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英语空间隐喻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330136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认知的一种重要手段 ,而空间隐喻在人类的认知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许多抽象概念都必须通过空间隐喻来构建。本文以英语UP/DOWN这两个空间概念为例,通过分析词典中收录的含up,down隐喻义,探讨作为意象图示概念的这两个介词构建了哪些非空间目标域,以及这些目标域是如何构建的。
  关键词:认知;隐喻;空间隐喻;UP;DOWN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246-02
  
  一、前言
  传统意义上隐喻被看作是一种语言现象和修辞手段,认为隐喻是语言中的非正常现象。同时,隐喻作为一种纯语言现象,是可有可无的:如果说话人想要表达什么,他总可以找到不用隐喻、直截了当的表达方式;如果他选择使用隐喻,那仅是为了制造特殊的修辞或交际效果。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许多学者开始认识到隐喻从本质上讲属于认知范畴。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和修辞手段 ,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和思维方式。“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经历某一类事物”(Lakoff&Johnson,1980;4)。我们的概念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隐喻性的,隐喻作为人类概念系统中深层次的核心概念,对人类日常的思维方式和认识世界的方式起了重要作用。从认知角度来看,隐喻由两个域构成:一个结构相对清晰的始源域(source domain)和一个结构相对模糊的目标域(target domain)。隐喻就是将始源域的图示结构映射到到目标域之上,其哲学基础是经验现实主义,即人类的认知来源于我们的身体体验和日常生活经验。
  Lakoff&Johnson(1980)根据始源域的不同,将概念隐喻分为三大类:空间隐喻(spatial metaphors),实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s)和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s)。我们对于空间的感觉和体验是人类生活普遍而重要的一部分,因此,人们会用空间概念来表达和建构非空间的抽象概念,如“更多即是上”和“未来是在前面”。当人们把一些空间关系投射到非空间概念上时就形成了空间隐喻。在过去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对于空间隐喻的研究已成为认知语言学里最活跃的领域。本文以英语UP/DOWN这两个空间概念为例,通过分析词典中收录的含up,down隐喻义,探讨作为意象图示概念的这两个介词构建了哪些非空间目标域,以及这些目标域是如何构建的。
  二、作为意象图示概念的UP,DOWN
  意象图示是存在于我们的感知和身体运作程序中的一种反复出现的动态模式,它使得我们的身体经验具有了结构和连贯性。意象图示有着固有的内在空间结构。Langacker(1987:217)认为,一个典型的意象图示表识的是两个或多个实体之间的不对称关系,其中一个可被称为动体(trajectory),它是整个图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余的实体被称为路标(landmarks),他们为我们定位动体提供参照。动体所因循的路径被称为路径(path)。Lakoff(1987:275)这样总结意象图示对我们抽象思维的重要性:“意象图示为下述观点提供了重要证据,即抽象思维包含了两个方面,(a)基于身体经验的思维,(b)从具体的域到抽象的域的隐喻透射。”具体说,意象图示不仅构建了我们的空间域,也构建了存在于我们的抽象的域中的许多概念。
  作为意象图式概念UP,DOWN,勾勒的是动体沿纵坐标相对陆标的运动或位置。当UP/DOWN描述的是动体的运动时,我们称之为动态UP/DOWN;当他们描述的是动体的位置时,我们称之为静态UP/DOWN。如:The monkey climbed up the tree. 这里动体是The monkey,路标是the tree. 但是在“Cut your shopping down to twice a week.”中,up已经发展出一个隐喻义“Towards A Higher Rate Is UP”。当动体的位置保持不变时,也即路径为零时,我们所面对的是静态UP/DOWN。如,“The kite is up in the sky.”这里,动体是the kite,地面是未明示的路标。
  因此,我们可以说UP/DOWN有两个原型用法,即动态UP/DOWN和静态UP/DOWN。当作为意象图示概念的UP/DOWN被用来构建非空间概念时,也就是说当我们给予某个非空间概念一个空间纵坐标,一个动体,一个路标和一条路径时,我们就是在用UP/DOWN的隐喻拓展义。
