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注重评价方式多元化和科学化。小学生习作评价也在不断的完善与发展。罗森塔尔的期望效应告诉我们:教育者若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期望,作出肯定的评价,能增强学生自我实现的信心和动力,使其作出积极的反应,而这又会使教师更加相信自己的期望,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指导、鼓励和帮助,如此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在习作后接受人文阳光的沐浴,使自身的写作能力不断提高。笔者将以一个一线语文教师的视角,就小学三、四年级学生的习作评价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及做法。
关键词:小学中段习作 习作评价 爱心评语
一、 让"爱心评语"赶走昏暗的习作过渡期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1-6年级各阶段的习作水平分别作了不同的要求:1-2年级把习作叫做写话,3-6年级叫习作。特别是小学中段(三、四年级),学生从写话过渡到习作,学生一时难进门,教师也感觉习作教学力不从心,这一过渡期让学生、老师感觉昏暗乏味。
1、小学习作评语的现状
在实际教学中,为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只重视习作章法和技巧的训练,因而写作评语求快求简单,习作评语程式化严重,因袭陈旧的套话多。反思我们的传统习作评价,许多教师俨然以一副"判官"的面孔,给一个个满怀希望、渴盼成功的学生简单宣判。一个分数就判定了等级,而且评语简单、统一、千文一面,大都是诸如:语言是否流畅、段落层次是否分明,中心是否明确、用词是否准确之类的评语。
评价习作的标准偏高,教师在写作评价中求全责备的时候较多,且评语中多居高临下的权威语气,缺少民主平等的交流:"文章结构完整,重点突出。错别字太多,自己数一数写了几个字错了几个"、"文章读不通,看不懂,根本不知道在学什么,写什么"、"上课没有认真听,按照老师讲的文章结构重新写"。
对不同基础、个性的学生不能一刀切,基础好的学生得到评价较高,即使有缺点也是"瑕不掩瑜"。基础较弱的学生受到激励性评价的时候较少。特别是三、四年级的学生,中段习作培养兴趣非常重要,大部分学生很难得到教师评语中的大胆的鼓励,也难以获得写作的成就感,更别说是培养兴趣了。
2、小学中段习作渴望"爱心评语"
是什么挫伤了学生的心情?经过调查,得出共同的心声:作文太难写了,再使劲也得不了高分,更别说满分了。有时自己觉得挺得意的习作,可老师总会挑出不少不足之处 。而那种"中心突出"、"条理清楚"、"详略得当"、"书写工整"等标签式的评语,似乎有点"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味道,怎能激发起创作欲望,怎能使中段学生走出"苦于作文"的阴霾呢?
我想,这可能是我们的习作评价过于简单和严格,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磨蚀了学生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对习作产生畏难情绪,积极性也大大下降了。
我们的习作评价方法必须改变,应以激励为宗旨,重视、理解、尊重、欣赏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个性体验,努力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对学生应多加鼓励,让"爱心"渗进习作评价,调动他们的习作热情,激发其习作的积极性。在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评价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进教与学的相互了解和深层次的沟通,在评价中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让"爱心评语"促进文字之花的绽放
1、"爱心评语"促进师生心灵交流
习作评语以第二人称与学生进行"亲密对话",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心理学中有一种"自己人"效应,它告诉我们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或评价,你必须同对方保持"同体观"关系。习作评语"你"字开头,放下"师架"与学生处在同一位置上。平等的交流式语言拉近了师生距离,为学生营造了轻松的氛围,降低学生写作时的心理压力,创设平等的师生互动局面,更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赏。学生都有着渴望被理解、被注意、被爱护的心理。进入教师队伍以来都担任了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工作让我有了一个深切的体会,习作的评语是了解学生心灵的窗口。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其中一位学生写道:"老师,也许在你心里我是个坏学生,我不爱写作业,不爱读书,成绩不好,还很调皮。但是我也羡慕那些得到你表扬的同学,也希望受到你的喜爱。我会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请你给我一些时间。"看完这段话后,我在评语中写道:"孩子,老师向你道歉,让你觉得我对你不够关爱。