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和目标。从多年工作经验来看,高校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还得从教学工作抓起,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践教学,二是教学实践。
关键词: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教学实践
面对世界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学校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不懈目标已经提上日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实践是创新的原动力和源泉,实践也是理论和知识运用的途径和目的。因此对于一所高校而言,逐步完善和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乃至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一、教学工作对于培养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任何一所高校的全部工作都是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开展的,也就是说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多渠道,然而,教学工作应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
首先,教学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中心内容,其他工作均是为教学的正常运转提供条件,因此,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主要还得从教学环节着手。
其次,学生的能力培养主要是由教学工作完成的。学生进入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学习,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因此,在老师的教学工作中学生最能受到影响和启发,这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包括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形成。
最后,从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理论得以与实践紧密结合。
二、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培养模式
经济学大类下的许多专业,其应用性非常强,社会需要的也是既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这也就对经济学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从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是实践教学,即任课教师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安排实践环节,通过实践学时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教学实践,即各种直接与专业教学相关的实习、实践活动,包括认识性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实践教学的类型及其效果
近两年来,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促动下,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引进新教师,缓解了早些年由于学生扩招带来的教师紧张状况,任课教师的教学压力较以前有所减轻,这为教师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造了客观条件;同时,随着新的教学评价指标和体系的构建,教学工作面临许多新的要求,这种压力逐步转化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观动力。
目前,实践教学主要采取的方式和达到的效果:
1.讨论、辩论。经济学类专业的课程,尤其是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其涉及到的许多理论在相关领域范围内通常存在着许多分歧,有些有“对”与“错”之分,有些是“全面”和“片面”之分。在这类课程的教学中,任课教师通常一方面在讲授过程中將一些重点问题在课堂上提出让学生讨论发言,另一方面在讲授完基本理论之后,会就一些在该领域内引起颇多争议的理论点提出作为学生分组进行辩论的题目。学生通过在课下搜集相关资料的准备过程和课堂的辩论交锋,既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案例教学。经济学类的许多专业课程,其内容与实际生活非常贴近,任课教师通常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有趣”、“易学”、“有用”、“新颖”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个案例后面往往附有问题,用这些问题“牵引”学生进入案例,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案例教学还让学生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展示和播放,讲解自己的分析思路和结论,并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最后再由老师提供分析案例的基本思路。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使得教学过程显得丰满有趣,又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理论学习对处理实际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其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
3.软件教学。有些实务操作性强的课程,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只专注于理论和知识的口头讲解,而是需要借助一些教学软件的运用和操作,让学生在做中学,全面培养其实际动手能力。如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课程,必须让学生掌握运用统计、计量软件分析复杂经济问题的能力。
4.参观教学。参观也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教学方式,有些专业知识全凭课堂讲解无法让学生灵活掌握或掌握不牢,但通过一些实地参观,可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由此巩固其理性认识。如在学习《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时,通过组织学生去国际外贸公司进行短期的参观学习,了解其业务流程,很快就能使学生对国际贸易有一个生动的认识。
