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1941年,国共关系恶化,国民党反动派全面封锁,陕甘宁边区边区面临着空前的困难,陕甘宁边区银行开始公开独立发行边币。此时,陕甘宁边区正面临着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物资极度匮乏,经济十分困难。在此之前,国民党政府发行的法币在边区通用流行,而且有着强大的经济支持。边币作为陕甘宁边区新发行的一种货币,能否在迅速地确立自己的流通地位;而法币作为一种实际难以杜绝的货币,是否就会自动退出流通领域,一场激烈货币之战由此引发。
关键词:边币;法币;货币战争
抗战相持阶段后,特别是从1940年起,国民政府不仅完全停发军饷,而且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严密控制流通,禁止、扣押、没收、抢劫进入边区的物资,断绝边区的一切外援,陕甘宁边区的财政难以维持。
1941年,1月28日边区政府委员会决定独立发行货币。同年2月18日,边区银行正式发行边币,票面为一元、五元、十元,与光华代价券辅币配合使用,并逐渐收回光华代价券,使边币成为边区唯一的法定货币。
为了确立边币的在陕甘宁边区的流通地位,边区政府三申五令,禁止法币在市场流通。1941年1月30日发布《关于停止法币行使的布告》,决定自即日起停止法币在边区境内流通;又于1941年2月18日宣布发行陕甘宁边区银行币,明令指出边币是边区唯一合法货币;并于1941年2月22日训令各地、各部门,要求务须用政府法令保证边区内部完全行使边币,不准行使法币及其他货币。
但是,陕甘宁边区的31个县市共218个区中,有24个县的81个区与国统区犬牙交错,紧密相连,且边区绝大部分日用品如棉花、布匹、医药等都由国统区输入。法币随着商品输出流入边区,形成边币、法币共存的局面。实际上政府法令难以保证边区内部完全行使边币,不准行使法币及其他货币;边币发行流通期间,无法独占边区市场,法币占有全边区60%以上的货币流通量。
大量法币涌入并充斥边区市场,使得边区货物输入量大大减少,而土特产、粮食的输出增加,甚至連过去输入的商品又倒流出境,边币流通范围不断缩小。法币影响并威胁到边区金融物价的稳定,并且影响到边币的货币价值。
“边币发行之初,边、法币的比价是一元当一元的。不久,边币的比价便开始下降,同时,物价也在上涨,不过在1941年5月以前边币下跌与物价上涨的速度比较和缓,边币在边区各处都能使用。5月间发生了金融波动,边币跌到1.5元换法币1元,绥德、关中、陇东、三边等地都拒用边币,物价上涨尤甚。5月份延安市的物价比4月份就涨了30%,6月份又比5月份涨了26%。五六月间物价猛涨,边币由各地逐渐向延安中心区域退回,到7月间延安边币就跌到2元,延安市亦公开使用法币交换……。”
由于边区政府采取的是在管制官方汇率下的边法币平价兑换政策,一般民众无法通过银行进行边法币兑换。边区从境外进口物资和必需品存在着严重的贸易逆差,上述政策使法币在边区不仅禁而不绝,反而投机横行、黑市猖獗,导致边法币比价波动剧烈,市场公开使用法币交易,边区很多地方拒用边币。
针对这种情况,时任陕甘宁边区银行朱理治在1941年10月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货币交换所的设想:即由边区银行或特许机构建立货币交换所,边法币在交换所公开挂牌交易,自由兑换。打破不合实际的平价交换政策,而以合乎客观金融状况的挂牌政策代替它。通过银行调剂边法币供求,消灭或减少地区上及时间上边法币供求不适应的现象;通过银行挂牌对边法币比价进行引导和控制,参与黑市、左右黑市、消灭黑市,以达到稳定边币币值和边区金融贸易的目标。
1941年12月1日,边区政府通令全边区均设立货币交换所,允许人民依公平价格自由兑换,大大便利了边法币兑换,有力促进了边区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特别是食盐和其他土产的出口,提高了边币在商民中的威信;通过交换所这个平台,根据市场供求来调节牌价,并利用挂牌来引导市场,调剂时间和区域上的余缺,打击货币投机,烫平汇价波动。由此边币比价稳中有升,边币信用得到了提高;边币使用推广,流通范围也越来越大,在货币斗争中的地位得到了加强。货币交换所的成功实践是革命根据地金融史上的一个创举,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1942年下半年,国统区通货膨胀加剧,国民党当局迅速贬值的法币向边区抢购物资的策略,向边区大量倾销法币,抢购物资并侵占边区市场,把法币作为向边区转嫁通涨、掠夺物资的工具。朱理治强调,战时金融贸易问题基本上是抢购物资的问题,要求迅速秘密采用多种方法抓紧用法币在国统区抢购物资。边区政府银行和贸易局加强食盐的生产与运输贸易,把法币推回国统区市场,抢购边区急需的棉花、洋纱、文具等物资。与此同时,边区银行还利用法币虚弱、边币坚挺的时机,大力推行边币,扩大边币流通范围半年内边币发行量达7345万元,当期发行量较上期增加108%,当期增发增幅度163%。而在边币急速发行的情况下,边区物价仅上涨31.6%,平均每月上涨5.3%,边币与法币比价不降反升。
