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esarm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学生学好语文的根本途径是自主学习,语文教师要千方百计创设情境,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实践中学好语文。
  
  一、激发自主学习的兴趣
  
  布鲁纳说得好:“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昆虫学家法布尔说:“兴趣能把精力集中到一点。其力量好比炸药,立即可以把障碍炸得干干净净。”动机和兴趣是激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的内驱力。这种内驱力能使学生轻松地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自然地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各种愉快的情境,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介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多一些有创意的设计,时时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主动地获取知识。同时,还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如制作手抄报、编作文集、演课本剧、举办故事会、辩论赛、知识竞赛等,学生必然要主动地走出课堂,走向课外,通过阅读书籍、报刊,甚至上网去查阅相关的资料,而活动的准备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这样,教师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给学生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学生就会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尝试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形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强大推动力。
  
  二、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兴趣是前提,养成习惯是目标。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种推动学习活动的精神力量,它能够使学习过程变得简化和优化。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好的态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为习惯。只有熟练得成了习惯,好的态度才能随时随地表现出来,好的方法才能随时随地地应用,就像出于本能,一辈子享用不尽。”学习语文的习惯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通用性的,不仅语文学科适用,其他学科也适用。如课前主动预习、课后及时复习、课上勤记笔记的习惯等。另一类是专用性的,即语文学习专用的习惯,如听新闻广播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朗读背诵的习惯、片段写作的习惯、勤查字典辞书的习惯等。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关注并指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现行的教材,每个单元前都有“单元提示”,课文下有注释,课文后都有思考练习题,这些都是学习课文最好的钥匙。每篇课文在讲授前,都要求学生拿起笔,带着“提示”和“思考题”读课文,完成预习工作:边读边圈点,圈出生字、生词,借助字典、词典完成文字疏通工作;进而默读课文,对词句进行评点,好的、妙的、不理解的,都用事先规定的不同符号标出来,程度一般的学生,只要求作出记号,程度好的学生则要求写出句段好在哪里?为什么妙?并试着对不理解的地方提问。古人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训,宋代朱熹的《四书集注》中“读文而无评注,即偶能窥其微妙,日后终于茫然,故评注不已也。”更给我们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
  
  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在一种其乐融融的学习氛围中才会才思敏捷,也才敢思、敢说、敢于表达那些带有个性色彩的见解,使之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试着走进学生的心灵。在我们的课堂上,充满了亲切礼貌的语言,“能把你喜欢的段落或语句读一读吗?”“能把你的劳动成果同大家分享吗?”“能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吗?”“谁愿意帮助他?”这样的语言,无形中产生了一种感染力、亲和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民主、共进、互动的学习氛围,精心设疑,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敏感地抓住学生思考中的合理成分,教会学生提问,让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让学生真切地品尝到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滋味。因此,新时期的教师应该有三个“忘记”,三个“记住”:忘记你是教师,记住你是学生的朋友、学习的伙伴;忘记你在教课,记住你是在和学生交流、共进;忘记这是课堂,记住这是你与学生共同施展才华的舞台。
  
  四、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自主学习也是要讲究方法的,我们必须认真研究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的新方法。课堂教学起始阶段,应以明确的学习任务作为启动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操作把手,使学生明确“学什么”、“学到什么水平”,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学习材料不断进行精加工、深加工,善于将学习任务转化为饶有情趣并具有较大思维负荷的问题情境或活动情境,使学生能在完成认知任务的同时,发展自己的自学能力并得到情感上的满足,使课堂真正成为既生动活泼又积极思维的学习场所。例如,教学《三个太阳》时教师设计了如下三个环节:第一,举办“南极科考队新闻发布会”,请“科考队员”简要介绍南极科考经过,然后进行答记者问。第二,组织记者研讨会,专题探讨“三个太阳”的含义。第三,结合“消息”写作要求,为新闻发布会写一则消息。此外,教师还要组织有效评价,使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并及时反思,强化正确的思考过程,纠正错误的思维习惯,逐渐改善自己的学习策略。
  