从字里行间,老师看到你是个有上进心的孩子,我感到很欣慰,我相信'不写作业、不读书、调皮'那都会成为你的过去,你努力改正,我也会更加关注你,我们一起努力。"短短几句,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学生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寻求机会倾注爱心,蹲下来你就能看到孩子眼中丰富多彩的世界。这就要求我们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伙伴、朋友来对待。让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充满爱,以此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我班还有一位学生在对妈妈的心里话中,写道:"妈妈,求求你放了我吧。都说我这个年纪的孩子应该是一只活泼快乐的小鸟,可我这只鸟儿却被你关在了笼里。我渴望外面的世界,可你却只知道每天把我锁在家里,读书、背书、看书,甚至连下棋、画画都被你说成是浪费时间。每次看到我的成绩,你眉开眼笑,说那是你辛苦管我的成果,可你知道吗,就算名列前茅,可我并不开心,那是我用自己花样的童年换来的苍白的分数。有你这样的妈妈,我觉得我很可悲,我过得很不幸福。"当时打开习作本看到这篇文章,我大为震惊,一个在老师家长眼里看来如此优秀的孩子,却感受不到童年的快乐。在孩子的习作本上,我这样写:"孩子,首先你要理解妈妈,她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你。也许妈妈的方法不对,也许妈妈对你过于严格,但是对于你之前所取得的成绩,毫无疑问,有妈妈的功劳。试着和妈妈沟通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也许她会懂得。希望你能够快乐!"另外我试着与家长沟通,站在学生的立场帮助他们,我不愿看到在这年纪本应该无忧无虑的孩子,失去该有的享受快乐的权利,失去享受阳光的权利。不久以后,孩子久违的笑容又在阳光下绽放了。
2、"爱心评语"让学生充满希望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作为学生,他们最渴望、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赏识。因此,习作评价的目的不在于甄别优劣,而在于发现习作中的闪光点和精彩处,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和鼓舞学生,让赏识和赞美给学生送去爱心,滋生兴趣,增强自信。
把学生作为一批产品,统一量化评价,这就严重违背了"因材施教"的要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世上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树叶,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所以,教师在习作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评价语言的准确性。例举这样的评语:"你的文章文字迹清楚,语言较通顺,结构比较合理。好!"我们细分析一下它,不难发现它概括得太过格式化,太过笼统,尤其"较"字显得很是模糊。对于这样的评语,学生们的习作兴趣从何谈起呢?我们可以把它改一下,成为这样:"你的这篇作文看起来非常清爽,让人第一眼就很喜欢。文章读起来还是挺流畅的,再加上你设计的合理的结构,我认为这是一篇不错的文章!"这样,准确评价的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的兴趣。
衡量习作时忌用一把简单统一的尺子,而需要多几把尺子,尺度的高低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大小灵活决定。衡量写作的尺度应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以写作方法、情感与态度的结合来综合评价,如"体验评价"、"真情评价""情感评价"等,避免简单地从"主题"、"立意"等纯技巧的概念把握。我国文坛巨匠茅盾小学时代的两本习作本中留下了老师充满热情的赞语:"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 、"前程远大未可限量,十二岁小儿能作此语,莫谓祖国无人也"。这些极富鼓舞性的评语,无疑给少年茅盾以极大的启示和鼓励,成了他在文学道路上奋进的动力。
对于一部分习作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指出其优点,即使是很微小的,但对于他们来说,其价值更是无可掂量的。一般来说,这部分学生本身缺乏一定的自信,自己不善于发现自己习作中的长处,甚至认为自己的文章一无是处。老师在评改时,更需要你把要求放到最低,去发现一个个闪光点,而这微弱的火花,就是希望的起源。
记得在三年级作文的起步时,有位同学两次习作都写成一段话,错别字也很多,读不通。第三次习作分成了两段来写,错别字仍有不少。其实,我们都知道错别字不是一朝一夕能完全纠正过来的,这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此时一味地指责学生不但改变不了现状,反而会导致学生怕写习作。所以,我想应该从这个孩子横向比较下手写评语:"你这次知道分成两段写习作,有很大的进步,为你的进步加一个五角星。如果你能再读一读,改正一些错别字,那你既学习了新的生字,又使你的大作读起来更流畅,一举两得噢!在你修改后再打成绩,老师期待着你的继续进步!"
