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工作人,都应该有谢幕的机会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isonl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三的采访一直遇到大雨,傍晚时才停下来。厨房门前的遮雨棚像一个沉重的水兜,盛满了雨水,几个站在外面的马戏团工作成员正在琢磨怎么把它清空,其中一个长得高的跳起来托了一下雨棚,水被高高的托起,十分不凑巧,落到了抱着照相机冲到屋里换镜头的摄影师李伟身上,他的后背看上去全湿了。
  一些人开始道歉,拿来毛巾。因为拍摄时间短暂,李伟没有时间擦,只好坚持用可能进水的照相机一直抓拍。在这个过程中,李伟的身边多了一位白头发老者,手里抓着一件T恤,等待他换下衣服后拿去烘干。他还担心地看着闪光灯,直到看到这家伙亮了才轻声对李伟说,“这回好了。”那时我们谁也没有注意到他在现场,也不知道他就是采访名单上的后台经理Bernard Bowles。
  对陌生人尚如此细致,不难看出Bernard工作起来是什么样子,我们想知道,他是怎么把这种状态留到今天的。在漫长的、琐屑的工作过程中,都发生了一些什么。
  “天哪,我的上帝,那是个长久的故事。”Bernard惊呼。
  年轻时Bernard是一个自由工作者,他为“很多很多”的公司工作,做“很多很多”的杂事,有一天,他看到太阳马戏团的招聘告示,于是就应聘成了在马戏团帐篷门口刷黄色告示牌的人。再后来,他开始做其他的后勤工作,比如说,室外的技术工作、在帐篷外清理道具等。“在我走进帐篷后台之前,那真是很多很多的杂事。”可是Bernard一直耐心,也许是因为他从做杂事开始,记忆里总有朝不保夕的意识,“这是我真正想要的工作,你知道在整个巡演中,总有人随时待命来代替你,所以,我总是很有耐心。”
  一个后台经理的作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必须确认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妥当,演员们需要知道自己应该在哪些时间出现在哪个地点,去哪里找衣服,什么时候穿好。整个工作就是把所有细小的步骤整合到一起。“但是因为事情太多,你总有‘无法聚焦’的时候。比如本来应该放在A点的东西,稍微偏了一点儿,演员上场的时候就有可能找不到了。有时候忘记告诉一个演员上台,很可能接下来你就会发现,整个演出继续不下去了。”
  “那你觉得这些细碎的工作中,什么最重要?”
  “并没有一个工作会比另一个更重要。”Bernard说,“也没有一个人的工作比另外一个更重要,每个人都应该享受谢幕时的掌声。”
  太阳马戏团有一个传统,每个参与演出的人,无论何种角色,都要在谢幕时排成一队,绕着舞台走一圈,享受观众的欢呼和喝彩。这是超出演出本身的感人部分,当你看到在《Quidam》中穿着像实验室中防菌服一样的演出服、始终充当背景的演员把衣服拉开、露出自己真实脸庞的时候,当你看到他们的陶醉、看到他们因你的感动而感动的时候,你觉得这本身就是一场梦幻的戏剧。
  “我感觉每个演员都在感谢我对他们的感谢,是这样吗?”我们向Bernard征询这是否是支持每个演员Up的原因,Bernard非常赞同。“每个演员都爱谢幕,为什么?因为谢幕时,可以直接听到掌声,知道观众为什么会流泪,你会知道他们看到的一切有多美丽。也终于看到了自己努力的目的,知道为什么要那么辛苦训练、排演。”Bernard停顿了一下,然后补充了一句,“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谢幕的,所以要给自己一个想象谢幕的机会。”
  Bernard的工作不能谢幕,他就像那些因公司机构太大,不能作为终端直接和顾客接触的人一样;他也不像公司中生产部门的人可以直接制造出产品,他属于服务部门,没有办法感受到谢幕一样鲜活的刺激和价值感,无从向别人证实自己存在的意义,但他依旧有办法Up自己,因为人总有想象力以及一双可以发现自我的眼睛。
  “在太阳马戏团蒙特利尔总部,厨师、经理与接待人员经常会被安排看排演,因为如果长久不看表演,谁都会忘记了工作的目的,忘了自己与马戏团最终产品间的关系。它会让你认为这不过就是流程上的一份工作罢了。我觉得这个方法可以应用到所有行业:如果你不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对最终的结果的作用,又如何为自己的努力感到振奋?对我而言,我知道我工作的价值就是让演员有机会感觉到我所不能感受到的掌声,这掌声对他们非常重要,当我每次看到演员们面带微笑地从舞台上走下来,我就进入了我的谢幕时刻,他们的微笑是给我的掌声。”
  谢幕的意义对于主管还有更大的启发。当Bernard知道了谢幕对自己保持Up的重要性后,他更乐于用这个方法让身边的人保持Up,“作为一个主管,我们更有责任让身边的人好像在谢幕中。我们会一直看他们的表演,而不会在演出结束前五分钟才从剧场后门悄悄溜进来,对他们说,你们表演得真好!你对他们在不在乎是唬不了他们的,这看起来是小事,但是你会因此失去他们的信任,当你要求他们表演得更努力、更投入的时候,他们根本听不进去。”
  在太阳马戏团世界各地巡演的后台中,始终有一块四五平方米的圆形红色地毯,这是他们的传统。在这块红地毯上,永远有一台播放当天演出录像的电视机。这是一块神圣的区域,只有表演艺术家们可以踏上去,他们每天表演完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脱了鞋子,看自己当天的表现。“你可以说他们在这里是要找到表现不足的地方,以便改进,但我觉得,他们实际是自己给自己谢幕。在他们看到整个节目前,大多只专注于自己的表演及角色,但通过这次自己给自己的谢幕,他们可以看到观众会流泪的原因,他们会意识到,真正撼动人心的,是整个团队的演出。”
