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语规范情与理:榴梿、榴莲,留哪?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xu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果中之王榴梿是南洋特产,自19世纪以来其中文词形因音译而有多个版本——“榴连”“流连”“流璃”“留连”“榴莲”,直到二战后英殖民地政府提倡本土化,加上本地中文报章和教科书多采用“榴梿”,词形方才固定下来。新千年后,因中国编辑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收录榴梿、榴莲,而引起主副词条之辩。作者梳理历史发展,并从构词理论加以分析不同版本异同,为“榴梿”正名。
  早期中国文人墨客写“榴梿”
  1819年新加坡开埠后,南来短居或途经新加坡的中国文人墨客,不绝于途。他们笔下不会错过对榴梿这异果的描写,择其著者,有李钟珏、左秉隆、郭嵩焘、张德彝、黄遵宪等。这些作者初来乍到,初遇榴梿,惊鸿一瞥,笔下的称呼,自然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
  李钟珏(1853-1927),1887年到新加坡探访谱兄左秉隆,在新加坡住了两个月,回国后写了《新加坡风土记》。他是这么说榴梿:“叻地树木繁盛,尤多椰林,其次槟榔、榴连、菩提等树最多。”
  左秉隆(1850-1924),1881至1891年被清廷派驻新加坡当领事,著有《勤勉堂诗钞》,其中收录《流连》古诗一首:“南有乔木,实大耳圆。壳如蝟缩,玉粒珠编。初闻欲呕,食久弥鲜。不亦宜乎,名曰流连。”
  郭嵩焘(1818-1891),1876年被清廷派驻英国为大使,出使途中经过新加坡。在他的《伦敦与巴黎日记》记录他在胡亚基府上吃榴梿的体验:“胡氏园水果多奇品,所食三种,曰山竹……,曰洋荔支……,曰流璃(西人谓之多里安,味甘而气臭如腐乳)。”
  张德彝(1847-1918),1876年随郭嵩焘出使英国,途经新加坡。回国后,以日记随笔的方式写了《随使英俄记》,书中这样描绘榴梿:“又有罐果者,大如菜瓜,外有楞,色淡黄,皮如鳄鱼,厚盈寸,内分三格,每格肉四五块,白色,闻之如葱蒜,食之如蜜糖。”
  黄遵宪(1848-1905),1891年出任清廷驻新加坡总领事,1902年出版《人境庐诗草》,在《新加坡杂诗十二首·其九》中就如此歌咏榴梿:“绝好留连地,留连味细尝。侧生饶荔子,偕老祝槟榔。红熟桃花饭,黄封椰酒浆。都缦都典尽,三日口留香。”
  五位作者以不同视角来观察榴梿,给它的称呼各异,分别是“榴连”“流连”“流璃”“罐果”和“留连”。显然这个时期的榴梿,还没有形成固定的华语词语,只是停留在民间口语词的阶段。这些作者通过华人口述,听声记音,自然各有不同。
  20世纪初 “榴梿”词形未固定
  榴梿一词作为南洋的区域华语,我们只能从南洋华人实际应用的语料,梳理出它的历史发展脉络,从中做出符合学理和应用习惯的选择。
  首先,可以查到的书证是道光戊戌年(1838年)4月出版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用“流连”来表达榴梿。可见这个时候,榴梿词语的使用,还是延续南洋华人行之有年的方法,以方言口音来记音。
  1881年《叻报》在新加坡创办,出现在报上榴梿的词语,较常以“榴连”的字样出现。这个时期采用的“榴连”,选用偏旁从木的“榴”字,显然有意识到榴梿属木本植物,因此取“榴”字以表其义。这个词形的出现,以华语构词法的角度来说,比单纯记音的“流连”或“留连”是一大进步。同个时期,榴梿间或也以“留连”的词形出现在《叻报》上。
  进入20世纪初,新加坡出现多家中文日报,榴梿词语在各报的使用无一定之规,呈现一种随意性,造成榴梿一词出现多种词形。除上述的“榴连”和“留连”外,尚有“流莲”或“榴莲”。如“流莲接武荔支香”(《天南日报》1902.12.16),“日啖榴莲齿留香”(《总汇新报》1922.12.25)。这个时期的报章,出现“榴莲”这个词形,以“草”字头的“莲”,搭配木字旁的“榴”,不是自觉地认识到为构词的偏旁趋同做出的选择,而是作者不经意采用同音字的结果。
  1920年代,新加坡两大中文日报《南洋商报》和《星洲日报》相继创刊,是我们考察新加坡华社日常用语不可或缺的媒体。纵观1920年代到二战前的两大报,一开始就对榴梿一词的使用具有共识,经常采用“榴莲”,“榴连”只是偶尔出现,其他词形几乎没见到。
  新加坡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办报兴学的初潮,许多文人开始南来,民智大开。文人主持报务,有意识地针对报章的本地用词加以干预、改造,使之较为规范。“榴莲”一词在报章的普遍采用,已经把音义相结合的思考加入。