学生修改习作的积极性很高,把错别字一一在字典里查找到订正。我又为他的修改二次评语:"老师真为你的学习认真而骄傲!瞧,你的努力没有白费,你的习作读起来更有味了!为你的认真、进步打上最高分!优秀"。当我把作文本亲自发到这位同学手里,他打开作文本看到评语后,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等他回过神来,兴高采烈地拿着作文本告诉周围同学他本次习作的成绩--对于他的第一个优秀。我还请他把作文本拿回家,希望他的父母也能一起鼓励他。
出乎我意料的是,第二天,这位学生拿回作文本时,问道:老师,我怎样修改这篇文章才能得到优秀加五角星呢?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他的确问了我这个问题。我喜出望外,边和他一起读习作,提出新的要求……老师笔下再简单不过的,一笔画成的五角星是对他努力修改作文的肯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成为他每次习作的动力,成为他提高习作能力的催化剂。在后来的每次习作,只要在某方面进步了,我就为他加上一颗星,对他的要求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学期下来,他能写下结构完整、通顺的习作,有时还能加上一些自己的感受:老师发现你习作中的错别字不断减少。要知道你本次的习作中你还写出了妈妈带你去医院看病的感想,这可是个飞跃啊!老师佩服你的有如此快的进步,这背后有你很多努力汗水!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写自己旅游过的地方。对于学生观察细致,语言优美的文章,我会评价:"你把××地方的美景都一一展现在老师的面前了,老师真羡慕你能够去如此令人神往的地方,还能用这么多好词好句把它记录下来,相信你会一直把这次旅游铭记在心了。"学生看到评语后,会觉得自己写下这篇文章特别有意义,让老师都羡慕,对作文的兴趣自然而然提高了。而不是看到老师短短几个字"语言优美,语句通顺",相信如此标签化的评语,即使是赞美,也毫无生气,毫无"阳光"。
激励评语,充分肯定了学生习作的"奇思妙想"、"点睛之笔",使每位学生深切体验到习作成功的愉悦与满足,让他们的习作欲望充满爱,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心灵深处树立起为做人而习作的信念。
3、"爱心评语"委婉指出习作不足之处
小学生写习作只是初学初练,特别是三、四年级。他们的习作多半是半成品,缺点、毛病自然很多,这是很正常的。我们不能用文学的标准去要求学生。但是,对学生习作中的不足之处,我们也要委婉地指出,防微杜渐。
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喜欢在生动有趣的语言中获得教益,喜欢在笑声中悟出道理。用幽默,委婉的口气指出学生的不足,让他在你善意的劝说中明白你的苦心,在轻松的心情下修改,也许事半功倍。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自己的校园,一学生用了一大段语句写"池塘",可事实上,学校里根本没有池塘,学生的这段语句也来自于某一篇作文书上的习作。我批注:"这样的池塘真是太美了,可是我们老师在学校里转了半天,没找到。看来要建议学校领导按照你的梦想,建造一方让人如此心旷神怡的池塘了。"学生看到评语,也知道了应该要按照实际观察到的景物写,而不是照搬照抄其他作文选。
这样的评语学生既乐意接受,又明确习作中的不足,为学生反思习作指明了方向,为以后的习作提供借鉴。
教师的评语还应有启发性;如,这个词是不是可以换成"……",要是把这句话写成"……"是不是更加准确一些。对习作中某些写得好的地方予以热情鼓励,如, "从你的作文中,老师看得出你博览群书。的确,爱读书的人写出来的作文就是有深度,老师很喜欢拜读你的作文。""你的这篇文章能够紧紧抓住题目要求,扣住题眼叙述材料,字迹誊抄得也很工整。只是有的地方出现了一些不该出现的错别字以及一两处不通顺的句子。这次老师帮你找了出来,相信下次你不会再让老师帮你这忙了吧?"这样的评价,表扬中又委婉地指出缺点,再加上激励的话语,相信学生的兴趣定会被调动起来。
