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笔者学校机电一体化专业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钳工实习教学情况,以及目前钳工教学与企业要求之间存在的差异,指出应利用现有条件,丰富教学内容,改进老旧教学模式与手段,提高学生的素质,以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并提出了对钳工实习教学的一点改革建议。
关键词:钳工 技能 实习 教学 改革
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中,钳工实习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但长期以来,钳工实习教学模式陈旧,方法单一,单调的机械式训练、缺乏创意的实习课题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想学、不愿学,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没有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笔者所在学校认真仔细地分析了钳工实习的特点,提出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技能训练为主线、相关知识为支撑,较好地处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切实落实“管用、够用、适用”的教学指导思想,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下面就笔者学校在机电一体化专业钳工实习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改革尝试作一介绍。
一、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技工学校学生的素质和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在报读时,基础大多数都比较差,且厌学情绪严重,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想混张毕业证,不想学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也不认真学。对待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这门专业技能课,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改不掉懒散的坏毛病,干活不认真,怕吃苦受累,学习不用心,这样下去是根本达不到实训要求的。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有效实用的专业技能,笔者认为首要的一件事,就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学校一直以来都实行“双证”制度,技能等级证书是学生毕业、升学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毕业前要先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技能等级证书,然后才能根据在校成绩颁发毕业证书;参加对口升学的学生,也要在取得技能等级证书后,方有资格报名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及升学。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紧缺大量熟练技术工人,技工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8%以上。技工学校的学生应练好专业技能,这既是其区别于普通学校学生的特征,更对其今后的就业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所以,在钳工教学时,笔者并不是一上来就把学生带到钳工车间开始讲解,而是先开一个专业学前教育会,强调上述观点和技校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使学生认识到钳工技能实训的重要性,真正从心里觉得有必要学好练好钳工技能。
二、分解实训目标,心中有数
因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学习时应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并坚持用理论知识指导技能训练,通过技能训练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消化、巩固和提高。教师应要求学生必须认真观察、模仿老师的示范动作,并进行反复练习,达到掌握各项操作技能的目的。学生光知道了“为什么学”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受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如果仅有一个总体实训目标,那么学生对每次课程必须达到的技能练习要求不够清晰,缺乏紧迫感,新鲜劲一过,又会懒懒散散。因此,有了掌握钳工技能的愿望,教师还要让学生对总体实训学习的内容、各阶段必须要掌握的技能目标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在何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技能。这样学生就不会简单地以为时间还长,对重复的动作练习感到厌倦,就会对照分解出的每个阶段的技能目标,明白自己技能的不足之处,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具有时间意识,有一种紧迫感。
在开始练习前,笔者会将往届学生参加技能鉴定的工件展示给学生,从工件的形状、尺寸公差、形位公差、配合精度、加工的方法与过程、考试工时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先让学生对他们应掌握的钳工技能有个初步的、总体的了解,然后把从开始实训到参加技能考试的这段时间进行分配,指出在学生每个时间阶段内要掌握的技能。比如第一周的课是锯削姿势练习,学生要做到基本掌握正确的锯削方法,保证锯削尺寸误差小于0.8mm,锯缝与基准面垂直度误差小于0.8mm;第二周锯削练习要控制尺寸误差小于0.5mm。教师还要向学生指出,如果锯削尺寸误差不能准确控制,过小则导致工件报废,过大则增加锉削工作量和劳动时间。学生明确了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后,练习起来的目的感和紧迫感就会增强。
