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最早见到“翠微”一词,应该是在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一诗中,“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对后两句的解释,大都是“回头望望刚才走过的山间小路,苍苍茫茫笼罩在一片青翠中”。 其实,这里的“翠微”还是解释为“山腰”为好。苍,已经是指深绿,比青翠还要好。在古代,翠微,本来就是指山腰幽深处。《尔雅·释山》里说,“未及上,翠微”,怕大家不明白,郭璞又注曰:“近上旁陂。”“未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早见到“翠微”一词,应该是在李白《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一诗中,“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对后两句的解释,大都是“回头望望刚才走过的山间小路,苍苍茫茫笼罩在一片青翠中”。
其实,这里的“翠微”还是解释为“山腰”为好。苍,已经是指深绿,比青翠还要好。在古代,翠微,本来就是指山腰幽深处。《尔雅·释山》里说,“未及上,翠微”,怕大家不明白,郭璞又注曰:“近上旁陂。”“未及山顶”,当然是山腰。由于植被的茂密,山腰多隐藏翠绿深处。“微”就是藏匿,隐蔽,《左传·哀公十六年》“其徒微之”、《礼记·学记》“微而臧”中的“微”,均是此意。
山腰是大山的关键之处,这里植被茂密,风景优美,所以也是神仙和隐士的首选之地,唐代那个叫许宣平的神仙,就在山腰生活了一辈子,传言活了几百岁。
李白的另一首詩《赠秋浦柳少府》:“摇笔望白云,开帘当翠微。”宋司马光《和范景仁谢寄西游行记》:“八水三川路渺茫,翠微深处白云乡。”岳飞《池州翠微亭》:“经年尘土满征衣,特特寻芳上翠微。好水好山看未足,马蹄催趁明月归。”这些“翠微”,都应该是指山腰。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翠微”的意思也有了变化,有人用它泛指青山。唐高适《赴彭州山行之作》“峭壁连崆峒,攒峰叠翠微”,《西游记》第九回“喜来策杖歌芳径,兴到携琴上翠微”,以及毛泽东《答友人》“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等,这里的“翠微”已经是指代整座大山了。
其他文献
唐朝著名高僧百丈禅师不仅勤于修禅,而且勤于勞作,年过八旬还坚持每天下田耕作,弟子们于心不忍,屡屡劝师父在寺内休息,但百丈禅师怎么也不肯休息,耕作就好像他参禅打坐一样每日必不可少。 有一天晚上,弟子们悄悄把师父的农具都藏了起来,他们非常高兴,心想这回看师父再也不用去耕作了。第二天一早,大家吃过了早餐,都拿着各自的农具离开寺院,到农田里耕作去。百丈禅师也想拿起农具去田里,可他一到仓库才发现自己的农具
那天,是一个晴朗的日子,天很蓝,树很绿,就连鸟儿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是那么欢快。可我却一点也没有心情去欣赏这个动人的世界。我的心里是那么矛盾,似乎身边的一切都与我有些格格不入,我甚至不想再回头,怕看见那张熟悉而又讨厌的脸。 刚才放学的时候,我不小心踩脏了张艺圆的新鞋,就那么一点的泥,她却阴下了脸冲我狠狠地骂了一句:“你怎么那么讨厌,快给我擦干净!”我心里火辣辣的,面对她的无理,我也不再沉默了,
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纽带。阅读议论文,考生除了能辨识作者使用的论证方法之外,还要理解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这需要考生了解四种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事例论证(例证法),就是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或史实证明观点;道理论证(引证法),就是引用名言警句、诗词歌赋、成语俗语等来证明论点;比喻论证(喻证法),就是用人们比较熟悉的通俗易懂的事物或故事作比喻,论证抽象深奥的道理;
根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聊斋志异铸雪斋抄本。 卷一 1,考城隍, 2,耳中人 3,尸变 4,喷水⑴ ,5,瞳人语 6,画壁 7,山魈 8,咬鬼, 9,捉狐 10,荞中怪 ,11,宅妖 12,王六郎 13,偷桃, 14,种梨 15,劳山道士 16,长清僧, 17,蛇人 18,斫蟒 19,真定女, 20,犬奸 21,雹神 22,狐嫁女, 23,娇娜 24,僧孽 25,
竹林村是秦岭脚下华川县的一个小山村,以前村子东西两边,各有一条从秦岭小敷峪流出的小溪,缓缓地流着,要是站在高山顶上望去,就像系在村腰上的两条绿色的绸带。溪水一年四季“哗啦哗啦”的流着,奏出一首首优美的乐曲,树上的麻雀也不甘寂寞,在欢快地唱歌,似乎在与溪水声心照不宣,构成了一首动人的交响曲。每当东方露出鱼肚白,山村的黎明在鸡笼里睁开了眼睛。随着阵阵的雄鸡报晓声,拥抱了一夜,亲吻了一夜的月牙,依依不舍
1. 东坡肉 苏轼被贬到黄州的时候,有著名的《猪肉颂》打油诗:“黄州好猪肉,价钱等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这里的“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调法了。苏东坡后来任杭州太守,修苏堤,兴水利,深受百姓爱戴。而这东坡肉也跟着沾光,名噪杭州,成了当地的一道名菜。 2. 苏轼退房 苏轼晚年居于常州,他花掉了
叙述和描写,是记叙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两种表达方式。叙述着眼于交代、介绍,使读者明白、了解某个客观事实,而描写着眼于刻画、描摹,重在表现细微之处或侧面局部,使读者感受客观对象,唤起想象和情感体验。比如“他抱着猫走了过来”,这是叙述,主要在交代过程,说清楚是怎么回事;“他忧伤地流着泪,把那只白色的小猫搂在怀中,佝偻着身子,一步一步慢慢地挪了过来”,这一段是描写,描摹了这件事中人物的形态、动作、表情,其作
【知识点】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培养学生倾听、表达与交流等三大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往的素养是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口语交际题”在近年来的中考试题中频频亮相,这要求考生在平时应加强口语交际题训练。 【题型解说】 题型一:转述
浪淘沙 苏 轼 昨日出东城,试探春情。墙头红杏暗如倾。 槛内群芳芽未吐,早已回春。 绮陌敛香尘,雪霁前村。东君用意不辞辛。 料想喜光先到处,吹绽梅英。 这首词无题,或云“探春”。这是苏轼词中唯一一首“浪淘沙”,作于宋神宗熙宁五年(1702)正月,是他最早的词作之一。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此时苏轼出京初至杭州通判任,时年三十七。 词作记述苏轼冬春之交,出东城踏看春情。此刻的苏轼,政治上小
“啦啦……”哼着新编的小曲,接过妈媽手中递过来的垃圾,我高兴地下楼扔垃圾。 楼梯口,一抹夕阳悄无声息地染红了临窗的墙壁,渲染出一份宁静和美好。从窗口向外望去,天空湛蓝得如洗过一般,分外澄澈,令人的心,也不禁在此时悄悄宁静了下来。 我渐渐地放慢了脚步,却猛然瞅见二楼住户的门前静静地“蹲”着一袋垃圾。火红的包装,分外惹眼。 不知不觉,我就走到了它的面前。此刻,已是夕阳西下,收垃圾的老婆婆今天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