三、让爱心源远流长--习作评价方式拓展
1、全班朗读。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在班里当众读作文,是一种很高的荣誉。"既提高了朗读示范者的自信心,也增加了同学对他的欣赏度与模仿力。于是,每次大作文课的开始,我会请上几个具有典型意义作文的同学上台,让他们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让他们那会儿成为班级同学追逐的焦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习作的兴趣也会在自信心中逐渐提高。
2、利用网络。随着社会的发展,习作教学也要融入现代高科技的社会之中,让他们的习作能够被全班同学以及他们的家长都能看到,甚至网络上所有的网民看到。这时,再请大家对感兴趣的习作进行一些评价,评语可长可短,内容可大可小。
3、制作班级作文集。当自己的文章印成铅字时,这种妙不可言的感觉无以言表,制作班级作文集,每个学生挑选出自己最得意的文章,当有着自己文章的作文集拿到手时,学生对习作的积极性、兴趣会大大提高。
习作评价是一门艺术,用一颗真心,写爱心评语。教师三言两语的习作评语,对学生来说是字字重千斤,直接影响到他的学习与做人。让我们用"爱"的评语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爱心评语"普照学生习作,让文字之花尽情绽放。
参考文献
1、《习作评价呼唤人文关怀》--(教改实验2005年第六期)
2、《小学生心理学》--(王 耘/叶忠根/林崇德 浙江教育出版社)
3、让学生享受快乐的作文学习--(张红 同心出版社 2009年)
关键词:小学中段习作 习作评价 爱心评语
一、 让"爱心评语"赶走昏暗的习作过渡期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1-6年级各阶段的习作水平分别作了不同的要求:1-2年级把习作叫做写话,3-6年级叫习作。特别是小学中段(三、四年级),学生从写话过渡到习作,学生一时难进门,教师也感觉习作教学力不从心,这一过渡期让学生、老师感觉昏暗乏味。
1、小学习作评语的现状
在实际教学中,为在短时间内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只重视习作章法和技巧的训练,因而写作评语求快求简单,习作评语程式化严重,因袭陈旧的套话多。反思我们的传统习作评价,许多教师俨然以一副"判官"的面孔,给一个个满怀希望、渴盼成功的学生简单宣判。一个分数就判定了等级,而且评语简单、统一、千文一面,大都是诸如:语言是否流畅、段落层次是否分明,中心是否明确、用词是否准确之类的评语。
评价习作的标准偏高,教师在写作评价中求全责备的时候较多,且评语中多居高临下的权威语气,缺少民主平等的交流:"文章结构完整,重点突出。错别字太多,自己数一数写了几个字错了几个"、"文章读不通,看不懂,根本不知道在学什么,写什么"、"上课没有认真听,按照老师讲的文章结构重新写"。
对不同基础、个性的学生不能一刀切,基础好的学生得到评价较高,即使有缺点也是"瑕不掩瑜"。基础较弱的学生受到激励性评价的时候较少。特别是三、四年级的学生,中段习作培养兴趣非常重要,大部分学生很难得到教师评语中的大胆的鼓励,也难以获得写作的成就感,更别说是培养兴趣了。
2、小学中段习作渴望"爱心评语"
是什么挫伤了学生的心情?经过调查,得出共同的心声:作文太难写了,再使劲也得不了高分,更别说满分了。有时自己觉得挺得意的习作,可老师总会挑出不少不足之处 。而那种"中心突出"、"条理清楚"、"详略得当"、"书写工整"等标签式的评语,似乎有点"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味道,怎能激发起创作欲望,怎能使中段学生走出"苦于作文"的阴霾呢?