(二)教学实践的类型及其效果
如果说实践教学是课堂上的教学,那么教学实践就是课堂之外的教学,是在课堂教学基础之上展开的教学。教学实践对于进一步巩固教学内容和效果以及专业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目前情况来看,经济学类本科生主要采取的教学实践类型有:
1.文化周活动。这主要是指一些专业根据自身特点,将专业前沿知识讲座、报告与学生的专业模拟竞赛结合在一起开展的活动。这类活动一方面通过聘请专家做前沿知识讲座,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科最新动态;同时,通过举办学生为主体参加的诸如模拟股市交易、模拟海事法庭等活动,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深度和运用能力。
2.专业相关竞赛。专业相关的竞赛、比赛,对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锻炼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如经济学专业经常开展一些经济论文写作大赛、创业大赛和建模比赛等,通过参加这些竞赛活动,学生普遍反映不再觉得理论知识那么枯燥了,学习兴趣空前高涨,而且在写作中既锻炼了逻辑分析能力,又锻炼了写作能力;有些创业大赛项目获奖的学生甚至准备完善他们的创业计划后付诸实施,创办实体公司或企业。
3.专业实习。专业实习通常是在学生学完必备的专业知识后,进行一些与专业直接相关的实习活动,一方面检验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一方面在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通过查漏补缺弥补自身理论知识的不足。如金融专业学生可到银行、证券公司等熟悉业务流程,财政专业学生可到税务所了解税收具体政策和缴纳税实务等。
4.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教学实践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它是系统性的专业实习。学生在学完专业主干课程后,通常是在大学四年级时进行毕业实习。从目前情况来看,毕业实习主要由学生自主选择单位进行,虽然分散,但实习的目的性很强,许多学生将实习岗位变成了毕业后的就业岗位。
三、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尽管从教学工作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许多学校也逐步认识到这一点,但从整体来看,这项工作仍存在两大主要问题:
1.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现象依然存在。各高校在教师职称评审中只看重教师的科研量,而教学只要达到相应课时量即可,并不区分教学效果的好坏。这就打击了老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2.统一组织毕业实习的难度非常大。由于经济学类专业属热门专业,招生规模相对较大,统一组织几百名学生进行长达一至三个月的毕业实习有相当大难度:(1)实习单位难找;(2)实习经费难以满足要求;(3)学生实习期间安全保障是个棘手问题;(4)学生就业压力大,对于学校集中安排的实习并不很感兴趣,相反更愿意去自己有工作意向的单位实习。
(二)解决措施
1.各高校应尽快完善教学评价手段,对实践教学出成绩的教师给与各种奖励,并将教学效果提到与科研成果同等重要的层面,以鼓励更多老师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时调整毕业实习经费及相关制度安排,使毕业实习工作得以正常运转,全面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水平。
关键词: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教学实践
面对世界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学校把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不懈目标已经提上日程。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实践是创新的原动力和源泉,实践也是理论和知识运用的途径和目的。因此对于一所高校而言,逐步完善和强化实践环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乃至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一、教学工作对于培养本科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任何一所高校的全部工作都是围绕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开展的,也就是说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很多渠道,然而,教学工作应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
首先,教学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中心内容,其他工作均是为教学的正常运转提供条件,因此,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主要还得从教学环节着手。
其次,学生的能力培养主要是由教学工作完成的。学生进入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学习,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因此,在老师的教学工作中学生最能受到影响和启发,这不仅包括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包括学习方法、思维方法的形成。
最后,从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理论得以与实践紧密结合。
二、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教学培养模式
经济学大类下的许多专业,其应用性非常强,社会需要的也是既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动手能力的学生。这也就对经济学类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从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主要从两个方面开展:一是实践教学,即任课教师在具体的课程教学中安排实践环节,通过实践学时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教学实践,即各种直接与专业教学相关的实习、实践活动,包括认识性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实践教学的类型及其效果
