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思维方式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cent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的思想品德教育在面对新的问题和困惑时难以跳出抽象性、隔离性、凝固性的局限;分析实践思维方式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思维进路的内在合理性,并探讨在这一思维方式的指导下关注思想品德教育的现实问题,对当代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思想教育思维方式理论理性
  我國的思想品德教育在培养学生的政治理想、人生价值、集体主义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当代社会转型期,思想品德教育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困境与难题也毋庸回避。
  一、再审视思想品德教育
  审视当代的思想品德教育的困境与难题,就必须回答以下问题:思想品德教育的特征是什么?这一特征对其思维方式有何要求?当前思想品德教育的思维方式是什么?这一思维方式能否反射、映照并在教育实践中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特征?
  1.思想品德教育的特征问题
  思想品德教育的性质问题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问题,如果不解决这个根本问题,就不能解决思想品德教育思维方式的选择。
  首先,思想品德教育属于价值认识的范畴还是科学认识的范畴。思想品德教育无疑是价值认识理论,而且由于我国长期赋予思想品德教育的显性意识形态教育的任务,我国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更强的政治性、阶级性和鲜明的国家意识形态性。长期以来,我国思想品德教育的灌输教育方式占有主导地位,我们往往把思想品德教育当成是科学认识,甚至认为只有我们掌握的才是真正的科学理论。
  其次,思想品德教育属于实践理性的范畴还是理论理性的范畴。“通过思想品德教育我们希望传导社会主义政治观、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但能否被学生认同、接受,不是概念和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实践问题。”概念和理论如何转变为学生的智慧,并在生活中以这种智慧引导自己的行为才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目的。
  2.当前思想品德教育思维方式的局限性
  当代思想品德教育普遍运用概念思维方式,概念思维也称逻辑思维。当前,人们主要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去面对世界、解释世界、把握规律、寻找本质。历史地看,思想品德教育概念思维方式在推动思想品德教育从传统向当代的转型中发挥过重大的作用。但随着人类社会和人的生活世界的日益复杂化,概念思维无法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与问题,甚至有时会发生尴尬与冲突。黑格尔曾说过,当思维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出毛病的总是思维这一方。
  一是抽象性。受概念思维的影响,当代思想品德教育往往以对物的理解和把握方式来理解人,就是把人先抽象为一种“知识”,然后去伪存真,找出“最科学”、“最终极”的知识,即人的本质。从而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看到的就只是作为“社会存在物的人”,而看不到一个个生动活泼、有血有肉的人。
  二是隔离性。当代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状态与生活状态却产生了隔离,一些思想品德教育者只要求学生牢记教育的内容并按其要求行事,而不去解释每一条原则背后的生活背景,这必然导致思想品德教育所传授的规范、规则、要求与生活背景无法形成交融,也使学生只知道“是什么”,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学生就只能反映规则、不能理解规则,这样的教育必然导致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产生共鸣,也会逐渐削弱思想品德教育的生命力。
  三是凝固性。由于抽象与隔离,有一些概念就要凝固。思维方式的凝固,其结果必将是把教育对象也看成僵化的、一成不变的人。这种形而上学的对象性思维方式对现实中的人是不能完全适用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运用生存实践论的思维方式,把对人的解释、理解从传统哲学思维方式还原为关于现实世界的思维方式,才能使学生真正获得主体性。
  二、当代思想品德教育的思维进路
  思想品德教育要展现其生命力和育人魅力,其思维方式必须要有所突破。即突破传统的概念思维方式,树立一种实践思维方式。因为人类特有的生命存在方式是社会实践,人的思维方式向实践思维发展,正是符合人的本质、能力和人的规定性的。以实践理性作为当代思想品德教育的思维进路有其内在合理性。
