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次写朗格都会有一种莫名的热血涌动,这种感觉很奇怪,事实上,我试戴过多款朗格的腕表,并没有一款特别合适我的。它家的表款永远显得有些过于硬朗,即使我能驾驭45毫米的沛纳海,却仍然驾驭不了39毫米的朗格。但即使如此,仍然不妨碍我欣赏它,喜欢它。仔细想想,大概更多的是源于它涅槃重生的故事,对这样的故事,我从来都是毫无抵抗力的。
朗格(A.Lange & Sohne)的起源要追溯到1845年,年轻的制表师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致书给萨克森政府,提出了自己振兴格拉苏蒂镇经济的建议,即放弃原来早已落没的银矿开采产业,转而发展制表工业。这一建议得到了政府的同意。1845年12月7日,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在格拉苏蒂镇正式创办了Lange & Cie.表厂,招收了十五名年轻的制帽和采矿工人当学徒,从此,改变了整个格拉苏蒂镇的面貌,乃至整个德国的制表工业。阿道夫·朗格一生申请了30多项钟表专利,创立了著名的朗格表厂,更重要的是,他重塑了整个德国的制表体系。
此后的朗格,经历了家族两代人的平稳发展,但终究还是没有躲过二战的战火。随着希特勒扩张的野心与日俱增,他下令要求德国境内的所有工业生产厂都要投入到“军用物品”生产中去。格拉苏蒂镇作为当时的精密制表重镇,当然不能幸免。很快,德国战事逆转直下,盟军对德军的供应链进行了猛烈的打击。1945年5月8日,俄军的轰炸机将当时生产“军用物品”的朗格工厂,炸为废墟。随后,又将残留的制表设备拆卸下来送往前苏联。一则《波茨坦公告》,更将德国分割成为东德西德。1951年,东德政府下令将格拉苏蒂镇残留的,包括朗格在内的七家独立制表厂合并,组成了国营的人民表厂Veb Glashutter Uhrenbetriebe(GUB)。之后的数十年,“人民表厂”只生产了十万只外观朴素且实用的腕表,供给东欧集团国家。名噪一时的朗格就此沉寂。一线“柏林墙”不仅割断了统一的德国,也就此割断了朗格的百年历史。家族的第四代传人瓦尔特·朗格也被迫逃往西德。
经历过惨烈的二战战争、目睹过德累斯顿大轰炸的瓦尔特·朗格深受震撼,尽管身在异乡,但重振祖业的渴望却越来越强烈。历经几番磨难,1990年,朗格先生终于重建表厂,而此时,他已经是过了退休的年龄。
Lange 1是朗格重返制表业时四个新款系列之一,也被认为是最具朗格传统价值和特色的A腕表。
瓦尔特·朗格先生自1990年重建表厂之后,立即与他的好友Gunter Blumlein,带领一批制表师和设计师,开始了复兴系列的工作,他们的信念是“我们要再次制造出世界最优秀的腕表”。终于,历经四年时间,在1994年10月24日那天,在德累斯顿王宫里,向世人揭开了新系列的神秘面纱。而其中,Lange 1更是大大的吸引眼球,被认为是最具朗格传统价值和特色的一款腕表。这款Lange 1腕表,采用了独具特色的偏心设计,而表盘上独特的大日历窗,更是勾起了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当年,朗格的创始人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年仅15岁便成为著名宫廷钟表师古特凯斯的学徒。而当时的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喜欢看歌剧,在他的主导下,帕森歌剧院落成完工。同时,国王还交给了古特凯斯一项任务,希望他能设计一个报时钟,便于观众在音乐会期间能随时知道时间,但是又不会被钟的报时声音打扰到。古特凯斯带着他的学徒阿道夫嘲格开始了这项工作,最终设计了著名的五分钟数字钟,它以两个窗口显示时间,左边窗口以罗马数字显示小时,而右边则用阿拉伯数字以五分钟的间距来显示分钟,这也是五分钟数字钟名字的由来。显示数字的转换通过转鼓实现,如同舞台换幕一样,平滑无声。这个五分钟数字钟已成为帕森歌剧院著名的景观之一。Lange 1系列腕表从这一段历史中找到灵感,将这个五分钟数字钟复制在表盘上,成为后来具有专利的大日历窗。
事实上,在当时的腕表风潮中,日历窗通常都是在小窗口显示,如果需要看得更清楚,那么就会在表镜上的位置加上一个放大镜,还从来没有人将大日历窗放在如此醒目的主角位置。不过,朗格的这个独具匠心的设计仍然获得了大众的认可,成为最具朗格特质的腕表系列。
