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小组合作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明显的区别,它使每位学生学习自主性得到发挥,实现有效学习,但在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还存在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关键词:小组合作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传统教学中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已不在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政治教学活动的要求,它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学习自主性得到发扬,个性得到张扬,实现有效学习。但在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还存在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一、 这样的合作学习有必要吗
师:学校的水龙头开了,水“哗哗地流着,你从旁边走过会如何做?(90%的同学齐刷刷地举起了手)
师:先四人一组合作讨论,在请小组派代表交流。
课后与执教老师谈起上面这个片段,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问:你有没有看到大部分同学都举起了手?
答:看到了。
问:那你为什么还要组织小组讨论呢?
答:现在不是提倡合作学习吗?
问:你觉得在这个环节中有必要组织小组讨论吗?
……
思考:上述片段中,由于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大部分学生几乎是张口就会,这样还有必要进行小组讨论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可是,像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现在的课堂上还是屡见不鲜,不管有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动不动就要合作学习,好象没有合作学习就不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小组合作应该是在学生个体无法完成,或个体无法有效完成任务,或者是受到外在条件限制需要小组合作;或者是学生对自己产生的想法和做法有待与他人讨论、分享成功喜悦时才有必要、有价值。因此,设计的合作内容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知识,有利于集体探究,促进合作学习,能产生积极的态度,对合作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如“保护环境是大人的事,是将来的事,与我无关”的教学片段,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见解,这时再开展小组合作,才有价值,同时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快乐。
二、 独立思考真的要靠边站吗
为什么要拒食野生动物?请说一说你的看法。
老师呈现问题后,立即让学生分组讨论。本人随机观察了几组:有的是一个优秀生在发言,其他学生当听众;有的是你一言我一语,却没有围绕主题;有的不知要讨论什么,无从做起……
思考:教学中,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特别是中下生)还没有来得及思考问题,更谈不上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很容易造成组内优生一堂言,其他学生人云亦云,或你一言我一语,没有围绕主题,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假如老师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思考我准备怎么办?再组织合作学习,才会是有效的,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如“自然环境对我们的生存与生活有什么影响?“ 教学片段没有立即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而是让学生把思路写下来,给他们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再组织小组内的交流,最后集体反馈。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有了足够的思考时间,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见解,而且也让全体学生有了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在小组交流中学会分享他人的思考成果。
三、 这样的合作学习成果真实吗
现象:
师:(笑眯眯地)怎样洗清油烟机才能更省力、更清洁?
(没有一个学生举手)
师:(开始有点不自然)再仔细想想!
(还是没有学生举手)
师:(急了)那就小组讨论一下吧!
(于是,开始了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呢,当然也不闲着,深入到小组中)
师:(神态自若)哪个小组来发表意见?
(于是刚才被老师光临的几个小组纷纷发表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思考:小组的发言真的是很精彩?这真的是合作学习的成果吗?课后与这位老师交谈,这位年轻的教师先是遮遮掩掩,后来才道出了其中的奥妙:“我老师教的,如果遇到冷场,就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我到小组中,把我期望得到的正确答案告知他们,再通过学生的嘴说出来。”在这样的情景中合作学习居然成了教师应付课堂上出现尴尬场面的灵丹妙药,而且美其名曰----教学机智,这与我们以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因是要解决的问题超过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无法通过合作来完成。着就需要我们老师正确理解教材重点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教师的引导获得成功,增强合作学习的信心。
四、 学生真的是全体参与了吗
现象:听课过程中,我常有意识地关注小组的合作学习,去看看小组中各成员参与合作的情况,有这样一个情形让我印象深刻:4人小组讨论开始(小组中有两男两女),其中的一个小女孩抿着嘴,低着头(好像在冥思苦想),一个男孩东看看、西看看,这时另一个男生说:A先说,被点到名的A站起说:“我认为……”事后问发出倡议的那位男生:你为什么要让A先说呢?得到的回答是:她是我们的组长。
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很多时候是在复制缺乏合作的传统的师生交往方式,即只不过是好学生扮演了教师的角色,那些学困生在小组中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表现的机会,往往会在小组掩护下逃避责任。这样合作学习就成了一句空话。如何使小组中每个成员都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呢?轮换合作小组的小组长,改变一面倒的局面。比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你这位组长说得很精彩,这次你能不能把机会让组其他同学,让他们做回组长?对胆小的学生,教师可以告诉他:你悄悄地跟老师讲,老师把你的声音放大,你也可以做组长。”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
五、 成果真的是大家分享了吗
现象:
“我认为……”
“老师,我来说!”一位同学还在交流发言,其他学生却在跃跃欲试,有些低年级的学生都快把手举到老师的眼皮底下,要把自己的的想法一吐为快。
“老师,我还有……”嗨!前面不是说过了吗?
思考:从上面的现象中可以看出,首先,学生缺乏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在汇报交流中,我们经常发现:“我认为”,虽然发言的同学有时也会用“我们小组认为”这样的字眼,但他第一个所表达的观点问题他自己的,潜意识中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支综合小组成员的观点,根本不是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其次学生没有学会侦听,我们的学生往往是表达的欲望胜过一切,总希望亮出自己的的观点。因此,很多同学在其他同学发言时,有的是因为没有轮到自己发言而丧失了刚才的那份热情;有的的是还在等着发言,去吸收与分享,才出现了“老师,我来说”“老师,我还有……”“前面不是说过了吗?”这样的情况。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静下心来,学会侦听;在听一过程中学会挑刺,发现其他小组存在的问题;更要在听地过程中吸收其他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如何规范、清晰地表达,提高说的质量。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合理、更有效。
关键词:小组合作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传统教学中单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已不在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政治教学活动的要求,它能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每位学生学习自主性得到发扬,个性得到张扬,实现有效学习。但在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还存在一些现象值得我们思考。
一、 这样的合作学习有必要吗
师:学校的水龙头开了,水“哗哗地流着,你从旁边走过会如何做?(90%的同学齐刷刷地举起了手)
师:先四人一组合作讨论,在请小组派代表交流。
课后与执教老师谈起上面这个片段,有这样的一段对话:
问:你有没有看到大部分同学都举起了手?
