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材依据: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变色龙》
关键词:变色龙 教学设计 教学技巧
设计思想:《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作者主要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了一个溜须拍马、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奥楚蔑洛夫的形象。选取社会生活片断,表现尖锐重大社会问题,也即以小见大,是契诃夫短篇独特之处。
教读本文,应抓住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理解小说深刻的社会意义。抓住“变”这个文眼,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完成课堂教学。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思维的概括性和发散性,对人物分析有一个更感性、更全面的认识。
小说主要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展开情节和表现人物性格,教学中引导学生采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灵活开展,为学生充分理解文意并进行个性化创作提供平台。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说孙犁的《芦花荡》、都德的《最后一课》、鲁迅的《故乡》、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等,对小说这种文体并不完全陌生,教学时要适当介绍背景,加深学生对小说社会环境的认识,组织学生讨论研究理顺故事情节,并总结奥楚蔑洛夫的“变”的形象。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理顺小说的故事情节
3.把握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形象及小说主题
4.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
5.培养学生能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精神实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虚假、虚伪的人性进行反思,引导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
教学重点、难点:1.小说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刻画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2.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过程与方法:1.诵读法契河夫的短篇小说的对话有显著特色。课文运用语言描写来突显人物性格。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活泼的分角色朗读形式,体会人物心理,把握人物象
2.激疑探究法抓住文眼“变”,设计表格,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把握小说情节。同时作为讽刺小说,人物形象具有类型化的特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人物性格
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课文,掌握“沉静、无精打采、异想天开、径自”等词语
2.资源变色龙(蜥蜴)的资料,了解蜥蜴的特点
3.制作表现奥楚蔑洛夫善变的表格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诵读小说,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奥楚蔑洛夫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有谁知道变色龙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吗?
学生答:变色龙,又叫蜥蜴,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
讽刺小说《变色龙》就塑造了一个善变的景观奥楚蔑洛夫警官形象,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去了解里面发生的故事。(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介绍
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艺术大师。他生于一个杂货商人家里。其父破产后,他在资财匮乏中读书,观察社会生活,深感市侩习气、庸俗作风的可恶。大学毕业后当医生,行医过程中,扩大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积累了创作素材。他创作了许多既幽默又富于悲剧色彩的短篇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生活,反映日益尖锐的社会阶级斗争,揭露社会的腐朽和黑暗。他的中、短篇小说名篇有《变色龙》、《万卡》、《第六病室》、《套中人》等。
《变色龙》写于黑暗的十九世纪八十年代(1884年)。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报复民意党的暗杀活动,变本加厉地推行反动的高压政策,狂叫“要让全俄国冻结起来!”秘密警察和特务遍布全国,各级政府可以任意逮捕政治犯,这使本来就黑暗的俄国,沉入了更黑暗的地狱。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求:表现出说话者的表情、语态等。
提示:选取日常生活的片断进行艺术概括,来反映尖锐重大的社会问题,是契诃夫小说创作的特色。在阅读小说后回答问题: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谁?小说主要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明确:
小说记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手指”这一案件的经过。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主要运用对话刻画奥楚蔑洛夫善变的特点。
2、通过整体感知,体会小说题目的妙处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明确:
“变色龙”既是自然界的一种动物,也是主人公警官奥楚蔑洛夫的代名词,题目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人物的性格集中具体、生动形象地得以体现。
3、学生自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思考: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过程中,前后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共发生了几次变化?
明确:变化的原因是狗主人的身份不同,共发生5次变化。
请学生速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部分概括有难度的同学可与其他同学共同探讨)
学生梳理、概括,教师明确
最初:听了赫留金申诉,不知狗主人是谁时
对小狗——野畜生,疯狗,把它弄死好了。
对赫留金——肯定赫留金被狗咬了。
第一次:人群中有人说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它是那么小,它怎么会咬着你的?
对赫留金——你那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你们这些鬼东西。
第二次: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下贱胚子。
对赫留金——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
第三次:巡警说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名贵的狗。狗是娇贵的动物。
对赫留金——你这混蛋,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第四次: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野狗,弄死它算了。
第五次:厨师说是将军哥哥的狗时
对小狗——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
对赫留金——我早晚要收拾你!
4、学生合作探究: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态度五次变化,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5、师生共同归结奥楚蔑洛夫的形象。
教师明确:
奥楚蔑洛夫是一个溜须拍马、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沙皇专治统治的忠实走狗形象。
四、结合写作背景,探讨小说主题:
学生思考作答,教师明确:
小说通过对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
五、拓展延伸:
1、动物界的“变色龙”变色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身,那么奥楚蔑洛夫“变色”又是出于何种目的?