而Lange 1表盘的设计也别有一番讲究,除了上面提到的大日历窗之外,Lange 1表盘采用了偏心式设计,将时针盘和小秒针盘放置在表盘偏左的部分,以大小不一、但并不重叠的圆圈设计为基调,与大日历窗口组成稳定的等边三角形。同时也进行了功能区的划分,左边为读时,右边为日历及动力储存等显示。这一设计基础在过后的二十年里,都一直得到了维护,此后Lange 1家族所涌现的诸如万年历、月相、陀飞轮等复杂腕表,在表盘布局上,也从来没有打破这一些排列规则。反而是依托这样的布局,作了更好、更简洁的功能区划分。
作为朗格重出江湖的代表之作,Lange 1不仅在外表上大胆创新,在机芯的制造上,也严格地回归传统,力求呈现最具德国品质的作品。几乎所有的萨克森制表传统元素,都在Lange 1上面有所体现,比如3/4夹板、螺丝固定黄金套筒、鹅颈式微调等等,所有这些,仿佛都在唤起人们对于当年那段黄金岁月的追忆。历经战乱与动荡的德国人称,终于“找回了德国时间”。
不过,尽管Lange 1的机芯非常的值得细敲,但刚刚问世时,Lange 1并没有做透底,直到一年之后,Lange 1才推出了透底的表款。
从1994年Lange 1面世以来,就—直备受追捧。而Lange 1家族也从来没有原地踏步过,不断地给Lange1加入新元素,呈现新作品。
1998年,为了庆祝第二座朗格工厂的落成,朗格推出了限量100枚的金质表盘腕表,不仅是表盘和表壳,甚至包括指针、刻度条,甚至擒纵装置,都是用18K黄金打造。因为产量极少,并且相当特别,所以这款腕表一面市就被收藏家抢购一空,至今仍然很受收藏家欢迎。
2000年时,朗格推出了Lange 1 Tourbillon,装配了陀飞轮和动力储存显示,借此向曾经在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展出的“Centennial Tourbillon”致敬。这是时隔100年后,两大作品的灵魂触碰。 2002年,朗格又在Lange 1上面增加了月相功能,这便是Lange 1 Moon Phase腕表,基于它的血统出身,这枚月相腕表有着与众不同的优异表现,它的月相显示每隔122.6年才与实际周期相差一天,这在当年的制表工艺中,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一年之后,朗格又推出了Grand Lange 1“Luna Mund”,这是朗格首次推出对表,两枚腕表分别显示的是南半球和北半球的月相。
2005年,Lange 1推出了双时区腕表,即Lange 1Time Zone,比起之前的Lange 1系列,Time Zone月宛表显然在表盘上赋予了更多的信息,这也成为当时制作这款腕表的一大挑战:如何能够在不改变原有格局和风格的前提下,加入更多的信皂读取,并目也能做到所有信息清晰可见。最终,Time Zone腕表的出现解答了所有人的疑问,而这枚腕表也可以说给接下来的Lange1其他复杂系列腕表提供了借鉴和思路。很快,我们就看到了表盘上信息更为丰富的万年历腕表。
2010年,素来严肃的朗格给表迷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它将Lange 1的表盘布局做了镜象效果,推出了Lange 1 Daymatic,这款腕表的整体布局跟原有的Lange 1犹如镜中兄弟一般。这款腕表也是首款自动上链的Lange 1,也是从这个系列开始,朗格自行开发的摆轮游丝系统开始贯穿到整个Lange 1系列中。
2010年和2012年,朗格推出了两款带有大复杂功能的Lange 1 Tourbillon“165 Years-Homage to F.A.Lange”和Lange 1 Tourbillon Perpetual Calendar,前者是为了纪念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创立朗格表厂165周年而打造的限量款,表壳采用的是朗格自行研制的18K蜂蜜色合金;后者则融合了陀飞轮和万年历的功能,而特别的表盘布局,更是当初Time Zone表盘布局的升级加强版。
2012年,朗格又推出7Grand Lange 1“Lumen”腕表,这大概是Lange 1家族中最俏皮的一款,表盘采用了半透明设计,以便于大家能清晰地看到大日历显示的运作过程,而夜光显示也突破了Lange 1以往给人稳成持重的感觉,增添了不少的活力。
2013年,朗格推出了数量极少的Lange
1 Tourbillon Perpetual Calendar Handwerkskunst腕表,这是2012年那款大复杂功能的进阶版,采用18K铂金表盘及表壳,而各个机芯部件上的浮雕和tremblage雕刻是绝对的亮点,精美而奢华,让人叹为观止。可惜此腕表仅有15枚,早已被收藏家纳入囊中,各位看客只能以欣赏图片为主了。
