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河南省作为旅游大省,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促进旅游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旅游产业布局角度分析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河南省旅游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河南省 旅游产业 产业布局
通俗意义上的产业布局指的是产业规划,是指在整体高度上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规划。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协调产业之间的发展,做到扬长避短,突出重点,进行综合发展。产业布局主要运用产业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对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进行指导,产业布局是否合理对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效率及优势发挥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旅游产业又被称为无烟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贡献。河南省作为旅游大省,更加注重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将旅游产业视为河南省经济中的朝阳产业,并在政策上给予较大扶持,取得明显进步。但目前来看河南省旅游产业布局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一、河南省旅游产业布局现状分析
1.旅游产品结构布局多样化发展。河南省旅游产品结构布局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各个地市从自身的优势出发,充分依托地理区位和资源禀赋,布局了一大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景区。具体布局情况如下:中部地区以郑州市是中心,带动许昌、漯河、平顶山、焦作、新乡、开封等周边城市,形成一系列较有名气的旅游景区,如:太行山旅游产品体系、帝王古都文化系列旅游产品、中岳嵩山旅游产品体系等,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东部地区以商丘为中心城市,连同周口,重点打造古城文化、商都文化;南部地区以信阳为中心,重点开发山岳生态休闲、避暑度假及红色旅游旅游产品;西南地区以南阳为中心,重点开发生态科教、山地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西部地区则以洛阳为中心,连同三门峡、济源,围绕“河洛文化”,发展文化旅游。如此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为河南省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旅游产业空间布局渐趋合理。从空间布局上来看,河南省旅游网络体系分布日趋合理,整体分布呈“卅”字型,旅游交通与旅游产品之间的匹配程度日益提高。据统计,河南省目前拥有170余处A级以上的旅游景点(区),包括6家5A级景点(区),59家4A级景点(区),77家3A级景点(区),32家2A级级景点(区)。其中,有130余处景点(区)分布在交通主干线40公里以内,约占到景点总数的77%。
3.旅游产业结构日趋多元化。经济多年努力,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旅游产业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从总量上看,2016年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8306.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入境游客293.95万人次,增长9.6%;旅游总收入5764.06亿元,增长14.5%,旅游经济总量规模增速明显。从旅游消费层次来看,消费档次比较完整,高 、中、低档均有兼顾;从游客来源来看,已形成多元格局,其分布实现了远、中 、近相结合的模式。与此同时,旅游规模不断扩张,国内旅游发展迅速,出游人数和出游消费逐年上升;出国旅游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迅速崛起,原有的小规模零散旅游逐渐向较大规模的团体旅游转化,旅游业发展呈现了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
4.旅游产业规模日渐扩大。河南省旅游产业迅速崛起,逐渐形成了配套的旅游产业体系。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河南省拥有星级酒店520个,旅行社1178家,为旅游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对相关行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推动了交通、金融、通讯等行业的进度,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保障。
二、河南省旅游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
1.旅游服务设施分布不合理。根据统计数字,河南省拥有大量的旅行社和星级饭店,但是这些基础设施大多数分布在各地市的市区,其他地区旅行社和星级饭店数量明显较少。但是从河南省高品质的旅游景点来看,多数级别较高的景区分布在各地市的郊区或者县城,由此就会导致供需状态的失衡:各市区,由于旅游资源数量有限,游客数量较少,但旅游服务设施数量较多,造成供给过剩;而在郊区或者县城,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吸引较多的游客,但旅游服务设施供给明显不足,造成供给不足。旅游服务设施是旅游产业中的重要因素,是延长旅游者停留时间的重要因素,在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必须加强郊区或者县城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改变旅游服务设施集中在市区的局面,才能更好的促进河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