答:看到了。
问:那你为什么还要组织小组讨论呢?
答:现在不是提倡合作学习吗?
问:你觉得在这个环节中有必要组织小组讨论吗?
……
思考:上述片段中,由于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简单,大部分学生几乎是张口就会,这样还有必要进行小组讨论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可是,像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现在的课堂上还是屡见不鲜,不管有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动不动就要合作学习,好象没有合作学习就不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小组合作应该是在学生个体无法完成,或个体无法有效完成任务,或者是受到外在条件限制需要小组合作;或者是学生对自己产生的想法和做法有待与他人讨论、分享成功喜悦时才有必要、有价值。因此,设计的合作内容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动脑,主动探究知识,有利于集体探究,促进合作学习,能产生积极的态度,对合作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如“保护环境是大人的事,是将来的事,与我无关”的教学片段,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见解,这时再开展小组合作,才有价值,同时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快乐。
二、 独立思考真的要靠边站吗
为什么要拒食野生动物?请说一说你的看法。
老师呈现问题后,立即让学生分组讨论。本人随机观察了几组:有的是一个优秀生在发言,其他学生当听众;有的是你一言我一语,却没有围绕主题;有的不知要讨论什么,无从做起……
思考:教学中,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就开始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特别是中下生)还没有来得及思考问题,更谈不上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很容易造成组内优生一堂言,其他学生人云亦云,或你一言我一语,没有围绕主题,使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假如老师先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去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思考我准备怎么办?再组织合作学习,才会是有效的,才能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真正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如“自然环境对我们的生存与生活有什么影响?“ 教学片段没有立即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而是让学生把思路写下来,给他们一个独立思考的时间,然后再组织小组内的交流,最后集体反馈。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学生有了足够的思考时间,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见解,而且也让全体学生有了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在小组交流中学会分享他人的思考成果。
三、 这样的合作学习成果真实吗
现象:
师:(笑眯眯地)怎样洗清油烟机才能更省力、更清洁?
(没有一个学生举手)
师:(开始有点不自然)再仔细想想!
(还是没有学生举手)
师:(急了)那就小组讨论一下吧!
(于是,开始了小组合作学习,老师呢,当然也不闲着,深入到小组中)
师:(神态自若)哪个小组来发表意见?
(于是刚才被老师光临的几个小组纷纷发表着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思考:小组的发言真的是很精彩?这真的是合作学习的成果吗?课后与这位老师交谈,这位年轻的教师先是遮遮掩掩,后来才道出了其中的奥妙:“我老师教的,如果遇到冷场,就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我到小组中,把我期望得到的正确答案告知他们,再通过学生的嘴说出来。”在这样的情景中合作学习居然成了教师应付课堂上出现尴尬场面的灵丹妙药,而且美其名曰----教学机智,这与我们以前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原因是要解决的问题超过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无法通过合作来完成。着就需要我们老师正确理解教材重点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去设计合作学习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教师的引导获得成功,增强合作学习的信心。
四、 学生真的是全体参与了吗
现象:听课过程中,我常有意识地关注小组的合作学习,去看看小组中各成员参与合作的情况,有这样一个情形让我印象深刻:4人小组讨论开始(小组中有两男两女),其中的一个小女孩抿着嘴,低着头(好像在冥思苦想),一个男孩东看看、西看看,这时另一个男生说:A先说,被点到名的A站起说:“我认为……”事后问发出倡议的那位男生:你为什么要让A先说呢?得到的回答是:她是我们的组长。
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要让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很多时候是在复制缺乏合作的传统的师生交往方式,即只不过是好学生扮演了教师的角色,那些学困生在小组中处于被动地位,没有表现的机会,往往会在小组掩护下逃避责任。这样合作学习就成了一句空话。如何使小组中每个成员都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呢?轮换合作小组的小组长,改变一面倒的局面。比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你这位组长说得很精彩,这次你能不能把机会让组其他同学,让他们做回组长?对胆小的学生,教师可以告诉他:你悄悄地跟老师讲,老师把你的声音放大,你也可以做组长。”鼓励他们积极动手,大胆发言,勇于说出自己的意见,即使说错了也要说出来。
五、 成果真的是大家分享了吗
现象:
“我认为……”
“老师,我来说!”一位同学还在交流发言,其他学生却在跃跃欲试,有些低年级的学生都快把手举到老师的眼皮底下,要把自己的的想法一吐为快。
“老师,我还有……”嗨!前面不是说过了吗?
思考:从上面的现象中可以看出,首先,学生缺乏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在汇报交流中,我们经常发现:“我认为”,虽然发言的同学有时也会用“我们小组认为”这样的字眼,但他第一个所表达的观点问题他自己的,潜意识中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支综合小组成员的观点,根本不是小组的合作学习成果。其次学生没有学会侦听,我们的学生往往是表达的欲望胜过一切,总希望亮出自己的的观点。因此,很多同学在其他同学发言时,有的是因为没有轮到自己发言而丧失了刚才的那份热情;有的的是还在等着发言,去吸收与分享,才出现了“老师,我来说”“老师,我还有……”“前面不是说过了吗?”这样的情况。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静下心来,学会侦听;在听一过程中学会挑刺,发现其他小组存在的问题;更要在听地过程中吸收其他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在听的过程中学会如何规范、清晰地表达,提高说的质量。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需要我们不断地反思,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合理、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