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8年全国小学语文组块第四届教学年会上,有幸听到了八节组块教学的课例,对薛法根老师的组块教学有了新的感悟,这些课例“地道”地把薛法根老师的“清简、厚实、睿智”组块教学的风格展示得淋漓尽致,教学设计处处精妙而不失灵动,简约而不简单,课堂言语充满智慧,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一、精心挖掘文本资源,进行重组、整合、建构
薛法根老师主张“组块教学”,就是把教学内容重组整合,形成几个相联的板块进行教学。每一个“板块”都聚焦语言实践,发展学生的思维,优化课堂教学。
1. 提炼核心价值内容,呈现“读、悟、习”三段式课堂范式。以组块教学的发源地——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的沈霞老师执教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地》为例,本课是统编教材三上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人文主题是“金色的秋天”,语文要素是“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
基于本单元教学要求,本课课堂设计立足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方法习得,精心挖掘、提炼文本蕴含的核心价值内容,用“板块”盘活教学资源,将课文内容进行重新梳理、整合、重构,设计出条理清晰,适合学生落实语言实践点学习的四个板块:“识字写字解词”“怎样写”“仿说”“仿写”。在第一个板块学习中,教师紧紧围绕语文要素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词语意思,如用演一演、近义词、联系生活实际方法等,将语文要素落到实处;板块二是读悟课文,体悟课文的写法,突出“得法”;板块三“仿说”环节,即“用课文方法说说你还可以把水泥道说得更美”;板块四“仿写”教师则设计了一个写“校园一角”的语言实践活动,老师先映示盛泽实验学校风景别致的一角,让学生用课文的写作方法去描述,要求用上修饰语和比喻句,使景物变得更美,最后习得“如何将一处景物写美”的技能,即“得能”,课堂设计也呈现了组块教学“读、悟、习”三段式课堂教学基本结构。
组块教学的每节课都围绕一个核心目标,教学内容集中,通过阶梯式的板块化活动,教得透彻、学得充分,课堂教学效能显著。如费洁老师执教的统编版教材三上的《带刺的朋友》,由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费老师先从“刺猬做了一件什么事”的问答中,巧妙地提炼出“刺”“枣”两个形近生字,再从文本中提炼出“写刺猬的称呼、写红枣、写情感、写月色、写爬的动作”五组生动的词串,这些字词板块的教学,则是以语文核心知识为“内核”的内容板块,从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当中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出小刺猬偷枣的高明和作者对小刺猬的喜爱”的。
这样的课堂设计,围绕某个话题和单元语文要素,结合生活实际和个体经验,开展说写活动,促使学生借鉴、迁移教材语言及表达方式,不断提升言语能力,体现了薛老师对阅读教学内容的三大组块的思想:语言素材的积累,阅读方法的学习,言语形式的迁移,很好地落实了语言文字训练,发展了学生语言和思维。
2. 演绎组块教学的巧妙连结。教学环节整合为几个有连带关系的板块, 实现了教学环节的组合。费洁老师执教的《带刺的朋友》教学内容结构化呈现。
词串一:“那个东西、那个家伙、聪明的小东西”,让学生知道了称呼在变化,其实是“我”对刺猬越来越喜爱,用“非常惊讶、恍然大悟、暗暗敬佩”三个不同的词语写出了情感的变化,使学生清晰了解本文的主旨。
词串二:“颗颗红枣、轻轻摆动、飘香的玛瑙”,这些词串抓住了红枣“动态美”“数量多”和“香味”来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这枣是多么诱人啊,真让人眼谗,怪不得会引来刺猬偷枣儿,这是刺猬偷枣的“诱因”。
词串三:“爬上树、用力摇、掉下来、归拢枣、打个滚”体会小刺猬的可爱和偷枣的高明,这是刺猬偷枣的“经过”。
词串四:“缓慢地爬、匆匆地爬、急火火地爬、诡异地爬”,让学生知道在“爬”字前面加上不同的修饰词,眼前就会出现不同的样子,这是“小刺猬偷枣的高明”之处。
在生动形象的四组词串之间,围绕“文章无处不在的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形成了“块”与“块”之间巧妙结合,互相联动,呈现出一种螺旋上升式的立体教学框架,而这种连结也是匠心独运的。在不断品读、玩味这些短语的精妙中,丰富了学生的描述性语言,又在后面迁移运用中生成自己的语言,实现了“化知为能”,促进了学生运用语言的机智。
二、简化教学过程,教学呈清晰、简明的板块
语文课承载着太多的使命,薛法根老师以为,教育教学贵在简单,真正给孩子留下东西,大道至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取舍,化繁为简。
沈霞老师执教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地》以学生语文能力为“内核”的内容板块,教学目标非常简明: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学会用课文的写法掌握“如何将一处景物写美”的方法,实现了一课一得。