  1.实践思维是一种关系思维
  概念思维是一种实体性思维,表现在思想品德教育中,就是认为人的道德觉悟、思想水平都一定是某种实体的存在或是与这种实体的存在有关,于是思想品德教育一直努力去找这样的实体,并认为一旦找到,就可以实现对“人”的一劳永逸的把握,这就使对人的理解和把握回到对关于人的知识的寻找上来。实践思维不同,它是一种关系性思维。它关心的是人的存在方式、存在状态。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运用关系思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人是如何存在的作为中心问题来研究。
  2.实践思维是一种主体思维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对象性的感性活动,因而实践思维是一种主体思维。主体思维是指思考问题的重心从单纯地关注外部世界,转向同时要关注和承认人自身,追求一种主体性意识,使主体性的思维开始增强。从关注客观世界到越来越多地关注人自身,是人类发展的规律和必然。思想品德教育也理应改变思维方式,从过去更多地关注、思索客观世界,转变为关注人自身,把人的发展作为这种实践活动的终极目标。但这种主体思维并不意味着单纯张扬权利意识,而是张扬一种健康的主体性,即权力和责任相统一的主体性。
  3.实践思维是一种多向思维
  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多向思维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价值思维,二是全面发展。所谓价值思维在这里是相对于知性思维讲的。在当今社会,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人和自己对象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多面、多维、多元的背景下,思想品德教育必须重视人类自我完善与发展多样性、丰富性的趋势。因而,培养和造就能够占有和支配财富、既能工作又能生活的、目的型的、全面完整的人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责任。
  4.实践思维是一种动态的变革思维
  动态的变革思维是一种很高的思维境界,它要求人们理解事物能像历史和现实生活本身那样,呈现动态化和历史化。因为人类生活本身就是动态的、综合的。这种动态的变革思维实际上是马克思一直倡导的实践思维。简单的概括就是:“是什么”和“如何是”是统一的,重要的不在于“是什么”,而在于“如何是”。在教育实践中背离了人性所特有的过程和规律,使本来应该充满人性魅力的思想品德教育变成无视学生主体能力、令学生厌烦的灌输和说教。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低频和高频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在诊断婴儿中耳功能异常中的作用。方法使用GSI Tympstar中耳分析仪,对年龄5—25周的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查正常婴儿15例(30耳)和Ⅰ波潜伏期延长提示可能存在中耳功能异常婴儿17例(20耳),进行226、678、1000Hz探测音鼓室声导抗测试的比较。结果226Hz探测音鼓室声导纳图的静态声
B淋巴细胞在自身免疫疾病发病中扮演着重要角色.CD20在成熟的B细胞表面均高表达,并随着分化为浆细胞逐渐消失.Rituximab是抗人CD20嵌合单克隆抗体,可以快速去除外周血CD20阳性B淋巴细胞.多个临床实验研究了Rituximab治疗难治性ITP、SLE、RA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有效性.这些开标实验表明用Rituximab除去B细胞并联合运用免疫抑制剂治疗难治性自身免疫疾病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
目的 观察3种不同胰肠吻合术的愈合过程,比较其吻合口的可靠性.方法按吻合术式的不同,将54只实验家猪分为3组:套入式胰肠端端吻合组(套入组)、捆绑式胰肠吻合组(捆绑组)和"墨池"式胰肠吻合组("墨池"组),分别于术中、术后5 d、术后10 d测定吻合口爆破压和离断力,吻合口周围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1)爆破压:套入组术中、术后5 d、术后10 d分别为(67±8)、(96±11)、(131±9)m
目的 目的介绍一种简单调强放疗技术(sIMRT).方法 sIMRT技术是指单射野的子野数目平均≤5个、子野面积≥10 cm2、子野照射机器跳数≥10 MU的调强放疗技术.该技术应用过程中的计划设计和治疗实施环节与IMRT相同,但考虑到其子野面积和子野机器跳数已接近三维适形技术(3DCRT)的相应值,其计划验证环节可与3DCRT相同.该技术的应用过程和应用效果用1例直肠癌病例做了演示.结果 对于直肠
趋化因子是一系列具有募集细胞迁移功能的细胞因子.干扰素诱导的T细胞α亚族趋化剂(I-TAC)是近年新发现的一种趋化因子,属于CXC家族.已经发现I-TAC不仅具有指导细胞迁移的趋化因子的基本功能,而且还参与调控血管生成及细胞增殖的过程.研究I-TAC结构、生物学功能以及与疾病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