  三、UP/DOWN的隐喻拓展
  语料分析显示,UP/DOWN主要被用于构建下述四个目标域:数量(QUANTITY),社会等级(STATUS),时间(TIME),状态(STATES)。
  (一)数量:数量较多为上,数量较少为下
  当我们把更多的东西添加到一堆东西之上时,这堆东西的高度会随着上升。比如,让水龙头力的水流着,浴缸力的水面会慢慢上升;往酒杯例倒酒,酒杯里的酒平面会随着上涨,而酒杯子里的酒平面则会随着跌下去。类似的经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反反复复的经历,从中我们很自然的总结出高度与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为我们提供了“数量较多为上/数量较少为下”这一隐喻的经验基础。(Lakoff & Johnson 1980:15-16)这一隐喻拓展将UP和DOWN的意象图示结构透射到QUANTITY域上,赋予后者一个纵向标尺。这在日常生活中最明显的实现方式就是诸如温度计的人工制品和股市走势图等再现数字的方式。温度计通过水银柱的上升和下降来表示温度的变化,温度上升,则水银柱上升,温度下降则水银柱下降;股市走势图通过曲折线反映股价的变化,股价上升则线往上走,股价下降则线往下走。也就是说,温度计和股市走势图都直观的再现了“数量较多”和“上”、“数量较少”和“下”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实现了“数量较多为上/数量较少为下这一对隐喻。体现这一隐喻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如:
  1、The football star can expect up to 300,000 pounds a week.
  2、The costs have been multiplied up many times.
  3、The sum warmed up the seat nicely.
  4、Loosen some sails to ease down the speed of the boat.
  5、You have slimmed down such a lot since we last met!
  6、The radio station faded the music down to give special news broadcast.
  这与汉语中的“shang/xia”不谋而合,汉语中也有“工资上调,物价下跌”之说。
  (二)社会等级:地位较重要为上,地位较次要为下
  在远古社会里,一个人在部落里的地位极有可能与他的身体强壮程度和力气大小紧密相关,而身体强壮程度和力气大小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块头高矮和大小。在格斗中,高大的猎人比起矮小的猎人显然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并且通常格斗是以胜利者把失败者压在身下为结束的。这为我们“地位较重要为上,地位较次要为下”的隐喻提供了经验基础。
  在英语文化中有很多实现这一隐喻的方式,如:抱新生儿上楼以求孩子长大以后在社会上的成功 ,英国女王在和别人握手时总是手指朝下。在传统的英式建筑里,主人及其家人住在楼上,仆人则住在楼的人厨房里,或者住在地下室里。以下是一些实例:
  1、 The upper strata of society
  2、 He has moved up the social ladder quite a lot since we last met.
  3、Why do the English look down on everything foreign?
  4、We sell a lot of down-market books.
  The upper strata of society 指的是社会等级最高层的人们,他们品位高雅,生活考究。而down-market books指的是那些流行的、便宜的、质量不那么好的书籍,通常都是来自社会下层的人才会购买。汉语文化中夜游实现这一隐喻的特殊方式。在古代中国,宫廷例皇帝的宝座被放置在房子地面的台子上。家庭例祖先的牌位也被供奉在高高的祭台上。因此,人们很自然的接受了 “上级部门,下级部门,上司,手下,上座,下座”之说。
  (三)时间:时间较早为UP,时间较晚为UP
  这一隐喻是TIME-AS-SPACE这一大隐喻体系的一部分。通过这一隐喻,UP/DOWNDE 的意象图式结构被透射到时间域之上,赋予时间域一个纵向坐标。我们知道,关于时间的空间化有三种模式,即现性模式、循环模式和螺旋型模式。和汉语一样,英语用来构造时间概念的主要模型是直线型时间 。根据这一模型 ,时间为一直线形运动的物体。这一模型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时间沿横向坐标运动 ,时间概念因此被赋予前后的方向。这一模式概括了英语中的许多时间表达法。如:
  The time will come when……
  The time for action has arrived.
  On the preceding day……
  另一种是时间沿纵向坐标运动 ,时间概念被赋予上下的方向。如 :
  It had been occupied as a palace by all our kings and queens down to James I.
