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升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就业的对策研究

来源 :科学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long12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境况下,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的就业压力不言而喻。造成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探究提升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关键词】毕业生;弱势群体;就业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迈进步伐的加快,高校每年的毕业生数量也逐年快速增长。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近年来尤其严峻,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而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在就业工作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特殊性。因此,积极探究提升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的就业对策,应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就业困境分析
  由于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在家庭条件、综合素质和社会资源等多方面处于相对劣势,导致他们在市场化的激烈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在求职过程中困难重重。
  1.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就业困境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或是欠发达城市的低收入家庭。几乎所有的高校每年都有大量经济困难学生无法按时缴纳学费,甚至连正常的生活费用都无法保证。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社会,尽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主动性较强,但面对高昂的就业成本和用人单位的选择时,他们仍面临和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2.受用人单位性别歧视和残疾学生群体的就业困境
  长期以来,在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女大学生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受用人单位性别歧视的弱势群体。尤其是在理工科院校,社会对理工科女生的需求量远远少于男生。不少品学兼优的女大学生被性别门槛挡在求职门外,破坏了社会的公平原则,造成了劳动力资源配置失衡和人力资源浪费。而残疾学生虽然进入大学求学的门槛降低了,但在毕业求职过程中,仍受到用人单位的歧视和排挤。
  3.综合素质较差和心理素质脆弱学生群体的就业困境
  毕业生就业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体现为综合素质和心理素质的竞争。综合素质较差的毕业生或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无法按时毕业;或由于人际交往能力欠缺,无法传递给用人单位所需的信息;或由于道德品质较差,在实习和试用期间无法被用人单位接收,造成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的现象。心理素质脆弱的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往往表现出自卑、茫然、焦虑、抑郁、孤僻等心理状态,这部分毕业生如果不能较好地进行自我调节,面对求职中的竞争,压力和不公平等问题时,会对自身造成极大的影响。
  4.社会资源匮乏学生群体的就业困境
  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社会资源匮乏的学生更是在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由于信息获取的不对称性,使得社会资源丰富、人脉广、家庭背景深厚的学生往往在求职中占得先机和主动。尽管在强调公平、公正、公开下的自主择业和双向选择求职过程中,社会资源匮乏的学生,虽然品学兼优,但难以得到“热门”行业和“热门”职位的青睐。
  二、提升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就业的对策建议
  高校毕业生通过大学四年学习,能否顺利就业,直接关系到学生本人及家庭的根本利益,也关系到国家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的就业工作。因此,提升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的就业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多方位的为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1.完善法律法规,促进平等就业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用人单位针对高校毕业生性别、相貌、身体机能等方面就业歧视的法律法规,使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和就业权利。完善以网络招聘和校园招聘的法律法规,增强用人单位招聘的透明度,确保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享有对等的信息渠道。完善用人单位选才制度,坚持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针对用人单位徇私舞弊的违规操作,坚决追究企业和个人的责任。
  2.出台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就业信息平台建设,建立他们的失业保障和社会保险制度,启动就业基金,全面推动高校弱势群体就业工作。深化就业体制改革和分配制度,提高西部和欠发达城市的就业待遇;实施西部计划和基层人才振兴计划;实施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就业“绿色通道”;减少或取消招聘收费项目,降低就业成本;鼓励用人单位招聘女大学生和身体残疾的弱势群体,并给予用人单位相应的政策倾斜。
  3.建立培训机制,提高就业竞争力
  政府应进一步完善高校弱势群体的就业技能培训体系建设,建立合理、科学的培训机制。定期开展普惠制的就业技能培训,充分调动高校弱势群体就业的能动性,发挥他们的优势和能力,确保就业技能培训能适应当前社会的用人标准,进而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二)高校应构建帮扶体系,全面提升高校弱势群体就业的竞争力
  1.完善资助体系,解决经济困难弱势群体就业的后顾之忧
  经济困难群体在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就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高校应积极开设经济困难学生“绿色通道”;建立健全以“奖助学贷”为主的帮扶体系,完善校园资助政策体系,积极推进生源地贷款政策,加大对经济困难学生的奖助学的帮扶力度,积极寻找社会资源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同时,高校应建立科学规范的勤工助学制度,树立他们自力更生的理念,切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2.加强心理指导,帮助心理脆弱学生群体就业树立信心
  高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就业等问卷调查,建立就业心理咨询站、就业心理健康讲座、就业模拟面试等形式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建立校院两级的心理咨询工作室,形成心理健康咨询教师队伍、辅导员、学生干部“三维一体”心理疏导团队。开通校园心理健康咨询网站,在线答疑,随时随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树立先进典型,开展挫折教育、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等专题,培养他们的自强、自信、自立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他们在逆境中成长成才。   3.加强能力培养,提高毕业生弱势群体就业的综合素质
  首先,高校应针对综合素质较差的学生群体免费开设英语、计算机等培训课程;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提供实践场所;鼓励他们参加校园勤工助学岗位;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合作,开展产学研综合教育。其次,高校要有针对性的帮助他们正视就业竞争,加强他们的就业能力培养,提高他们的就业综合素质,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全局意识,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
  4.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毕业生弱势群体就业的竞争力
  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摸清市场需求,准确定位,提高就业服务质量。高校应形成以就业指导中心为主、学生工作队伍为辅的专业就业指导教师队伍。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弱势学生群体开展旨在提高他们就业的指导课、讲座、经验交流、模拟面试和职业规划大赛等活动。高校还应广泛收集就业需求信息,适时召开规模适中、专业对口的校园招聘会,设立就业资助基金,为他们搭建合理的帮扶平台,有计划、分层次的帮助他们确立职业目标、提高职业素质,转变择业观念,提高他们就业的竞争力。
  (三)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提高自身就业能力
  1.毕业生弱势群体应摆正心态、准确定位、面对现实、顽强拼搏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每个个体都存在着差异性。毕业生弱势群体面对竞争激烈的求职,首先他们应摆正心态,准确定位,要善于发现自身的优势和潜力,做自己擅长和感兴趣的事情,不抱怨,不放弃,先就业,后择业,顽强拼搏,走出困境。
  2.毕业生弱势群体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大学阶段是人生吸取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阶段。毕业生弱势群体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被社会淘汰。同时,他们还应注重自身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断加强意志品质和应对挫折能力的锻炼。毕业生弱势群体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拓宽自己的眼界,增长自己的才干,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要改变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的就业现状,除了需要政府和高校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之外,社会、家庭和学生本人更应该积极努力,一起携手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桂华.提升高校贫困生就业竞争力的SWOT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9): 218-220.