学生思考所答,教师明确:
奥楚蔑洛夫作为沙俄统治者的走狗,必须对上摇尾乞怜、卑躬屈膝,对下大施淫威、恐吓打压,才能迎合主子,保护自己。他善变,也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名和利。
2、在当今社会中,存在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吗?他们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学生思考所答,教师明确:
社会生活中,的确存在“变色龙”这种类型的人,他们为了名或利,为了卑微地生存而丧失了自我,混淆了是非,是非常悲哀的。我们做人应当正直、表里如一。
六、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著名小说《变色龙》,初步了解了小说的跌宕起伏的情节,认识了善变的奥楚蔑洛夫,体会到了契诃夫对社会现实的热切关注。并反观现实,认识到类似的善变将会造成人际交往的荒漠,所以真诚友善才应是我们处事待人的追求。让我们工整地写就“人”字的一撇一捺。
作业:想象警官走后又发生了什么事,续写课文内容。要求: (1)符合原作精神、合理想象、有所创新;(2)300字左右。
《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讽刺小说,反映了俄国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社会现象。无论是时代,还是国度,小说中讲述的人和事都距离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这给学生在理解上造成了较大的难度。考虑到动物变色龙与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之间具有善变的相同点,课堂导入既引发了学生的联想,同时对阐释小说题目的内涵做了充分的铺垫。考虑到语言描写这一突出特色,我决定以学生比较喜爱的分角色朗读打开突破口。用分角色朗读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的模仿、感悟、朗读表现能力也在阅读中得到了锻炼。
在人物性格的分析上,我没有停留于表面,而是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剖析人物内心,让学生透过“变色”的外衣,看到了人物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内在本质。在教学中,我这样启发学生:动物界的“变色龙”变色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身,那么生活中的“变色龙”呢?他的变色又是出于何种目的?
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展开,对十九世纪沙皇俄国的反动社会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更加明确警官奥楚蔑洛夫作为沙俄统治者的走狗,必须对上摇尾乞怜、卑躬屈膝,对下大施淫威、恐吓打压,才能迎合主子,保护自己。他善变,也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名和利。
我又追问:在当今社会中,存在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吗?他们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学生们恍然大悟,社会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物,也包括“变色龙”类型的人,他们为了名或利,为了卑微地生存而丧失了自我,混淆了是非,是非常悲哀的。在此基础上,学生自然明白了正直、表里如一的做人道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引导。
我的学习谁做主?这恐怕是所有学生心存疑问的,这也是新课改后老师们普遍反思的问题。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积累,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它倡导的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朗读技法的摸索,人物性格的分析,还是小说主旨的挖掘,我都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大胆创新。同时,在教学中,我还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互相学习、共同探讨的良好氛围,在合作中培养学生对文本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变色龙 教学设计 教学技巧
设计思想:《变色龙》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作者主要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了一个溜须拍马、欺下媚上、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奥楚蔑洛夫的形象。选取社会生活片断,表现尖锐重大社会问题,也即以小见大,是契诃夫短篇独特之处。
教读本文,应抓住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理解小说深刻的社会意义。抓住“变”这个文眼,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完成课堂教学。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思维的概括性和发散性,对人物分析有一个更感性、更全面的认识。
小说主要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展开情节和表现人物性格,教学中引导学生采取分角色朗读的形式,灵活开展,为学生充分理解文意并进行个性化创作提供平台。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小说孙犁的《芦花荡》、都德的《最后一课》、鲁迅的《故乡》、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等,对小说这种文体并不完全陌生,教学时要适当介绍背景,加深学生对小说社会环境的认识,组织学生讨论研究理顺故事情节,并总结奥楚蔑洛夫的“变”的形象。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理顺小说的故事情节
3.把握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形象及小说主题
4.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
5.培养学生能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现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精神实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虚假、虚伪的人性进行反思,引导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
教学重点、难点:1.小说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刻画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2.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过程与方法:1.诵读法契河夫的短篇小说的对话有显著特色。课文运用语言描写来突显人物性格。教学中引导学生以活泼的分角色朗读形式,体会人物心理,把握人物象
2.激疑探究法抓住文眼“变”,设计表格,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把握小说情节。同时作为讽刺小说,人物形象具有类型化的特点,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人物性格
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课文,掌握“沉静、无精打采、异想天开、径自”等词语
2.资源变色龙(蜥蜴)的资料,了解蜥蜴的特点
3.制作表现奥楚蔑洛夫善变的表格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诵读小说,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奥楚蔑洛夫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有谁知道变色龙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吗?
学生答:变色龙,又叫蜥蜴,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
讽刺小说《变色龙》就塑造了一个善变的景观奥楚蔑洛夫警官形象,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去了解里面发生的故事。(板书课题、作者)
二、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介绍
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俄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短篇小说艺术大师。他生于一个杂货商人家里。其父破产后,他在资财匮乏中读书,观察社会生活,深感市侩习气、庸俗作风的可恶。大学毕业后当医生,行医过程中,扩大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积累了创作素材。他创作了许多既幽默又富于悲剧色彩的短篇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生活,反映日益尖锐的社会阶级斗争,揭露社会的腐朽和黑暗。他的中、短篇小说名篇有《变色龙》、《万卡》、《第六病室》、《套中人》等。
《变色龙》写于黑暗的十九世纪八十年代(1884年)。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报复民意党的暗杀活动,变本加厉地推行反动的高压政策,狂叫“要让全俄国冻结起来!”秘密警察和特务遍布全国,各级政府可以任意逮捕政治犯,这使本来就黑暗的俄国,沉入了更黑暗的地狱。
三、诵读,整体感知文意
1、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要求:表现出说话者的表情、语态等。
提示:选取日常生活的片断进行艺术概括,来反映尖锐重大的社会问题,是契诃夫小说创作的特色。在阅读小说后回答问题: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谁?小说主要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表现人物性格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明确:
小说记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手指”这一案件的经过。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主要运用对话刻画奥楚蔑洛夫善变的特点。
2、通过整体感知,体会小说题目的妙处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明确:
“变色龙”既是自然界的一种动物,也是主人公警官奥楚蔑洛夫的代名词,题目巧妙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人物的性格集中具体、生动形象地得以体现。
3、学生自读课文,梳理故事情节
思考: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过程中,前后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共发生了几次变化?