本课沈老师的设计摒弃了线形,组成了四个板块,呈现了整体性、有序性和层次性。
板块一:词串识字。听写课文中的两组关键词语:“铺、印、排列”“规则、凌乱、明朗”。这两组詞不仅仅是生字词,更是将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渗透在教学中,如第一组词语的理解,利用演一演的方法,让学生到黑板前铺开报纸,用老师平时鼓励学生的印章理解“印”字,用联系生活的方式理解“排列“;第二组词语的理解利用比一比、近义词的方法和查字典的方法,在这组词串组块里解决多个词语的理解,很好地掌握了这个单元的训练要素。
板块二:作者是如何写出水泥道的美的。沈老师引领学生通过读悟课文,让学生体悟到“加修饰词”“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朗读,加以想象”三种方法,明白了课文是“如何写”的。特别是朗读的指导,老师从开始学生读得不够好,通过老师讲述方法——“读慢一点”,从这位学生的第二次朗读中,我们看到了老师指导的得法,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板块三:说一说怎样能把这条水泥道写得更美。根据课文的三种写法,想象一下,假如你走在这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你会怎么说呢?当学生说出“走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我像一只棕色的小鸟一样快乐”这样的句子时,我们不禁为孩子的精彩表达感到欣慰。 板块四:映示学校里的几个小镜头,把校园一处景点写美。学以致用,向课文学语言、学表达,最终习得了“如何将一处景物写美”的写作方法。
本课设计的四大板块,呈现出清晰、可操作的结构序列,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简约”中见“丰满”,体现清简有致的教学风格。
三、体现课堂师生的言语智慧
1. 点拨引导,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薛法根老师认为,言语智慧是人在言语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表达机智、表现艺术和丰厚的人文素养与底蕴。它是一种实践性的智慧,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一种以言语经验为基础的在生活中生成的智慧。如薛老师在教《如梦令》这一课时,对这首词的意思不是逐字逐句串解,而是通过引读,一步步地让学生还原场景,想象情节,反复描述“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三个画面,从说出大意,到说具体、说得形象生动,一层层丰满词的意思。这样读着读着,说着说着,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就深刻了,思维也得到发展。这样的语境还原,使学生与诗人通过作品跨越时空,实现了对话,生成了特殊的语境。
又如,费洁老师执教的《带刺的朋友》这一课,非常关注方法的习得和应用,围绕“刺猬是怎么偷枣的”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在课本中圈出相关的动作,体会刺猬偷枣原来这么高明、有趣,然后让学生选择一两个动作,结合具体的句子说说小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在哪里?通过同桌互相说、小组分享说、师生合作说等形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最终留给学生的将是言语智慧,即在生活现场中表现出的言语应对能力和机智。而这样的教学,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表达的能力、表现的机智,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2. 课堂评价,无不透露着老师的言语智慧。组块教学的理念认为,言语是人的本能,但善于言语是人的智能。组块教学创设的师生之间的多重对话,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学生学习、模仿的范式。规范而不失灵动、洗练而不乏幽默、平实而不少睿智的教学语言,既能让学生得到恰到好处的点拨、评价,又能让学生获得如沐春风般的愉悦、激励,使语文教学平添了无限的乐趣,变得轻松、愉快。例如,薛法根老师在本次活动中展示的《如梦令》中的言语智慧:
当学生说完了自己的想法时,薛老师鼓励更多的同学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当学生说出了整首词的大概意思的时候,薛老师指向性评价道,你说得比较平淡,我们如果能读出味道来,就要加上自己的想象就更好了;
当学生回答问题总是两个字两个字时,说话时薛老师鼓励他要说完整的一句话,我们最终看到了孩子在课堂40分钟的表达进步;
当学生对“日暮”想象空间打不开时,薛老师适时插入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诗句去帮助学生理解意境:
……
又如,费洁老师执教的《带刺的朋友》中课堂的评价语:
当老师要兼顾到全体学生的时候,她说,后面的同学,我一直没有照顾到你,来,机会给你,请你来读课文这一自然段。
当老师要发出任务指令的时候,她说,老师有没有讲清楚了?而不是你听清楚了没有?