三、确定科学合理的训练内容
1.重视基础训练
不要急于求成,要脚踏实地,只有基本功扎实了,才能学会过硬的本领。俗话说,三分技术,七分车刀,这充分说明磨刀是作为一名合格车工的基本功。如果车刀刃磨不好,即使是技术再好,也只能控制零件的尺寸精度,而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很难控制,最后只能是废品。
2.应用比较法
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很关键,若工件的直径比较大,选择的转速比较高,那样刀尖就会容易起热磨损,工件还容易飞出。当线速度一定时,工件直径越大,选择的转速应低一些,反之工件直径越小,机床的转速应选择更高一些,我们通过计算比较,让学生明白,在线速度一定时,工件的直径与机床的转速成反比。例如,当工件余量较大时,可粗精车分开加工。为了节省时间,在粗加工时,我们可以先选择较大的背吃刀量,再选择较大的进给量,最后根据已选定的被吃刀量和进给量,在工艺系统刚度、刀具寿命和机床功率许可的条件下,选择一个合理的切削速度。在精车时,首先应考虑保证加工质量并兼顾生产率和刀具寿命。在精车时,被吃刀量是根据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和粗加工后留下的余量确定的,一般取0.6mm。精车时被吃刀量较小,产生的切削力不大。进给量的选择主要受表面粗糙度的限制,粗糙度值越小时可选择较小的进给量。为了提高工件表面质量,在使用硬质合金车刀时,线速度应选大于80m/min。
3.注意纠正错误的操作方法
例如,学生在操作机床时,身体正对着机床操作是不正确的,易产生安全隐患,可在机床斜45°方向站立。
在钻中心孔时,如果在平面没有车平时就去钻中心孔,中心钻易折断。在钻中心孔时,学生应用两手均匀地转动尾座大手轮,有的学生用单手操作,这样用力不均匀,容易使中心钻折断,而且表面粗糙度比较差。 四、优化实习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实习课堂
车工实习教学是理论与实训一体化的课堂,其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类。
一是分组训练。根据工作岗位分成几组,一组选派一名积极大胆、踏实能干的担任组长。组长主要承担学生的组织纪律、安全生产、零件检查及卫生清理工作。具体操作是,老师首件必做,边讲边做,重点难点突出,要求大家能够听得懂、学得会,然后分组练习。
二是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大多数都会出现的错误问题应集中讲解,个性问题可单独解决,以免耽误大家时间。学生做好的工件老师需要逐个检查、评分,作为平时实践成绩。
三是为了提高实习课堂的有效性,老师可开展小组擂台赛,设定项目为所学项目的内容:内圆、外圆、沟槽、螺纹及配合件。具体操作是,对每一个新课题,教师让给学生进行训练,根据学生训练的情况,抽出学生进行比赛,参赛者尽量不要重复,让每个同学都有接受挑战的机会。当学生进行比赛时,其他同学需要认真观看,在比赛结束后,教师让同学们自评选出前三名,给予表彰。这种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学生的实习热情更加高涨。
总之,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旁观者、被接受者,从而使他们个性得到了张扬,能力得到了发展,智慧得到了启迪。
五、优化实习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车工实习教学中,单凭教师粉笔、黑板、机床、车刀的课堂,没有更多感性材料的介入,每天都是这些对象,会使学生感觉到单调、枯燥,大大减弱了学生参与配合的程度,严重遏制了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例如讲解在工厂发生的实事,让学生引起重视,充分认识到加强文明生产的重要性,可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看车工技能大赛,使他们感受到紧张刺激的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改变过去“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只有自己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才能体现自身价值。
六、建立积极的评价机制
实习结束后评价总结是实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他是对学生实习能力综合测评,是调控实训的重要手段。在评价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亮点,给予肯定和欣赏,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每个同学操作水平不尽相同,如用同一个尺度去衡量,就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可让学生自定切实可行的操作目标,让学生与他本人相比,有进步就应及时表扬。当发生操作错误时,及时解决,以免养成坏习惯,难以纠正。这种目标自定法,有利于学生在实习中主动调节自己的操作方法,努力实现自定目标,增强他们自信。另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评价,首先要鼓励学生学会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学会欣赏自己,建立自信,认识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其次要引导学生开展互评,激励学生的优点给予肯定,并能指出同学们存在的不足之处,避免自己发生类似的错误。
