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军:匠人精神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ton88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匠人精神可能是当下中国社会弥漫的快速成功最大的解毒药,它的本质是专注。桑内特写道:“所谓专注,不仅意味着痴迷、精益求精的匠人一心想把事情做好,而且还意味着他或她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一些客观的价值。”
  
  格拉德威尔因《引爆流行》中对流行机理的解读广为人知,他提供了一套关于流行的整体思路。而在他所写的《异类》(Outjiers)一书中,他没有通过分析所谓成功故事在这方面建立体系的雄心。也许他是对的。否则他就会落入市面上那些“成功学”的陷阱——成功是比流行更加无法以体系解释的事物。格拉德威尔所做的是,以片段故事的方式,解“毒”成功,颠覆许多弥漫社会中的以因为果、逻辑颠倒的看法。
  读《异类》。如果以中文书名来读,多半会失望,因为书的副标题写的是“不一般的成功启示录”。而书前某位名人的推荐语竟然是,格拉德威尔给出了一个简单的关于成功的等式:才智+社会环境+机遇+勤奋=成功。把格拉德威尔对个别谬误的解剖又归结到一个简单成功公式,实在让人哭笑不得。在当下中国环境下。这类无法证实、无法证伪,仅为口头之快的快速公式。其实是最大的谬误。成功。从来都无法复制。
  异类的英文叫做Outlier。就是与日常经历与众不同,一般规则在这里不再适用之人。试图从格拉德威尔的讲述中找成功的经验,只会让人沮丧:他讲的是,加拿大曲棍球运动员必须是上半年出生的才有希望。讲的是要成为世界上最富的人,最好出生在19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美国IT行业的主要人物如比尔·盖茨、乔布斯、施密特有成就一定程度源于他们出生在1955年前后……他不是讲可以复制的东西,而只是分析他们的环境因素。
  格拉德威尔讲律师乔·弗洛姆的故事,弗洛姆是世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这家事务所每年收入达10亿美元,但格拉德威尔发现,他主要的成功原因之一是。他早年无法加入一流律师事务所。只能加入世达这样从事恶意兼并和诉讼业务的律所。但到了1980年后,这些变成每家抢着做的业务,而在这个领域最有经验的人,是那些已经在其中工作了十几年的人。格拉德威尔写道:“并不是这些人比其他的律师更聪明,只是因为他们工作了几十年所磨炼出来的技巧。突然之间变得很有价值。”
  当然,格拉德威尔也不全是“破坏”,他也有“建设”,他的建设性意见是“10000小时标准”或“汉堡时期”。所谓10000小时标准是,“一个人的技能要达到世界水准,他的练习时间必须达到10000小时——任何行业都不例外。”10000小时相当于每天3小时,总共10年。汉堡时期的说法则是来自甲壳虫乐队成名前在德国汉堡的大量连续演出。那段时期一年半时间,他们表演270个晚上,这段密集表演磨炼了他们的技艺。
  或许。对成功的追寻本来就是一种谬误,成功无法界定,结果让人焦虑。著名社会学家桑内特对当代的职场忧心忡忡,当代社会中如鱼得水的是这样的人:他们“以短期关系为取向、专注于潜在的能力、愿意放弃已有经验的自我”,不过人们却无法从中获得满足,而只是获得焦虑。他给出了创造新价值观的三个要素:叙事、有用和匠人精神。叙事,是指各事件在时间中的相互联系,也就是我们能否解释发生在身上的事;有用,人们需要觉得自己有用;匠人精神。指的是为把事情做好而把事情做好的欲望。这些是些不错的成功解毒药。
  匠人精神可能是当下中国社会弥漫的快速成功最大的解毒药,它的本质是专注。桑内特写道:“所谓专注,不仅意味着痴迷、精益求精的匠人一心想把事情做好。而且还意味着他或她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有一些客观的价值。”精益求精、客观价值的认知,我们都很欠缺,因而浮躁与焦虑。“唯有这种无私的专注才能改善人们的感受;否则的话,他们将会整天为了生存而疲于奔命。”
其他文献
随着激烈的竞争以及快速增长带来的压力,无论是传统的以毕生绝学相传的“师徒”关系,还是外企中沿用的导师制,都在变得形同虚设。然而回顾每个人的职业历程,真正决定你未来发展的并非当年的薪水、所入的行业、公司前景、沟通面试销售技巧,而是那两三个人说的两三句话。  张景岫觉得,寻找导师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自己判断力、耐心的过程,是对于“什么是成长”逐渐认识的过程。    麦可思公司副总裁张景岫到现在都记得他