  The custom has been carried down from the 18th.
  这证实了英语中时间较早为UP这以隐喻的存在。但是,英语中也有这样的说法:
  From 1918 up to 1945
  From the Middle Ages up to the present day
  这又说明了有时候英语又是以“时间较晚为UP”。这看似自相矛盾的说法,我们却可以从英语文化中找到根据。我们知道,英语文化中有两个自相矛盾的观念,一个是“The future will be better”,另一个是“The past was better”。在英语中,视乎第一种观念更为人所接受,这反映在人们对“时间较晚为UP”这一隐喻的认可上,但同时“The past was better”这一观念也没有完全在竞争中失败,而这恰恰记录在这时间较早为UP一隐喻里。因此有标题中所说的“时间较早为UP,时间较晚为UP”这一自相矛盾的说法。但是根据 Lakoff( 1993)“未来的时间在观察者前方,过去的时间在观察者后方.”的观点 ,在英语中 ,横向模式处于优势地位。
  (四)状态:状态较理想为上,地位较不理想为下
  这一对隐喻将UP/DOWNDE 意象图示结构投射到目标域STATES之上。这是Event Structure Metaphor的一种特殊情况, Event Structure Metaphor指的就是通过空间、运动、外来等概念来构建事件结构的各个侧面。状态的好坏有直接的身体经验基础。通常 ,健康的人以站姿或坐姿完成日常生活的绝大部分内容 ,只有重病者被迫躺倒在床 ,人死后均倒下。 (蓝纯 ,1999)状态域可以分为四个分域:人的心理状态,人的情感状态,人或物的物理状态,事件状态。每个分域中都存在一些特殊的隐喻拓展。
  1、心理状态
  Now that I am the mother of two children I am up at 6 every morning.
  She is an upstanding citizen.
  Jane was down with a cold last week, so she did not come to work.
  That was a low-down thing to do.
  2、情感状态
  You need a holiday to cheer you up.
  The young man seemed to be loaded down with worries of fatherhood.
  3、物理状态
  Are you going to dress up for the wedding, or is it informal?
  The new paint will brighten up the house.
  The model dressed down so that nobody could recognize her on the streets.
   4、事件状态
  I am sorry, the hotel is booked up.
  My watch has broken down.
  四、结语
  本文论述了论述了英语词汇中作为意象图示概念的UP,DOWN的四个隐喻拓展 :数量,社会等级,时间,状态。得出的结论是:在英语中被视为好的东西在上 ,例如 :状态较好 ,数量较大 ,社会地位较高。被视为不好的东西在下。例如 :状态较差 ,数量较小 ,社会地位较低。但是,在时间的表达上有电例外,不论早晚我们都可以用UP来表示。这些现象表明 ,人的身体是空间隐喻的认知原型 ,人的体验衍生出许多意象图式和空间隐喻概念。对空间隐喻规律的认识 ,有助于人们认识词义引申和认知思维方式同语言表达之间的本质联系 ,从认知角度来研究语言 ,对语言学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Lakoff,G&M,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2]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蓝纯.从认知角度看汉语的空间隐喻[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
  [4]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5]周榕.隐喻认知基础的心理现实性[J].
