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戏论”艺术人生

来源 :中国艺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ser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几天,“黄永玉九十画展”在国家博物馆展出。8月26日,刚举办过90岁生日会的黄永玉亲临展览现场,细细观摩了自己的作品后,与大家一起畅论了它们背后的故事,以及多年来的人生感悟,一句“别太认真看待我的画,我的画一点儿不严肃”奠定了话题论调。
  论意义:老先生走进展厅时可谓健步如飞,引来很多人惊诧发问“那是黄老吗”?展厅中的老先生一张张看得很仔细,他说:“开展那天人太多,没有好好看。”有时边看还边自语道:“我画过这张吗?”
  画画应该开心、过瘾,一般来讲,我画画就是为了快乐、为了开心,实际上任何文化活动都是开心的,比如说写悲剧,那个作者本人也是开心的,他不可能一边流眼泪一边写,他控制这个作品,有创作的需求,画画也是一样。我这个人也没有念过什么书,也没有正式地学习过,受过什么教育,所以我的这些画画技能都是捡来的,东拣一点,西拣一点。要问最近我画得开心的画,我张张都开心,只有好与不好的区别。有的画挂出来我才知道原来我画过这张画、画过那张画。我天天画,记不得,人家问我说你有什么代表作,我说什么代表作,我天天画有什么代表作?有的人多少年画一张画,那才是代表作。


  一般来讲,我不像有些很严肃的同志,我这个人生下来就不怎么严肃,一起床,不太讨论今天生活的意义,脚一下地,穿上鞋,主要就是想今天作品写什么、怎么写,画画怎么画,没有考虑这些东西庄严的意义,一天到晚都是意义,不太好过日子。
  我这辈子没有讲意义,所以我就很难谈到我要达到什么。我要是死了以后,好朋友送到火葬场,把我烧成灰,别人就回来,喝杯咖啡算了,不要什么箱子装骨灰,什么道理呢?作品也一样,能留就留,不能留就别留了。活着的时候就好好地工作,工作可能白干没有价值,也可能有点价值,不要把自己的意义看得太大,我感觉我们活着有意思、有趣就成了,这辈子不是弄得很惨就可以了。
  论创作:在第三展厅中,悬挂着老先生一个月前才创作完成的最新作品《白描荷花》,素雅的基调、丈二的尺幅,煞是惹眼,这张用4天时间画出来的画,可谓老先生的“健康体检表”。
  我为什么要画荷花?其实很简单,就是熟悉它而已。小时候,我外婆家里荷花特别多,到了后来“文革”的时候,要了一张一丈二那么大的纸,用厚纸把它卷起来,骑车子到圆明园那一带画荷花,为了逃避紧张的空气。还有一个是,荷花跟别的花不一样,有花、有叶子,还有底下的杆,有空间关系,所以,从第一张画到第二张画再到第三张画,都是技巧到技巧的表现,觉得这方面的探索比较多。还有呢,就是朋友、熟人、社会上都喜欢我这方面的作品,没有什么深刻的道理。
  我每天不一样,今天画油画,明天水彩,后天雕塑,都是艺术创作,有的事情画画解决不了,要用雕塑来解决,要用文字来解决。我不是正常培养的人,懂得比较多,就不受限制,学校培养的人,有系统、有修养,缺点是动不动就讲系统,美术学院就讲素描、讲色彩,国画一天到晚讲笔墨。不是不好,是你得有发展才行,不是变化创新,而是要用另外的脑子来领导你的技能,领导的本事没有,空有技巧,就不好了。
  我有一个想法,文化活动包括画展,多少年来形成了一个老习惯,书法就写一写古代诗人名家的语言,画画就画某一种画。我常开玩笑说,孔夫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画的题材也是一样,我更熟悉下层生活、最底层的生活,懂得他们的一些思维、语言,我希望展览会上不是老用古人的话和诗词,要在尽可能的范围里面,写一点自己觉得开心的话。
  论生活:虽然有点耳背,但是老先生思维依然敏捷,说话幽默、风趣、睿智。现在很多人都感到压力很大,老先生却仍保持着乐观开朗的心态,用快乐对付烦恼,画画与大家分享,应是洒脱率直的个性使然。
