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月27日至30日,在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北大荒展团厚积薄发,揽获10.8亿元合同,夺得了另一个大丰收。
引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黑龙江农垦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耕地面积4260多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230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4%;2011年垦区粮食总产407.4亿斤,粮食商品率94%,居全国前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9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2.5个百分点,垦区已成为全国农业生产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有农场经济区域。
近几年来,黑龙江垦区围绕米、面、油等十大主导品种产业,打造出22家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能力2363万吨,加工比例达到89.8%,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黑龙江垦区在良种繁育、良法良田结合和农机农艺配套等方面位居国内领先水平,粮食综合单产达到495公斤,比全国平均高出43.7个百分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贡献率分别达到82%和68%;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6.4亿元,比上年增加228.3亿元,增长21.1%,GDP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近三年增速均在18%以上。农场职工家庭平均收入达到1.6万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黑龙江垦区170万农场职工勤劳智慧和汗水的成果。
粮食生产连续8年实现播种面积、综合单产和总产量历史性突破。2011年垦区种植各种农作物284.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5%,实现农业增加值341.9亿元,增长14.8%。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74.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5%,占全部农作物的比重达96.5%。高产作物水稻和玉米分别达到145.5万公顷和68万公顷,两者占粮食面积的比重为77.8%,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为垦区粮食总产量跃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粮食综合单产实现7423公斤/公顷,比上年增长10.4%。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再创历史新高,总产量达到203.7亿公斤,比上年增长12%,在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和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进一步增强。粮食产量占全省和全国的比重分别为36.6%和3.6%,对当年全省和全国粮食增量的贡献率分别为39.3%和8.9%。为国家提供的商品粮达到191.5亿公斤,粮食商品率达94.0%,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历经64年的开发建设,垦区已累计生产粮食2637.7亿公斤,累计向国家交售商品粮2028亿公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四次跨越式发展,即由1978年的不到25亿公斤,1995年首次跨越50亿公斤;2005年和2009年分别突破100亿公斤和150亿公斤;2011年首次跃上200亿公斤新台阶,其中商品粮191.5亿公斤,可以保障全国1.2亿城镇人口一年的口粮供应,成为国家抓得住、调得动、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中华大粮仓”。
绿色、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定规模逐年扩大,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日臻完善。目前垦区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数达到285个,比上年增加28个,占全省的23%;全年种植绿色有机食品农作物175.6万公顷,占垦区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62.7%,占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的41%;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总数达606个,占全省的15.2%,产地认定面积232.5万公顷,占全省的24%,无公害农产品567个,比上年增加66个。到2011年末,垦区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累计获得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农场项目23个,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63个。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项目建设稳步增加,2011年建设项目16个,创建项目42个。垦区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全面展开,建成了部级质检中心3个,6个重点县级和3个县级农产品质检站项目全面启动。
建设国家级食品安全生产基地
在北京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一位来自黑龙江垦区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参加农交会,就是要把我们垦区高品质、零污染农产品推到全国市场,打开更广的销路。”
近两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黑龙江垦区主动谋划、超前部署,提出了要建设国家级安全食品生产基地,并将其作为垦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目标。
黑龙江垦区按照 “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的要求,借鉴国际通用做法,建成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系统。该系统从满足生产者记录、消费者查询、政府部门监管的角度出发,以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为实施主体,以落实生产者责任为核心,形成了集软件定制、数据采集、汇总、管理、查询、监管等多个子系统为一体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电子化标识等设备,实现了从农业投入品使用到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收购、储藏、运输、销售记录全程信息化管理。质量安全生产体系建设,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高品质、安全,成为黑龙江农垦区农产品的标签。
作为第十届农交会黑龙江垦区的参展企业之一,北大荒牛业集团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于2008年10月开始投入使用,不但实现了单头牛肉的追溯,而且解决了很多在养殖、收购、生产、仓储、质量检测与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做到了从养殖场到市场全过程的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北大荒牛业已实现2大系列、10大类别、193种主要产品的追溯。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全面改善了北大荒牛业管理现状、提高了产品质量、缩减了成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与产品市场占有率。可追溯的产品源源不断地发往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经济发达地区。
近两年肉牛加工业受金融危机影响,销售量大幅下降,北大荒牛业凭借质量追溯体系仍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北大荒牛业一位参会代表告诉记者,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是北大荒牛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企业管理融于一体,并不断优化发展,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为企业从制造型生产向服务型生产、建设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现代化企业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瞄准全球食品市场
黑龙江垦区近年来更多地参与国际农业市场的竞争与合作,打造一个开放型、外向型、竞争型现代化农垦集团公司。近几年,黑龙江垦区对外贸易稳步发展,2011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出口总额实现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4%。这次来农交会参展的北大荒绿色特色产业出口基地是黑龙江省唯一一家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取得新成效。2011年签订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413项,其中利用外资项目53项。实际利用国内外资金65亿元,比上年增长75.2%。其中合同利用外资到位额844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2.4%。
实施“走出去”战略向纵深发展。在俄罗斯、菲律宾、朝鲜、美国、巴西、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我国香港特区注册公司19个,合作企业达9个;境外产业多元发展,开发内容不断丰富,在优势农业境外开发的基础上,产业链条延伸到加工业、畜牧业、木材采伐、矿藏开采、贸易流通、现代物流网络建设等行业。在境外租种土地150万亩;对外劳务输出累计达到11080人次,输出生产机械3200台(套);累计境外投资超过5.24亿元人民币,累计生产粮豆9.5亿公斤。
黑龙江垦区通过巩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安全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正在朝着国际上有影响力的食品工业集团迈进,“北大荒”品牌将成为世界级品牌!
