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进行单亲家庭学生教育个案介入之前,教师要明白任何问题的产生都不是由单一因素所导致的,背后往往有着更为复杂的原因,所以应该将教育对象置于整个家庭环境中去考察和分析,只有帮助整个家庭机构得到有效改善,形成家庭系统的有效支持,才能对教育对象产生持久性的正面影响。
关键词: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管理;反思;对策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才能,只是很多时候容易被忽视和掩盖,所以要走出过度自卑的迷霧需要老师的教育与引导,特别是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管理尤其重要。下面以小雅这一案例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案例:小雅是我校即将小升初的学生,有自我封闭、过分迷恋手机、厌恶学习、偏执焦虑等心理和行为问题。笔者在与案主及其相关人员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父母离异、母亲与舅舅一家的矛盾、母女关系的疏远是导致小雅问题愈发严重的主要原因。在这些基础之上,笔者运用优势视角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通过心理社会治疗和结构家庭治疗模式进行介入治疗。具体介入分为四个阶段:建立互信关系,发现兴趣爱好,唤醒内心梦想,以及改善家庭关系。随着个案服务逐步实施,小雅逐渐摆脱了心理困境,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重新融入到家庭和学校生活之中。个案服务结束后,笔者进行了如下的反思和总结。
一、教育研究反思
1.实务技巧的反思
在个案介入过程中介入技巧运用不娴熟。案主的家庭结构是以母女关系为主线,以外婆、舅舅、舅妈之间的关系为辅线而构成的。在这样一个较为复杂的家庭关系中,围绕舅妈所产生的家庭矛盾是整个家庭关系疏远的源头所在。这直接导致笔者受到整个家庭的排斥,无法实现融入案主家庭的既定目标,这为后续的个案介入带来不少的困难。梳理整个的介入过程,笔者认为教师在开展服务时应该灵活的运用介入技巧,否则会适得其反。
2.介入模式的反思
本次研究笔者通过设定家庭主题活动的方式逐渐改善了小雅家庭结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出现家庭成员之间难以协调,在具体行动过程中面临尴尬甚至直接冲突的现象,而且结构的形成往往会出现一定的路径依赖,真正要实现彻底的家庭机构的变革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3.工作伦理的反思
笔者及时深入了解其中背后的原因,和案主进行及时有效的探讨,在以尊重案主意愿的前提条件下,对于之前的计划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修改,进而能够帮助案主最终保持和坚定的执行下去,从而最终实现完成既定任务和计划的目标。所以一旦出现陷入两难的的伦理困境时候,即使可能对于整体的介入服务工作的推进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也应该在尊重案主的意愿这一前提条件下,适时的调整和修改计划方案,找出伦理问题出现的源头和因素,及时梳理和解决问题产生的根源,确保在更加科学合理的服务计划下,能够正常有序的开展下去。
伦理问题是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助人活动过程是最为常见的问题,我们不仅要遵循伦理守则,而且也要根据具体所遇到的情况灵活转变,从而更能设身处地的为案主服务。
二、建议与对策
1.营造平等、关爱的校园环境
离异单亲家庭青少年成长困境问题不是单个个体和家庭问题,实际上关系到整个社会发展问题。同样对于青少年不良心理问题的解决,也不只是在于家庭和个体的自我解决,还需要学校的合力来一起解决。
2.构建良好、温暖的家庭氛围
改善教育方式和相处模式,对于整个家庭环境和家庭结构的优化至关重要,更是解决青少年成长困境问题的关键环节。应该让父母认识到,离异单亲家庭孩子所处的心理困境,更多是来自精神层面而非物质层面。很多青少年之所以会面临很多成长困境问题,更多是精神支柱的坍塌,家庭关爱的缺失,以及缺乏他人的认同和理解,导致自我封闭和情感障碍。最后,应该注重亲情关系的培养,切不能以工作繁忙为理由而忽视了亲子关系的培养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缺乏这样的意识,特别是对于离异单亲家庭来说,一方面面临较为沉重的生活压力,另一方面又面临比较脆弱的家庭关系,这种情况值得人们高度重视,父母都应该做一个有心之人。
3.尊重成长规律,增强自信心
家庭的破裂是对家庭结构的冲击,更是对孩子的一种巨大伤害。因为它涉及到学生内心的创伤,也牵涉到学生最为敏感的神经。特别是对于己经产生了不良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常常伴有严重的孤僻、焦虑甚至是冲动倾向。这在个案介入过程中,除了首先要求建立起信任关系之外,还应该注重专业技巧的运用。如果只是通过访谈的方式,很难深入到问题的本质。因为作为案主本身在交流沟通这块就存在比较严重的缺陷,表达能力和沟通意愿上都非常弱。同时,由于案主过于敏感的心理,只是就问题本身来直接介入的话,很容易触发案主的防备、抵触、排斥心理。应该采取优势视角理论,发现案主的优势,并要支持和强化案主的优势。要做到重视案主的兴趣,挖掘案主的才能,可以转移沉迷于虚拟网络世界的焦点。
在解决青少年成长困境问题上,应该始终立足于青少年自身的特点,以改善沟通和教育方式为着力点,依靠社会政策的保障,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方合力,为离异单亲家庭青少年的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于秀爽.家庭离异学生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12.
