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林业病虫害是危害林业健康发展的大敌,严重的病虫害会使林业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基于此,本文试从,食叶虫防治措施、茎点菌溃疡病的防治、杨树球二孢溃疡病防治、细菌性溃疡病的防治等多个方面论述了林业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工作。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措施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造林工作的不断深入,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显得日益突出。要从林业防治的实际出发,总结各类病虫害发生的条件、环境,切实找到防治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应对病虫害对林业的危害,进而保证林业的健康发展。要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原则,杨树食叶害虫防治要坚持以适地适树和抗性树种为本的营林措施为基础历年,主要以生物制剂、仿生农药和植物性杀虫剂做为主导、协调运用人工、物理及化学的有效防治措施,尽可能降低虫口密度,压缩发生的面积,切实控制其危害蔓延。根据系统调查的结果显示,预测杨树食叶害虫各虫态的发生期,为防治时机的确定提供科学的依据。由于大部分杨树食叶害虫一年多代的状态,而以第一和第二代的种群增长趋势指数最高,所以重点要抓好前二代的防治工作。防治时机应遵循虫龄低、虫态相对整齐及采取的措施要效率高、可操作性强的基本原则。
1.关于茎点菌溃疡病的基本特点与防治措施
病害的基本症状:此病主要危害1- 2 年生苗木,尤其是危害苗木木质化程度相对较低、冬季容易遭受冻害的苗木。一年生枝条和3- 5 年生幼树也可能感染此病。发病初期在树干可见褐色浸润病斑形状,随着上下的不断扩展,可产生5到15cm 长稍微陷洼的梭形溃疡病斑,有时侯在感病的主侧枝上不呈现梭形溃疡病斑、而呈树皮大块变色而后坏死。在发病的中后期,感病枝干的树皮组织逐渐呈显出淡黄色,同时在受害部密生隆起的黄色小颗粒点状,为病原菌分生孢子器,大约在5 月中旬以后,分生孢子器逐渐成熟开始开裂,溢出土黄色丝状的分生抑及孢子角,在发病严重时,病斑围绕树干使植株会枯死。病原菌:此病病原菌属球壳孢目球壳孢科拟茎点菌属于拟茎点菌。其分生孢子器埋生于寄主组织表皮之下,单生或时聚生在子座内,呈显出扁球形或不规则形。一般情况下,分生孢子有2 种形状,纺锤形孢子和线形孢子,二者均为无色透明,分生孢子梗单枝,且较短。该菌在13- 32℃温度范围均适宜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5- 32℃,其中最适宜温度为30℃左右。发病的基本规律:一般4 月中、下旬开始发病。在5 月初,病斑纵横逐渐扩大成梭子形状。在5月下旬或6 月初,分生孢子器开始成熟分裂,可溢出淡黄色的丝状分生孢子角,遇雨水易溶解,被昆虫和雨水溅射而随风吹散传播速度极快。在7 月中旬后,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随感病树皮失水干缩会全部脱落。在8 月停止发病。防治的具体方法:(1)在分生孢子器开始成熟开裂前期,对发病部位用利刀刮除掉,然后喷涂化学农药,可使用50%多菌灵、70%的甲基托布津等200倍液喷一到二次次。(2)可以选用优质苗造林,保持苗木含水量,不断提高造林苗木的成活率和增强长势,是防治和减轻该病发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2.关于杨树球二孢溃疡病的基本特点与防治的基本措施
