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仔猪传染性腹泻主要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红痢仔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和猪轮状病毒感染等,具有发病急、治愈率低、死亡率低等特点,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笔者就该类病的发病特征和预防及治疗措施做了研究和总结,供广大畜牧兽医工作者和养猪户参考和借鉴之用。
[关键词]:仔猪传染性疾病发病特征 防病对策
中图分类号:R155.3+4 文献标识码:R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0- 0316 -01
仔猪传染性腹泻病具有发病急、治愈率低、死亡率低等特点,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仔猪传染性腹泻病主要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红痢(仔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感染等。如何有效地防治。
仔猪传染性腹泻病,从而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减少经济损失,发展养猪业,是畜牧兽医工作者和养猪户应该高度重视的一个课题。
1.仔猪传染性腹泻病发病特征
1.1仔豬黄痢:
病原为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经消化道感染而发病。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仔猪,以1~3日龄仔猪多发,以剧烈黄色稀痢或灰黄色水样稀粪和急性败血症为特征。此病发病急,突然拉稀,迅速脱水,衰弱,粪呈黄色水样,腥臭,最后严重脱水昏迷而死。实验室诊断,去病猪小肠前段内容物播种鲜血琼脂平板,挑去可疑菌落作纯培养,确定是大肠杆菌后,再用家兔作肠毒素测定。
1.2仔猪白痢:
多发生于断奶前后10~30日龄的仔猪,以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腥臭的糊状稀粪为特征。病原尚有不同看法,但生活条件不适宜,体质衰弱,肠道菌群失调,大肠杆菌过量繁殖是本病的重要病因。从15~45日龄腹泻粪样中检出轮状病毒的情况分析,轮状病毒感染无疑也是仔猪白痢的病因之一。本病在饲养管理及猪舍卫生条件差、气温剧变、阴雨连绵等情况发病较多。
1.3仔猪红痢(仔猪梭菌性肠炎):
它是由C型产气夹膜梭菌(魏氏梭菌)引起的出生仔猪肠毒血症。主要危害1~3日龄仔猪,7日龄以上的仔猪发病很少。主要特征是排出浅红色或红褐色稀粪,粪便中混有坏死组织碎片和气泡。多由于脱水而衰竭死亡。
1.4 猪传染性胃肠炎:
其病原为冠状病毒。本病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呕吐、水样腹泻和新生仔猪高度致病率为特征。可感染不同日龄的猪,7日内仔猪感染后死亡率可达100%,但随日龄增大,死亡率明显下降。
1.5 猪流行性腹泻:
病原和猪传染性胃肠炎一样都是冠状病毒属病毒,但他们之间的抗原性完全不同。本病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表现呕吐和水样腹泻,粪呈腥臭味,病死率低于猪传染性胃肠炎。
1.6 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可引起吮乳期仔猪急性胃肠炎。病猪开始厌食,精神迟钝,继而出现下痢,粪暗黑或黄白色,持续2~4天。个别猪可出现呕吐、消瘦、脱水,若无继发感染,死亡率不超过10%。
2.仔猪传染性腹泻病的防治措施
2.1 免疫预防措施
2.1.1仔猪黄痢:
可应用目前我国研制的大肠杆菌K88ac-LTB双价工程基因菌苗、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菌苗。前两种采用口服免疫,后一种用注射法免疫。均于产前15~30d免疫。在母猪分娩前4~6周进行免疫,其所产仔猪可以通过吮吸初乳获得较好的被动免疫。
2.1.2仔猪白痢:
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曾应用猪轮状病毒弱毒疫苗于母猪产前15天及产后7天进行2次免疫,通过母乳抗体保护仔猪
。实验结果显示免疫母猪所产仔猪的仔猪白痢发病率明显降低。
2.1.3仔猪红痢(仔猪梭菌性肠炎):
在本病流行区域,给母猪注射仔猪红痢灭活苗,母猪初乳中可产生足够的抗体,仔猪通过初乳而成功地获得保护。初产母猪在分娩前30天和15天各肌肉注射1次,每次5~10毫升;初产母猪如前一胎已用过菌苗,于分娩前15天注射1次即可,剂量为3~5毫升。注射时尽量保持母猪安静,以免引起机械性流产。仔猪可通过吮吸初乳而获得保护。
2.1.4 猪传染性胃肠炎:
可应用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在母猪分娩前1个半月进行免疫,仔猪可通过乳汁而获得被动免疫。对母猪未进行过免疫所产仔猪,也可进行主动免疫,一般注射后5天左右产生免疫力。
2.1.5 猪流行性腹泻:
可应用猪流行腹泻弱毒疫苗或用猪流行性腹泻及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苗,在母猪分娩前1个半月进行免疫,也可免疫仔猪及其他不同日龄的猪。
2.1.6 猪轮状病毒感染:
主动免疫很难在短时间内产生坚强免疫力,因此,采用被动免疫是实用的。免疫母猪让仔猪吃到初乳,产生被动免疫。可应用猪轮状病毒弱毒疫苗,在母猪产前15天及产后7天对母猪进行2次免疫,所产仔猪可通过母乳获得被动免疫。
2.2 治疗措施
2.2.1仔猪黄痢:
可应用微生态制剂疗法。以调整胃肠道内菌群平衡,达到预防和治疗仔猪黄痢的作用。目前我国有促菌生、乳康生、调痢生等制剂与药用酵母同时喂服,可提高疗效。促菌生于仔猪吃奶前2~3h,喂3亿活菌,1次/d,连用3d。调痢生每0.1~0.2g/kg体重,1次/d,连用3d。乳康生于仔猪出生后每天早晚各服1次,连用2d,以后每隔1周服1次,每头仔猪每次1片(0.5g)。在服用微生态制剂期间禁止服用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应常用痢特灵,金霉素、新霉素、磺胺甲基嘧啶等药物治疗,鉴于大肠杆菌易产生抗药性,故应交替使用。也可在仔猪出生后全窝口服抗菌素,连用3天,可预防仔猪黄痢;在治疗时也可用0.1%PP(高猛酸钾)液0.1~0.3g,2次/d内服,连用3~5d,或用新洁尔灭1ml加常水4ml,猪口服1ml/头,具有一定疗效。
2.2.2仔猪白痢:
可应用微生态制剂如康大宝、促菌生、调痢生等进行预防或治疗。也可应用抗菌药物并配合肠道收敛药,有一定的效果。如能改善饲养管理,及时进行治疗,绝大多数能康复。磺胺脒、链霉素、氯霉素和诺氟沙星等均有一定疗效。平时应注意母猪饲养管理,适当补充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饲养或加入饲料微生物添加剂,并经常对猪舍消毒。
2.2.3仔猪红痢:
早期可选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的抗菌药物,同时配合对症和辅助治疗。因本病发病急,症状严重,治疗多不奏效,因此,抗菌素可在仔猪出生后就开始应用,则能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
2.2.4 猪传染性胃肠炎:
在治疗方面,由于此病发病急,病程短,要早发现早治疗,治疗越早,疗效越高,可减少死亡。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可选用以下药物治疗。
(1)抗菌素:链霉素30~50万IU(单位)、庆大霉素4~8万IU(单位),混合溶解后灌服,每天2次,连服2~3天。
(2)氟哌酸散:按仔猪每千克体重用药0.3~0.5g,温水溶解后灌服,每日2次,连服2~3天(病重猪第1、第2方可并用)。
(3)痢菌净注射液:每头仔猪肌肉注射2ml,并内服黄连素片,每次1~2片(每片0.5g),每日2次,连服2~3天,疗效较好。
(4)对症治疗:对呕吐的仔猪每头肌肉注射维生素B1注射液2~5ml,每日2次,连注2天;对耳、鼻、四肢下部青紫者,肌肉注射10%磺胺密啶钠注射液2~5ml,每日2次,连注2天;对不吃不喝而脱水的仔猪,及时灌服葡萄糖,氯化钠水溶液,补充体液,每次20ml,每日5次,痊愈为止。采用以上方法治疗此病,治愈率可达90%以上。
2.2.5 病毒性腹泻: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应用抗菌药物预防继发感染和对症治疗。亦可应用高免血清进行治疗。在治疗中可试用微生态制剂,据报道有较好治愈效果,其它可结合对症疗法灌服磺胺药、活性炭以及肌注青霉素等防止细菌继发感染。