在边币与法币的一系列斗争中,边区银行根据边区实际和法币发行情况采取灵活的发行对策,在被动中寻求主动,从弱势中争取强势。从而有力地抵制和打击了法币的流通,使边币流通地位得到加强,在群众中的威信日益提高,逐渐占领了边区市场,这是和国民党反动派在经济、金融战线上斗争的伟大胜利。
关键词:边币;法币;货币战争
抗战相持阶段后,特别是从1940年起,国民政府不仅完全停发军饷,而且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严密控制流通,禁止、扣押、没收、抢劫进入边区的物资,断绝边区的一切外援,陕甘宁边区的财政难以维持。
1941年,1月28日边区政府委员会决定独立发行货币。同年2月18日,边区银行正式发行边币,票面为一元、五元、十元,与光华代价券辅币配合使用,并逐渐收回光华代价券,使边币成为边区唯一的法定货币。
为了确立边币的在陕甘宁边区的流通地位,边区政府三申五令,禁止法币在市场流通。1941年1月30日发布《关于停止法币行使的布告》,决定自即日起停止法币在边区境内流通;又于1941年2月18日宣布发行陕甘宁边区银行币,明令指出边币是边区唯一合法货币;并于1941年2月22日训令各地、各部门,要求务须用政府法令保证边区内部完全行使边币,不准行使法币及其他货币。
但是,陕甘宁边区的31个县市共218个区中,有24个县的81个区与国统区犬牙交错,紧密相连,且边区绝大部分日用品如棉花、布匹、医药等都由国统区输入。法币随着商品输出流入边区,形成边币、法币共存的局面。实际上政府法令难以保证边区内部完全行使边币,不准行使法币及其他货币;边币发行流通期间,无法独占边区市场,法币占有全边区60%以上的货币流通量。
大量法币涌入并充斥边区市场,使得边区货物输入量大大减少,而土特产、粮食的输出增加,甚至連过去输入的商品又倒流出境,边币流通范围不断缩小。法币影响并威胁到边区金融物价的稳定,并且影响到边币的货币价值。
“边币发行之初,边、法币的比价是一元当一元的。不久,边币的比价便开始下降,同时,物价也在上涨,不过在1941年5月以前边币下跌与物价上涨的速度比较和缓,边币在边区各处都能使用。5月间发生了金融波动,边币跌到1.5元换法币1元,绥德、关中、陇东、三边等地都拒用边币,物价上涨尤甚。5月份延安市的物价比4月份就涨了30%,6月份又比5月份涨了26%。五六月间物价猛涨,边币由各地逐渐向延安中心区域退回,到7月间延安边币就跌到2元,延安市亦公开使用法币交换……。”
由于边区政府采取的是在管制官方汇率下的边法币平价兑换政策,一般民众无法通过银行进行边法币兑换。边区从境外进口物资和必需品存在着严重的贸易逆差,上述政策使法币在边区不仅禁而不绝,反而投机横行、黑市猖獗,导致边法币比价波动剧烈,市场公开使用法币交易,边区很多地方拒用边币。
针对这种情况,时任陕甘宁边区银行朱理治在1941年10月创造性地提出了建立货币交换所的设想:即由边区银行或特许机构建立货币交换所,边法币在交换所公开挂牌交易,自由兑换。打破不合实际的平价交换政策,而以合乎客观金融状况的挂牌政策代替它。通过银行调剂边法币供求,消灭或减少地区上及时间上边法币供求不适应的现象;通过银行挂牌对边法币比价进行引导和控制,参与黑市、左右黑市、消灭黑市,以达到稳定边币币值和边区金融贸易的目标。
1941年12月1日,边区政府通令全边区均设立货币交换所,允许人民依公平价格自由兑换,大大便利了边法币兑换,有力促进了边区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特别是食盐和其他土产的出口,提高了边币在商民中的威信;通过交换所这个平台,根据市场供求来调节牌价,并利用挂牌来引导市场,调剂时间和区域上的余缺,打击货币投机,烫平汇价波动。由此边币比价稳中有升,边币信用得到了提高;边币使用推广,流通范围也越来越大,在货币斗争中的地位得到了加强。货币交换所的成功实践是革命根据地金融史上的一个创举,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1942年下半年,国统区通货膨胀加剧,国民党当局迅速贬值的法币向边区抢购物资的策略,向边区大量倾销法币,抢购物资并侵占边区市场,把法币作为向边区转嫁通涨、掠夺物资的工具。朱理治强调,战时金融贸易问题基本上是抢购物资的问题,要求迅速秘密采用多种方法抓紧用法币在国统区抢购物资。边区政府银行和贸易局加强食盐的生产与运输贸易,把法币推回国统区市场,抢购边区急需的棉花、洋纱、文具等物资。与此同时,边区银行还利用法币虚弱、边币坚挺的时机,大力推行边币,扩大边币流通范围半年内边币发行量达7345万元,当期发行量较上期增加108%,当期增发增幅度163%。而在边币急速发行的情况下,边区物价仅上涨31.6%,平均每月上涨5.3%,边币与法币比价不降反升。
在边币与法币的一系列斗争中,边区银行根据边区实际和法币发行情况采取灵活的发行对策,在被动中寻求主动,从弱势中争取强势。从而有力地抵制和打击了法币的流通,使边币流通地位得到加强,在群众中的威信日益提高,逐渐占领了边区市场,这是和国民党反动派在经济、金融战线上斗争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