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大头菜为“芜菁”的别名,乃蔬菜之上品,鲜食极有滋味,腌渍之后再吃,更别有一番风味。它亦常用于小菜,凡吃面或饺子时,佐食,清脆爽口,胃口随之而开。 关于鲜食大头菜,近人伍稼青的《武进食单》内,有一道“大头芥丝”,和咱家所制雷同,夏日食之尤妙,特录如下:“大头菜切丝,愈细愈好,入油锅中炒数下即取出,拌以预先炒熟之黑芝麻及少量食盐,食前加麻油拌和,佐酒或为粥菜皆宜。”黑白相间,煞是好看。如果阁下无辣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头菜为“芜菁”的别名,乃蔬菜之上品,鲜食极有滋味,腌渍之后再吃,更别有一番风味。它亦常用于小菜,凡吃面或饺子时,佐食,清脆爽口,胃口随之而开。
关于鲜食大头菜,近人伍稼青的《武进食单》内,有一道“大头芥丝”,和咱家所制雷同,夏日食之尤妙,特录如下:“大头菜切丝,愈细愈好,入油锅中炒数下即取出,拌以预先炒熟之黑芝麻及少量食盐,食前加麻油拌和,佐酒或为粥菜皆宜。”黑白相间,煞是好看。如果阁下无辣不欢,再加点红辣椒丝同炒,视觉效果更好,颇能发汗袪暑。
芜菁亦称“诸葛菜”,它之所以得此名,必与诸葛亮有关。唐人韦绚在《刘宾客嘉话录》中指出:“诸葛亮所止,令兵士独种芜菁……取其才出即可生啖,并拈出了芜菁有六大好处。
其实,它的妙用远不止于此。芜菁既可代粮救荒,同时耐贮藏,易运输,且利远运。至于营养丰富、价廉物美,尚在其次。难怪诸葛亮南征孟获,必用其种籽,广植于山中,以补给军食。
明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盛赞芜菁之好,云:“芜菁南北皆有,北土尤多。四时常有,春食苗、夏食心(亦谓之苔子)、秋食茎、冬食根。河朔多种,以备饥岁。菜中最有益者,惟此尔。”对它推崇备至。
然而,它却常遭人们冷落,在有些盛产地,还被当成饲料,于是吴其濬不胜感慨,说:“余留滞江湖,久不睹芜菁风味,自黔入滇,见之圃中,因为《诸葛菜赋》。”赋文有云:“伟此伶仃之小草,犹留宇宙之大名。 (杜甫之诗)。”他在丽江一带发现当地人大量种植芜菁,普遍以燕麦和青稞为主食,煮芜菁汤喝,“芜菁耐寒,割而复生,又为复生菜。”。他又查阅了地方志,滇西种芜菁,“夏种秋收,户户晒干囤积,务足一年之粮……
《武进食单》在“酱菜”条下,写着:“各大酱园门市部,多出售各种酱菜,如酱瓜、酱姜、酱萝卜、酱大头菜之类,多为佐粥小菜。另有一种‘酱云南大头菜’,系黑色,如切成细丝与猪肉丝同炒,亦有味。”用猪肉丝,当然不符茹素者享用。
目前的酱大头菜,多以產地命名,著名的有云南大头菜、毕节玫瑰大头菜、黔大头菜、襄樊大头菜、淮安大头菜等,除淮安外,皆和诸葛亮有关联,十分有趣。
相传淮安的大头菜,在南宋期间,大放异彩。当时名将韩世忠及夫人梁红玉镇守于此,基于战备需要,广泛种植芜菁,并发给每位士兵一个陶罐,专门贮存老卤腌制的大头菜,后人称之为“韩罐子”,且存放时间愈长,味道愈为鲜美。
相传淮安的大头菜,在南宋期间,大放异彩。当时名将韩世忠及夫人梁红玉镇守于此,基于战备需要,广泛种植芜菁,并发给每位士兵一个陶罐,专门贮存老卤腌制的大头菜,后人称之为“韩罐子”,且存放时间愈长,味道愈为鲜美。
其他文献
河北省平泉县卧龙镇八家村青年农民杨勇军从1998 年开始在自己日光温室蔬菜大棚里进行效益高的农业生产项目研究,并于2004 年成功地研究出一项矮化密植、优质高产高效、投资小、省时省工易管的油桃设施栽培新技术。这一技术使该桃产量提高1 倍多,而且提前1 个月成熟上市。2004 年在他的0.6 亩日光温室里200 株桃第一年纯收入达1 万元。2005 年12个大棚平均亩产值1.6 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
1尼克松访华照片。2斯里兰卡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访华照片。3邓小平同志南巡用鞋。 坐落于北京市大栅栏街的内联升,是一家有着悠久历史的制鞋作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的传承单位。那里一位姓王的老技师曾亲手为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做过布鞋。时隔多年,他还能够清晰地回忆当年道:“毛主席脚比较肥大,要穿41.5到42的鞋。”当年内联升为了尽快给毛泽东制作出一双上乘佳品,安排了数名工匠