期刊
鸡蛋是放在篮子里,还是赶紧吃掉?    理智与随心所欲并行  不把鸡蛋放在—个篮子里。股市、基金、保险分散投资 32%  马上都2012了,及时行乐吧。最好借钱来花花 25%  买房才是硬道理 17%  当然是省吃俭用了,存银行,稳妥压倒一切 9%  开源是重点,我拼命工作挣钱。还兼职做点其他的 9%  每月上缴爸妈或者我家掌柜的,让他们来管 4%  拿出来做个小生意,不求发达,起码能赚个零花
期刊
什么样的徒弟前辈最看不惯、最懒得管?台湾的《快乐工作人》杂志曾经请来15位高管,请他们讲述了最看不惯新人的,15种学习态度。徒儿啊,别怪师父,其实你真是把我给气惨了。    1.不讲信用    信义房屋董事长周俊吉:不讲信用是工作的坏习惯,“人无信不立”,在工作职场上更是如此,小到与人有约要守时,大至生意上几千万、几亿之金钱交易,都要信守承诺。不讲信用的人不仅让人看不起,更无法立足于社会之中。所以
期刊
都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师父不教不要紧,怕的是偏偏有时候师父显得有那么点像克星,不是泼你一头冷水,就是含而不露,“拈花不语”……回头看,才知道是别有用心。    扑腾了半年,Sky做的这个网站居然准时上线了。Sky得意坏了,心想:“没你这个师父我也一样学,整个公司里的人都是我的师父。都是别人教的我。”这回约Bill,Sky迫不及待地想听到师父的夸赞。可是师父只说了一句:“You could
期刊
很多人大概都有这样的体验吧,说“对不起”三个字真是一件很难的事,而且遇到对你发脾气的人,一整天心情都糟透了!但是作为中外运敦豪(以下简称DHL)全国客户关注支持经理,  Kitty每天的工作就是说“对不起”,和她打交道的人永远都是来势汹汹、怒气冲冲的……  Kitty就像是一只微笑的Hello Kitty猫,把这些怒气吃回去。    本月Q乐工作人    ●徐冉(Kitty)  1982年生人,是
期刊
回扣带来的只是暂时的美好和暂时的境遇,但人生从来就不是能被那些“暂时”所改变的。    我收过回扣,而且非常多。在当时相当于我10年的收入,大概是10万多元。那是在1998年,那时我年薪是18000元。当时我在现在国内最大的系统集成商长天集团的前身施贝尔公司任最底层的职位——网管,月薪1500元。负责给公司的电脑擦擦灰、杀杀毒、连个网线啥的。公司高手如云。每个人都是月薪万八干,我就这么每天灰头土脸
期刊
郑亚旗是郑渊洁的儿子,国内第一个放弃学校、在家接受教育长大的年轻人——当然这并不是我们采访他的唯一理由。我们更希望展现的是,这样一个有着不同成长经历的年轻人,他的二十几岁有哪些不同。   郑亚旗的二十几  郑亚旗  北京皮皮鲁总动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北京人郑亚旗1983年生在6月30日,是个巨蟹座。  他的父亲郑渊洁除了带给他看不完的童话。还给了他一个不一样的童年。他小学毕业后就回到
期刊
传统智慧在纸张和口头上一直流传着冰冷冷的劝诫:心比天高,命比纸薄。让人打消一切妄念,老老实实过自己的小日子。可是,传说飘来飘去,有人的确远走高飞,而且并没有死无葬身之地。    是安于现在的生活并且学着享受庸常,还是甘冒下坠的风险振翅飞往远方?  说实话,我也觉得非常惊奇,竟然有那么多人觉得现实在一点点埋葬自己的梦想。同时又没有足够的勇气跨出一步。每次说到看不到的山那头、海的那一端。总有无数颗小心
期刊
在老罗的口头语中,“耍流氓”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其实老罗已经为这个词添加了新的意思,他把一些吹牛皮、不真实甚至昧着良心说瞎话的行为都称为耍流氓。从英语培训起家,又回归到英语创业,老罗在这个过程中有拒绝、有疲惫,也有坚守,所做的这一切,无非是为了一个梦想——做最真诚的教育,即使无法让整个世界真实,也要让自己所能影响到的人真实起来。    很多人认识老罗,是那批横空出世;中击我们耳膜的“老罗语录”。
期刊
科学家们发现,同样的两个小组,直接领命去做一件事的小组,效率不如让他们思考要不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做这件事的小组效率高。也就是说有“自主”感觉的小组能够更顺利地达到终点,有更高的动力。    前阵子,卢彦勋晋级温网八强,成为自1995年日本选手松冈修造闯入温网八强后,第二位打进大满贯赛事男单八强的亚洲选手。不过,卢彦勋更令人感动的是,他不像那些从小就被看好、预期成为顶尖网球选手、一路被赞助商“赞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