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体诉表现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来源 :山西教育·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sheng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寄宿制小学读书,寄宿制背景下的小学生逐渐表现出一些心理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体诉就是其中之一。
  案例:小明是一所寄宿制小学的五年级学生。某个周末,他在家里的表现很正常,玩得也开心,还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周一到校后,刚上第一节课不一会儿,小明就觉着头晕心慌、胃难受。老师通知家长将其接回家里,到村医务室就诊,医生检查无相对应的体征,给予简单处理后随即好转,接着休息了一会儿就没事了,下午又重新回到学校。接下来的一周,小明总时不时有身体上的不适,周三晚上又被接回家一次,勉强坚持到周五放学回家,一切才又恢复正常。小明的这个情况一直从一年级断断续续持续到现在。
  这种现象在寄宿制小学绝非个例。据笔者在所任教学校做的调查,全校840余名学生,像小明这样出现严重的如发热、剧烈腹痛、尿失禁、晕倒的学生有10多个。显性表现为头痛、头晕、腹痛、耳鸣、心悸等身体不适的学生,差不多每班都有,总数在40人上下。有隐性不适的学生估计更多,可能要占学生总数的15%左右。从年级分布上看,一年级最多,低年级高于中年级,中年级高于高年级。从表现时间段上看,平时好于周一上学,周一上学好于寒暑假期开学,一年级入学尤其多。一周中的周三也较为突出,晚上也多于白天。此外,临近考试或毕业也多于平时。
  这些学生,多数经医院检查均不提示有器质性病变。其表现可分为四个层次:大部分在到校后经短时间适应,症状自行消失;一部分经教师同学交流安慰较快缓解;个别经医生简单治疗,或回家稍作休息后减轻;极少症状较重的也会去医院治疗或进行心理干预。
  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阶段性的制约,他们与中学和大学的寄宿制截然不同。一方面,他们还没有寄宿的心理准备,对离开父母、相对独立的寄宿生活也没有准备好,很多需要自己做的事情还没有学会。另一方面,面对寄宿制小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他们由于缺乏经验和经历的积累,面对寄宿生活的诸多困难和问题还不会通过自我调节和寻求帮助去解决,这又给他们带来不自觉的心理不适。
  这些心理不适,绝大多数学生主观意识不到,多数家长和教师又不能正确理解和加以疏导,有的甚至认为是主观上的故意。因此,这些茫然不知所措的学生只有通过主观上感受到的身体不适来表达。这种现象属于心理学上的体诉现象。所谓体诉,是指用主观感受到的躯体上的不适来表达心理上的痛苦。这是一个外化的过程,带有较强心理暗示的背景。
  因此,有体诉表现的学生,他们不是身体有病,也不是主观上故意装病,他们只是有心理困扰而已。他们也不是什么有问题的学生,只是心理成长过程中需要帮助的普通学生罢了。体诉是一个学生心理不适的外部表现。所以,应对有体诉表现的学生,还需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每一个学生的心理诉求,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要,通过引导、转移、疏解、干预的方法,对症施策,有的放矢,才能有效解决问题。
  一、做好开学缓冲
  周一上学、寒暑假开学、一年级新生入学时段,由于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带给学生的不适应,往往是小学生体诉表现的高发时段。做好开学缓冲,可以有效减少小学生的体诉表现。学校可在正式上课前安排一些有趣的活动缓解疏导学生的不适情绪,比如游戏、主题活动、家校互动等。在时间上,一年级新生入学,可用一两周的时间;寒暑假开学,可用一两天的时间;周一上学,二三十分钟即可。在实际操作上,教師可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年级特点灵活安排。此外,也可在入学前安排家长带孩子到学校走走看看,提前适应一下校园环境。
  二、提升环境认同
  学校和家庭有着截然不同的环境。提升校园环境认同,减低环境不适,也是缓解学生体诉表现的有效方法。对于步入学校的小学生,从学校的角度,为学生的学习环境注入家的元素,尽可能将校园、教室、公寓、餐厅、教师办公室的布置注入家庭生活元素,允许学生把一两件心爱的玩具带到宿舍,使置身于其中的学生能找到家的感觉。另外,还应在教师与学生的语言交流环境上做一些改善,比如在课外、餐厅、公寓等场合,有时候也不反对在课堂上,使用一些如“孩子”“宝贝儿”等类亲子关系的称呼,以及父母亲给予孩子独特的昵称,让学生感受到父母一般的关怀。
  三、转变教师角色
  面对寄宿制背景下小学生的多元心理诉求,教师的角色定位也是影响学生体诉表现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必须从家庭、学校、同伴三个方面转变角色定位,即教师角色、家长角色、朋友角色。所谓教师角色,就是承担现实意义上教书育人的任务和职责;所谓家长角色,就是像孩子们的父母一样,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关心慈爱每一个学生;所谓朋友角色,就是做好学伴,成为朋友,在与他们的平等相处中教会他们与人交往、合作、交流,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自我调节的能力。三重角色立体架构,是应对学生体诉表现的有效方法。
  四、建立关爱机制
  1.实行定期家访制度。一方面让教师了解学生家庭生活的背景和经历,另一方面让家长清楚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及时沟通学生成长的每一个细节,做到对症施策。
  2.创新家校互动方式。在传统家长会的基础上,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与的互动平台,重点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表现。
  3.设置亲子空间。学校要尽量为家长创造在学校与孩子独处的空间和机会,给予每一个学生独立享受充满爱的学校、家庭“注意力中心”体验的机会,比如获奖、受表扬、生病、不高兴乃至闹情绪的时候,都能够享受到学校、教师、家庭的共同关注和呵护。
  五、关注心理健康
  小学生由于心理发展阶段性的特点,必然会有一些正常的心理诉求和心理不适。当这些诉求和不适不被家长和教师认同和理解、长期压抑时,演变成心理疾患便成为可能。因此,在当前寄宿制、留守儿童、单亲家庭等背景下,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就显得尤为重要。具体可从普遍性关注、个别疏导、心理干预三个层面开展。普遍性关注,就是在入学、开学的普遍表现时段,通过开展班级活动、主题班会、家校互动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普遍性引导。个别咨询,即针对体诉表现较重,已对学习生活产生影响的学生进行心理交流和疏导。心理干预则是针对体诉表现严重的学生,通过与家长达成一致,送学生进行专业心理治疗。