当学生已经入情入境地朗读的时候,她说,她要奖励大家再讀一次红色的文字,也让老师再次看到当时的情境:老师奖励你们听一听红枣落下来的声音。
这些课堂上的评价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多么有智慧的言语,这是教学中的大气度、大智慧。它来源于对学生真切的、真诚的、真实的爱;来源于教师丰厚的修养和教学艺术;来源于教师对教学生活的发现和深刻的认识。
在这次年会课例展示活动中,处处彰显了薛法根老师的组块教学的理念和思想,重拾简单,返璞归实,大道至简,导学无痕。为言语智能发展而教,“组块教学”不失为十分有效的教学模式。愿“组块教学”之花盛开在更多的课堂教学上!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教育局教育研究室)
一、精心挖掘文本资源,进行重组、整合、建构
薛法根老师主张“组块教学”,就是把教学内容重组整合,形成几个相联的板块进行教学。每一个“板块”都聚焦语言实践,发展学生的思维,优化课堂教学。
1. 提炼核心价值内容,呈现“读、悟、习”三段式课堂范式。以组块教学的发源地——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的沈霞老师执教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地》为例,本课是统编教材三上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人文主题是“金色的秋天”,语文要素是“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
基于本单元教学要求,本课课堂设计立足关注学生的语言学习和方法习得,精心挖掘、提炼文本蕴含的核心价值内容,用“板块”盘活教学资源,将课文内容进行重新梳理、整合、重构,设计出条理清晰,适合学生落实语言实践点学习的四个板块:“识字写字解词”“怎样写”“仿说”“仿写”。在第一个板块学习中,教师紧紧围绕语文要素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难懂的词语意思,如用演一演、近义词、联系生活实际方法等,将语文要素落到实处;板块二是读悟课文,体悟课文的写法,突出“得法”;板块三“仿说”环节,即“用课文方法说说你还可以把水泥道说得更美”;板块四“仿写”教师则设计了一个写“校园一角”的语言实践活动,老师先映示盛泽实验学校风景别致的一角,让学生用课文的写作方法去描述,要求用上修饰语和比喻句,使景物变得更美,最后习得“如何将一处景物写美”的技能,即“得能”,课堂设计也呈现了组块教学“读、悟、习”三段式课堂教学基本结构。
组块教学的每节课都围绕一个核心目标,教学内容集中,通过阶梯式的板块化活动,教得透彻、学得充分,课堂教学效能显著。如费洁老师执教的统编版教材三上的《带刺的朋友》,由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为“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费老师先从“刺猬做了一件什么事”的问答中,巧妙地提炼出“刺”“枣”两个形近生字,再从文本中提炼出“写刺猬的称呼、写红枣、写情感、写月色、写爬的动作”五组生动的词串,这些字词板块的教学,则是以语文核心知识为“内核”的内容板块,从课文生动形象的语言当中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出小刺猬偷枣的高明和作者对小刺猬的喜爱”的。
这样的课堂设计,围绕某个话题和单元语文要素,结合生活实际和个体经验,开展说写活动,促使学生借鉴、迁移教材语言及表达方式,不断提升言语能力,体现了薛老师对阅读教学内容的三大组块的思想:语言素材的积累,阅读方法的学习,言语形式的迁移,很好地落实了语言文字训练,发展了学生语言和思维。
2. 演绎组块教学的巧妙连结。教学环节整合为几个有连带关系的板块, 实现了教学环节的组合。费洁老师执教的《带刺的朋友》教学内容结构化呈现。
词串一:“那个东西、那个家伙、聪明的小东西”,让学生知道了称呼在变化,其实是“我”对刺猬越来越喜爱,用“非常惊讶、恍然大悟、暗暗敬佩”三个不同的词语写出了情感的变化,使学生清晰了解本文的主旨。
词串二:“颗颗红枣、轻轻摆动、飘香的玛瑙”,这些词串抓住了红枣“动态美”“数量多”和“香味”来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这枣是多么诱人啊,真让人眼谗,怪不得会引来刺猬偷枣儿,这是刺猬偷枣的“诱因”。
词串三:“爬上树、用力摇、掉下来、归拢枣、打个滚”体会小刺猬的可爱和偷枣的高明,这是刺猬偷枣的“经过”。
词串四:“缓慢地爬、匆匆地爬、急火火地爬、诡异地爬”,让学生知道在“爬”字前面加上不同的修饰词,眼前就会出现不同的样子,这是“小刺猬偷枣的高明”之处。
在生动形象的四组词串之间,围绕“文章无处不在的对刺猬的喜爱之情”,形成了“块”与“块”之间巧妙结合,互相联动,呈现出一种螺旋上升式的立体教学框架,而这种连结也是匠心独运的。在不断品读、玩味这些短语的精妙中,丰富了学生的描述性语言,又在后面迁移运用中生成自己的语言,实现了“化知为能”,促进了学生运用语言的机智。
二、简化教学过程,教学呈清晰、简明的板块
语文课承载着太多的使命,薛法根老师以为,教育教学贵在简单,真正给孩子留下东西,大道至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懂得取舍,化繁为简。
沈霞老师执教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地》以学生语文能力为“内核”的内容板块,教学目标非常简明:认识本课生字新词,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词语的意思;学会用课文的写法掌握“如何将一处景物写美”的方法,实现了一课一得。
本课沈老师的设计摒弃了线形,组成了四个板块,呈现了整体性、有序性和层次性。