其他文献
阳春四月,甜水园社区新任领导班子走访辖区居民,听民声,知民情,解民忧。另外,社区还举办了两场专题讲座,为居民做好服务。  新班子走动式办公听民声知民情解民忧  4月11日,甜水园社区主任杨欣,副主任洪秀娥、刘宁带领本社区居干走访辖区内工作站,深入百姓家中切实了解居民生活的实际情况。新任领导班子首先来到甜水园平房区杜阿姨的家中,询问杜阿姨的生活状况。2019年雨季即将到来,杨主任提醒杜阿姨在雨季要注
期刊
本报讯 由首都文明办联合市生态环境局、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北京电台共同主办的“迎国庆展形象做新时代文明北京人——‘V蓝北京’行动”4月22日启动。活动表彰了2018年度“优秀环保公益组织”及“绿色生活好市民”,发布了“V蓝北京”主题曲以及2019年的重点活动。  为更好地宣传“三绿色一志愿”的环保理念,让广大市民群众切身感受到绿色生活的诸多益处,当天的发布会现场特别推出了2016年至2018年“V蓝
期刊
摘要:日本的海外归国子女教育及其研究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逐步发展起来。从最初将这些孩子“去外国化”、将其视为“被救助的对象”,到逐渐转而将其具有的“异文化”背景视为优势并加以利用。笔者希望能在简单回顾日本海外归国子女教育的发展历程的同时,解读其发展历程中教育理念及其方法的转变,以及在学校教育中所面临的问题,以期能对我国的海外归国子女的研究有所启迪。  关键词:日本;海外归国子女;教育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建构主义对教育的影响和分析传统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而尝试性地得出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翻译教学应进行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课堂环境的有效性、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正确处理教材与学生的关系、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的改革。  关键词:翻译教学;建构主义;教材;改革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6-0243-02    一、引言  
期刊
“用声音讲述历史,用耳朵感知世界。“每天早晨7:30,一边吃早饭,一边收听北京新闻广播的“主播在线”,已经成为我的生活模式。李锐、李玲、于浩、孙畅,周六、日还有《新闻2019》的江宁、杨洪倾情加盟,节目从传统新闻的“字正腔圆、正襟危坐”的播报方式转变为轻松愉快的“说新闻”方式,更加有亲和力。“看山是山,直击新闻现场;看山不是山,揭示事件幕后;看山还是山,还原事实真相。”对节目的定位进行了准确的诠释
期刊
尽管"忠实"、"对等"等要求是长久以来翻译所遵循的主要原则,但是翻译活动中的出现了大量为满足目标读者的需求而灵活变通的译文。华中师范大学黄忠廉教授针对上述现象,正式提出变译理论。根据保留原作内容、形式的完整程度,他将翻译分为全译和变译。全译尽量与原作的风格、内容相似。"变译是译者据特定条件下特定读者的特殊需求采用增、减、编、述、缩、并、改等变通手段摄取原作有关内容的翻译活动"。变译可能导致译文不能
期刊
本报讯(记者陈文)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与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4月28日共同发布了第一届“关爱青年计划”年度人物,对一批社会领域关心爱护青年和帮助青年成长发展的爱心人士予以宣传和推广,蒙曼、李娟、周晔、李妮娜、包贝尔等榜上有名。  北京电台总编辑王秋表示,今年是五四青年运动100周年,在五四青年节之际发布“关爱青年计划”年度人物,是为了更好地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青年的氛围,鼓励更多青年人在新时代继续发
期刊
春暖花开,一切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而在央视近期播出的《回声嘹亮》节目中,则让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春天的力量。节目一开始,主持人李思思演唱的《春天在哪里》就以青春活泼的姿态拉开了春天的序曲。之后《春光美》《相逢春天》将春的声音呈现于观众面前。《春之歌》是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对于青春的追忆,更是为祖国奉献的无悔追求,《春泥》则是盲人夫妇面对生活的困境,永不放棄的声音;《春暖花开》则是一位老师舍命救学生的崇高
期刊
少儿节目是电视节目中一个重要的门类,但是,我们的少儿节目,除了动画片外,在有孩子参加的节目中,向来重视展示孩子的才艺。于是我们经常在节目中看到多才多艺的孩子,他们表演唱歌、舞蹈、武术、戏曲、小品、器乐等等,让人惊叹甚至惊诧。同样还有一类节目,家庭亲子类的,除了明星家庭外,一般的家庭上电视也大多是才艺当先,一家老少唱歌跳舞表演小品,不亦乐乎。  才艺似乎成了少年儿童的标配,成了上电视的必需品。一些节
期刊
一、导言  石化(fossilization)是指语言学习者在中介语连续体仍未达到目的语状态时便停止发展,一些语言错误已经成为一种语言习惯固定下来,进一步学习也很难纠正这种现象。早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介语研究中,Selinker(1978)就注意到了目标语或外语学习中的一些易僵化的语言石化现象,指出无论学习者年龄的大小,无论他们得到多少有关目的语的解释和指导,他们生成的中介语中总会出现其母语的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