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学后学校”是韩国教育部大力推进的教育福利政策,自2006年全面实施以来,在抑制私教育过热、构建公平教育体系、实现公共教育福祉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效果.对近年来韩国“放学后学校”运营情况的分析发现,学校运营数量以及学生参与情况皆出现下降趋势,其国家政策环境、“放学后学校”制度、“放学后学校”课程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解决的问题.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施行背景下,足球伤害法律适用出现了新发展,对足球治理带来新挑战和新影响.就足球伤害的侵权归责原则而言,过去广为适用的公平责任原则不再适用,这将极大地增强社会足球和校园足球活动参加者、组织者的信心.《民法典》第1176条第1款明确规定了文体活动自甘风险规则的构成要件,对于足球运动参加者明确足球伤害法律适用规则提出了新要求.在三阶层的体育伤害侵权构造下,足球伤害的法律适用将从构成要件该当性、违法性和有责性三个层次递次考量.其中,对于作为违法阻却要件的自甘风险规则
2019年12月8日,在CBA联赛北京队对深圳队比赛的最后判罚中,出现了人工执裁与辅助技术对立的案例,引发了关于“人与机器孰为第一性”的讨论.在比赛结束前2 s,北京队落后1分.北京队后场发球,林书豪在对方队员严密防守下尝试远投,出现矛盾判罚.在比赛结束的瞬间,一名裁判员宣判犯规,并启用即时回放系统进行了确认.深圳队申诉称,在犯规发生时,比赛时间尚余0.6 s.人与机器对立的矛盾显现:若以回放录像确认犯规,那么比赛剩余0.6 s;若以裁判员宣判确认犯规,那么犯规发生在比赛结束后.此时陷入了执裁决定优先性的
以电子竞技职业选手的权益保障、违规处罚与申诉救济为核心,在详细考察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与传统体育/竞技项目比较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周延的电子竞技职业选手规则体系.认为:在权益保障方面,注册管理制度有助于将电子竞技职业选手纳入国家运动员的统一管理,最低薪酬保障和工资帽制度有助于选手工资的相对均衡,加强合同监管则有助于合同条款与选手权益相一致;在违规处罚方面,电子竞技规则中行为和罚则对应关系的设定、各类规范中欠缺事项的补充,以及对选手日常行为管控的细化等急需进一步完善;在申诉救济方面,无论是合同争议还是违规处罚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