2.旅游产品结构不够合理、差异性不足。河南省旅游产品结构不够合理,旅游产品的差异性不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旅游产品结构差异性较小。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要求旅游产品实现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然而,目前来看,河南省的旅游产品仍然停留基础层级,以观光型产品为主,无法满足旅游需要的要求。其次,观光型旅游产品层次不高。河南省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多数是静态的,属于初级旅游产品,满足不了游客的体验性、娱乐性、参与性要求,并且旅游产品的附加值较低,难以满足国内外游客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第三,旅游產品同质。河南省内观光旅游路线大多是传统景区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将河南省的人文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展示给游客,由于旅游产品性质类似,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弱。
3.产业联动较弱,带动作用不明显。河南省旅游产业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旅游产品对游客的吸引力并不大,旅游产业没有充分发挥“增长极”的作用,辐射作用较小,对交通、邮政、通讯、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三、推进河南省旅游产业布局优化的战略措施
1.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是旅游开发正常发展的基础,河南省各地市旅游经济发展规模、发展阶段存在显著差异,各区域旅游产业布局必须从整体把握,遵循分工合理、彰显特色及互相补充的原则,全面、系统的进行旅游产业布局。这就要求必须要有完善的旅游发展规划对各地市的旅游发展进行指导,使河南省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2.加强区域合作,完善旅游服务设施。要实现区域旅游产业的合作,就要打破行政体制的障碍,打造“无障碍”旅游区既,不仅包括河南省内各地市之间的小区域合作,也包括相近省份之间的大区域合作,突出地方特色和优势,实现资源互补、市场互补和发展互补,最终实现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的目标。具体来讲,在旅游产品开发上,不管主题是否相似,均可采用联合推广手段,对旅游产品加以宣传、推广;在市场营销中,则可实行联合营销措施,实现互推共赢。与此同时,还需注重旅游产业基本服务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提高旅游产业服务质量,为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3.优化旅游产品结构。目前,河南省旅游产业以低层次、近品质的旅游产品为主,无法满足游客高档次、个性化的需求,因此,为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河南省必须扬长避短,立足资源优势,促进旅游产品转型升级,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在巩固、发展传统观光旅游产品的同时,提高旅游产品的档次,实现旅游产品高级化,高标准、高要求的完善各个景区建设,对少林寺景区、龙门石窟、云台山景区等重点景区进行改造和完善,实现有特色、强精品、响品牌的旅游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焕茹.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D].吉首大学,2016:12-15.
[2]朱麟奇.吉林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221-23.
[3]李春燕,王珂.重庆市旅游产业的总体布局及旅游产业发展现状[J].旅游纵览,2017(09):95.
作者简介:孙双利(1985—)女。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
关键词:河南省 旅游产业 产业布局
通俗意义上的产业布局指的是产业规划,是指在整体高度上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规划。其目的主要是为了协调产业之间的发展,做到扬长避短,突出重点,进行综合发展。产业布局主要运用产业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对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进行指导,产业布局是否合理对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速度、效率及优势发挥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旅游产业又被称为无烟产业,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较大的贡献。河南省作为旅游大省,更加注重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将旅游产业视为河南省经济中的朝阳产业,并在政策上给予较大扶持,取得明显进步。但目前来看河南省旅游产业布局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为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一、河南省旅游产业布局现状分析
1.旅游产品结构布局多样化发展。河南省旅游产品结构布局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各个地市从自身的优势出发,充分依托地理区位和资源禀赋,布局了一大批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景区。具体布局情况如下:中部地区以郑州市是中心,带动许昌、漯河、平顶山、焦作、新乡、开封等周边城市,形成一系列较有名气的旅游景区,如:太行山旅游产品体系、帝王古都文化系列旅游产品、中岳嵩山旅游产品体系等,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东部地区以商丘为中心城市,连同周口,重点打造古城文化、商都文化;南部地区以信阳为中心,重点开发山岳生态休闲、避暑度假及红色旅游旅游产品;西南地区以南阳为中心,重点开发生态科教、山地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西部地区则以洛阳为中心,连同三门峡、济源,围绕“河洛文化”,发展文化旅游。如此丰富多彩的旅游产品,为河南省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旅游产业空间布局渐趋合理。从空间布局上来看,河南省旅游网络体系分布日趋合理,整体分布呈“卅”字型,旅游交通与旅游产品之间的匹配程度日益提高。据统计,河南省目前拥有170余处A级以上的旅游景点(区),包括6家5A级景点(区),59家4A级景点(区),77家3A级景点(区),32家2A级级景点(区)。其中,有130余处景点(区)分布在交通主干线40公里以内,约占到景点总数的77%。