我想,这可能是我们的习作评价过于简单和严格,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磨蚀了学生的自信心。久而久之,学生对习作产生畏难情绪,积极性也大大下降了。
我们的习作评价方法必须改变,应以激励为宗旨,重视、理解、尊重、欣赏学生写作过程中的个性体验,努力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对学生应多加鼓励,让"爱心"渗进习作评价,调动他们的习作热情,激发其习作的积极性。在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评价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进教与学的相互了解和深层次的沟通,在评价中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让"爱心评语"促进文字之花的绽放
1、"爱心评语"促进师生心灵交流
习作评语以第二人称与学生进行"亲密对话",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心理学中有一种"自己人"效应,它告诉我们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或评价,你必须同对方保持"同体观"关系。习作评语"你"字开头,放下"师架"与学生处在同一位置上。平等的交流式语言拉近了师生距离,为学生营造了轻松的氛围,降低学生写作时的心理压力,创设平等的师生互动局面,更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每一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赏。学生都有着渴望被理解、被注意、被爱护的心理。进入教师队伍以来都担任了班主任的工作,班主任工作让我有了一个深切的体会,习作的评语是了解学生心灵的窗口。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习作《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其中一位学生写道:"老师,也许在你心里我是个坏学生,我不爱写作业,不爱读书,成绩不好,还很调皮。但是我也羡慕那些得到你表扬的同学,也希望受到你的喜爱。我会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请你给我一些时间。"看完这段话后,我在评语中写道:"孩子,老师向你道歉,让你觉得我对你不够关爱。从字里行间,老师看到你是个有上进心的孩子,我感到很欣慰,我相信'不写作业、不读书、调皮'那都会成为你的过去,你努力改正,我也会更加关注你,我们一起努力。"短短几句,意想不到的是,这个学生真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寻求机会倾注爱心,蹲下来你就能看到孩子眼中丰富多彩的世界。这就要求我们站在理解、尊重学生的角度,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伙伴、朋友来对待。让师生之间心与心的交流充满爱,以此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我班还有一位学生在对妈妈的心里话中,写道:"妈妈,求求你放了我吧。都说我这个年纪的孩子应该是一只活泼快乐的小鸟,可我这只鸟儿却被你关在了笼里。我渴望外面的世界,可你却只知道每天把我锁在家里,读书、背书、看书,甚至连下棋、画画都被你说成是浪费时间。每次看到我的成绩,你眉开眼笑,说那是你辛苦管我的成果,可你知道吗,就算名列前茅,可我并不开心,那是我用自己花样的童年换来的苍白的分数。有你这样的妈妈,我觉得我很可悲,我过得很不幸福。"当时打开习作本看到这篇文章,我大为震惊,一个在老师家长眼里看来如此优秀的孩子,却感受不到童年的快乐。在孩子的习作本上,我这样写:"孩子,首先你要理解妈妈,她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你。也许妈妈的方法不对,也许妈妈对你过于严格,但是对于你之前所取得的成绩,毫无疑问,有妈妈的功劳。试着和妈妈沟通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也许她会懂得。希望你能够快乐!"另外我试着与家长沟通,站在学生的立场帮助他们,我不愿看到在这年纪本应该无忧无虑的孩子,失去该有的享受快乐的权利,失去享受阳光的权利。不久以后,孩子久违的笑容又在阳光下绽放了。