  五、保证自主学习的时间
  
  学习是个体行为,学生只有通过独立思考与练习,才能使知识得到内化——吸收、外化——表达,但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不少教师为了课堂进度而中断学生自主讨论、思考、朗读的过程;担心学习结果不够理想而剥夺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以讲代之等等。新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有意识地增加学生预习及自学的时间,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操作、思考、交流,要求学生自读、自思、自问、自答、自练、自查等,把教师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学生的主动求知,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总之,自主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只有把语文课堂教学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本文作者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新墩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在当前大力提倡实施素质教育的情况下,学校德育改革正呈现强劲的势头。素质教育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德育工作,而学校德育改革的关键是对学校德育管理的改革。如何进行科学的管理,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提高学生的素质呢?下面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做法。    一、增强德育内容的层次性    德育内容是极其丰富而又相互关联的。在构建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体系时,要认真研究和筛选,尽量使德育工作显示出更好的层递性
期刊
苏轼,一向被推崇为宋代最伟大的文人。他的文和词声名均在他的诗名之上,但他的诗却开拓了宋诗的新园地,所以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国初之诗尚沿袭唐人……至东坡,山谷始自出己意以为诗,唐人之风变矣。”元好问也以为苏、黄丧失了唐人的矩矱:“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苏轼批评吴道子的画时曾说:“出新于法度之中,寄妙语于豪放之外。”从分散在他著作里的诗评来看,这两句话也许可以现成的应用在他自己身
期刊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是冠军的摇篮”、“纪录的温床”。学校开设的每门科目都是为此服务的,体育课也不例外,在以往的学校体育改革中虽然强调用新的项目来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但效果不明显,其原因是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不周,没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没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实际上,学生都喜欢做自己感到有兴趣的事,那些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总会找到各种各样的“理由”
期刊
科举时代,私塾拼命研究八股文;信息时代,学校拼命研究高分数,连大学都在研究呢。  中小学校长大抵都精通统计学。据说,某校的某校长曾经给教务处开会,要求统计考试成绩尽量保留三位小数,务必保留两位小数。0.001分究竟能证明什么呢?但那精确度不能不令人佩服。  教育是解放人,分数却压迫人。分数不死,教育难兴。
期刊
《羚羊木雕》以貌似轻松的童话形式,轻松地诉说了“我”与家庭因一个精美工艺品羚羊木雕而发生的故事,实质揭示了在社会转型期迫切需要重新构建社会道德的严肃而又沉重的话题。  首先这是篇成人童话。文本话语虽是以小孩讲故事的方式展现的,但从义理上审视,这艰涩的二难话题、深刻的社会意义、沉重的思维负担,都是孩子稚嫩的肩膀、幼稚的心灵无论如何也难以负担的。其阅读主体,实在是成人,故谓之成人的童话。这与世界名篇安
期刊
某老师听到上课铃声后,匆忙走进教室,不小心撞在门框上,惹得学生哄堂大笑。看到学生笑自己,他便自我解嘲道:“明知要迟到,连门框都与我过不去。”一句幽默的话为自己搭了个台阶,解脱了尴尬。  人在犯错误或遇到尴尬时往往找托词或其他方式为自己开脱,这既能减轻心理压力,又能使自己逃出尴尬的境地。  由此及彼,悟出一点做人的道理。人人都有犯错或遇到尴尬的时候,如果此时的台阶是由他人提供的,这种减轻心理压力的效
期刊
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呈现出比小学阶段更严重的趋势,后进生所占的比例较大,特别在初中二年级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那么,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严重分化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一、造成分化的原因    首先,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内在心理因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
期刊
教书育人是社会赋予每个教师应尽的神圣职责,它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积极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我们知道,生物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其本身具有重要的思想道德教育功能。但生物学科是一门基础性自然科学,并不像思想品德等学科那样。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是鲜明的,这一特点很容易造成教学过程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其德育内涵的局面。笔者认为,要充分发挥生物教学的思想道
期刊
随着新课程的全面推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而“备课”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反思现行的教师备课,不难发现其存在的弊端,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以“量”为本,形式主义。教学管理对教师的备课检查,过分强调“量”化考核,检查方法只是停留在“数教案”这一机械模式上,忽视了备课的内质,致使许多教师出现了应付检查式的备课或抄教案,甚至补教案的行为。这种无效劳动浪费了教
期刊
“文人画”,顾名思义就是文人画的画。《辞海》中对文人画的解释是:“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的绘画,以别于民间和宫廷画院的绘画。“文人画”的特点不是追求“再现”客观对象,而是追求“表现”客观对象。在表现形式上奉行的是一种“意象化”原则。所谓“意象”,指的是介于“物象”与“心象”之间,以“物象”充实“心象”,以“心象”升华“物象”,所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中国绘画是大文化的产物,是与哲学、文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