  体诉仅仅是寄宿制小学生心理表现的一个方面,诸如家庭关爱缺位、关注缺失、心理安全担忧等问题也有表现。同时,这些表现也必将长期困扰寄宿制小学生心理成长。因此,关注寄宿制办学,关注寄宿制小学生心理健康,将是寄宿制小学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作者单位:长治县柳林学校)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是不能忽视的一个部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而教师要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课题。阅读教学需要采取合理恰当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笔者认为,开展比较阅读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注重教学内容,增强对比效果  在小学语文比较阅
期刊
目前语文教学的一大模块就是作文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作文就是把自己所看、所听、所想或者是自己所經历的事情,用恰当、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来、记叙下来。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写作文时,往往忽略了身边的事情,忽略自身的真实感受,不知如何挖掘和利用身边的素材进行写作。对此,就需要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写作时要说真话、讲真情,并掌握、运用适当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把“作文”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与地位”中开宗明义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首先应当是“习作”,以汉语言文字呈现的一篇篇“课文”,亦即学生习作的一篇篇“例文”,这就是用来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那么,何为“习作”呢?《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有二:一是练习写作;二是练习的作业(指文章、绘画等)。联系《课程标准》中的习作目标,小学阶段的“习作”特指
期刊
华东师大吴亚萍教授在一次关于数学概念教学的讲座中提出,当前概念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概念形成过程体现不够、概念呈现比较狭窄单一、概念认识定位不够清晰……”究其原因,是教师对概念课重视不够,教学中没有把握概念的本质,以至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本文结合3个案例谈谈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路径。  一、遵循概念的认知过程  概念的形成是让学生从大量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从
期刊
提问作为新时期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将之应用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有助于活跃课堂教学气氛,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实现主动学习。与此同时,在问题的引导下,师生之间展开互动交流,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环节,如何将提问教学策略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成为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笔者围绕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策略展开具体分析,以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
期刊
题组教学是针对数学教材,将存在一定联系的一组题设计解题思路让学生进行练习。通过题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小学数学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感悟数学思想、积累解题经验、形成解题技巧的过程。学生通过题组教学,可以深化对数学知识的认识,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巩固解题技巧,提升数学专业素养。因此,教师通过设计合理的题组,既
期刊
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阵地,又是启发学生心智、提高学生素质、发挥创新精神的前沿。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就必须转变传统教学中“师道尊严”的师生观,构建教学双方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  一、营造宽松、互动的课堂气氛  要想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发挥其主体地位,必须提高學生的主体意识。而要唤醒和增强学生的
期刊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确立,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原2020年)》颁布之后国家关于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布局的“总开关”,也是后《纲要》时代对课程“三维目标”的发展与深化,而课堂教学则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渠道。  教研活动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活动,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路径。如何开展教研活动,才能使课堂教学及师资队伍水平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是每一位从
期刊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情境教学理念,与学生积极互动,树立轻松的教学理念,缓解课堂紧张的教学氛围。教师要积极融入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成为朋友,让彼此在教学过程中处于平等的位置。通过游戏互动以及课堂对话互动,可以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激发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情境教学理念,改善体育教学环境,为体育教学工作做出努力。学生也会因此体会到不一样的教学氛围,感受到竞技体育的
期刊
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方法指导,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效。如何激发学生在方法指导课上的学习兴趣,是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对学生来说,兴趣能激发学习的热情,使他们在学习时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对教师来说,学生有兴趣,会主动学习,教学轻松又成功。因此,教师可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