引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黑龙江农垦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耕地面积4260多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2306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4%;2011年垦区粮食总产407.4亿斤,粮食商品率94%,居全国前列;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97%,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2.5个百分点,垦区已成为全国农业生产规模最大、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国有农场经济区域。
近几年来,黑龙江垦区围绕米、面、油等十大主导品种产业,打造出22家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能力2363万吨,加工比例达到89.8%,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黑龙江垦区在良种繁育、良法良田结合和农机农艺配套等方面位居国内领先水平,粮食综合单产达到495公斤,比全国平均高出43.7个百分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贡献率分别达到82%和68%;2011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6.4亿元,比上年增加228.3亿元,增长21.1%,GDP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近三年增速均在18%以上。农场职工家庭平均收入达到1.6万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黑龙江垦区170万农场职工勤劳智慧和汗水的成果。
粮食生产连续8年实现播种面积、综合单产和总产量历史性突破。2011年垦区种植各种农作物284.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5%,实现农业增加值341.9亿元,增长14.8%。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74.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5%,占全部农作物的比重达96.5%。高产作物水稻和玉米分别达到145.5万公顷和68万公顷,两者占粮食面积的比重为77.8%,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为垦区粮食总产量跃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粮食综合单产实现7423公斤/公顷,比上年增长10.4%。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再创历史新高,总产量达到203.7亿公斤,比上年增长12%,在黑龙江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和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进一步增强。粮食产量占全省和全国的比重分别为36.6%和3.6%,对当年全省和全国粮食增量的贡献率分别为39.3%和8.9%。为国家提供的商品粮达到191.5亿公斤,粮食商品率达94.0%,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历经64年的开发建设,垦区已累计生产粮食2637.7亿公斤,累计向国家交售商品粮2028亿公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了四次跨越式发展,即由1978年的不到25亿公斤,1995年首次跨越50亿公斤;2005年和2009年分别突破100亿公斤和150亿公斤;2011年首次跃上200亿公斤新台阶,其中商品粮191.5亿公斤,可以保障全国1.2亿城镇人口一年的口粮供应,成为国家抓得住、调得动、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的“中华大粮仓”。
绿色、有机食品和无公害农产品认定规模逐年扩大,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日臻完善。目前垦区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数达到285个,比上年增加28个,占全省的23%;全年种植绿色有机食品农作物175.6万公顷,占垦区农作物总种植面积的62.7%,占全省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的41%;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总数达606个,占全省的15.2%,产地认定面积232.5万公顷,占全省的24%,无公害农产品567个,比上年增加66个。到2011年末,垦区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累计获得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农场项目23个,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63个。农垦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项目建设稳步增加,2011年建设项目16个,创建项目42个。垦区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全面展开,建成了部级质检中心3个,6个重点县级和3个县级农产品质检站项目全面启动。
建设国家级食品安全生产基地
在北京第十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一位来自黑龙江垦区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次参加农交会,就是要把我们垦区高品质、零污染农产品推到全国市场,打开更广的销路。”
近两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黑龙江垦区主动谋划、超前部署,提出了要建设国家级安全食品生产基地,并将其作为垦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目标。
黑龙江垦区按照 “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的要求,借鉴国际通用做法,建成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系统。该系统从满足生产者记录、消费者查询、政府部门监管的角度出发,以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民为实施主体,以落实生产者责任为核心,形成了集软件定制、数据采集、汇总、管理、查询、监管等多个子系统为一体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通讯、电子化标识等设备,实现了从农业投入品使用到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收购、储藏、运输、销售记录全程信息化管理。质量安全生产体系建设,保障了农产品的质量。高品质、安全,成为黑龙江农垦区农产品的标签。
作为第十届农交会黑龙江垦区的参展企业之一,北大荒牛业集团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于2008年10月开始投入使用,不但实现了单头牛肉的追溯,而且解决了很多在养殖、收购、生产、仓储、质量检测与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做到了从养殖场到市场全过程的生产可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追踪、责任可追究。北大荒牛业已实现2大系列、10大类别、193种主要产品的追溯。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全面改善了北大荒牛业管理现状、提高了产品质量、缩减了成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与产品市场占有率。可追溯的产品源源不断地发往北京、上海、广州、香港等经济发达地区。
近两年肉牛加工业受金融危机影响,销售量大幅下降,北大荒牛业凭借质量追溯体系仍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北大荒牛业一位参会代表告诉记者,质量追溯体系建设是北大荒牛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与企业管理融于一体,并不断优化发展,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之一,为企业从制造型生产向服务型生产、建设工业化与信息化相融合的现代化企业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瞄准全球食品市场
黑龙江垦区近年来更多地参与国际农业市场的竞争与合作,打造一个开放型、外向型、竞争型现代化农垦集团公司。近几年,黑龙江垦区对外贸易稳步发展,2011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出口总额实现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6.4%。这次来农交会参展的北大荒绿色特色产业出口基地是黑龙江省唯一一家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
招商引资和对外经济贸易合作取得新成效。2011年签订国内外经济技术合作项目413项,其中利用外资项目53项。实际利用国内外资金65亿元,比上年增长75.2%。其中合同利用外资到位额844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2.4%。
实施“走出去”战略向纵深发展。在俄罗斯、菲律宾、朝鲜、美国、巴西、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我国香港特区注册公司19个,合作企业达9个;境外产业多元发展,开发内容不断丰富,在优势农业境外开发的基础上,产业链条延伸到加工业、畜牧业、木材采伐、矿藏开采、贸易流通、现代物流网络建设等行业。在境外租种土地150万亩;对外劳务输出累计达到11080人次,输出生产机械3200台(套);累计境外投资超过5.24亿元人民币,累计生产粮豆9.5亿公斤。
黑龙江垦区通过巩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安全食品生产基地建设,正在朝着国际上有影响力的食品工业集团迈进,“北大荒”品牌将成为世界级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