总之,教师对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现要以鼓励为主,尽量从正面引导,最终评价真实有效。综上所述,实习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反应和参与热情是否高涨,是否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信念,只要技校老师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营造民主有趣的实习课堂,那么提高实训有效性将不再是一句空话,定能培养出更多的技术人才,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市职业教育中心)
关键词:钳工 技能 实习 教学 改革
在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中,钳工实习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但长期以来,钳工实习教学模式陈旧,方法单一,单调的机械式训练、缺乏创意的实习课题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想学、不愿学,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没有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笔者所在学校认真仔细地分析了钳工实习的特点,提出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以技能训练为主线、相关知识为支撑,较好地处理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切实落实“管用、够用、适用”的教学指导思想,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下面就笔者学校在机电一体化专业钳工实习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改革尝试作一介绍。
一、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技工学校学生的素质和普通高中学生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特别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在报读时,基础大多数都比较差,且厌学情绪严重,相当一部分学生只想混张毕业证,不想学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也不认真学。对待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这门专业技能课,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改不掉懒散的坏毛病,干活不认真,怕吃苦受累,学习不用心,这样下去是根本达不到实训要求的。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掌握有效实用的专业技能,笔者认为首要的一件事,就是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学校一直以来都实行“双证”制度,技能等级证书是学生毕业、升学的必要条件,也就是说毕业前要先取得劳动部门颁发的技能等级证书,然后才能根据在校成绩颁发毕业证书;参加对口升学的学生,也要在取得技能等级证书后,方有资格报名参加对口升学考试及升学。另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目前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紧缺大量熟练技术工人,技工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都在98%以上。技工学校的学生应练好专业技能,这既是其区别于普通学校学生的特征,更对其今后的就业与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所以,在钳工教学时,笔者并不是一上来就把学生带到钳工车间开始讲解,而是先开一个专业学前教育会,强调上述观点和技校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使学生认识到钳工技能实训的重要性,真正从心里觉得有必要学好练好钳工技能。
二、分解实训目标,心中有数
因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学习时应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并坚持用理论知识指导技能训练,通过技能训练对理论知识进行理解、消化、巩固和提高。教师应要求学生必须认真观察、模仿老师的示范动作,并进行反复练习,达到掌握各项操作技能的目的。学生光知道了“为什么学”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受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如果仅有一个总体实训目标,那么学生对每次课程必须达到的技能练习要求不够清晰,缺乏紧迫感,新鲜劲一过,又会懒懒散散。因此,有了掌握钳工技能的愿望,教师还要让学生对总体实训学习的内容、各阶段必须要掌握的技能目标有所了解,做到心中有数,知道自己在何时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技能。这样学生就不会简单地以为时间还长,对重复的动作练习感到厌倦,就会对照分解出的每个阶段的技能目标,明白自己技能的不足之处,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具有时间意识,有一种紧迫感。
在开始练习前,笔者会将往届学生参加技能鉴定的工件展示给学生,从工件的形状、尺寸公差、形位公差、配合精度、加工的方法与过程、考试工时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先让学生对他们应掌握的钳工技能有个初步的、总体的了解,然后把从开始实训到参加技能考试的这段时间进行分配,指出在学生每个时间阶段内要掌握的技能。比如第一周的课是锯削姿势练习,学生要做到基本掌握正确的锯削方法,保证锯削尺寸误差小于0.8mm,锯缝与基准面垂直度误差小于0.8mm;第二周锯削练习要控制尺寸误差小于0.5mm。教师还要向学生指出,如果锯削尺寸误差不能准确控制,过小则导致工件报废,过大则增加锉削工作量和劳动时间。学生明确了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后,练习起来的目的感和紧迫感就会增强。
