般不需要进行日预习。如果周预习比较粗。或者没有进行周预习,则需要进行日预习,一般20分钟即可。
1.2 细心观察的习惯。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只有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他的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观察习惯的培养,首先生活中处处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去动物园看动物、出去旅游看风景等,大人在学生欢呼兴奋、情绪盎然的时候,恰到好处提醒、引导他,仔细地观察细部,审视细节,不要只笼统地看大概。引导学生与相邻的或者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比如看到鸭,就让他同鹅进行对比。吃杏时,让学生说说杏与桃子有何异同。其次,课堂中的学习中同样需要细心观察。观察可以从形状、声音、颜色、味道、数量等方面入手。
1.3 勤于动笔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告诉我们无论课内课外,无论看书听课都要勤于动笔。平时读自己的课外书时,让学生拿一支笔,摆开一个本子,让学生边读边动笔。动笔,可以用标注,用线段或者符号把他特别感兴趣的词句标注出来。开始时可以先摘抄,不要大段大段摘抄,而是要有选择,选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片断。之后,可以是批注,在自己的课外书的空白处,简单批一个词,如"精彩"、"太妙了"、"不对"之类,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再往后可以用几句话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总之,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恰当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无定法,但好的学法总是伴随优秀的教法诞生,好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使设计的问题必须针对教学的关键和知识的重难点。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难度适宜,并能启迪学生思维,给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和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学生在藏语文课堂教学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浓厚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能动性。因此优化藏语文课堂教学关键就在于教师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上课开始时教师可灵活运用课端激疑,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课中持趣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始自终保持最佳学习状态;上课结束时,教师要给学生留下充分思索余地,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兴趣。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不但教师的教学知识日益现代化,而且教学方法也越来越现代化,尤其是伴随着民族的融合以及信息化的发展,不少的新内容得以出现。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动脑筋立足于是不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不是能够实施思想教育、是不是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是不是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以相应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作为前提条件,结合教师自身的特点、教学条件、教学对象、教学知识,不断地借鉴国内外切实可行和成功的教学方法,使得藏文教学方法不断地完善与丰富,进而跟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相融合、取长补短,完善以往旧的教学模式。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实施教学,不但可以节省时间,而且还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让学生的学习变得形象生动,从而实现鲜明的教学效果。
3.教学要建立全新的评价方式
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全面素质发展的学生,而传统的应试教育以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分数是区别学生好坏的标准,滋生了畸形的教育方式,许多教师大搞题海战术、围绕考点去死记硬背。但是,社会需要的不是"高分低能"的人才,而是能力一个人以后的发展决定在能力上,而不是考分上。因此.教学的评价方式必须改变。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上来理解学生。
以往的评价是教师评价学生,教师说了算,评价主体比较单一。现在的评价要求主体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把学生小组的评价与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藏语文教学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其中,评价活动的重点环节是学生自评。学生应该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随时对照教学目标,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将评价作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4.注重藏文教学应与生活相容
藏语文原本来源于生活,自然也应回归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只有学生亲身经历、耳濡目染事物,他们才能在熟知中凝炼感性认识,从而上升成理性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把握好藏语文教材自身特点,揣摩好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衔接,让学生在学文中融入生活情感,同时也把课堂中的知识带入课外生活中去应用。从而达到教学相长,教为应用的具体目的。
(作者单位: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东嘎乡中心小学)
1.藏语文学习应着力培养的学习习惯
1.1 提前预习的习惯。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教师讲课时自己能有的放矢地突破重点、难点,有利于新知识地接受。预习可以有学期预习、周预习、日预习。学期预习,是在发下新书后,学生们对新书感到特别新鲜,特别好奇的情况下进行,可对课本目录做一个大体的浏览。周预习,学生独立进行,需要特别细致。让学生往后看书,哪些地方看不懂,就用彩笔特别标记出来。如果周预习特别细致,那么一般不需要进行日预习。如果周预习比较粗。或者没有进行周预习,则需要进行日预习,一般20分钟即可。