2、"爱心评语"让学生充满希望
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作为学生,他们最渴望、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赏识。因此,习作评价的目的不在于甄别优劣,而在于发现习作中的闪光点和精彩处,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和鼓舞学生,让赏识和赞美给学生送去爱心,滋生兴趣,增强自信。
把学生作为一批产品,统一量化评价,这就严重违背了"因材施教"的要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提醒我们:"世上没有两片绝对相同的树叶,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所以,教师在习作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评价语言的准确性。例举这样的评语:"你的文章文字迹清楚,语言较通顺,结构比较合理。好!"我们细分析一下它,不难发现它概括得太过格式化,太过笼统,尤其"较"字显得很是模糊。对于这样的评语,学生们的习作兴趣从何谈起呢?我们可以把它改一下,成为这样:"你的这篇作文看起来非常清爽,让人第一眼就很喜欢。文章读起来还是挺流畅的,再加上你设计的合理的结构,我认为这是一篇不错的文章!"这样,准确评价的同时还促进了学生的兴趣。
衡量习作时忌用一把简单统一的尺子,而需要多几把尺子,尺度的高低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大小灵活决定。衡量写作的尺度应从新课程的理念出发,以写作方法、情感与态度的结合来综合评价,如"体验评价"、"真情评价""情感评价"等,避免简单地从"主题"、"立意"等纯技巧的概念把握。我国文坛巨匠茅盾小学时代的两本习作本中留下了老师充满热情的赞语:"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眼,立论有识,小子可造其竭力用功勉成大器" 、"前程远大未可限量,十二岁小儿能作此语,莫谓祖国无人也"。这些极富鼓舞性的评语,无疑给少年茅盾以极大的启示和鼓励,成了他在文学道路上奋进的动力。
对于一部分习作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指出其优点,即使是很微小的,但对于他们来说,其价值更是无可掂量的。一般来说,这部分学生本身缺乏一定的自信,自己不善于发现自己习作中的长处,甚至认为自己的文章一无是处。老师在评改时,更需要你把要求放到最低,去发现一个个闪光点,而这微弱的火花,就是希望的起源。
记得在三年级作文的起步时,有位同学两次习作都写成一段话,错别字也很多,读不通。第三次习作分成了两段来写,错别字仍有不少。其实,我们都知道错别字不是一朝一夕能完全纠正过来的,这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此时一味地指责学生不但改变不了现状,反而会导致学生怕写习作。所以,我想应该从这个孩子横向比较下手写评语:"你这次知道分成两段写习作,有很大的进步,为你的进步加一个五角星。如果你能再读一读,改正一些错别字,那你既学习了新的生字,又使你的大作读起来更流畅,一举两得噢!在你修改后再打成绩,老师期待着你的继续进步!"
学生修改习作的积极性很高,把错别字一一在字典里查找到订正。我又为他的修改二次评语:"老师真为你的学习认真而骄傲!瞧,你的努力没有白费,你的习作读起来更有味了!为你的认真、进步打上最高分!优秀"。当我把作文本亲自发到这位同学手里,他打开作文本看到评语后,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等他回过神来,兴高采烈地拿着作文本告诉周围同学他本次习作的成绩--对于他的第一个优秀。我还请他把作文本拿回家,希望他的父母也能一起鼓励他。
