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机和车机他俩究竟有什么关系?IT互联网行业和后装汽车电子企业给出了两种不同的答案,以360以及在淘宝上众筹的汽车电子产品,给出的是“终端+云端+APP”的模式,而后装汽车电子企业给出的是手机互联的模式,比如德赛西威、路畅、好帮手等众多企业都瞄准手机互联。移动互联网对车载电子的最大贡献,不光在于让车载产品和手机互联互通,其衍生出来的服务才让人神往。
手机和汽车电子产品确定发生关系
对手机和车载产品关系的理解,直接影响到后面产品的开发,互联网行业和后装企业的做法都不能算错。只不过互联网企业从最擅长的线上入手,而后装企业则从最熟悉的硬件、架构开始。
有一点两个行业的工程师的观点是统一的,就是手机和汽车电子产品确定在车内发生了关系。在这一点上,后装企业先行一步,比如德赛西威以前推出的SiViLINK,以及后来看好USB接口纷纷跟进的大小厂家,甚至在2012年连阿尔派也忍不住花大代价和诺基亚智能手机实现互联。USB接口不稳定,容易磨损等问题经常出现,让手机和车机的关系由“一线情缘”变成了“一厢情愿”。数据线在APP眼里就显得非常LOW了,即便是有个Mirrolink协议在那里,也并不妨碍后来的互联网企业,借助APP,把汽车电子玩得风生水起。
在手机和汽车电子之间,基于移动互联网的APP是个关键的中间件,这就是所谓“互联网+”化腐朽为神奇的催化作用。譬如深圳屁颠虫车载麦克风,在APP横行之前,如果哪个厂家推出这个产品,可能会被老经销商活活掐死,太缺乏想象力了。但是借助其APP演唱汇,屁颠虫车载麦克风顿时成了装叉神奇,逼格爆棚。当然,也有玩脱的企业,前两年一窝蜂的基于OBD开发的各种防盗功能的APP,结果因为功能太过单一,导致产品售价从1000多一路狂飙到100多,集体翻船。
汽车电子产品再不出格就要出局了
现在行业有一种定式思维,汽车电子再土鳖,基本就是后装企业的天下,互联网企业玩传统市场除了烧钱,死路一条。这种看法,说好听点叫专业市场细分,不好听的就是画地为牢。好比我们以前搞对象的时候,只要你有办法把生米做成熟饭,那女人就是你的人了,但现在你就算把生米做成爆米花都不管事。
2010年,全行业开始车联网大跃进时,为了让车机实现上网功能,3G上网卡都是标配。后来有了手机互联、有了WiFi热点后,3G上网卡就逐渐被人遗忘。今年,越来越多依靠电商渠道销售的汽车电子产品,开始借助“终端—云端—APP”这种模式蚕食市场,尽管可能这家企业昨天还和后装市场没有半毛钱关系,但这不妨碍今天人家祭出模式利器,直接抢车主用户。
说植根于传统后装市场的企业,汽车电子产品再不出格就真的要出局了,真不是危言耸听。渠道越来越扁平化,以往企业只要搞定经销商就能搞定市场,现在需要搞定的是车主。后装企业的渠道优势在于,可以通过4S店等准前装拦截客户,互联网企业却最擅长通过网络直接绑架用户,苦的是中间这批既做不好准前装渠道,又不知道怎么讨好车主的中间厂家。对于大多数制造企业来说,玩APP并非己长,担心APP上线没有人用的企业普遍存在。今年,后装市场谈“互联网+”是各个企业时髦的宣传语,后装市场在等待互联网来“+”,同样地,互联网企业也在等待传统企业来“+”。
汽车电子产品+云端+APP能玩出新花样
在苹果APP Store或者安卓市场中,各种用车类APP之多、之繁、之细让人叹为观止。这些APP多和硬件无关,大多聚焦于车险指南、车辆保养、电子狗、代驾、路况电台等功能的产品,不过这些产品大多直接做线上到线下的落地,如途虎养车、养车点点等,对汽车电子产品来说,产品+云端+APP才是真正的黑科技。
除上文所说的屁颠虫外,尝试“终端+云端+APP”模式希望闷声大发财的企业不在少数。在小电子领域,如今年在终端比较火的迈卡盾记录仪,就借助APP实现记录仪数据在APP端下载分享等,另外还有盯盯拍、360记录仪等等,大都采用了这种模式,在车主人群中比较受欢迎。此外,铁将军胎压监测产品的APP和其胎压产品结合的也相当不错。而在车机领域,不少企业也有和自己产品捆绑的APP,如路畅的“e路畅通”,通过APP,车主可以查看车辆车况、行驶里程、油耗统计、查看汽车位置、自助导航、一键通语音导航和相关服务。
客观地说,车机市场,尚没有哪家企业能把这套模式玩转的,即便是拥有几千或者几万的下载量,也是自己内部人在下载测试。一个APP是否受欢迎,不仅能从其下载量看出来,也能从更新版本次数看出,很多车载产品的APP,从2013年开始就从未更新。据笔者在网上下的几个车载产品的APP来看,普遍存在要么是功能单一,要么就是功能太过全面,用户数量较少,同时页面设计及产品使用缺乏逻辑性。