  在“文革”这么一个可怕的时代,我居然玩得挺好。人家问我为什么,我自己也想过,大概跟我的经历有关。我们小时候在凤凰,待两天就看到一次杀头,看杀头已经看到了杀人的技巧有多高明的程度。到了抗战八年,日本人在后面追,我们在前边跑,飞机在炸、大炮在轰,死里逃生中度过的。12岁开始抗战,到了20岁抗战胜利,长大了,这些就是我们自己的本钱。解放以后,锻炼了很多东西,所以我在“文革”的时候特别能说谎。有的同志很怕,规规矩矩的,从小到大,没见过这些,胆子小,我见得太多了。拿破仑有一句话,“对待魔鬼要采取魔鬼的手段”。我从来是往好处想,乐观、努力地去让它变得正常,不正常也把它正常化。
  一路走来好辛苦,因为没有基础,书也没有读好,打地基打得很不结实。当时是靠木刻培养自己,有很多老前辈帮助我,大概觉得我这个年轻人尤其可爱,所以愿意帮助我吧。我自己也勤奋、努力、正派,没有去沾染那些不太好的东西。我的思想有点独立,有点自己的看法。那时肚子饿也好,衣服破也好,也高傲,就是靠这个成长起来的。我留过好几级,说了很多人都不信,上学的时间我干什么去了?看书!课堂上的东西有限。但现在不提倡年轻人像我这样,那就害了他们,首先要打好基础。
  经历过那么多时代,现在最好!因为日子过好了。那个时候十几二十岁在上海,参加抗战活动,那个年代很艰苦的,好不容易穿套西装,被国民党的水龙头一冲,里面填充的草啊麻啊就散了,回来放火上一烤烧没了。老同学在念大学,在复旦、在同济,跑十几二十几里路去吃顿饭,然后再跑回来干活,刻木刻,自己拿钱,自己找木板,刻好交上去印传单。
  用不着纪念那些悲伤,干嘛要悲伤的负担。年轻人要过他们的日子,为什么礼拜六、礼拜天要看《非诚勿扰》呢?就是这个道理,我要看他们是怎么对待世界的、怎么思考的。你不要替他们担心,用你的角度来说这帮年轻人连什么人都忘了,世界就是这样的,我们老年人也要学习认识年轻人。不过我这个人实在不行,很原始的,电脑、电话我也不会,人家问我我说我最擅长的就是手电筒,除了这个什么也不会,不会利用现代化的工具,用的话就是听音乐的唱机,但是一个月没回家了就需要重新学。

其他文献
孟庆龙,江苏邳州人,1963年生。笔名武煜,书斋武彧堂、梦桥居。知名小说家、文艺评论家、文人画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文化普及促进会会员、中国国际文艺家协会会员、臧克家诗歌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家网专栏作家。1981年入伍,曾在济南军区基层和军区政治部机关服役14年。现供职山东某报业集团。
期刊
已故“甲壳虫”乐队成员约翰?列侬在利物浦的一处住所将被拍卖,估价在15万英镑到25万英镑(约合147.9万元到246.5万元人民币)之间。拍卖活动将于10月29日在他们曾经驻唱过的洞窟俱乐部举行。  这处住所位于纽卡斯尔路9号,列侬1940年在那里出生并居住到五岁。住所里共有3间卧室,后面有院子,距离他们歌中唱到的“便士街”只隔着几条小巷。  目前房子所有者不愿意透露姓名。他表示,“目前房子的基本
期刊
前不久,7位好莱坞明星集体亮相青岛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区启动仪式的消息引发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青岛市民做梦也没有想到那些平常只能在银幕上见到的熟悉面孔竟然来到了自己的身边。他们也许还没有意识到,中国与好莱坞之间的距离已不再遥远,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或许就会诞生东方的好莱坞。  在群星耀眼的背后,更值得关注的是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简称“奥斯卡学院”)的现任主席艾萨克、前任主席霍克、首席执行官哈德森
期刊
由中国文联、全国政协书画室、西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中国美协、中国美术馆、李可染艺术基金会、西藏自治区文联主办的“韩书力进藏40年绘画展”,9月29日至10月8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展览展出的92件作品囊括了韩书力40年来创作的精品力作。  韩书力1973年来到西藏, 40年间走遍西藏大小村寨,在雪山、草原、圣湖之间探寻雪域文明,寻找自己要画的领域和艺术语言。此外,在西藏工作的40年中,韩书力还致