  除了考察报章用语,另外针对教科书用语的考察,也有助于我们寻找语言事实、更具体地去了解语言使用的历史脉络。
  小学课本开始用“榴梿”
  这些本地华校的教科书,其实主要还是在中国编辑出版,本地化的内容在各种教科书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以1947年商务出版的《复兴国语教科书》为例,在小学初级第二册有一篇课文,开始采用“榴梿”一词,这是“榴梿”这个词语出现的首次書证。
  其实,“榴梿”一词在汉语属于连绵词,中国学者王云路对连绵词的特点有精辟的说明:“汉语双音词有偏旁类化的特色,在连绵词中,这一倾向更加明显。所以连绵词除了音节上有双声或叠韵等关系外,在字形上也往往有偏旁相同的特点,也就是逐步规范化。”(见王云路著《中古汉语词汇史》)
  1949年新中国成立,新加坡殖民地当局限制中国出版物的进口,从中国进口教科书的业务于是中断。1951年《方吴报告书》出笼,颁布了强调“马来亚化”的课程编纂标准。新加坡经营华校教科书的五家书商,即世界、上海、南洋、商务和中华,纷纷进军中文教科书出版业。纵观这五家出版的中文教科书,在提到“榴梿”的课文中,似乎观点一致,继续采用“榴梿”一词。这个传统,从自治邦到独立之后,在新加坡中文教科书里一直延续下来,始终没有改变。
  二战之后,榴梿已经成为新加坡市民,特别是华人普遍喜爱的水果,中文报章出现榴梿的频率逐年增加。浏览二战之后至20世纪50年代的两大报,在20世纪40年代,出现“榴梿”这个词形只有两例,首例是出现在1947年12月29日的《南洋商报》。进入1950年代,也只增加40例。但是,在同段时期,“榴莲”一词使用的次数高达900多例。两相对照,哪个才是经常使用的词语即可一目了然。
  但《现代汉语词典》在第一版(1978年出版)和第二版(1984年出版),以“榴莲”作为词条收录,在新加坡引发了许多关注。不知道什么缘故,《现代汉语词典》的第三和第四版在没说明原因之下,删除了“榴莲”的词条,不再收录。2005年出版的第五版,恢复收录“榴莲”,以它为主词条,另外加收“榴梿”一词,列为副词条,并附说明“同榴莲”。2012年第六版出版,榴梿词条的主副地位发生变化,改以“榴梿”为主词条,“榴莲”被列为副词条。这样的安排,相信是《现汉》编辑部接受新马学界的意见,从善如流,以“名从主人”的原则,作出皆大欢喜的结果。
  ·来源:联合早报网(原文有删减)
  ·责任编辑:赵雅丽
其他文献
由马来西亚东盟工商咨询理事会牵头,一批马来西亚私营企业发布了一份联合备忘录,敦促政府在2021年底完成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以及《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核准,从而让马来西亚获得先发优势,通过东盟、RCEP和CPTPP,充当这一占全球1/3人口的巨大市场的门户。  备忘录中提到,尽早核准RCEP和CPTPP能让马来西亚企业进入更开放的市场,获得更好的原材
期刊
In early June, a loud gust of wind arrives in Guigang, offering Yujiang River (the largest tributary river of Xijiang River) with abundant rainfall. Each year, millions of tons of cargoes travel throu
期刊
●2021 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物流与运输展  参展时间:2021年10月5日~7日  参展地点:马来西亚国际贸易展览中心  展会简介: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物流与运输展是东南亚地区最专业的物流运输展,该展将展出物流运输领域相关的新产品、新技术、运输工具、机械和配件等。預计展会将吸引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展商前来参展。  展品范围:航空运输、海事船舶、陆路运输等。  2021越南河内电子电器产品展  参
期刊
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业绩远大于名气的航海家——元代的汪大渊。他于1330年到1339年,先后两次驾船出海,足迹遍及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印度洋与地中海等地,还把海外见闻著成书,流传于世,为明代郑和下西洋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汪大渊航海的时间比鄭和早175年!比哥伦布早262年!更重要的是,他的航海壮举并非“政府行为”,也就是没有官方资助,而是一种民间自发的探索世界的行为。  汪大渊祖籍南昌,1310年
