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法“公共服务的体制保障”国际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
【出 处】
:
中国行政管理
【发表日期】
:
2007年8期
其他文献
在党的十七大即将召开的历史时刻,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和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将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胡锦涛总书记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的重要讲话,对这一重大问题给予深刻阐述,庄严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本文分析了社会保障政策执行的伦理要求,并针对我国政府社会保障政策执行中的伦理问题,提出要坚持公共利益取向、加强政府诚信建设,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政策执行主体的伦理道德修养、加强社会保障政策执行中伦理制度建设等正确的伦理导向,以提升社会保障政策执行的整体效能。
民主是马克思主义范式一个久远而常说常新的话题。民主与治理有着必然的联系。从治理的角度看,“民主”本身就应该是最重要的公共事业机构或基础设施之一,它所指向的对象是公共领域,该领域由人民支配。从民主的角度看,民主是治理的基础,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民主”就是一种“治理”,同时民主也是治理公共事业机构的手段。
马克思主义范式历来对于话语权有相当的重视,认为:有了发言权才有行动权。推动治理研究,就必须把治理作为一种话语霸权来推动。“治理”话语的基础就是对“治理”语词的深刻把握、大力推广,尤其是把“治理”这个汉语语词作为我们政治行动、学术行动话语权利来推动。
马克思主义范式对于方法论的选择有着传统的偏好,那就是在理性思维中特别注重逻辑与历史的统一。逻辑的方法、逻辑地思维,历来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建构宏大理论、思索细致问题的自然选择。“治理”不仅是公共管理研究者的概念,更是他们的“逻辑”:理论建构的方法和思考问题的工具。那么,“治理”是否能够成为人们的思维规律(至少是一种思维方法),
对比于以往一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范式的重大实践价值在于不仅深刻地看到了“政治”在社会发展、政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而且清楚地认识到了“政治”在学术发展、学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要全面系统进行治理研究,把建构起通识性的治理理论与方法,应该首先选择把“治理”作为政治来推动。当然,从实践来看,“治理”已经成为一种政治。
所谓范式(paradigm),就是指研究者所假定、接受和采用的基本信念、概念、模式、理论架构、价值取向和研究方法。不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学说,还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都已经成为一种影响强大、运用广泛的思维框架和思考传统。马克思主义无疑已经成为一种研究范式。以马克思主义范式去分析和把握“治理研究”,是我国公共管理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必须行动、必然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