[2] 周莉.解析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J].求实,2006.3.
[3] 赵桂军,何凤梅.离异家庭青少年心理问题分析及干预效果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7.
关键词: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管理;反思;对策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才能,只是很多时候容易被忽视和掩盖,所以要走出过度自卑的迷霧需要老师的教育与引导,特别是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管理尤其重要。下面以小雅这一案例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案例:小雅是我校即将小升初的学生,有自我封闭、过分迷恋手机、厌恶学习、偏执焦虑等心理和行为问题。笔者在与案主及其相关人员进行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父母离异、母亲与舅舅一家的矛盾、母女关系的疏远是导致小雅问题愈发严重的主要原因。在这些基础之上,笔者运用优势视角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通过心理社会治疗和结构家庭治疗模式进行介入治疗。具体介入分为四个阶段:建立互信关系,发现兴趣爱好,唤醒内心梦想,以及改善家庭关系。随着个案服务逐步实施,小雅逐渐摆脱了心理困境,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重新融入到家庭和学校生活之中。个案服务结束后,笔者进行了如下的反思和总结。
一、教育研究反思
1.实务技巧的反思
在个案介入过程中介入技巧运用不娴熟。案主的家庭结构是以母女关系为主线,以外婆、舅舅、舅妈之间的关系为辅线而构成的。在这样一个较为复杂的家庭关系中,围绕舅妈所产生的家庭矛盾是整个家庭关系疏远的源头所在。这直接导致笔者受到整个家庭的排斥,无法实现融入案主家庭的既定目标,这为后续的个案介入带来不少的困难。梳理整个的介入过程,笔者认为教师在开展服务时应该灵活的运用介入技巧,否则会适得其反。
2.介入模式的反思
本次研究笔者通过设定家庭主题活动的方式逐渐改善了小雅家庭结构,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常常出现家庭成员之间难以协调,在具体行动过程中面临尴尬甚至直接冲突的现象,而且结构的形成往往会出现一定的路径依赖,真正要实现彻底的家庭机构的变革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
3.工作伦理的反思
笔者及时深入了解其中背后的原因,和案主进行及时有效的探讨,在以尊重案主意愿的前提条件下,对于之前的计划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修改,进而能够帮助案主最终保持和坚定的执行下去,从而最终实现完成既定任务和计划的目标。所以一旦出现陷入两难的的伦理困境时候,即使可能对于整体的介入服务工作的推进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也应该在尊重案主的意愿这一前提条件下,适时的调整和修改计划方案,找出伦理问题出现的源头和因素,及时梳理和解决问题产生的根源,确保在更加科学合理的服务计划下,能够正常有序的开展下去。
伦理问题是教育工作者在开展助人活动过程是最为常见的问题,我们不仅要遵循伦理守则,而且也要根据具体所遇到的情况灵活转变,从而更能设身处地的为案主服务。
二、建议与对策
1.营造平等、关爱的校园环境
离异单亲家庭青少年成长困境问题不是单个个体和家庭问题,实际上关系到整个社会发展问题。同样对于青少年不良心理问题的解决,也不只是在于家庭和个体的自我解决,还需要学校的合力来一起解决。
2.构建良好、温暖的家庭氛围
改善教育方式和相处模式,对于整个家庭环境和家庭结构的优化至关重要,更是解决青少年成长困境问题的关键环节。应该让父母认识到,离异单亲家庭孩子所处的心理困境,更多是来自精神层面而非物质层面。很多青少年之所以会面临很多成长困境问题,更多是精神支柱的坍塌,家庭关爱的缺失,以及缺乏他人的认同和理解,导致自我封闭和情感障碍。最后,应该注重亲情关系的培养,切不能以工作繁忙为理由而忽视了亲子关系的培养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缺乏这样的意识,特别是对于离异单亲家庭来说,一方面面临较为沉重的生活压力,另一方面又面临比较脆弱的家庭关系,这种情况值得人们高度重视,父母都应该做一个有心之人。
3.尊重成长规律,增强自信心
家庭的破裂是对家庭结构的冲击,更是对孩子的一种巨大伤害。因为它涉及到学生内心的创伤,也牵涉到学生最为敏感的神经。特别是对于己经产生了不良心理问题的青少年,常常伴有严重的孤僻、焦虑甚至是冲动倾向。这在个案介入过程中,除了首先要求建立起信任关系之外,还应该注重专业技巧的运用。如果只是通过访谈的方式,很难深入到问题的本质。因为作为案主本身在交流沟通这块就存在比较严重的缺陷,表达能力和沟通意愿上都非常弱。同时,由于案主过于敏感的心理,只是就问题本身来直接介入的话,很容易触发案主的防备、抵触、排斥心理。应该采取优势视角理论,发现案主的优势,并要支持和强化案主的优势。要做到重视案主的兴趣,挖掘案主的才能,可以转移沉迷于虚拟网络世界的焦点。
在解决青少年成长困境问题上,应该始终立足于青少年自身的特点,以改善沟通和教育方式为着力点,依靠社会政策的保障,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方合力,为离异单亲家庭青少年的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于秀爽.家庭离异学生的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12.
[2] 周莉.解析离异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J].求实,2006.3.
[3] 赵桂军,何凤梅.离异家庭青少年心理问题分析及干预效果研究[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