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问题设置法教学实践与思考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jiangfash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化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积极采用问题设置法。通过积极采用尝试练习法,实施课堂模块化教学,合理设置随堂练习题,科学设置综合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有效探究。
  关键词:高中化学;问题设置法;探究学习;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424;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5-0092-01
  高中化学课程在传统应试教育环境下,其实际的教学效果很难发挥到理想的水平,高中化学知识内容丰富、学习难度大,知识的拓展性和探究性非常明显,传统的机械化灌输方式只能强化学生的应试能力,学生对于化学课程的深入理解及化学探究能力的强化都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所以,在现阶段课程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要以教学问题的设置来引导学生在课内外学习中进行思考探究,并以学生自我的思考、小组的讨论学习、师生的有效互动等形式不断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及化学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整个过程中,问题的选择及问题设置的时机是化学课程有效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积极采用尝试练习法,以问题的设置强化学生预习效率
  高中阶段的学生基本具备了自我预习和学习的自律性,但学习方法仍然有待提升。因此,在整个化学预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率往往无法达到理想水平,而其课程的实际准备也没有完全地具备针对性。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可以先设置相关的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在预习阶段凭借自己对于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进行习题的尝试解答,进而让学生对照自己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来发现自己化学学习的问题以及实际需求,最终为化学课程的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例如,在教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特征、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等引导性问题,让学生通过预习来尝试解答问题。学生在尝试练习后,往往会在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的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等方面出现错误,进而会明确自己课程学习的主要问题及主要需求。在尝试性练习的帮助下,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化学课程,其学习效率会得到大大提升。而教师能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使教学更加具备针对性,教学效果也更容易发挥出来。
  二、实施课堂模块化教学,以问题引导学生有序地进行知识探究
  有的高中生缺乏对于化学课程探究的实际能力,因此,在开展自主化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班级内很多学生会出现无目的的探究学习,以致知识探究的秩序出现混乱,探究学习的收获寥寥无几。而如果教师采用问题设置教学法,先在备课阶段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设置,并以相关问题将各模块内容进行有效串联,进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模块知识的探究,并为学生构建一个合理的探究方向,保障学生进行有序的知识探究。再以“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教学为例,学生在尝试练习法下,可以有效地发现自己学习的需求和问题,但是如果在课堂上急于求成,因为问题的解答而忽略了其他知识探究的内容,则其实际的学习收获将会出现很大的漏洞。此时,教师就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定义、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归纳、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及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算的学习等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并根据各个模块教学的要求设置什么是氧化还原反应,如何判断是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什么东西促使了这些反应的发生,什么东西影响整个反应的强弱,氧化还原反应到底发生了什么,应怎样正确表示这些反应等问题,将模块知识进行串联。而尝试练习法中设置的问题则可以在讲解到相关知识点时进行重点讲解,进而通过这些问题的分析来保障学生知识探究的方向,通过课前问题的解答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最终以问题设置来强化学生化学知识的储备及化学探究的能力。
  三、合理设置随堂练习题,强化学生对知识应用的有效认知
  化学课程教学的重点还在于知识的有效应用,而高中阶段化学知识的应用往往在于化学习题的有效分析和正确解答。所以,教师除了设置引导性问题外,还应当对应用型知识设置相关的习题,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计算等,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随堂练习,直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以使化学课程教学效果能够真正得到拓展。
  四、科学设置综合性问题,以问题的解答总结化学课程内容
  化学教学效果的延续有赖于课程的良好总结,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探究化学知识巩固总结的方法。在问题设置法下,可以通过综合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课堂最后进行化学分析,进而通过问题的思考逐步对课程学习的内容进行回忆,通过问题解答强化对于课程知识的有效运用,最终以综合习题的有效解答对整个化学课程学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巩固总结,以保障学生通过问题能进行课程巩固,促进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的综合性发展。
  五、结束语
  问题设置教学法与高中化学课程教学的结合,可以有效改变传统机械化灌输的教学模式,进而使得高中化学教学既能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理解的程度,又能强化学生对于知识探究的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化学课程的实际特性,保障问题本身的有效性及问题设置时机的恰当性,促使问题设置法将高中化学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邵正亮.高中化学“问题情景——探究——拓展”教学模式的创建与实践[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04).
  [2]张昊.探讨高中化学新课程设置栏目及教学模式[J].数理化学习,2013(04).
其他文献
GMP(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for Drugs)是世界制药工业界一致公认的药品(包括兽药)生产必须遵守的准则,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早已作为制药行业必须执行的法
小叶丁香喜光耐寒,抗旱能力较强,枝条细柔,树姿华丽,花色靓艳,一年开花2次,是不可多得的园林优良花灌木树种。介绍了小叶丁香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播种育苗、扦插育苗等项
1卫生防疫饲养场地与一切用具要经常消毒.谢绝外来人员进入畜舍.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做好各类疫苗预防接种工作.常规免疫程序:
目的 探讨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代谢影响.方法 5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2周末、4周末、8周末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评定疗效,分别在治疗
园林废弃物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沤制以后是优质有机肥,可以用于苗圃施肥、替代基质、土壤改良剂等。对园林废弃物堆肥不同比例用于容器育苗基质进行了研究。
猪圆环病毒(PCV)是目前发现的一种最小的动物病毒,已知有两个血清型,即PCV1和PCV2.据报道,PCV1对猪无致病性,但能使其产生血清抗体,而PCV2对猪具有致病性,是引起断奶仔猪多系
摘 要:社区教育将社区活动与教育相结合,可弥补基础教育的不足,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实际中的社区教育存在着资源利用不充分、没有形成完整可靠的体系等问题。文章从联合文化站、建立培训中心,与企业联办、开办职工学校,老干部兼职、发挥志愿作用几方面,研究如何整合资源丰富社区教育活动。  关键词:社区教育;整合资源;学习型社会;社区活动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