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企业内部控制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保障企业依法经营和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促进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活动,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要求,是企业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防范风险的一种有效机制。企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制度规避风险,机制控制风险,责任降低风险,努力实现“速度、效益与风险”的平衡,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从而促进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特别是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不断提高企业把握发展机遇及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从而提高国际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一、内部控制研究意义
2002年美国《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颁布后,西方各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掀起了内部控制建设的高潮,一些在海内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按照国际标准进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2006年,国资委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目的是促进中央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全面风险管理工作,2008年,财政部会同有关部委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使中国企业有了内部控制标准。但内部控制建设在我国起步时间不长,我国企业正处在深刻变革、快速成长的历史时期,COSO内部控制框架不完全适应中国企业。因此,在借鉴国外企业内部控制成熟经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企业的特征,立足我国企业的现状,建立适合企业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就成为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内部控制在国外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与演进,逐渐形成了以保障效率、报告准确、经营合规为主要目标的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在内部控制演进的不同时期,学界和企业界也对内部控制有不同的解读与认知。在内部控制建设实践和理论探讨中我们发现,尽管内部控制的一般原则有普适性,但是其表现和应用形式会因为国家、区域、文化和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所有差别。内部控制引入我国后,学界、企业界对内部控制的求索从未停止,对内部控制的内涵与外延、对其在管理中的效用、对其价值的认知也有不同的观点。这种认知的不同,有文化背景的原因,企业逻辑、企业伦理的原因,以及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原因。除此之外,由于我国企业所有制的差异,以及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大多处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对管理的需求千差万别。尤其是当代企业不断向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处在深刻变革之中,企业经营的市场环境、法律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和成熟,企业的成长速度较快,针对这一历史阶段的特性,我国企业应该建立怎样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提倡高授权,适应变化,但不能出现没有监督的授权。同时,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COSO框架,对内部控制的五要素进行了拓展,强调内部控制是动态过程,研究提出了内控五要素的改进和完善措施。
二、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必要性
从国际上一些比较成功的企业管理经验看,完善并运转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是这些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还需进一步推进,企业的内部控制还处于起步阶段,为此,在这个时期必须从企业的“内功”人手,在现有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健全,以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持续快速发展能力,这是现阶段企业建设中的一项非常紧迫和必要的任务。
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现状的迫切需要根据有关调查,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状态是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与本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匹配度不高,还有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被严格执行,出现制度与实际执行“两层皮”的现象。从内部控制的对象看,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关注的对象主要是资产安全和合法合规性,而对风险防范、运营效率和经营效果的控制还十分不足;从控制的效果看,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的运行效果还不够理想,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内部控制还有较大的差距。另外,部分企业也存在简单照搬移植国外一些做法,导致内部控制过于繁琐低效率,不适应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为此,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
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迫切需要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其合理的权力制衡机制,是确保企业内部管理指令运行顺畅、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法人治理与内部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基础。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将导致内部控制不完善。同时,内部控制是法人治理结构的运行保障,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权利制衡机制能否合理有效运行,需要内部控制的监督、修正与保驾护航。当前,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紧迫任务是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保证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仍是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企业治理结构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机构职责分工不够清晰,权责配比不紧密,相应的激励约束不到位,内部治理通道不顺畅。如有的企业董事长与总经理系同一人,将决策与监督职责混在一起;有的企业董事会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内部人手中,外部董事作用微小,董事会独立性不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更多地维系在管理层的觉悟上,而不是建立在制度安排的基础上。不少企业内部人或控股股东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自觉不自觉地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
同时,在内部控制的執行方面,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在执行上相关各方权责不清,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及员工之间缺乏明确的责任界定,企业自觉执行内部控制的动力不足,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落后,且没有得到严格执行,企业内部有关方面只是被动地执行内部控制,缺乏主动执行、维护及改善内部控制的热情,这与西方内部控制中充分调动企业内部董事会、监事会、经营者、普通员工等有关方面积极性的“全员参与”的思想有一些差距,妨碍了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运行。
建立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效能的内外部保证机制。在构建内部保证机制时,企业应适时风险管理,根据对风险的评价,即在确定风险等级的条件下,企业方可开展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整合,这要求企业调配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的活动,并在内部控制评价活动中加入风险管理技术因素;企业还要促进内部控制评价和业绩评价的对接,措施上则要从风险出发,针对某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并确定所能获取的收益及发生的成本。
三、结语
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事物的发展进程中,内因是主导事务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推动企业做强做大、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国有经济稳步发展的过程中,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基础管理水平,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内因和基础,也是决定因素。首先,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和业务环节得到有效执行的保障,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在未来市场中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其次,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与政策层面的冲突,更好的适应内外部环境,平稳发展。第三,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对企业内部有关规章制度等的执行,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梳理和控制,有利于企业识别风险,分析并评估风险,最后对症下药,有效地解决各种风险。总之,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保障企业的健康运转和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推动企业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自我检测、自我监督、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的内部驱动机制。
参考文献:
[1]林岗:学习“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一)[J].福建纸业信息,2010,(13).
[2]王文丽: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做诚信的财务人员[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5).
[3]郑君国:中美内部控制规范比较研究[J].中国农业会计,2009,(05).
[4]郭秀珍,推进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09,(01).
[5]许永源:浅谈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在集团企业的实际应用[J].中国总会计师,2010,(01).
[6]张颖,郑洪涛: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国际比较与借鉴[J].中国总会计师,2009,(10).