病害的基本症状:该病多发生在幼树20- 30cm 的主干和分枝上面。在发病初期,感病部位出现变色病斑,并且逐渐扩大,树皮色泽加深呈黑褐色。病、健组织色泽有明显的差异,树皮稍微下陷,其产生梭形的溃疡病斑,树皮会坏死,不断开裂。在小枝感病后,很快被围绕一周,不产生溃疡斑,病部以上部位常呈枯枝或是整株枯死。在感病的后期,病组织变成淡黄色,发病部位密生淡黄色圆形颗粒状突起状,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成熟后开裂,不断溢出炭黑色、粉末状的分生孢子堆。在发病初期往往与杨树烂皮病和杨树拟茎点菌溃疡病很容易混淆。病原菌:此病病原菌为球壳孢科、球壳孢目、球色单隔孢属于杨球二孢菌。分生孢子器埋生于寄主组织表皮下面,单生或是聚生在子座内,呈扁球形、椭圆形或是不规则形,顶端有乳头状的突起。产生分生孢子的类型一般为环痕型,其分生孢子初无色,随后呈浅褐色,单胞或双胞,横隔处无缢缩,圆形或是长椭圆形。分生孢子梗短、直立,且不分枝。病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5到28℃,适宜生长温度为20到25℃,其中最佳温度为25℃。发病的基本规律:4 月下旬开始发病。5 月初,病斑逐渐扩展,树皮色泽变浅呈淡黄色,产生颗粒状的分生孢子器。在6 月下旬后,分生孢子器全部开裂溢出炭黑色的分生孢子,遇雨水易溶,被昆虫和雨水溅射随风吹散传播而来。防治的基本方法:(1)喷撒40%福美砷、750%多菌灵、0%甲基托布津等200 倍液1- 2 次;(2)通过营林的措施,保持苗木水势的平衡,增强树木生长势,提高树木抗病性能。
3.关于细菌性溃疡病的基本特点与防治的基本措施
病害的基本症状:该病常发生在移栽的大苗和弱树上。其初期在树干形成椭圆形、光滑的小瘤,直径约1cm左右,并逐渐增大,形成明显的肿瘤,且表面粗糙,纵向开裂,颜色先是浅绿色,后变成灰绿色。在其后期,肿瘤可环绕树干一圈,形成一个梭形瘤或是长圆柱形瘤。夏季从肿瘤开裂处流出棕色得粘液,有臭味。粘液可沿树干流到地面。在病害严重时,可以引致树皮全部腐烂,破坏疏导组织致使全株枯死。病原菌:此病病原菌属假单胞菌科、黄单胞菌属。发病的基本规律:一般每年4月开始发病,一年有两次发病的高潮,其5- 6 月为发病盛期,7- 8 月为发病缓慢,9月会再次盛发。病原菌会在树皮内越冬,由雨水、昆虫等传播,经皮孔及伤口侵入危害,潜育期一般为1- 2 个月。防治的基本方法:(1)要强化营林措施,营造混交林或是栽植抗性强树种,比如栽植抗病、抗逆性强的树种等品系。及时伐除病木,以减少侵染来源。(2)要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避免创伤。(3)在早春用0.5 波美度石硫合剂,或世1:1:160 波尔多液喷树干,来预防感染。在发病初期,可刮去树干上的溃疡斑,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结论
综上所述,要想真正克服病虫害对林业造成的危害,就必须懂得病虫害发生的条件,尽量将预防工作坐在前头,做到预防与治理并举,切实将该项工作做好。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汤原县鹤立林业局红旗经营所)
【关键词】林业;病虫害;防治措施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造林工作的不断深入,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显得日益突出。要从林业防治的实际出发,总结各类病虫害发生的条件、环境,切实找到防治的办法,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应对病虫害对林业的危害,进而保证林业的健康发展。要按照“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基本原则,杨树食叶害虫防治要坚持以适地适树和抗性树种为本的营林措施为基础历年,主要以生物制剂、仿生农药和植物性杀虫剂做为主导、协调运用人工、物理及化学的有效防治措施,尽可能降低虫口密度,压缩发生的面积,切实控制其危害蔓延。根据系统调查的结果显示,预测杨树食叶害虫各虫态的发生期,为防治时机的确定提供科学的依据。由于大部分杨树食叶害虫一年多代的状态,而以第一和第二代的种群增长趋势指数最高,所以重点要抓好前二代的防治工作。防治时机应遵循虫龄低、虫态相对整齐及采取的措施要效率高、可操作性强的基本原则。
1.关于茎点菌溃疡病的基本特点与防治措施