三、确定科学合理的训练内容
1.重视基础训练
不要急于求成,要脚踏实地,只有基本功扎实了,才能学会过硬的本领。俗话说,三分技术,七分车刀,这充分说明磨刀是作为一名合格车工的基本功。如果车刀刃磨不好,即使是技术再好,也只能控制零件的尺寸精度,而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很难控制,最后只能是废品。
2.应用比较法
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很关键,若工件的直径比较大,选择的转速比较高,那样刀尖就会容易起热磨损,工件还容易飞出。当线速度一定时,工件直径越大,选择的转速应低一些,反之工件直径越小,机床的转速应选择更高一些,我们通过计算比较,让学生明白,在线速度一定时,工件的直径与机床的转速成反比。例如,当工件余量较大时,可粗精车分开加工。为了节省时间,在粗加工时,我们可以先选择较大的背吃刀量,再选择较大的进给量,最后根据已选定的被吃刀量和进给量,在工艺系统刚度、刀具寿命和机床功率许可的条件下,选择一个合理的切削速度。在精车时,首先应考虑保证加工质量并兼顾生产率和刀具寿命。在精车时,被吃刀量是根据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和粗加工后留下的余量确定的,一般取0.6mm。精车时被吃刀量较小,产生的切削力不大。进给量的选择主要受表面粗糙度的限制,粗糙度值越小时可选择较小的进给量。为了提高工件表面质量,在使用硬质合金车刀时,线速度应选大于80m/min。
3.注意纠正错误的操作方法
例如,学生在操作机床时,身体正对着机床操作是不正确的,易产生安全隐患,可在机床斜45°方向站立。
在钻中心孔时,如果在平面没有车平时就去钻中心孔,中心钻易折断。在钻中心孔时,学生应用两手均匀地转动尾座大手轮,有的学生用单手操作,这样用力不均匀,容易使中心钻折断,而且表面粗糙度比较差。 四、优化实习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和谐实习课堂
车工实习教学是理论与实训一体化的课堂,其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类。
一是分组训练。根据工作岗位分成几组,一组选派一名积极大胆、踏实能干的担任组长。组长主要承担学生的组织纪律、安全生产、零件检查及卫生清理工作。具体操作是,老师首件必做,边讲边做,重点难点突出,要求大家能够听得懂、学得会,然后分组练习。
二是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大多数都会出现的错误问题应集中讲解,个性问题可单独解决,以免耽误大家时间。学生做好的工件老师需要逐个检查、评分,作为平时实践成绩。
三是为了提高实习课堂的有效性,老师可开展小组擂台赛,设定项目为所学项目的内容:内圆、外圆、沟槽、螺纹及配合件。具体操作是,对每一个新课题,教师让给学生进行训练,根据学生训练的情况,抽出学生进行比赛,参赛者尽量不要重复,让每个同学都有接受挑战的机会。当学生进行比赛时,其他同学需要认真观看,在比赛结束后,教师让同学们自评选出前三名,给予表彰。这种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学生的实习热情更加高涨。
总之,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不再是旁观者、被接受者,从而使他们个性得到了张扬,能力得到了发展,智慧得到了启迪。
五、优化实习教学手段
在传统的车工实习教学中,单凭教师粉笔、黑板、机床、车刀的课堂,没有更多感性材料的介入,每天都是这些对象,会使学生感觉到单调、枯燥,大大减弱了学生参与配合的程度,严重遏制了教学的有效性。为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例如讲解在工厂发生的实事,让学生引起重视,充分认识到加强文明生产的重要性,可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看车工技能大赛,使他们感受到紧张刺激的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改变过去“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被动为主动。只有自己掌握过硬的本领,才能在社会上有一席之地,才能体现自身价值。
六、建立积极的评价机制
实习结束后评价总结是实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他是对学生实习能力综合测评,是调控实训的重要手段。在评价时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亮点,给予肯定和欣赏,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每个同学操作水平不尽相同,如用同一个尺度去衡量,就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激发学生的潜能,教师可让学生自定切实可行的操作目标,让学生与他本人相比,有进步就应及时表扬。当发生操作错误时,及时解决,以免养成坏习惯,难以纠正。这种目标自定法,有利于学生在实习中主动调节自己的操作方法,努力实现自定目标,增强他们自信。另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参与评价,首先要鼓励学生学会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学会欣赏自己,建立自信,认识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其次要引导学生开展互评,激励学生的优点给予肯定,并能指出同学们存在的不足之处,避免自己发生类似的错误。
总之,教师对学生在实训中的表现要以鼓励为主,尽量从正面引导,最终评价真实有效。综上所述,实习课堂教学是否有效,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反应和参与热情是否高涨,是否树立干一行爱一行的信念,只要技校老师能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营造民主有趣的实习课堂,那么提高实训有效性将不再是一句空话,定能培养出更多的技术人才,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河南省周口市职业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