沿着沈从文先生当年湘行漂泊的屐痕,从桃源溯沅而上,抵达沅、巫二水汇聚的五溪要津——洪江古城(至此江面宽阔,水势浩大,俨然一股洪流,于是就有了“洪江”的称谓);坐拥在湘西名山嵩云山下,凤鸣高山,龙藏深水,全景活脱脱呈现出一幅巨大的天然太极形胜!心底的激情一波波涌来,驱使我的双脚在犁头嘴岁月沧桑的码头上久久徘徊,循着古气充溢的梯形石阶缓缓而上。曾经繁荣的丝绸水路 一路施施而行。河埠之上,仿佛昔日聚散
哈巴罗夫斯克险遭“漏乘” 8月18日,是莫斯科一平壤国际列车在俄罗斯境内运行的最后一个完整的白天。昨天通过外兴安岭无人区时,遭遇大雨,列车在中途小站停车很长时间,于是今天晚点3个小时。列车一路追点,但还是晚点1个半小时才到哈巴罗夫斯克。 3年前来到这里时,发现火车站外面有家很大的超市。俄罗斯的火车站是完全开放的,站台可以随便上,候车室可以随便进出,没有安检,检票是在车门口进行。我们原计划利用在
逍遥镇胡辣汤。塌锅牛肉。酒店夜景。 豫菜“融会南北,借鉴东西”,其风味既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又兼收各菜之长,“五味调和、质味适中”。豫菜烹饪有许多讲究,在选料上,如:“鲤吃一尺,鲫吃八寸”,“鸡吃谷熟,鱼吃十”;“鞭杆鳝鱼、马蹄鳖,每年吃在三四月”。河南还有一句土话:“唱戏的腔,做菜的汤”,是说当地对于菜品制汤非常讲究。豫香苑。長垣套肠。鲤鱼焙面。吊炉烧饼。洛阳牡丹燕菜。 豫菜的讲究与河南地理
临水而居,一直是人类选择居住地的最爱。纵观全球,人类沿河流孕育的城镇及文化不胜枚举。客家人从中原一路南迁,就喜欢与山亲近,与水结缘。来到河源苏家围行走,沿着山溪与东江,追寻映照日月的粼粼波光,寻找着河流与村落的故事。 义合镇苏家围,距河源市区26公里,是宋代文豪苏东坡后裔居住地。走进苏家围,让我感受到浓浓的文化气息。东江与久社河呈三角形交汇于村庄之南,青山环绕着碧水,平添几分灵秀。两河四岸翠竹成
1姊妹桥。融入山水 山重水复,一桥飞架其间。它与山水浑然一体,它好似天造地设,这是前南斯拉夫二战影片《桥》中的桥。它的缔造者、那位桥梁设计师深情地赞美它,危机四伏中的游击队员忘不了赞美它,连身陷绝境的德军将领也忍不住赞美它…… 在四川,也有一座巧妙利用自然景观,与之浑然天成,从任何角度和高度看,都是一幅绝佳风景画的桥。它以河心的巨大岩石为天然桥墩,以周边的原始林木为纯木桥体,以当地的亭楼形制为
您猜想它已是历史老人,亲近它方知它风华正茂;您羡慕它的阅历,为它的文化底蕴击节,它的确是新旧中国的见证者,百年历史时空中有它不灭的身影,落在蹉跎岁月中的脚迹,漾满时代变革大潮的浪花,它的神经元与诸多中国的大事件相连,它的大门通向有沉重有苍凉有悲壮更有辉煌的过往,它有一把追溯叩问解读中国民国史的钥匙,更是厚载着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新旧中国变迁史的立体教科书,它在民族的沃土上诞生,在民族奋争的烈火中涅
1990年,龙秋华高中毕业,几分之差与大学校园失之交臂。就在他徘徊在人生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时,县畜牧水产局驻金星村办点干部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鼓励他立足乡土,养猪致富。 当年8月,龙秋华迈开了创业的第一步。在村办点干部的支持下,从银行贷款6000元,建起了3间猪栏,买回了50头仔猪。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他成了猪的饲养员、保健员、清洁工……家业慢慢发展起来,可一场灾难却悄悄降临了。1995年,
《雪域丰碑》。《西坡春语》。 这些画的创作者就是中国山水画家张海龙。他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齐齐哈尔市书画院院长,农工党中央书画院理事,农工党齐齐哈尔市前进书画院院长、文教支部副主委,齐齐哈尔市政协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访问学者。胸中丘壑展纸端 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张海龙,从小就对家乡的山水有着深厚的感情,大兴安岭的连绵起伏与黑土地宽阔深厚在他幼小的心中留下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