2.2.6 轮状病毒感染:
在腹泻的最初24~72h,用葡萄糖盐溶液给病猪口服,对于防止脱水有一定的效果。适当给予止泻剂和降低肠蛹动药物,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在断奶性腹泻多发的猪群,可考虑变更断奶饲料和断奶程序。饲喂高能量断奶饲料可以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关键词]:仔猪传染性疾病发病特征 防病对策
中图分类号:R155.3+4 文献标识码:R 文章编号:1009-914X(2012)20- 0316 -01
仔猪传染性腹泻病具有发病急、治愈率低、死亡率低等特点,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仔猪传染性腹泻病主要包括:仔猪黄痢、仔猪白痢、仔猪红痢(仔猪梭菌性肠炎)、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轮状病毒感染等。如何有效地防治。
仔猪传染性腹泻病,从而提高仔猪的成活率,减少经济损失,发展养猪业,是畜牧兽医工作者和养猪户应该高度重视的一个课题。
1.仔猪传染性腹泻病发病特征
1.1仔豬黄痢:
病原为不同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经消化道感染而发病。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仔猪,以1~3日龄仔猪多发,以剧烈黄色稀痢或灰黄色水样稀粪和急性败血症为特征。此病发病急,突然拉稀,迅速脱水,衰弱,粪呈黄色水样,腥臭,最后严重脱水昏迷而死。实验室诊断,去病猪小肠前段内容物播种鲜血琼脂平板,挑去可疑菌落作纯培养,确定是大肠杆菌后,再用家兔作肠毒素测定。
1.2仔猪白痢:
多发生于断奶前后10~30日龄的仔猪,以排出乳白色或灰白色腥臭的糊状稀粪为特征。病原尚有不同看法,但生活条件不适宜,体质衰弱,肠道菌群失调,大肠杆菌过量繁殖是本病的重要病因。从15~45日龄腹泻粪样中检出轮状病毒的情况分析,轮状病毒感染无疑也是仔猪白痢的病因之一。本病在饲养管理及猪舍卫生条件差、气温剧变、阴雨连绵等情况发病较多。
1.3仔猪红痢(仔猪梭菌性肠炎):
它是由C型产气夹膜梭菌(魏氏梭菌)引起的出生仔猪肠毒血症。主要危害1~3日龄仔猪,7日龄以上的仔猪发病很少。主要特征是排出浅红色或红褐色稀粪,粪便中混有坏死组织碎片和气泡。多由于脱水而衰竭死亡。
1.4 猪传染性胃肠炎:
其病原为冠状病毒。本病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呕吐、水样腹泻和新生仔猪高度致病率为特征。可感染不同日龄的猪,7日内仔猪感染后死亡率可达100%,但随日龄增大,死亡率明显下降。
1.5 猪流行性腹泻:
病原和猪传染性胃肠炎一样都是冠状病毒属病毒,但他们之间的抗原性完全不同。本病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主要表现呕吐和水样腹泻,粪呈腥臭味,病死率低于猪传染性胃肠炎。
1.6 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可引起吮乳期仔猪急性胃肠炎。病猪开始厌食,精神迟钝,继而出现下痢,粪暗黑或黄白色,持续2~4天。个别猪可出现呕吐、消瘦、脱水,若无继发感染,死亡率不超过10%。
2.仔猪传染性腹泻病的防治措施
2.1 免疫预防措施
2.1.1仔猪黄痢:
可应用目前我国研制的大肠杆菌K88ac-LTB双价工程基因菌苗、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菌苗。前两种采用口服免疫,后一种用注射法免疫。均于产前15~30d免疫。在母猪分娩前4~6周进行免疫,其所产仔猪可以通过吮吸初乳获得较好的被动免疫。
2.1.2仔猪白痢:
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曾应用猪轮状病毒弱毒疫苗于母猪产前15天及产后7天进行2次免疫,通过母乳抗体保护仔猪
。实验结果显示免疫母猪所产仔猪的仔猪白痢发病率明显降低。
2.1.3仔猪红痢(仔猪梭菌性肠炎):
在本病流行区域,给母猪注射仔猪红痢灭活苗,母猪初乳中可产生足够的抗体,仔猪通过初乳而成功地获得保护。初产母猪在分娩前30天和15天各肌肉注射1次,每次5~10毫升;初产母猪如前一胎已用过菌苗,于分娩前15天注射1次即可,剂量为3~5毫升。注射时尽量保持母猪安静,以免引起机械性流产。仔猪可通过吮吸初乳而获得保护。