[7]张艳军:优化预算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J].中国电信业,2009.(08).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一、内部控制研究意义
2002年美国《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颁布后,西方各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掀起了内部控制建设的高潮,一些在海内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已经开始按照国际标准进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2006年,国资委出台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目的是促进中央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和全面风险管理工作,2008年,财政部会同有关部委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使中国企业有了内部控制标准。但内部控制建设在我国起步时间不长,我国企业正处在深刻变革、快速成长的历史时期,COSO内部控制框架不完全适应中国企业。因此,在借鉴国外企业内部控制成熟经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企业的特征,立足我国企业的现状,建立适合企业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就成为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课题。
内部控制在国外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与演进,逐渐形成了以保障效率、报告准确、经营合规为主要目标的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在内部控制演进的不同时期,学界和企业界也对内部控制有不同的解读与认知。在内部控制建设实践和理论探讨中我们发现,尽管内部控制的一般原则有普适性,但是其表现和应用形式会因为国家、区域、文化和企业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所有差别。内部控制引入我国后,学界、企业界对内部控制的求索从未停止,对内部控制的内涵与外延、对其在管理中的效用、对其价值的认知也有不同的观点。这种认知的不同,有文化背景的原因,企业逻辑、企业伦理的原因,以及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原因。除此之外,由于我国企业所有制的差异,以及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大多处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上,对管理的需求千差万别。尤其是当代企业不断向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企业处在深刻变革之中,企业经营的市场环境、法律环境也在不断变化和成熟,企业的成长速度较快,针对这一历史阶段的特性,我国企业应该建立怎样的内部控制体系,内部控制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提倡高授权,适应变化,但不能出现没有监督的授权。同时,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COSO框架,对内部控制的五要素进行了拓展,强调内部控制是动态过程,研究提出了内控五要素的改进和完善措施。
二、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必要性
从国际上一些比较成功的企业管理经验看,完善并运转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是这些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的重要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还需进一步推进,企业的内部控制还处于起步阶段,为此,在这个时期必须从企业的“内功”人手,在现有有关企业内部控制的法律法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健全,以进一步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和持续快速发展能力,这是现阶段企业建设中的一项非常紧迫和必要的任务。
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现状的迫切需要根据有关调查,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状态是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完善,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有些企业虽然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但与本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需要匹配度不高,还有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没有被严格执行,出现制度与实际执行“两层皮”的现象。从内部控制的对象看,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关注的对象主要是资产安全和合法合规性,而对风险防范、运营效率和经营效果的控制还十分不足;从控制的效果看,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的运行效果还不够理想,与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内部控制还有较大的差距。另外,部分企业也存在简单照搬移植国外一些做法,导致内部控制过于繁琐低效率,不适应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为此,必须尽快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
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迫切需要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其合理的权力制衡机制,是确保企业内部管理指令运行顺畅、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法人治理与内部控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内部控制的基础。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将导致内部控制不完善。同时,内部控制是法人治理结构的运行保障,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权利制衡机制能否合理有效运行,需要内部控制的监督、修正与保驾护航。当前,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紧迫任务是建立完善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保证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仍是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企业治理结构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机构职责分工不够清晰,权责配比不紧密,相应的激励约束不到位,内部治理通道不顺畅。如有的企业董事长与总经理系同一人,将决策与监督职责混在一起;有的企业董事会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内部人手中,外部董事作用微小,董事会独立性不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更多地维系在管理层的觉悟上,而不是建立在制度安排的基础上。不少企业内部人或控股股东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自觉不自觉地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
同时,在内部控制的執行方面,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在执行上相关各方权责不清,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及员工之间缺乏明确的责任界定,企业自觉执行内部控制的动力不足,企业内部控制建设落后,且没有得到严格执行,企业内部有关方面只是被动地执行内部控制,缺乏主动执行、维护及改善内部控制的热情,这与西方内部控制中充分调动企业内部董事会、监事会、经营者、普通员工等有关方面积极性的“全员参与”的思想有一些差距,妨碍了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运行。
建立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效能的内外部保证机制。在构建内部保证机制时,企业应适时风险管理,根据对风险的评价,即在确定风险等级的条件下,企业方可开展有效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整合,这要求企业调配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审计委员会的活动,并在内部控制评价活动中加入风险管理技术因素;企业还要促进内部控制评价和业绩评价的对接,措施上则要从风险出发,针对某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并确定所能获取的收益及发生的成本。
三、结语
建立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事物的发展进程中,内因是主导事务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推动企业做强做大、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国有经济稳步发展的过程中,建立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基础管理水平,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内因和基础,也是决定因素。首先,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企业内部业务流程和业务环节得到有效执行的保障,有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在未来市场中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其次,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避免与政策层面的冲突,更好的适应内外部环境,平稳发展。第三,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对企业内部有关规章制度等的执行,通过对企业业务流程的梳理和控制,有利于企业识别风险,分析并评估风险,最后对症下药,有效地解决各种风险。总之,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保障企业的健康运转和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推动企业建立并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自我检测、自我监督、自我调整、自我发展的内部驱动机制。
参考文献:
[1]林岗:学习“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一)[J].福建纸业信息,2010,(13).
[2]王文丽: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做诚信的财务人员[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05).
[3]郑君国:中美内部控制规范比较研究[J].中国农业会计,2009,(05).
[4]郭秀珍,推进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农业会计,2009,(01).
[5]许永源:浅谈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在集团企业的实际应用[J].中国总会计师,2010,(01).
[6]张颖,郑洪涛: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国际比较与借鉴[J].中国总会计师,2009,(10).
[7]张艳军:优化预算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J].中国电信业,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