1.2 细心观察的习惯。罗丹曾经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只有善于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陶冶美的性情,到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的事物,他的思想才会活跃,感情才会丰富,才可能写出感人的文章。观察习惯的培养,首先生活中处处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去动物园看动物、出去旅游看风景等,大人在学生欢呼兴奋、情绪盎然的时候,恰到好处提醒、引导他,仔细地观察细部,审视细节,不要只笼统地看大概。引导学生与相邻的或者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比如看到鸭,就让他同鹅进行对比。吃杏时,让学生说说杏与桃子有何异同。其次,课堂中的学习中同样需要细心观察。观察可以从形状、声音、颜色、味道、数量等方面入手。
1.3 勤于动笔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是告诉我们无论课内课外,无论看书听课都要勤于动笔。平时读自己的课外书时,让学生拿一支笔,摆开一个本子,让学生边读边动笔。动笔,可以用标注,用线段或者符号把他特别感兴趣的词句标注出来。开始时可以先摘抄,不要大段大段摘抄,而是要有选择,选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片断。之后,可以是批注,在自己的课外书的空白处,简单批一个词,如"精彩"、"太妙了"、"不对"之类,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再往后可以用几句话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总之,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2.恰当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无定法,但好的学法总是伴随优秀的教法诞生,好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使设计的问题必须针对教学的关键和知识的重难点。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规律,难度适宜,并能启迪学生思维,给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和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学生在藏语文课堂教学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浓厚与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学习能动性。因此优化藏语文课堂教学关键就在于教师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上课开始时教师可灵活运用课端激疑,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课中持趣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让学生自始自终保持最佳学习状态;上课结束时,教师要给学生留下充分思索余地,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知识的兴趣。在新科技革命的影响下,不但教师的教学知识日益现代化,而且教学方法也越来越现代化,尤其是伴随着民族的融合以及信息化的发展,不少的新内容得以出现。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动脑筋立足于是不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不是能够实施思想教育、是不是能够满足学生的求知心理、是不是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以相应的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作为前提条件,结合教师自身的特点、教学条件、教学对象、教学知识,不断地借鉴国内外切实可行和成功的教学方法,使得藏文教学方法不断地完善与丰富,进而跟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模式相融合、取长补短,完善以往旧的教学模式。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实施教学,不但可以节省时间,而且还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让学生的学习变得形象生动,从而实现鲜明的教学效果。
3.教学要建立全新的评价方式
素质教育改革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全面素质发展的学生,而传统的应试教育以考试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分数是区别学生好坏的标准,滋生了畸形的教育方式,许多教师大搞题海战术、围绕考点去死记硬背。但是,社会需要的不是"高分低能"的人才,而是能力一个人以后的发展决定在能力上,而不是考分上。因此.教学的评价方式必须改变。淡化评价的甄别和选拔功能,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上来理解学生。
以往的评价是教师评价学生,教师说了算,评价主体比较单一。现在的评价要求主体多元化。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学生与教师互动评价等等,把学生小组的评价与对小组中每个学生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藏语文教学评价不再是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单向刺激反应,而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互动的过程,其中,评价活动的重点环节是学生自评。学生应该是主动的自我评价者,通过主动参与评价活动,随时对照教学目标,发现和认识自己的进步和不足,将评价作为学生自我教育和促进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
4.注重藏文教学应与生活相容
藏语文原本来源于生活,自然也应回归生活。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把课堂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只有学生亲身经历、耳濡目染事物,他们才能在熟知中凝炼感性认识,从而上升成理性认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把握好藏语文教材自身特点,揣摩好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衔接,让学生在学文中融入生活情感,同时也把课堂中的知识带入课外生活中去应用。从而达到教学相长,教为应用的具体目的。
(作者单位:西藏日喀则市桑珠孜区东嘎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