近两年来,在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的促动下,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引进新教师,缓解了早些年由于学生扩招带来的教师紧张状况,任课教师的教学压力较以前有所减轻,这为教师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创造了客观条件;同时,随着新的教学评价指标和体系的构建,教学工作面临许多新的要求,这种压力逐步转化为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主观动力。
目前,实践教学主要采取的方式和达到的效果:
1.讨论、辩论。经济学类专业的课程,尤其是一些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其涉及到的许多理论在相关领域范围内通常存在着许多分歧,有些有“对”与“错”之分,有些是“全面”和“片面”之分。在这类课程的教学中,任课教师通常一方面在讲授过程中將一些重点问题在课堂上提出让学生讨论发言,另一方面在讲授完基本理论之后,会就一些在该领域内引起颇多争议的理论点提出作为学生分组进行辩论的题目。学生通过在课下搜集相关资料的准备过程和课堂的辩论交锋,既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锻炼了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案例教学。经济学类的许多专业课程,其内容与实际生活非常贴近,任课教师通常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有趣”、“易学”、“有用”、“新颖”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每个案例后面往往附有问题,用这些问题“牵引”学生进入案例,培养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案例教学还让学生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展示和播放,讲解自己的分析思路和结论,并由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最后再由老师提供分析案例的基本思路。这样的教学方式,既使得教学过程显得丰满有趣,又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理论学习对处理实际问题的重要性,从而增强了其学习的目的性和积极性。
3.软件教学。有些实务操作性强的课程,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不能只专注于理论和知识的口头讲解,而是需要借助一些教学软件的运用和操作,让学生在做中学,全面培养其实际动手能力。如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课程,必须让学生掌握运用统计、计量软件分析复杂经济问题的能力。
4.参观教学。参观也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教学方式,有些专业知识全凭课堂讲解无法让学生灵活掌握或掌握不牢,但通过一些实地参观,可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由此巩固其理性认识。如在学习《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课程时,通过组织学生去国际外贸公司进行短期的参观学习,了解其业务流程,很快就能使学生对国际贸易有一个生动的认识。
(二)教学实践的类型及其效果
如果说实践教学是课堂上的教学,那么教学实践就是课堂之外的教学,是在课堂教学基础之上展开的教学。教学实践对于进一步巩固教学内容和效果以及专业知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目前情况来看,经济学类本科生主要采取的教学实践类型有:
1.文化周活动。这主要是指一些专业根据自身特点,将专业前沿知识讲座、报告与学生的专业模拟竞赛结合在一起开展的活动。这类活动一方面通过聘请专家做前沿知识讲座,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科最新动态;同时,通过举办学生为主体参加的诸如模拟股市交易、模拟海事法庭等活动,加强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深度和运用能力。
2.专业相关竞赛。专业相关的竞赛、比赛,对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锻炼作用也是非常大的。如经济学专业经常开展一些经济论文写作大赛、创业大赛和建模比赛等,通过参加这些竞赛活动,学生普遍反映不再觉得理论知识那么枯燥了,学习兴趣空前高涨,而且在写作中既锻炼了逻辑分析能力,又锻炼了写作能力;有些创业大赛项目获奖的学生甚至准备完善他们的创业计划后付诸实施,创办实体公司或企业。
3.专业实习。专业实习通常是在学生学完必备的专业知识后,进行一些与专业直接相关的实习活动,一方面检验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一方面在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通过查漏补缺弥补自身理论知识的不足。如金融专业学生可到银行、证券公司等熟悉业务流程,财政专业学生可到税务所了解税收具体政策和缴纳税实务等。
4.毕业实习。毕业实习是教学实践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它是系统性的专业实习。学生在学完专业主干课程后,通常是在大学四年级时进行毕业实习。从目前情况来看,毕业实习主要由学生自主选择单位进行,虽然分散,但实习的目的性很强,许多学生将实习岗位变成了毕业后的就业岗位。
三、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存在的问题
尽管从教学工作角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许多学校也逐步认识到这一点,但从整体来看,这项工作仍存在两大主要问题:
1.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现象依然存在。各高校在教师职称评审中只看重教师的科研量,而教学只要达到相应课时量即可,并不区分教学效果的好坏。这就打击了老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极性。
2.统一组织毕业实习的难度非常大。由于经济学类专业属热门专业,招生规模相对较大,统一组织几百名学生进行长达一至三个月的毕业实习有相当大难度:(1)实习单位难找;(2)实习经费难以满足要求;(3)学生实习期间安全保障是个棘手问题;(4)学生就业压力大,对于学校集中安排的实习并不很感兴趣,相反更愿意去自己有工作意向的单位实习。
(二)解决措施
1.各高校应尽快完善教学评价手段,对实践教学出成绩的教师给与各种奖励,并将教学效果提到与科研成果同等重要的层面,以鼓励更多老师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及时调整毕业实习经费及相关制度安排,使毕业实习工作得以正常运转,全面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