其他文献
很多人说,他们所从事的,并不是自己“理想中”的工作。  他们理想中的工作,应该是在太阳马戏团黄蓝相间的大帐篷下,手持“空中飞人”的秋千,脚踩高跷,或者带上小丑的鼻子。  “那应该是自由的、没有层级的、艺术家般的、惊心动魄的、与众不同的、维持生命热度的、超越名利的、最直接享受到掌声的、环游四海的工作,应该每天都可以把近乎疯狂的想法变成可能。”人们描述。  “只有进入了理想中的组织,我才能发挥我的长处
期刊
2007年,还有什么组织比“太阳马戏团”更具吸引力?  当第一次印刷的、以他们名字为开篇的《蓝海战略》登上畅销书排行榜;  当在摩纳哥,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年度企业家奖评委经过深思熟虑后把奖项颁给盖·拉里贝特;  当他们随《Quidam》巡演至上海,把五星红旗插上帐篷:  所有人就不能停止给这个企业插上神化的翅膀。  23年前,创始人盖·拉里贝特在创立太阳马戏的时候只有一个简单的想法,那就是太阳马戏要
期刊
Profile  1941 年生于日本大阪 , 成年之前的他在运动场和大街上度过了童年。曾迷恋过船模和航模制作 , 并学过木工手艺 , 也学过拳击 ,18 岁时 , 安藤开始考察日本文化古城京都和奈良的庙宇、神殿和茶社等传统建筑。三年后开始游历欧美 , 考察研究西方文明中的著名建筑。  28 岁 , 安藤回到家乡大阪成立了安藤忠雄建筑事务所。  34 岁那年完成了自己的成名作——住吉的长屋 , 此
期刊
翻译 / 施智梁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斯蒂芬 · 波尔特 (Stephan B. Poulter) 博士在其著作《父亲效应》 (The Father Factor) 中总结了 5 种父亲的教养方式 : 超级巨星型、定时炸弹型、被动沉默型、失踪缺席型和良师益友型。  它们有各自不同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态度直接影响到你的职场表现。那些所谓的人际互动、潜在的情感纽带、行为模式、职业障碍和晋级都归因于你和父亲之
期刊
与同事之间 , 到底该保持什么样的关系 , 是要好的朋友 , 还是仅仅工作上的合作伙伴 ? 那些对此感到困惑并向《职场》寻求答案的职场新鲜人 ,将在这篇文章中有所获益。    说到同事关系 , 我们每天花费 8 小时以上的时间在工作上 , 与同事的相处时间甚至比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还长。有多项研究证明 , 如果你和同事能够彼此建立深厚的友谊 , 更能对你的工作带来正面影响。美国知名管理顾问公司盖洛普
期刊
每个人都渴望能在马戏团那样的组织里工作:刺激,在舞台上,在灯光下,传奇一样的生活,可以周游世界。我赞成每个人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不过,在你看下面一组色彩斑斓的文章前,我要先棒喝一下,这个理想不能是空想,太阳马戏团中的每个人,都在用他们对职业的理解和热情,让这份工作更加理想起来。    空想家也有伟大的向往。如果说他们的向往和马戏团工作者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在向往面前,空想家十几年如一日地
期刊
虽然工作以来,我从没有和客户谈过一次Big Deal,不过我还是像工作第一天所做的那样:  穿上衬衣,拉上领带,把超薄腕表紧紧扣在手腕上。  我突然开始冒汗。一丝毫的不适感终于扩大。我知道,尽管装束和第一天一样,但是我心里已经有东西在悄悄改变。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穿上这身行头,感觉这是我毕业追求的事业,但现在,我感觉它就只是份儿工作。新奇、乐观、豪情满怀这些品质正从我朝九晚五的工作中消失。  我
期刊
在太阳马戏团位于蒙特利尔总部的排演室里,六位艺人同时站上秋千,轻轻摇摆,随之起跳,他们彼此擦身交错,干脆精准得犹如用翅膀飞翔。  不过,教练显然不怎么满意。  “这个不是个人秀!”他对着其中一个大吼。“我们只剩一个月了,这样不行。你得注意旁边的伙伴,感觉其中的韵律,然后配合,这样才可以把自己表现给观众看。你看起来要像是不费吹灰之力,这样观众才会觉得他们跟着你飞。”这是《太阳马戏团的魔力》一书中的一
期刊
太阳马戏团中的工作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创作组,他们主要在蒙特利尔总部工作;一种是执行组,在各地巡演。创作组是每一出马戏的设计者,他们是“混乱的制定者”;执行组负责确保制定出的马戏精准落实,不允许丝毫偏离。  Louise(果然是法国人)的工作一点儿都没有我们想象的好玩。看看他背后的工具箱就知道,他属于执行组,终日的工作就是负责测试、重复检查、保养所有的设备。  “道具人员必须参与每场演出,从头到尾
期刊
朋友拍我:“快看,上头有人!”  我一时目瞪口呆。舞台旁边四根大柱子中,有三根的顶端都坐着一个人,他们脚踩半镂空的钢架,手持追光灯。也许很多人正和我一样,视线顺光明而去,却很少深究是什么驾驭了光线的走向,而那些持灯站在黑暗中的人,又是什么样的表情。  灯光主管助理Andrew挂着腼腆的微笑站在我面前,脖子上套着耳机,活像刚刚被人从工作岗位上拽下来。他并非三个柱上之人,而是和灯光主管分别在前后台呼应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