这就是Lange 1的故事,传奇还在继续,没有结束。
朗格(A.Lange & Sohne)的起源要追溯到1845年,年轻的制表师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致书给萨克森政府,提出了自己振兴格拉苏蒂镇经济的建议,即放弃原来早已落没的银矿开采产业,转而发展制表工业。这一建议得到了政府的同意。1845年12月7日,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在格拉苏蒂镇正式创办了Lange & Cie.表厂,招收了十五名年轻的制帽和采矿工人当学徒,从此,改变了整个格拉苏蒂镇的面貌,乃至整个德国的制表工业。阿道夫·朗格一生申请了30多项钟表专利,创立了著名的朗格表厂,更重要的是,他重塑了整个德国的制表体系。
此后的朗格,经历了家族两代人的平稳发展,但终究还是没有躲过二战的战火。随着希特勒扩张的野心与日俱增,他下令要求德国境内的所有工业生产厂都要投入到“军用物品”生产中去。格拉苏蒂镇作为当时的精密制表重镇,当然不能幸免。很快,德国战事逆转直下,盟军对德军的供应链进行了猛烈的打击。1945年5月8日,俄军的轰炸机将当时生产“军用物品”的朗格工厂,炸为废墟。随后,又将残留的制表设备拆卸下来送往前苏联。一则《波茨坦公告》,更将德国分割成为东德西德。1951年,东德政府下令将格拉苏蒂镇残留的,包括朗格在内的七家独立制表厂合并,组成了国营的人民表厂Veb Glashutter Uhrenbetriebe(GUB)。之后的数十年,“人民表厂”只生产了十万只外观朴素且实用的腕表,供给东欧集团国家。名噪一时的朗格就此沉寂。一线“柏林墙”不仅割断了统一的德国,也就此割断了朗格的百年历史。家族的第四代传人瓦尔特·朗格也被迫逃往西德。
经历过惨烈的二战战争、目睹过德累斯顿大轰炸的瓦尔特·朗格深受震撼,尽管身在异乡,但重振祖业的渴望却越来越强烈。历经几番磨难,1990年,朗格先生终于重建表厂,而此时,他已经是过了退休的年龄。
Lange 1是朗格重返制表业时四个新款系列之一,也被认为是最具朗格传统价值和特色的A腕表。
瓦尔特·朗格先生自1990年重建表厂之后,立即与他的好友Gunter Blumlein,带领一批制表师和设计师,开始了复兴系列的工作,他们的信念是“我们要再次制造出世界最优秀的腕表”。终于,历经四年时间,在1994年10月24日那天,在德累斯顿王宫里,向世人揭开了新系列的神秘面纱。而其中,Lange 1更是大大的吸引眼球,被认为是最具朗格传统价值和特色的一款腕表。这款Lange 1腕表,采用了独具特色的偏心设计,而表盘上独特的大日历窗,更是勾起了人们对往事的回忆。当年,朗格的创始人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年仅15岁便成为著名宫廷钟表师古特凯斯的学徒。而当时的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喜欢看歌剧,在他的主导下,帕森歌剧院落成完工。同时,国王还交给了古特凯斯一项任务,希望他能设计一个报时钟,便于观众在音乐会期间能随时知道时间,但是又不会被钟的报时声音打扰到。古特凯斯带着他的学徒阿道夫嘲格开始了这项工作,最终设计了著名的五分钟数字钟,它以两个窗口显示时间,左边窗口以罗马数字显示小时,而右边则用阿拉伯数字以五分钟的间距来显示分钟,这也是五分钟数字钟名字的由来。显示数字的转换通过转鼓实现,如同舞台换幕一样,平滑无声。这个五分钟数字钟已成为帕森歌剧院著名的景观之一。Lange 1系列腕表从这一段历史中找到灵感,将这个五分钟数字钟复制在表盘上,成为后来具有专利的大日历窗。
事实上,在当时的腕表风潮中,日历窗通常都是在小窗口显示,如果需要看得更清楚,那么就会在表镜上的位置加上一个放大镜,还从来没有人将大日历窗放在如此醒目的主角位置。不过,朗格的这个独具匠心的设计仍然获得了大众的认可,成为最具朗格特质的腕表系列。
而Lange 1表盘的设计也别有一番讲究,除了上面提到的大日历窗之外,Lange 1表盘采用了偏心式设计,将时针盘和小秒针盘放置在表盘偏左的部分,以大小不一、但并不重叠的圆圈设计为基调,与大日历窗口组成稳定的等边三角形。同时也进行了功能区的划分,左边为读时,右边为日历及动力储存等显示。这一设计基础在过后的二十年里,都一直得到了维护,此后Lange 1家族所涌现的诸如万年历、月相、陀飞轮等复杂腕表,在表盘布局上,也从来没有打破这一些排列规则。反而是依托这样的布局,作了更好、更简洁的功能区划分。