  [2]陈灿芬.高校贫困大学生现状研究[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0.
  [3]甘剑锋.和谐社会构建中高校贫困生问题研究[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 2010: 190.
  [4]岑道权.高校贫困生就业弱势问题分析[J].教育与职业, 2011(6): 39-40.
  [5]张琳,丁维明·对大学毕业生中的弱势群体问题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6, (2): 239~241.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建模是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根据高职院校在开展数学建模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本文从学校、师资、教材和学生四个层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结合当前教学现状和计划,对如何在高职院校开展数学建模课程提出了针对性建议。这对当前的高职院校如何开展数学建模课程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数学建模;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自1992年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举办以来,
【摘 要】英语听力是大学英语核心课程之一,然而目前很多大学生入学时英语听力水平低,没有达到高中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经过作者调查发现由于河南省高考英语听力不计入总分,仍然以追求高升学率为目的的高中很少甚至从来不练习听力。这样的听力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学生在大学期间的正常学习。作者针对现状,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提高英语听力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听力;策略  一、研究背景  《全国高级中学英语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财经类高职院校在开设数学实验课程时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困难。然后根据财经类数学课程的安排,从开课方式、师资培训和教学目的等方面探讨了财经类高职院校开设数学实验课程的建议和策略,这在当前的教学理论与实践中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财经院校;高职;数学实验;教学方式  数学实验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不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
【摘 要】人才培养目标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也是高职教育改革的焦点问题。而构建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开发与构建具有职业岗位针对性的课程体系。文章以软件技术专业为例,从基础能力模块、核心能力模块、职业素质能力模块三方面构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课程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课程体系  一、构建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背景  高职教育面对为地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下
【摘 要】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以往的素描是以全因素教学模式为主要教学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在目前的基础教学中,我们需要对素描教学进行重新的思考和研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成为训练的主要目的,使素描教学呈现出多元化的状态,以适应学生在不同专业的发展。以下我们在素描教学中从认识的主动能动性、表现形式、创意思维能力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主观能动性;表现
【摘 要】合理科学的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应该是在不断调整中更贴近市场需求,并为高职护理学生所欢迎的一门课程设置。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的调整主要以《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同时紧紧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知识目标而不断调整制定的。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调整依据  众所周知,课程设置在整个人才专业培养方案中处在重要核心地位,其可以直接反映一所学校的专业特色
【摘 要】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时期技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应随之更新:重视技校生思想道德修养的培养;因材施教,观念革新适应时代需求;教育实际成效作为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创新目标;探索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最为高效的途径。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创新;途径  一、新时期加强技校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新时期我国社会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重要变化,在这个转型
【摘 要】临床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特有阶段,是医学生从学校走向临床的关键时期。临床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医学人才的培养,关系到医学生将来的工作能力和发展潜力[1]。随着社会就业压力加大,学生的考研意向及考研实际严重影响了实习学生的实习效果。很多学生为了考研而放弃了实习,而临近毕业时又由于找工作而放弃了大部分实习时间,进而严重影响了实习质量。为了避免学生出现从众心理,让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毕
【摘 要】速度是跳远项目的核心,跳远成绩的突破,必须以提高速度素质为前提。纵观国内外高水平跳远选手,良好的专项速度是取得成绩的关键。本文通过探讨业余体校青少年跳远运动员专项速度的训练方法,以期为少年跳远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成绩提高提供参考。  【关键词】少年运动员;跳远;专项速度;训练  引言  速度是跳远运动的核心和灵魂,而良好的专项速度是成为一名优秀跳远运动员的关键。最早提出“专项速度”这一概念
【摘 要】依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营造最适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是综合提高学生最基本最重要的任务。  【关键词】儿童;心里健康;环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一位学生的的发展。联合国儿童生态学强调,利用环境陶冶人。依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营造最适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心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