时至今日,独立于手机或者移动互联网之外做汽车电子产品,这条路会越走越窄,而“终端+云端+APP”是未来汽车电子,从渠道消费品走向真正的车主消费类电子的必须迈过的门槛。
手机和汽车电子产品确定发生关系
对手机和车载产品关系的理解,直接影响到后面产品的开发,互联网行业和后装企业的做法都不能算错。只不过互联网企业从最擅长的线上入手,而后装企业则从最熟悉的硬件、架构开始。
有一点两个行业的工程师的观点是统一的,就是手机和汽车电子产品确定在车内发生了关系。在这一点上,后装企业先行一步,比如德赛西威以前推出的SiViLINK,以及后来看好USB接口纷纷跟进的大小厂家,甚至在2012年连阿尔派也忍不住花大代价和诺基亚智能手机实现互联。USB接口不稳定,容易磨损等问题经常出现,让手机和车机的关系由“一线情缘”变成了“一厢情愿”。数据线在APP眼里就显得非常LOW了,即便是有个Mirrolink协议在那里,也并不妨碍后来的互联网企业,借助APP,把汽车电子玩得风生水起。
在手机和汽车电子之间,基于移动互联网的APP是个关键的中间件,这就是所谓“互联网+”化腐朽为神奇的催化作用。譬如深圳屁颠虫车载麦克风,在APP横行之前,如果哪个厂家推出这个产品,可能会被老经销商活活掐死,太缺乏想象力了。但是借助其APP演唱汇,屁颠虫车载麦克风顿时成了装叉神奇,逼格爆棚。当然,也有玩脱的企业,前两年一窝蜂的基于OBD开发的各种防盗功能的APP,结果因为功能太过单一,导致产品售价从1000多一路狂飙到100多,集体翻船。
汽车电子产品再不出格就要出局了
现在行业有一种定式思维,汽车电子再土鳖,基本就是后装企业的天下,互联网企业玩传统市场除了烧钱,死路一条。这种看法,说好听点叫专业市场细分,不好听的就是画地为牢。好比我们以前搞对象的时候,只要你有办法把生米做成熟饭,那女人就是你的人了,但现在你就算把生米做成爆米花都不管事。
2010年,全行业开始车联网大跃进时,为了让车机实现上网功能,3G上网卡都是标配。后来有了手机互联、有了WiFi热点后,3G上网卡就逐渐被人遗忘。今年,越来越多依靠电商渠道销售的汽车电子产品,开始借助“终端—云端—APP”这种模式蚕食市场,尽管可能这家企业昨天还和后装市场没有半毛钱关系,但这不妨碍今天人家祭出模式利器,直接抢车主用户。
说植根于传统后装市场的企业,汽车电子产品再不出格就真的要出局了,真不是危言耸听。渠道越来越扁平化,以往企业只要搞定经销商就能搞定市场,现在需要搞定的是车主。后装企业的渠道优势在于,可以通过4S店等准前装拦截客户,互联网企业却最擅长通过网络直接绑架用户,苦的是中间这批既做不好准前装渠道,又不知道怎么讨好车主的中间厂家。对于大多数制造企业来说,玩APP并非己长,担心APP上线没有人用的企业普遍存在。今年,后装市场谈“互联网+”是各个企业时髦的宣传语,后装市场在等待互联网来“+”,同样地,互联网企业也在等待传统企业来“+”。
汽车电子产品+云端+APP能玩出新花样
在苹果APP Store或者安卓市场中,各种用车类APP之多、之繁、之细让人叹为观止。这些APP多和硬件无关,大多聚焦于车险指南、车辆保养、电子狗、代驾、路况电台等功能的产品,不过这些产品大多直接做线上到线下的落地,如途虎养车、养车点点等,对汽车电子产品来说,产品+云端+APP才是真正的黑科技。
除上文所说的屁颠虫外,尝试“终端+云端+APP”模式希望闷声大发财的企业不在少数。在小电子领域,如今年在终端比较火的迈卡盾记录仪,就借助APP实现记录仪数据在APP端下载分享等,另外还有盯盯拍、360记录仪等等,大都采用了这种模式,在车主人群中比较受欢迎。此外,铁将军胎压监测产品的APP和其胎压产品结合的也相当不错。而在车机领域,不少企业也有和自己产品捆绑的APP,如路畅的“e路畅通”,通过APP,车主可以查看车辆车况、行驶里程、油耗统计、查看汽车位置、自助导航、一键通语音导航和相关服务。
客观地说,车机市场,尚没有哪家企业能把这套模式玩转的,即便是拥有几千或者几万的下载量,也是自己内部人在下载测试。一个APP是否受欢迎,不仅能从其下载量看出来,也能从更新版本次数看出,很多车载产品的APP,从2013年开始就从未更新。据笔者在网上下的几个车载产品的APP来看,普遍存在要么是功能单一,要么就是功能太过全面,用户数量较少,同时页面设计及产品使用缺乏逻辑性。
时至今日,独立于手机或者移动互联网之外做汽车电子产品,这条路会越走越窄,而“终端+云端+APP”是未来汽车电子,从渠道消费品走向真正的车主消费类电子的必须迈过的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