作为朗格重出江湖的代表之作,Lange 1不仅在外表上大胆创新,在机芯的制造上,也严格地回归传统,力求呈现最具德国品质的作品。几乎所有的萨克森制表传统元素,都在Lange 1上面有所体现,比如3/4夹板、螺丝固定黄金套筒、鹅颈式微调等等,所有这些,仿佛都在唤起人们对于当年那段黄金岁月的追忆。历经战乱与动荡的德国人称,终于“找回了德国时间”。
不过,尽管Lange 1的机芯非常的值得细敲,但刚刚问世时,Lange 1并没有做透底,直到一年之后,Lange 1才推出了透底的表款。
从1994年Lange 1面世以来,就—直备受追捧。而Lange 1家族也从来没有原地踏步过,不断地给Lange1加入新元素,呈现新作品。
1998年,为了庆祝第二座朗格工厂的落成,朗格推出了限量100枚的金质表盘腕表,不仅是表盘和表壳,甚至包括指针、刻度条,甚至擒纵装置,都是用18K黄金打造。因为产量极少,并且相当特别,所以这款腕表一面市就被收藏家抢购一空,至今仍然很受收藏家欢迎。
2000年时,朗格推出了Lange 1 Tourbillon,装配了陀飞轮和动力储存显示,借此向曾经在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展出的“Centennial Tourbillon”致敬。这是时隔100年后,两大作品的灵魂触碰。 2002年,朗格又在Lange 1上面增加了月相功能,这便是Lange 1 Moon Phase腕表,基于它的血统出身,这枚月相腕表有着与众不同的优异表现,它的月相显示每隔122.6年才与实际周期相差一天,这在当年的制表工艺中,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一年之后,朗格又推出了Grand Lange 1“Luna Mund”,这是朗格首次推出对表,两枚腕表分别显示的是南半球和北半球的月相。
2005年,Lange 1推出了双时区腕表,即Lange 1Time Zone,比起之前的Lange 1系列,Time Zone月宛表显然在表盘上赋予了更多的信息,这也成为当时制作这款腕表的一大挑战:如何能够在不改变原有格局和风格的前提下,加入更多的信皂读取,并目也能做到所有信息清晰可见。最终,Time Zone腕表的出现解答了所有人的疑问,而这枚腕表也可以说给接下来的Lange1其他复杂系列腕表提供了借鉴和思路。很快,我们就看到了表盘上信息更为丰富的万年历腕表。
2010年,素来严肃的朗格给表迷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它将Lange 1的表盘布局做了镜象效果,推出了Lange 1 Daymatic,这款腕表的整体布局跟原有的Lange 1犹如镜中兄弟一般。这款腕表也是首款自动上链的Lange 1,也是从这个系列开始,朗格自行开发的摆轮游丝系统开始贯穿到整个Lange 1系列中。
2010年和2012年,朗格推出了两款带有大复杂功能的Lange 1 Tourbillon“165 Years-Homage to F.A.Lange”和Lange 1 Tourbillon Perpetual Calendar,前者是为了纪念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创立朗格表厂165周年而打造的限量款,表壳采用的是朗格自行研制的18K蜂蜜色合金;后者则融合了陀飞轮和万年历的功能,而特别的表盘布局,更是当初Time Zone表盘布局的升级加强版。
2012年,朗格又推出7Grand Lange 1“Lumen”腕表,这大概是Lange 1家族中最俏皮的一款,表盘采用了半透明设计,以便于大家能清晰地看到大日历显示的运作过程,而夜光显示也突破了Lange 1以往给人稳成持重的感觉,增添了不少的活力。
2013年,朗格推出了数量极少的Lange
1 Tourbillon Perpetual Calendar Handwerkskunst腕表,这是2012年那款大复杂功能的进阶版,采用18K铂金表盘及表壳,而各个机芯部件上的浮雕和tremblage雕刻是绝对的亮点,精美而奢华,让人叹为观止。可惜此腕表仅有15枚,早已被收藏家纳入囊中,各位看客只能以欣赏图片为主了。
这就是Lange 1的故事,传奇还在继续,没有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