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策略是指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内容所采取的手段和方法,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支撑教师更好地完成日常教学工作。本文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两个方面,阐述了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效 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策略
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其包含了教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等内容。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必须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促使学生主动融入数学学习中。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笔者阐述了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促使人们认识未知事物,探求问题的动力之源。可以说,興趣是促使学生学习数学最好的教师。小学生好奇心强,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所以教师要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才能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1.引入故事教学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把学生关注的东西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在数学课堂引入故事教学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入一些相关的典故、笑话。如笔者曾给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位叫万三的学生,他在学校三天学了三个字‘一、二、三’,分别为一、二、三画。于是,他在写字本上画了一万零三条横线,说这就是他的名字。”学生听完这个故事后,学习热情高涨。
2.开展实践教学
根据学生好动的心理特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教学,通过测量和对比一些物体,促使学生手脑并用。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能巩固所学知识,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而且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如在教学《进位加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体会“凑十”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实质。
3.引入竞争机制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形象,竞赛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开展课堂竞赛活动,为原本枯燥的课堂增添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笔者经常开展“凑数字”“接龙”“抢座号”等竞争游戏,对于表现好的学生予以表扬。这样,不但能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感,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经常会出现随大流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留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多样化教学,避免“一刀切”。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以选择让优生回答,帮助他们拓展思维;对于难度较小的问题,教师可以把机会留给基础稍差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调动他们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好习惯
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运用数学,促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经常看到、遇到的问题出发,让学生具体而形象地感知数学学习的益处。如在教学《加减法运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超市咨询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的价格,再计算总价,最后用10元去付账。让学生把学到的加减运算规则运用到实际问题去,学生如果再遇到类似问题,就能够举一反三。由此可知,教师要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提炼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
三、结语
总而言之,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和探索,积极主动地研究符合小学生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的教学策略,从而取得高质量、高效率、高收益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丰城市筱塘中心小学)
关键词:高效 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策略
数学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其包含了教师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等内容。在互动过程中,教师必须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促使学生主动融入数学学习中。结合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笔者阐述了打造高效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指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促使人们认识未知事物,探求问题的动力之源。可以说,興趣是促使学生学习数学最好的教师。小学生好奇心强,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所以教师要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才能有效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1.引入故事教学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把学生关注的东西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在数学课堂引入故事教学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引入一些相关的典故、笑话。如笔者曾给学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古代有一位叫万三的学生,他在学校三天学了三个字‘一、二、三’,分别为一、二、三画。于是,他在写字本上画了一万零三条横线,说这就是他的名字。”学生听完这个故事后,学习热情高涨。
2.开展实践教学
根据学生好动的心理特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实践教学,通过测量和对比一些物体,促使学生手脑并用。这样一来,学生不但能巩固所学知识,实际运用所学知识,而且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如在教学《进位加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体会“凑十”的过程,发现“满十进一”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实质。
3.引入竞争机制
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形象,竞赛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竞争机制,开展课堂竞赛活动,为原本枯燥的课堂增添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笔者经常开展“凑数字”“接龙”“抢座号”等竞争游戏,对于表现好的学生予以表扬。这样,不但能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感,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赞可夫有句名言:“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会让学生终身受益。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经常会出现随大流的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留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多样化教学,避免“一刀切”。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可以选择让优生回答,帮助他们拓展思维;对于难度较小的问题,教师可以把机会留给基础稍差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调动他们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好习惯
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运用数学,促使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的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经常看到、遇到的问题出发,让学生具体而形象地感知数学学习的益处。如在教学《加减法运算》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超市咨询一支铅笔和一块橡皮的价格,再计算总价,最后用10元去付账。让学生把学到的加减运算规则运用到实际问题去,学生如果再遇到类似问题,就能够举一反三。由此可知,教师要适时、适当地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提炼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习惯。
三、结语
总而言之,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坚持不懈地努力和探索,积极主动地研究符合小学生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的教学策略,从而取得高质量、高效率、高收益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丰城市筱塘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