期刊
过去人们对宋丑子的认识只停留在口口相传,现在这个在晋北一带广为流传的“民间诸葛亮”不满足只做民间故事里的智多星,要跟上时代走上荧屏当一回影视明星。近日,由山西省忻州市广播电视台和山西盛世凯华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摄制的20集古装电视剧《宋丑子传奇》正式开机。  在晋北一带,民间广泛流传关于宋丑子的故事,如《智斗铁算盘》、《大闹黑心店》等。宋丑子是一个有胆有识、扶危济困、绝顶聪明的人,他凭借自己的智慧严惩
期刊
由文化部艺术服务中心、中国公益总会主办的“百年辛亥?公益江苏”暨第三届中国十大公益将军部长颁奖晚会在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2011年9月23日晚,作为特邀记者有幸前往现场采访。晚会中,张华敏演唱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红遍了全场,赢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好奇心驱使我们对这位著名歌唱家进行了专访。  儿时掉牙照登过报  张华敏,出生在中国西部古城西安的一个工人家庭,自小就聪明伶俐,有极好的音乐天赋
期刊
一、祈福中华 中华万福  在山东沂蒙地区,在莒县(古称莒国)古城墙下,一方重达总重60吨,印体高4米,边长2009mm×2009mm硕大的石印傲然矗立于此,此印印钮为五福嘉禾钮,印体的底面刻有“江山永固”,两边分别刻有巨印的来历,意义和制作过程。  “中华万福”四个大字,追摹古汉印作风格,得其精髓,保有端庄浑厚风格的同时,刀法平中起波,方中含圆,刀力挺健。  魏延君持一把篆刻刀,篆刻出中华千年的史
期刊
他曾为152位国内外政要、名流画过水墨肖像画。其中包括联合国前秘书长加利和安南、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德国前总理施罗德、菲律宾前总统阿罗约、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玛兰奇等等。当这些国际风云人物看到他为他们画的肖像画时,通常会给他一个特别热烈而友好的拥抱。他就是北京金台艺术馆馆长,著名画家、雕塑家,第八届、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美术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中国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兼鉴定中心主任、中国雕塑学会顾
期刊
Steve McCurry,这个名字实在是被常常提起,他的《阿富汗少女》想必令你印象深刻。这位出生于1950年的玛格南摄影师,不仅获奖无数,而且十分的勤奋高产。地球在他脚下就是一个球而已,不知道已经被他踩过多少回合。在不停地行走中,他累积了一个又一个的摄影专题,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他拍摄的一组名为《Where We Live》的摄影专题。  在这一趟环球之旅中,S t e v e McCurry与
期刊
由中央民族大学、山西艺术职业学院主办,山西省民间剪纸艺术家协会承办的“晋之梦——郭梅花剪纸艺术展”9月30日在中央民族大学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  展览汇集了郭梅花多年创作的独具代表性的剪纸作品,包括“窑洞里的故事”“山西面食”“二十四孝”“黄土地开花万物生”“金剪之歌”“全家福”“五福捧寿”“喜结良缘”“吉祥如意”“生命赞歌”等系列,内容涉及传统农耕生活、民间故事,庆典仪式、节日活动等方面。在继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