2.1.4 猪传染性胃肠炎:
可应用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在母猪分娩前1个半月进行免疫,仔猪可通过乳汁而获得被动免疫。对母猪未进行过免疫所产仔猪,也可进行主动免疫,一般注射后5天左右产生免疫力。
2.1.5 猪流行性腹泻:
可应用猪流行腹泻弱毒疫苗或用猪流行性腹泻及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苗,在母猪分娩前1个半月进行免疫,也可免疫仔猪及其他不同日龄的猪。
2.1.6 猪轮状病毒感染:
主动免疫很难在短时间内产生坚强免疫力,因此,采用被动免疫是实用的。免疫母猪让仔猪吃到初乳,产生被动免疫。可应用猪轮状病毒弱毒疫苗,在母猪产前15天及产后7天对母猪进行2次免疫,所产仔猪可通过母乳获得被动免疫。
2.2 治疗措施
2.2.1仔猪黄痢:
可应用微生态制剂疗法。以调整胃肠道内菌群平衡,达到预防和治疗仔猪黄痢的作用。目前我国有促菌生、乳康生、调痢生等制剂与药用酵母同时喂服,可提高疗效。促菌生于仔猪吃奶前2~3h,喂3亿活菌,1次/d,连用3d。调痢生每0.1~0.2g/kg体重,1次/d,连用3d。乳康生于仔猪出生后每天早晚各服1次,连用2d,以后每隔1周服1次,每头仔猪每次1片(0.5g)。在服用微生态制剂期间禁止服用抗菌药物;在临床上应常用痢特灵,金霉素、新霉素、磺胺甲基嘧啶等药物治疗,鉴于大肠杆菌易产生抗药性,故应交替使用。也可在仔猪出生后全窝口服抗菌素,连用3天,可预防仔猪黄痢;在治疗时也可用0.1%PP(高猛酸钾)液0.1~0.3g,2次/d内服,连用3~5d,或用新洁尔灭1ml加常水4ml,猪口服1ml/头,具有一定疗效。
2.2.2仔猪白痢:
可应用微生态制剂如康大宝、促菌生、调痢生等进行预防或治疗。也可应用抗菌药物并配合肠道收敛药,有一定的效果。如能改善饲养管理,及时进行治疗,绝大多数能康复。磺胺脒、链霉素、氯霉素和诺氟沙星等均有一定疗效。平时应注意母猪饲养管理,适当补充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饲养或加入饲料微生物添加剂,并经常对猪舍消毒。
2.2.3仔猪红痢:
早期可选用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的抗菌药物,同时配合对症和辅助治疗。因本病发病急,症状严重,治疗多不奏效,因此,抗菌素可在仔猪出生后就开始应用,则能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
2.2.4 猪传染性胃肠炎:
在治疗方面,由于此病发病急,病程短,要早发现早治疗,治疗越早,疗效越高,可减少死亡。本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可选用以下药物治疗。
(1)抗菌素:链霉素30~50万IU(单位)、庆大霉素4~8万IU(单位),混合溶解后灌服,每天2次,连服2~3天。
(2)氟哌酸散:按仔猪每千克体重用药0.3~0.5g,温水溶解后灌服,每日2次,连服2~3天(病重猪第1、第2方可并用)。
(3)痢菌净注射液:每头仔猪肌肉注射2ml,并内服黄连素片,每次1~2片(每片0.5g),每日2次,连服2~3天,疗效较好。
(4)对症治疗:对呕吐的仔猪每头肌肉注射维生素B1注射液2~5ml,每日2次,连注2天;对耳、鼻、四肢下部青紫者,肌肉注射10%磺胺密啶钠注射液2~5ml,每日2次,连注2天;对不吃不喝而脱水的仔猪,及时灌服葡萄糖,氯化钠水溶液,补充体液,每次20ml,每日5次,痊愈为止。采用以上方法治疗此病,治愈率可达90%以上。
2.2.5 病毒性腹泻: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应用抗菌药物预防继发感染和对症治疗。亦可应用高免血清进行治疗。在治疗中可试用微生态制剂,据报道有较好治愈效果,其它可结合对症疗法灌服磺胺药、活性炭以及肌注青霉素等防止细菌继发感染。
2.2.6 轮状病毒感染:
在腹泻的最初24~72h,用葡萄糖盐溶液给病猪口服,对于防止脱水有一定的效果。适当给予止泻剂和降低肠蛹动药物,有利于疾病的康复。在断奶性腹泻多发的猪群,可考虑变更断奶饲料和断奶程序。饲喂高能量断奶饲料可以有效地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