期刊
开放步伐跃动,发展步履不停。如果说对外开放是广西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那么中国—东盟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博会)就是助推器中的重要引擎。成功举办17届以来,东博会为广西带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对服务国家战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即将举办的第18届东博会也随着广西开放的步伐与时俱进,着力服务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广西自贸试验区)、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建设等,进一步畅通“
期刊
自1991年建立对话关系以来,中国和东盟在各个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为构建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基础。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中国和东盟只有密切合作,才能保持经济增长,推动社会发展,走出经济低迷。  疫情下的中国—东盟关系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不仅将永久性地重塑未来世界格局,而且会对中国—东盟双边关系产生深远影响。疫情下,中国和东盟并肩作战,稳定经济,保障人民福祉,共同发挥了国际合作的
期刊
8月12日,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会见印尼驻华大使周浩黎,就中印尼关系、各领域务实合作及共同关心的国际地区问题交换意见。  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印尼是美丽的“千岛之国”和海上交通枢纽,与中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有上千年的友好交往史,义净、法显、郑和等很多名人都到访过印尼,两国对接“一带一路”和“全球海洋支点”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印尼是传统友好邻邦,疫情之下,两国守望相助,共克时艰,诠释
期刊
5月2日,中国政府援助缅甸50万剂新冠肺炎疫苗运抵缅甸仰光国际机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緬两国开展了有效的疫情防控合作,中方向缅方提供了大量防疫物资援助,并多次派遣医疗专家组赴缅协助防疫。此次疫苗援助系中方2021年年初承诺,在缅甸疫情防控关键阶段交付,体现了中缅守望相助的胞波情谊和命运共同体精神。中方希望援缅疫苗对保护缅甸人民的生命健康、助力缅甸战胜新冠疫情发挥作用。
期刊
5月11日,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BOI)公布2021年第一季度投资数据。2021年第一季度申请泰国投资优惠项目为401个,同比增长14%;投资额达1233.6亿泰铢(约合252.2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0%。主要投资项目为医疗设备、家居用品和电器产品。其中,外国直接投资项目191个,金额达619.7亿泰铢(约合126.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3%。韩国成为泰国最大投资来源国,中国第二,新加坡
期刊
真腊为中南半岛古国,即今日之柬埔寨。此国名早在秦汉时期就出现于史书记载中。约在宋元时期,真腊进入文明鼎盛时期,史称“吴哥时代”。中国与其陆海通达,交流频繁,往来不断。在此背景下,元成宗元贞元年(1296年),温州人周达观(约1266~1346年)奉命随使团前往真腊,逗留约一年后于1297年7月归国,根据所见所闻撰写了《真腊风土记》。  此书约8500字,是世上仅存的最早全面记录柬埔寨吴哥时期的政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