明确:变化的原因是狗主人的身份不同,共发生5次变化。
请学生速读课文,完成下列表格:(部分概括有难度的同学可与其他同学共同探讨)
学生梳理、概括,教师明确
最初:听了赫留金申诉,不知狗主人是谁时
对小狗——野畜生,疯狗,把它弄死好了。
对赫留金——肯定赫留金被狗咬了。
第一次:人群中有人说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它是那么小,它怎么会咬着你的?
对赫留金——你那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你们这些鬼东西。
第二次: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下贱胚子。
对赫留金——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
第三次:巡警说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名贵的狗。狗是娇贵的动物。
对赫留金——你这混蛋,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第四次: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
对小狗——野狗,弄死它算了。
第五次:厨师说是将军哥哥的狗时
对小狗——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
对赫留金——我早晚要收拾你!
4、学生合作探究: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态度五次变化,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学生研讨后回答,教师明确:
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5、师生共同归结奥楚蔑洛夫的形象。
教师明确:
奥楚蔑洛夫是一个溜须拍马、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沙皇专治统治的忠实走狗形象。
四、结合写作背景,探讨小说主题:
学生思考作答,教师明确:
小说通过对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
五、拓展延伸:
1、动物界的“变色龙”变色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身,那么奥楚蔑洛夫“变色”又是出于何种目的?
学生思考所答,教师明确:
奥楚蔑洛夫作为沙俄统治者的走狗,必须对上摇尾乞怜、卑躬屈膝,对下大施淫威、恐吓打压,才能迎合主子,保护自己。他善变,也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名和利。
2、在当今社会中,存在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吗?他们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学生思考所答,教师明确:
社会生活中,的确存在“变色龙”这种类型的人,他们为了名或利,为了卑微地生存而丧失了自我,混淆了是非,是非常悲哀的。我们做人应当正直、表里如一。
六、总结课堂,布置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著名小说《变色龙》,初步了解了小说的跌宕起伏的情节,认识了善变的奥楚蔑洛夫,体会到了契诃夫对社会现实的热切关注。并反观现实,认识到类似的善变将会造成人际交往的荒漠,所以真诚友善才应是我们处事待人的追求。让我们工整地写就“人”字的一撇一捺。
作业:想象警官走后又发生了什么事,续写课文内容。要求: (1)符合原作精神、合理想象、有所创新;(2)300字左右。
《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讽刺小说,反映了俄国十九世纪八十年代的社会现象。无论是时代,还是国度,小说中讲述的人和事都距离学生的生活相去甚远,这给学生在理解上造成了较大的难度。考虑到动物变色龙与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之间具有善变的相同点,课堂导入既引发了学生的联想,同时对阐释小说题目的内涵做了充分的铺垫。考虑到语言描写这一突出特色,我决定以学生比较喜爱的分角色朗读打开突破口。用分角色朗读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学生的模仿、感悟、朗读表现能力也在阅读中得到了锻炼。
在人物性格的分析上,我没有停留于表面,而是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剖析人物内心,让学生透过“变色”的外衣,看到了人物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内在本质。在教学中,我这样启发学生:动物界的“变色龙”变色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身,那么生活中的“变色龙”呢?他的变色又是出于何种目的?
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展开,对十九世纪沙皇俄国的反动社会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更加明确警官奥楚蔑洛夫作为沙俄统治者的走狗,必须对上摇尾乞怜、卑躬屈膝,对下大施淫威、恐吓打压,才能迎合主子,保护自己。他善变,也是为了保护自己,也是为了名和利。
我又追问:在当今社会中,存在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吗?他们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我们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学生们恍然大悟,社会生活中我们会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物,也包括“变色龙”类型的人,他们为了名或利,为了卑微地生存而丧失了自我,混淆了是非,是非常悲哀的。在此基础上,学生自然明白了正直、表里如一的做人道理,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良好的引导。
我的学习谁做主?这恐怕是所有学生心存疑问的,这也是新课改后老师们普遍反思的问题。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不仅注重知识的积累,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它倡导的是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朗读技法的摸索,人物性格的分析,还是小说主旨的挖掘,我都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大胆创新。同时,在教学中,我还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互相学习、共同探讨的良好氛围,在合作中培养学生对文本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