板块一:词串识字。听写课文中的两组关键词语:“铺、印、排列”“规则、凌乱、明朗”。这两组詞不仅仅是生字词,更是将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渗透在教学中,如第一组词语的理解,利用演一演的方法,让学生到黑板前铺开报纸,用老师平时鼓励学生的印章理解“印”字,用联系生活的方式理解“排列“;第二组词语的理解利用比一比、近义词的方法和查字典的方法,在这组词串组块里解决多个词语的理解,很好地掌握了这个单元的训练要素。
板块二:作者是如何写出水泥道的美的。沈老师引领学生通过读悟课文,让学生体悟到“加修饰词”“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朗读,加以想象”三种方法,明白了课文是“如何写”的。特别是朗读的指导,老师从开始学生读得不够好,通过老师讲述方法——“读慢一点”,从这位学生的第二次朗读中,我们看到了老师指导的得法,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板块三:说一说怎样能把这条水泥道写得更美。根据课文的三种写法,想象一下,假如你走在这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你会怎么说呢?当学生说出“走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我像一只棕色的小鸟一样快乐”这样的句子时,我们不禁为孩子的精彩表达感到欣慰。 板块四:映示学校里的几个小镜头,把校园一处景点写美。学以致用,向课文学语言、学表达,最终习得了“如何将一处景物写美”的写作方法。
本课设计的四大板块,呈现出清晰、可操作的结构序列,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简约”中见“丰满”,体现清简有致的教学风格。
三、体现课堂师生的言语智慧
1. 点拨引导,发展学生的言语智能。薛法根老师认为,言语智慧是人在言语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表达机智、表现艺术和丰厚的人文素养与底蕴。它是一种实践性的智慧,是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一种综合能力,是一种以言语经验为基础的在生活中生成的智慧。如薛老师在教《如梦令》这一课时,对这首词的意思不是逐字逐句串解,而是通过引读,一步步地让学生还原场景,想象情节,反复描述“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三个画面,从说出大意,到说具体、说得形象生动,一层层丰满词的意思。这样读着读着,说着说着,学生对这首词的理解就深刻了,思维也得到发展。这样的语境还原,使学生与诗人通过作品跨越时空,实现了对话,生成了特殊的语境。
又如,费洁老师执教的《带刺的朋友》这一课,非常关注方法的习得和应用,围绕“刺猬是怎么偷枣的”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在课本中圈出相关的动作,体会刺猬偷枣原来这么高明、有趣,然后让学生选择一两个动作,结合具体的句子说说小刺猬偷枣的本事高明在哪里?通过同桌互相说、小组分享说、师生合作说等形式,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最终留给学生的将是言语智慧,即在生活现场中表现出的言语应对能力和机智。而这样的教学,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表达的能力、表现的机智,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2. 课堂评价,无不透露着老师的言语智慧。组块教学的理念认为,言语是人的本能,但善于言语是人的智能。组块教学创设的师生之间的多重对话,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语言也是学生学习、模仿的范式。规范而不失灵动、洗练而不乏幽默、平实而不少睿智的教学语言,既能让学生得到恰到好处的点拨、评价,又能让学生获得如沐春风般的愉悦、激励,使语文教学平添了无限的乐趣,变得轻松、愉快。例如,薛法根老师在本次活动中展示的《如梦令》中的言语智慧:
当学生说完了自己的想法时,薛老师鼓励更多的同学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当学生说出了整首词的大概意思的时候,薛老师指向性评价道,你说得比较平淡,我们如果能读出味道来,就要加上自己的想象就更好了;
当学生回答问题总是两个字两个字时,说话时薛老师鼓励他要说完整的一句话,我们最终看到了孩子在课堂40分钟的表达进步;
当学生对“日暮”想象空间打不开时,薛老师适时插入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诗句去帮助学生理解意境:
……
又如,费洁老师执教的《带刺的朋友》中课堂的评价语:
当老师要兼顾到全体学生的时候,她说,后面的同学,我一直没有照顾到你,来,机会给你,请你来读课文这一自然段。
当老师要发出任务指令的时候,她说,老师有没有讲清楚了?而不是你听清楚了没有?
当学生已经入情入境地朗读的时候,她说,她要奖励大家再讀一次红色的文字,也让老师再次看到当时的情境:老师奖励你们听一听红枣落下来的声音。
这些课堂上的评价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是多么有智慧的言语,这是教学中的大气度、大智慧。它来源于对学生真切的、真诚的、真实的爱;来源于教师丰厚的修养和教学艺术;来源于教师对教学生活的发现和深刻的认识。
在这次年会课例展示活动中,处处彰显了薛法根老师的组块教学的理念和思想,重拾简单,返璞归实,大道至简,导学无痕。为言语智能发展而教,“组块教学”不失为十分有效的教学模式。愿“组块教学”之花盛开在更多的课堂教学上!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市教育局教育研究室)