3.旅游产业结构日趋多元化。经济多年努力,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河南省旅游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旅游产业结构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从总量上看,2016年全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8306.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4%;其中入境游客293.95万人次,增长9.6%;旅游总收入5764.06亿元,增长14.5%,旅游经济总量规模增速明显。从旅游消费层次来看,消费档次比较完整,高 、中、低档均有兼顾;从游客来源来看,已形成多元格局,其分布实现了远、中 、近相结合的模式。与此同时,旅游规模不断扩张,国内旅游发展迅速,出游人数和出游消费逐年上升;出国旅游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迅速崛起,原有的小规模零散旅游逐渐向较大规模的团体旅游转化,旅游业发展呈现了欣欣向荣的良好局面。
4.旅游产业规模日渐扩大。河南省旅游产业迅速崛起,逐渐形成了配套的旅游产业体系。统计资料显示,目前河南省拥有星级酒店520个,旅行社1178家,为旅游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对相关行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推动了交通、金融、通讯等行业的进度,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保障。
二、河南省旅游产业布局存在的问题
1.旅游服务设施分布不合理。根据统计数字,河南省拥有大量的旅行社和星级饭店,但是这些基础设施大多数分布在各地市的市区,其他地区旅行社和星级饭店数量明显较少。但是从河南省高品质的旅游景点来看,多数级别较高的景区分布在各地市的郊区或者县城,由此就会导致供需状态的失衡:各市区,由于旅游资源数量有限,游客数量较少,但旅游服务设施数量较多,造成供给过剩;而在郊区或者县城,旅游资源比较丰富,吸引较多的游客,但旅游服务设施供给明显不足,造成供给不足。旅游服务设施是旅游产业中的重要因素,是延长旅游者停留时间的重要因素,在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必须加强郊区或者县城旅游服务设施的建设,改变旅游服务设施集中在市区的局面,才能更好的促进河南省旅游产业的发展。
2.旅游产品结构不够合理、差异性不足。河南省旅游产品结构不够合理,旅游产品的差异性不明显,具体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旅游产品结构差异性较小。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要求旅游产品实现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然而,目前来看,河南省的旅游产品仍然停留基础层级,以观光型产品为主,无法满足旅游需要的要求。其次,观光型旅游产品层次不高。河南省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多数是静态的,属于初级旅游产品,满足不了游客的体验性、娱乐性、参与性要求,并且旅游产品的附加值较低,难以满足国内外游客旅游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第三,旅游產品同质。河南省内观光旅游路线大多是传统景区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将河南省的人文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展示给游客,由于旅游产品性质类似,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弱。
3.产业联动较弱,带动作用不明显。河南省旅游产业虽然发展速度较快,但是旅游产品对游客的吸引力并不大,旅游产业没有充分发挥“增长极”的作用,辐射作用较小,对交通、邮政、通讯、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三、推进河南省旅游产业布局优化的战略措施
1.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科学的旅游发展规划是旅游开发正常发展的基础,河南省各地市旅游经济发展规模、发展阶段存在显著差异,各区域旅游产业布局必须从整体把握,遵循分工合理、彰显特色及互相补充的原则,全面、系统的进行旅游产业布局。这就要求必须要有完善的旅游发展规划对各地市的旅游发展进行指导,使河南省旅游产业的空间布局更加合理,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2.加强区域合作,完善旅游服务设施。要实现区域旅游产业的合作,就要打破行政体制的障碍,打造“无障碍”旅游区既,不仅包括河南省内各地市之间的小区域合作,也包括相近省份之间的大区域合作,突出地方特色和优势,实现资源互补、市场互补和发展互补,最终实现提高旅游经济效益的目标。具体来讲,在旅游产品开发上,不管主题是否相似,均可采用联合推广手段,对旅游产品加以宣传、推广;在市场营销中,则可实行联合营销措施,实现互推共赢。与此同时,还需注重旅游产业基本服务设施的建设与完善,提高旅游产业服务质量,为旅游产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保障。
3.优化旅游产品结构。目前,河南省旅游产业以低层次、近品质的旅游产品为主,无法满足游客高档次、个性化的需求,因此,为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河南省必须扬长避短,立足资源优势,促进旅游产品转型升级,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在巩固、发展传统观光旅游产品的同时,提高旅游产品的档次,实现旅游产品高级化,高标准、高要求的完善各个景区建设,对少林寺景区、龙门石窟、云台山景区等重点景区进行改造和完善,实现有特色、强精品、响品牌的旅游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焕茹.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D].吉首大学,2016:12-15.
[2]朱麟奇.吉林省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
221-23.
[3]李春燕,王珂.重庆市旅游产业的总体布局及旅游产业发展现状[J].旅游纵览,2017(09):95.
作者简介:孙双利(1985—)女。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产业结构与产业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