出乎我意料的是,第二天,这位学生拿回作文本时,问道:老师,我怎样修改这篇文章才能得到优秀加五角星呢?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他的确问了我这个问题。我喜出望外,边和他一起读习作,提出新的要求……老师笔下再简单不过的,一笔画成的五角星是对他努力修改作文的肯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成为他每次习作的动力,成为他提高习作能力的催化剂。在后来的每次习作,只要在某方面进步了,我就为他加上一颗星,对他的要求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学期下来,他能写下结构完整、通顺的习作,有时还能加上一些自己的感受:老师发现你习作中的错别字不断减少。要知道你本次的习作中你还写出了妈妈带你去医院看病的感想,这可是个飞跃啊!老师佩服你的有如此快的进步,这背后有你很多努力汗水!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习作,写自己旅游过的地方。对于学生观察细致,语言优美的文章,我会评价:"你把××地方的美景都一一展现在老师的面前了,老师真羡慕你能够去如此令人神往的地方,还能用这么多好词好句把它记录下来,相信你会一直把这次旅游铭记在心了。"学生看到评语后,会觉得自己写下这篇文章特别有意义,让老师都羡慕,对作文的兴趣自然而然提高了。而不是看到老师短短几个字"语言优美,语句通顺",相信如此标签化的评语,即使是赞美,也毫无生气,毫无"阳光"。
激励评语,充分肯定了学生习作的"奇思妙想"、"点睛之笔",使每位学生深切体验到习作成功的愉悦与满足,让他们的习作欲望充满爱,从而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在心灵深处树立起为做人而习作的信念。
3、"爱心评语"委婉指出习作不足之处
小学生写习作只是初学初练,特别是三、四年级。他们的习作多半是半成品,缺点、毛病自然很多,这是很正常的。我们不能用文学的标准去要求学生。但是,对学生习作中的不足之处,我们也要委婉地指出,防微杜渐。
活泼好动的小学生喜欢在生动有趣的语言中获得教益,喜欢在笑声中悟出道理。用幽默,委婉的口气指出学生的不足,让他在你善意的劝说中明白你的苦心,在轻松的心情下修改,也许事半功倍。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自己的校园,一学生用了一大段语句写"池塘",可事实上,学校里根本没有池塘,学生的这段语句也来自于某一篇作文书上的习作。我批注:"这样的池塘真是太美了,可是我们老师在学校里转了半天,没找到。看来要建议学校领导按照你的梦想,建造一方让人如此心旷神怡的池塘了。"学生看到评语,也知道了应该要按照实际观察到的景物写,而不是照搬照抄其他作文选。
这样的评语学生既乐意接受,又明确习作中的不足,为学生反思习作指明了方向,为以后的习作提供借鉴。
教师的评语还应有启发性;如,这个词是不是可以换成"……",要是把这句话写成"……"是不是更加准确一些。对习作中某些写得好的地方予以热情鼓励,如, "从你的作文中,老师看得出你博览群书。的确,爱读书的人写出来的作文就是有深度,老师很喜欢拜读你的作文。""你的这篇文章能够紧紧抓住题目要求,扣住题眼叙述材料,字迹誊抄得也很工整。只是有的地方出现了一些不该出现的错别字以及一两处不通顺的句子。这次老师帮你找了出来,相信下次你不会再让老师帮你这忙了吧?"这样的评价,表扬中又委婉地指出缺点,再加上激励的话语,相信学生的兴趣定会被调动起来。
三、让爱心源远流长--习作评价方式拓展
1、全班朗读。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在班里当众读作文,是一种很高的荣誉。"既提高了朗读示范者的自信心,也增加了同学对他的欣赏度与模仿力。于是,每次大作文课的开始,我会请上几个具有典型意义作文的同学上台,让他们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让他们那会儿成为班级同学追逐的焦点,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对习作的兴趣也会在自信心中逐渐提高。
2、利用网络。随着社会的发展,习作教学也要融入现代高科技的社会之中,让他们的习作能够被全班同学以及他们的家长都能看到,甚至网络上所有的网民看到。这时,再请大家对感兴趣的习作进行一些评价,评语可长可短,内容可大可小。
3、制作班级作文集。当自己的文章印成铅字时,这种妙不可言的感觉无以言表,制作班级作文集,每个学生挑选出自己最得意的文章,当有着自己文章的作文集拿到手时,学生对习作的积极性、兴趣会大大提高。
习作评价是一门艺术,用一颗真心,写爱心评语。教师三言两语的习作评语,对学生来说是字字重千斤,直接影响到他的学习与做人。让我们用"爱"的评语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爱心评语"普照学生习作,让文字之花尽情绽放。
参考文献
1、《习作评价呼唤人文关怀》--(教改实验2005年第六期)
2、《小学生心理学》--(王 耘/叶忠根/林崇德 浙江教育出版社)
3、让学生享受快乐的作文学习--(张红 同心出版社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