病害的基本症状:此病主要危害1- 2 年生苗木,尤其是危害苗木木质化程度相对较低、冬季容易遭受冻害的苗木。一年生枝条和3- 5 年生幼树也可能感染此病。发病初期在树干可见褐色浸润病斑形状,随着上下的不断扩展,可产生5到15cm 长稍微陷洼的梭形溃疡病斑,有时侯在感病的主侧枝上不呈现梭形溃疡病斑、而呈树皮大块变色而后坏死。在发病的中后期,感病枝干的树皮组织逐渐呈显出淡黄色,同时在受害部密生隆起的黄色小颗粒点状,为病原菌分生孢子器,大约在5 月中旬以后,分生孢子器逐渐成熟开始开裂,溢出土黄色丝状的分生抑及孢子角,在发病严重时,病斑围绕树干使植株会枯死。病原菌:此病病原菌属球壳孢目球壳孢科拟茎点菌属于拟茎点菌。其分生孢子器埋生于寄主组织表皮之下,单生或时聚生在子座内,呈显出扁球形或不规则形。一般情况下,分生孢子有2 种形状,纺锤形孢子和线形孢子,二者均为无色透明,分生孢子梗单枝,且较短。该菌在13- 32℃温度范围均适宜生长,适宜生长温度为25- 32℃,其中最适宜温度为30℃左右。发病的基本规律:一般4 月中、下旬开始发病。在5 月初,病斑纵横逐渐扩大成梭子形状。在5月下旬或6 月初,分生孢子器开始成熟分裂,可溢出淡黄色的丝状分生孢子角,遇雨水易溶解,被昆虫和雨水溅射而随风吹散传播速度极快。在7 月中旬后,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随感病树皮失水干缩会全部脱落。在8 月停止发病。防治的具体方法:(1)在分生孢子器开始成熟开裂前期,对发病部位用利刀刮除掉,然后喷涂化学农药,可使用50%多菌灵、70%的甲基托布津等200倍液喷一到二次次。(2)可以选用优质苗造林,保持苗木含水量,不断提高造林苗木的成活率和增强长势,是防治和减轻该病发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2.关于杨树球二孢溃疡病的基本特点与防治的基本措施
病害的基本症状:该病多发生在幼树20- 30cm 的主干和分枝上面。在发病初期,感病部位出现变色病斑,并且逐渐扩大,树皮色泽加深呈黑褐色。病、健组织色泽有明显的差异,树皮稍微下陷,其产生梭形的溃疡病斑,树皮会坏死,不断开裂。在小枝感病后,很快被围绕一周,不产生溃疡斑,病部以上部位常呈枯枝或是整株枯死。在感病的后期,病组织变成淡黄色,发病部位密生淡黄色圆形颗粒状突起状,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成熟后开裂,不断溢出炭黑色、粉末状的分生孢子堆。在发病初期往往与杨树烂皮病和杨树拟茎点菌溃疡病很容易混淆。病原菌:此病病原菌为球壳孢科、球壳孢目、球色单隔孢属于杨球二孢菌。分生孢子器埋生于寄主组织表皮下面,单生或是聚生在子座内,呈扁球形、椭圆形或是不规则形,顶端有乳头状的突起。产生分生孢子的类型一般为环痕型,其分生孢子初无色,随后呈浅褐色,单胞或双胞,横隔处无缢缩,圆形或是长椭圆形。分生孢子梗短、直立,且不分枝。病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5到28℃,适宜生长温度为20到25℃,其中最佳温度为25℃。发病的基本规律:4 月下旬开始发病。5 月初,病斑逐渐扩展,树皮色泽变浅呈淡黄色,产生颗粒状的分生孢子器。在6 月下旬后,分生孢子器全部开裂溢出炭黑色的分生孢子,遇雨水易溶,被昆虫和雨水溅射随风吹散传播而来。防治的基本方法:(1)喷撒40%福美砷、750%多菌灵、0%甲基托布津等200 倍液1- 2 次;(2)通过营林的措施,保持苗木水势的平衡,增强树木生长势,提高树木抗病性能。
3.关于细菌性溃疡病的基本特点与防治的基本措施
病害的基本症状:该病常发生在移栽的大苗和弱树上。其初期在树干形成椭圆形、光滑的小瘤,直径约1cm左右,并逐渐增大,形成明显的肿瘤,且表面粗糙,纵向开裂,颜色先是浅绿色,后变成灰绿色。在其后期,肿瘤可环绕树干一圈,形成一个梭形瘤或是长圆柱形瘤。夏季从肿瘤开裂处流出棕色得粘液,有臭味。粘液可沿树干流到地面。在病害严重时,可以引致树皮全部腐烂,破坏疏导组织致使全株枯死。病原菌:此病病原菌属假单胞菌科、黄单胞菌属。发病的基本规律:一般每年4月开始发病,一年有两次发病的高潮,其5- 6 月为发病盛期,7- 8 月为发病缓慢,9月会再次盛发。病原菌会在树皮内越冬,由雨水、昆虫等传播,经皮孔及伤口侵入危害,潜育期一般为1- 2 个月。防治的基本方法:(1)要强化营林措施,营造混交林或是栽植抗性强树种,比如栽植抗病、抗逆性强的树种等品系。及时伐除病木,以减少侵染来源。(2)要加强肥水管理,增强树势,避免创伤。(3)在早春用0.5 波美度石硫合剂,或世1:1:160 波尔多液喷树干,来预防感染。在发病初期,可刮去树干上的溃疡斑,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结论
综上所述,要想真正克服病虫害对林业造成的危害,就必须懂得病虫害发生的条件,尽量将预防工作坐在前头,做到预防与治理并举,切实将该项工作做好。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汤原县鹤立林业局红旗经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