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一流大学有多个国际性的指标,如:要有一流的生源、师资、经费投入、科研成果和学术环境等。目前,我国最好的高校在生源和投入上已接近于那些标准,但在师资力量建设和学术研究上还存在差距。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缩小这些差距的重要举措,即在国际化道路上,我们要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些好的做法,比如吸纳优秀的外籍教师以及留学生,开设一定数量的外语课程等。此外,今后还将有更多的与国外大学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工作。但从现实考虑,在借鉴、吸收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更为关键的是进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
因为当前我国高校在管理方法和运行机制上都还存在着不相适应之处,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限制因素,也不利于高校的整体发展。例如,高校教师报酬和研究生助研金的构成就与国外大学有很大不同。国外许多著名大学的人员费主要是由项目经费列支的,在项目预算中被要求列出这部分支出,而我国的科研项目只允许支付很小一部分劳务费,这使得招聘外籍教师和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工作难以进行。再如学位制度问题,我国高校的学位是按照二级学科授予的,而且“二级学科”的定义还不断变化,还要区分重点和非重点学科,但国外高校的学位并非如此,他们的学位证书很少含有“二级学科”的信息,这有利于学科交叉和人才培养。因此,我们应进行高校管理和运行机制的调整。
首先,建议在国内主要研究型大学(即最有潜力发展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部分高校)试行新的员工队伍建设制度。从外籍人员开始试点,根据年薪制原则确定教师、专职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博士后、研究生等不同类型人员的薪酬和助研金水平,并逐步推广至学校的全体人员。引进、招收人员的工资应有不同渠道,不能都由学校财务包下来,在科研项目经费中应允许列支人员薪酬,研究生的助研金除项目支付外,还可由国际人才培养计划来支持。
其次,在上述大学试点改革现行的学科划分体系,使之向世界一流大学靠拢。我们目前的学科是按照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划分的,它们又有博士点、硕士点的区分。同时,在同类学科中又搞了重点学科和非重点学科,人为因素影响很大,并不是按照社会和市场需求来划分的。其后果是,学科不断地被重新划分,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的数量不断增加,博士点、硕士点不断增加,重点学科不断增加,没完没了。所有这一切做法的实际功能只是与资源分配有关,与学科建设的内涵联系很小,新兴和交叉学科更是这个体系的受害者。制度不对头,“学科建设”是可以变为“学科破坏”的。国际上的知名高校都没有这样的制度,而是以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和社会需求来引导和支撑学科发展,我们的制度是否应改一下了。
最后,在上述高校试点改革学位制度。在“二级学科水平授予学位”的现行规定下,国际联合培养研究生有很多障碍。在合作培养计划中,通常是以“Programme”(项目)形式来构建培养方案,研究生所在的高校最终授予学位。例如,在“Land-oceanInteraction Programme”(海陆相互作用计划)下培养研究生,涉及的学科有海洋、大气、地理、地质、环境等学科,其学位授予在国外的大学不会有任何问题,但在我国高校,因硬要挂到一个二级学科上,就没法授予了。这个例子说明我们的制度是不利于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因此,应在二级学科授予学位改为按照高校院系、研究生培养计划、学位类型授予学位。
(高抒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缩小这些差距的重要举措,即在国际化道路上,我们要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一些好的做法,比如吸纳优秀的外籍教师以及留学生,开设一定数量的外语课程等。此外,今后还将有更多的与国外大学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的工作。但从现实考虑,在借鉴、吸收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更为关键的是进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
因为当前我国高校在管理方法和运行机制上都还存在着不相适应之处,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限制因素,也不利于高校的整体发展。例如,高校教师报酬和研究生助研金的构成就与国外大学有很大不同。国外许多著名大学的人员费主要是由项目经费列支的,在项目预算中被要求列出这部分支出,而我国的科研项目只允许支付很小一部分劳务费,这使得招聘外籍教师和招收外国留学生的工作难以进行。再如学位制度问题,我国高校的学位是按照二级学科授予的,而且“二级学科”的定义还不断变化,还要区分重点和非重点学科,但国外高校的学位并非如此,他们的学位证书很少含有“二级学科”的信息,这有利于学科交叉和人才培养。因此,我们应进行高校管理和运行机制的调整。
首先,建议在国内主要研究型大学(即最有潜力发展为世界一流大学的部分高校)试行新的员工队伍建设制度。从外籍人员开始试点,根据年薪制原则确定教师、专职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博士后、研究生等不同类型人员的薪酬和助研金水平,并逐步推广至学校的全体人员。引进、招收人员的工资应有不同渠道,不能都由学校财务包下来,在科研项目经费中应允许列支人员薪酬,研究生的助研金除项目支付外,还可由国际人才培养计划来支持。
其次,在上述大学试点改革现行的学科划分体系,使之向世界一流大学靠拢。我们目前的学科是按照一级学科、二级学科划分的,它们又有博士点、硕士点的区分。同时,在同类学科中又搞了重点学科和非重点学科,人为因素影响很大,并不是按照社会和市场需求来划分的。其后果是,学科不断地被重新划分,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的数量不断增加,博士点、硕士点不断增加,重点学科不断增加,没完没了。所有这一切做法的实际功能只是与资源分配有关,与学科建设的内涵联系很小,新兴和交叉学科更是这个体系的受害者。制度不对头,“学科建设”是可以变为“学科破坏”的。国际上的知名高校都没有这样的制度,而是以研究领域的国际前沿和社会需求来引导和支撑学科发展,我们的制度是否应改一下了。
最后,在上述高校试点改革学位制度。在“二级学科水平授予学位”的现行规定下,国际联合培养研究生有很多障碍。在合作培养计划中,通常是以“Programme”(项目)形式来构建培养方案,研究生所在的高校最终授予学位。例如,在“Land-oceanInteraction Programme”(海陆相互作用计划)下培养研究生,涉及的学科有海洋、大气、地理、地质、环境等学科,其学位授予在国外的大学不会有任何问题,但在我国高校,因硬要挂到一个二级学科上,就没法授予了。这个例子说明我们的制度是不利于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因此,应在二级学科授予学位改为按照高校院系、研究生培养计划、学位类型授予学位。
(高抒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