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来源 :健康护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c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白内障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90例白内障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临床护理路径,比较护理前后两组的SAS、SD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给予白内障患者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能有效消除患者负面情绪,显著改善患者的护理体验。
  关键词:白内障患者;临床护理路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
  老年人是白内障高发群体,此疾病属于眼科疾病,手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较为有效的方法。在医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下,白内障手术过程更加安全、高效,患者所承受痛苦显著减少,但仍有部分患者对手术充满恐惧感,患者害怕手术创伤引发疼痛而拒绝进行手术治疗[1]。在常规护理模式下患者很难消除对手术的负面情绪,鉴于此我院推出临床护理路径模式,经大量临床护理验证,此护理模式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从我院收治患者中选取90例白内障患者,将其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对照组均为45例,本次抽取患者均在2017年1月-2019年2月来院治疗。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55~72岁,平均(65.32±5.69)岁;观察组组男30例,女15例,年龄57~73岁,平均(67.25±4.38)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饮食、运动、用药等注意要点,家属尽量陪伴在患者身边给其以情感支持。
  以常规护理为基础,观察组行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1)制定全面的护理计划:由1名护理主任、2名康复医师、1名护士长及若干名資深护士组建其临床护理路径团队,不同成员负责相应工作。护士负责在万方数据、图书网站及知网上搜集临床护理路径要点,整理后上交护理主任,在每周例会上讨论上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康复医师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将方案上交主任并在周例会上讨论。护理主任组织开会讨论,负责制定最终护理方案,并在平时护理中做好监督,对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路径考核打分,达到护理任务在其后打“√”并签名,反之打“×”,以此监督护士工作;(2)培训:根据整理的临床护理路径资料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巩固护理人员理论体系并培训其临床护理技能,每周由护士长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及考核,护理人员也要做好自评工作;(3)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干预:术前护理。护理人员向家属下发宣传册,其中包括白内障发病机制、形成过程、手术流程及护理注意事项,尽快获得家属支持。在此基础上向患者耐心讲解手术流程,列举手术成功案例,逐步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此外要告知患者术中出现痛感是正常现象,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术中护理。全程监测患者血压、脉搏等数据,护理人员在旁多安慰患者,让患者尽量配合医生完成手术;术后护理。确保室内温湿度处于最佳状态,患者眼部感觉到舒适即可。患者取坐卧位疗养,禁止患者揉眼动作,定时给患者眼部换药清洁。
  1.3 观察指标
  (1)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到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分值越低患者不良情绪越不明显。
  1.4 统计学分析
  选取SPSS20.0分析,计量(±s)、计数资料行t、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DS、SAS评分明显降低(P<0.05)。见表1。
  3 讨论
  白内障是目前困扰老年人的主要疾病,发生白内障的患者视力下降,严重的甚至有失明危险,手术能彻底治愈白内障。高效、优质的护理方法配合手术能有效提升白内障治疗质量,常规护理手段已不能满足患者需求,鉴于此我院提出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此模式优点在于: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护理技能在临床实践及培训中能被不断提升,白内障患者的护理退体验明显提升;患者术前负面情绪减少,有利于手术的顺利实施,护理有效性提升,使得治疗更加迅速;医护人员对患者情况仔细分析,制定出的护理方案有针对性,能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服务[2]。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给予白内障患者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常规护理效果更理想,患者负面情绪显著减少,有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
  参考文献:
  [1]瞿利. 老年性白内障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分析[J]. 医学美学美容,2018,27(6):108.
  [2]刘徽. 临床护理路径在白内障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其预后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 2017,7(17):169-171.
其他文献
摘要:重症监护室是医院收治危重病人的重要场所,其中老年患者居多,老年患者具有年龄大、身体机能衰弱、病情发展、治疗疗程缓慢、预后不良等特点。老年重症监护室患者在治疗中,患者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等异常,甚至演变成应激性精神障碍。老年病人急性应激性精神障碍主要是因心理和社会因素工作导致的一种反应,如果患者的精神刺激达到一定的程度,超过患者个体耐受度,会出现强烈的情感冲击,引发患者失去自控力,演化成一系列的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计划剖宫产手术病人康复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我院计划性二次剖宫产住院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作两组,各组40例。其中,甲组采取常规围手术期护理,乙组采取加速康复外科技术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乙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均优于甲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在急性创伤性休克急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创伤性休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保证患者的呼吸通畅,及时为患者止血,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精神状况评分为(79.12±1.8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为(62.43±1.88)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抗栓袜与屈伸运动对妇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干预,给予观察组患者抗栓袜与屈伸运动护理干预,比较干预前以及干预后患者的双下肢血流速度。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栓形成率。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双下肢血流速度均得到有效改善,不过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双下肢血流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临床护理中通过开展全程饮食干预的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开展全程饮食干预。结果:两组护理干预前各项糖脂代谢指标对比并无显著差异,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QOL-100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
期刊
摘要:目的:对妇科不孕症患者行宫腹腔镜治疗手术室护理配合对策进行分析。方法 将宫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妇科不孕症患者100例,以双盲法随机进行分组,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对照组常规护理,实验组手术室护理,分析2组不孕症患者护理的结果。结果 实验组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8.00%),相较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6.00%)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作用以及效果分析。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本院接收手术治疗的12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有60人,运用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有60人,运用人性化护理,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睡眠质量以及心理状态展开效果观察。结果 通过手术室人性化护理之后患者的焦虑感冥想降低,并且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睡眠质量以及心理状态要
期刊
摘要:外科手术后,护理人员密切观察病人各项生命体征极为关键,特别是心率、呼吸道、脉搏、血压状态。同时,还要加强病人疼痛护理,根据其疼痛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提升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外科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详细地探讨了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疼痛护理策略,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关键词:外科;术后疼痛;护理  近年来,医院的外科患者不断增多,手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手术后,或多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临床护理的影响与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00张处方将其依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时间在2017年7月至12月)、观察组(2018年1月至8月)各1000张,对照组未实施配置中心,科室自行配药。观察组实施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模式。对比处方缺陷率及药物应用时间。结果:观察组处方缺陷数量10张,占总例数的1.00%,对照组缺陷处方数量50张,占总例数的5.00%,,P值
期刊
摘要:目的:对预见性护理和循证护理在手术室麻醉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在我院进行手术麻醉的有102例患者,对这些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数据分析,患者治疗时间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51例,采用预见性护理,实验组51例,采用循证护理干预。然后对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概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患者在并发症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